在「朱子之路」品讀書院餘韻

2021-03-01 騰訊新國風

第九屆「朱子之路」研習營於7月15日開營,16日從廈門出發,沿泉州、福州、三明、南平等地,一路「遊學」,直到21日晚在武夷學院舉行結業式,再次唱響《走在朱子之路》的激昂歌聲:「考亭滄州,那一座高聳的牌坊,挺立著綜羅百代的理學殿堂……」

本次活動主題為「書院文化之旅」,旨在探討朱子與書院的因緣際會。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陳建美,是第二次入營了。談起7天的奔波,她覺得研習營本身就是一個流動的書院,入營是同學們對書院文化的親身實踐。

營員們在廈門白鷺洲篔簹書院聆聽學者報告


研習營規模逐年壯大


同安是朱熹首仕之地,當地至今仍有「許濙開疆二千載,朱熹過化八百年」之說。16日,營員們到廈門市同安區,參觀了孔廟、梵天禪寺、文公書院幾處景點。

梵天禪寺後的文公書院,又稱紫陽書院,內有石刻畫像相傳為朱熹生前對鏡自畫「寫真」,愛玩自拍的營員們對此頗感興奮。

往年研習營多在閩北研習,今年是開營以來首訪同安。中華朱子學會常務副會長朱傑人說,同安四年的從政生活,對朱熹的思想、學術發展影響非常大,走「朱子之路」繞不開同安。

自2008年起,一到七八月間,「朱子之路」研習營風風火火,每年要在福建舉辦一屆。朱熹第30代裔孫朱茂男,記得「首屆參加人數為20多人」。作為臺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又是「朱子之路」活動發起人之一,他說:臺灣已有20多所高校師生參與這項活動,近年來隨著香港部分高校青年學生的加入,起初由閩臺學子尋根謁祖的「重走」之旅,逐漸發展成兩岸青年學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交流平臺。

營員們在尤溪縣南溪書院祭拜

世界朱氏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朱向,參與了兩岸共走「朱子之路」活動的組織策劃工作。今年1月,身為福建省港區政協委員的他,在省政協十一屆四次大會上發言建議,將共走「朱子之路」活動納入福建省朱子文化品牌建設,以進一步擴大活動的規模和影響,使之持續開展。

第九屆有140多人參營,除朱子後裔、專家學者外,營員來自北京大學、臺灣大學、香港大學和日本京都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海內外34所高等院校。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省閩臺交流協會、省海峽兩岸高校交流促進會領銜,11家機構和團體主辦。共走「朱子之路」,蔚然已成規模。

近距離感受朱子魅力


廈門篔簹書院,同安文公書院,晉江石井書院,福州鰲峰書院、正誼書院,尤溪南溪書院、開山書院,建陽考亭書院,武夷山市五夫鎮興賢書院,隱屏峰下平林渡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營員參訪行程首選,自是四處拜謁書院。

福建是中國書院的發源地之一。按照各地地方志記載,唐代書院有據可考的共17所,其中福建有兩所,一是漳州的松洲書院,一是建陽的鰲峰書院。建於唐景龍年間(公元708年)的松洲書院,遺址至今還在,保存較為完整。

「講書院離不開朱子,講朱子離不開書院。」18日,在福州三坊七巷安民巷內的八閩書院,福建省文學院請來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朱清,結合歷史上福建書院的若干特色,給營員們講了一場「關於書院文化的思索」。

營員們在朗誦朱子家訓

朱熹從教生涯長達半個世紀,即使外出為官,也沒中斷辦教育。據不完全統計,他創建、修復和讀書、講學或題詞題匾、賦詩作記的書院達62所,一生親手創辦4所書院——寒泉精舍、晦庵草堂、武夷精舍、滄州精舍(後賜名考亭書院),都位於福建。

創辦武夷精舍時,朱熹婉拒官署、好友資助,自己出資出力,親率弟子疊屋搭舍,創造了古代勤工儉學的範例。在此辦學8年,朱熹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按照人的不同年齡段,提出較為完整、清晰的學制教育,編寫了《童蒙須知》《訓蒙詩》《小學》等教材,提出從日常生活教起,循序施教,逐步培養學生深明義理、向聖賢看齊的人生理念。

結合三場朱子學專家會講、三場學員學術交流會,營員們實地走訪武夷精舍,順路登天遊峰,領略摩崖石刻文化;泛舟九曲,品味朱子《九曲棹歌》神韻……近距離感受到這位聖賢大儒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參加研習營的香港大學學生章詠欣,一路感到新奇:「從朱熹的行走軌跡考察他思想的形成,也增加了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

營員在尤溪縣南溪書院參觀古樂表演


讓「朱子之路」走得更遠


「朱子之路」首站參訪的廈門篔簹書院,位於城市中央白鷺洲公園東部的篔簹湖半島之上,雖說是成立於2009年的廈門首家現代書院,卻始終堅持以朱子「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的理念辦學。

「八閩書院、篔簹書院站在時代的新起點上追尋傳統,以新的面目再造書院的新文化、新篇章。」朱清提醒營員們,這種有益的實踐與探索,值得大家關注和參與。

翠竹掩映,三面環水,篔簹書院四周的夜景也稱得上「廈門一絕」。「風景非常幽美」,朱向對之讚賞有加。

「尊德性,道問學」是走「朱子之路」的目的所在。事實上,八閩的青山綠水也令人過目難忘。在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鎮朱子墓前,營員們舉行了隆重的祭拜儀式,而這裡位於「風飄羅帶」的高爽之處,「世外桃源」般的景致,也讓他們不得不佩服朱熹選擇「歸藏之所」的眼光。

「從近30年的交往經驗看,朱子文化交流對於兩岸人民思想文化的溝通幾近『零距離』。」朱向說,福建是朱子文化發祥之地,在增進兩岸青少年思想「聚同」方面,應充分發揮朱子文化的影響力和紐帶作用,讓「朱子之路」越走越「遠」。

他建議福建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和配套「朱子之路」沿線的線路圖及旅遊服務設施,將其打造成以朱子文化遺存為主線,適應兩岸青少年互動的朝祭、修學、觀光之旅。

9年來,「朱子之路」研習營的主體為博士生與碩士生,朱茂男說:「這些人知識層次高,傳播影響力大。」像陳建美一群年輕學子,就真心希望「朱子之路」這個流動書院「走得長長久久,越來越好」,因為書院文化不僅僅是在博物館中的歷史,朱子在他辦的書院裡不講如何考試,而是講生命的學問,她認為:「在書院裡研究學問,學做君子,是朱子賦予書院文化的核心意義。」

相關焦點

  • 婺源:朱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婺源今年是朱子誕辰888周年,全世界研究朱子理學的專家學者、朱子後裔都格外關注。作為朱子故裡,婺源發揚「主人翁」精神,傾力弘揚朱子文化,這既是書鄉婺源的行動自覺,也是朱子故裡的文化自信。金秋時節,我再次來到婺源,參加婺源紀念朱子誕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遊活動,聆聽朱子的聲音、探尋朱子的足跡,對一代大儒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 看懂了這些細節,才能品出《天盛長歌》的餘韻綿長!
    古風臺詞不僅讓觀眾分分鐘「漲姿勢」,也為本劇平添了一絲雅致與深度,越品越覺餘韻綿長。二皇子寧昇趁父皇生病之際去找魏知查看「金匱要略」,此舉正中寧弈下懷,寧弈誘導其以為自己無緣帝位,走上謀逆之路,從而名正言順地將其除掉,網友紛紛被寧弈智計所折服。
  • 散文 | 徐可:在婺源,與朱子相遇
    這些建築是靜止的,無聲的,但是在靜默中仍然釋放出濃濃的文化意蘊,讓人體會到朱子思想、朱子文化的傳承和影響。  朱熹生前曾兩次回老家婺源。第一次是紹興十九年(1149)冬,朱熹剛剛考取進士後。朱熹這次回婺源故裡,主要是祭掃先祖的墓地,省親訪友。在家鄉,他受到族人親友的盛情款待,還與文人學士飲酒唱和,非常歡暢。縣城名士俞仲猷聽說朱熹書法藝術有很高的造詣,於是向他求了一幅大字。
  • 古鎮餘韻
    古鎮餘韻而院中尊德堂猶同於徽商老宅的結構及陳設。而後廳的陣列展覽竟是一座歷史的珍寶館,無數的信函、文書、手跡、照片展示著張靜江曾經怎樣地活躍在中國歷史舞臺。一幅幅民國元老的合影及歷史事件的見證留念,包括上交所時期蔣中正寫給張靜江的借據,張靜江的毛筆小楷記錄的孫中山臨終前的病榻日記等等,皆是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物。
  • 家訓丨私塾教學法052 每個讀書人都要讀一讀《朱子讀書法》
    關於讀書要善於發現和提出問題,朱熹還說過一段話: 看文字,須仔細,雖是舊曾看過,重溫亦須仔細。每日可看三兩段。不是於那疑處看,正須於那無疑處看,蓋工夫都在那上也。若徒以為曉得便竟住了,大無益;須是曉得後,更思量尚有未盡義理,方好。 錢穆評註說: 此條吃緊。讀書能白直曉會,才能不旁生枝節。
  • 大儒朱子的漳州印記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晦翁等,卒後諡曰文,宋代追封徽國公,世稱朱子、朱文公。
  • 《朱子家訓》告誡子孫:好色的人會遭到報應,結尾處盡顯家訓主旨
    大家好,我是@高山碼字,我們繼續研讀《朱子家訓》的最後一篇。前面幾天發布了五篇解讀(文尾有連結),得到了一些網友的分享、收藏、轉發和推薦,在此感謝各位的厚愛和頭條君的大力推薦。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的最後幾句。原文及解析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 朱子思想對婺源鄉村的影響有哪些?
    大家知道,朱子出生在福建尤溪縣,他一生中回過故鄉婺源兩次。朱子的兩次故鄉行,以及朱子的諸多著作,深刻影響著故鄉婺源的宗族、教育、徽商、家教等領域。對宗族制度的影響在中國漫長的皇帝世襲的封建制度下,宗族制度構成中國特有的家、國密不可分的關係,並形成了從上到下重血統、敬祖先,倡行「三綱五常」的社會意識。
  • 朱子:徽商精神家園
    後人對朱子的褒獎並不誇張——事實上,將道德禮儀如此深入地滲透到世俗生活的儒家宗師,自宋以降,惟朱子一人而已。朱子的「成功」與先師孔子不同,並非只擁有身後之名,而在當世也備受推崇。這不能只歸功於他在學問上的綜合實力,更在於其藉助聲名和關係的實踐活動。
  • 一桌菜品映襯出的理學思想,朱子家宴簡約而不簡單
    朱子家宴的十多道菜餚,貌不驚人,動了筷子才知曉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朱子家宴中極為重要的一道文公菜,如果少了這種芭蕉芋粉,就似乎有了些缺憾。程阿姨,五夫鎮村民,帶侃哥一同去挖食材。👇嚴阿姨,五夫鎮村民,製作朱子家宴的高手👇
  •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
    導讀:《朱柏廬治家格言》,世稱《朱子家訓》,因易與宋代朱熹的《朱子家訓》
  • 皇極與教化——朱子、象山皇極說新論
    《皇極辨》中「化」字出現6次,包括「觀感而化」「從其化」「下之從化」「所以化」「上之化」(2次),「教」字出現3次,反映出朱子著眼「下從上化」的理念。朱子說:故自孔氏傳訓皇極為大中,而諸儒皆祖其說,餘獨嘗以經之文義語脈求之,而有以知其必不然也。
  • 朱柏廬與他的《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還強調經世應務方面的家庭教育思想。在待人處事方面,作者倡導敦厚忠信,為他人著想,凡事不可做絕,要留有餘地,待人接物要謙恭溫和。作者告誡子孫,在與小販們做生意時,不要想著去佔他們的便宜;看到窮苦的親朋好友,要從精神上和物質上給予關心和幫助。
  • 這份歐楷《朱子家訓》太美了,翻了一遍又一遍!
    《朱子家訓》全文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來源:書法空間 微信號鳴謝:以上作品圖片資料由陸啟成老師提供,在此表示感謝!陸啟成先生師從著名書法家蕭勞、李鐸、盧中南、劉一聞、巴根汝、梅墨生等。
  • 《朱子家訓》解讀二:古人對家內事務的要求,今人從中學到了什麼
    昨天整理出了古人對生活習慣方面的要求,定時發布了《朱子家訓》解讀一:古人對生活習慣有哪些要求?今人該注意什麼以後,有一定數量的分享、收藏和轉發,你的分享、收藏和轉發會讓更多的朋友看到,在此先感謝各位網友的厚愛。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古人對家內事務有什麼要求,現在的我們遺失了什麼?
  • 十全十美 朱子作證 〉海內外33對新人 齊聚武夷 喜結連理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朱子文化保護建設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張培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閩北朱子後裔聯誼會會長朱土申、市政協原副主席、市朱子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文志參加活動。本屆朱子婚禮大典以「十全十美,朱子作證」為主題,選取2018年10月1日前領取結婚證的33對新人,集體舉行朱子婚禮。
  • 《朱子禮樂·儒風雅韻》在臺灣嘉義大學精彩上演
    下午2點,演出正式開始。序幕《通禮》中,演員們身著寬袖服飾,一一展現了拱手禮、作揖禮、叩拜禮、稽首禮、相見相讓禮等朱子禮儀。據了解,應嘉義大學附小教育事務基金會和中華兩岸跨業總會邀請,6月24日,我縣組織朱子文化交流團赴臺開展交流演出。本次活動由縣文旅局主辦,縣海基中心承辦,縣臺港澳辦、縣融媒體中心協辦。
  • 福建南平:朱子婚禮成新時代文明風尚 涵養良好家風
    漢服舞蹈表演《麗人行》。儀式莊重、氣氛隆重、內涵厚重的「朱子婚禮」給現場觀禮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許多觀禮者觀看後紛紛表示希望自己、或是子女以後也能以「朱子婚禮」的儀式完成婚禮。  朱子婚禮禮成。掛掛/攝   「朱子婚禮」是朱子《家禮》中的重要一禮,主要分為七禮,即媒妁禮、納採禮、醮子禮、親迎禮、敬拜禮、合巹禮、告祖禮。
  • 牢記朱熹《朱子家訓》中的7條告誡,重德修身,做最好的自己
    宋朝大理學家朱熹的《朱子家訓》,雖然只有寥寥數百字,卻全面闡述了關於做人和治家的行為準則,可以說,字字珠璣,影響深遠。全文分為三段。第一段為:「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
  • 認真讀完《朱子家訓》再發表觀點也不遲
    比如:「仁,義,禮,智,信」,又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朱子家訓》。之前有一位朋友問我他孩子的啟蒙教育學什麼,我建議讓孩子學學《弟子規》和《朱子家訓》。我私以為這是很好的道德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在未來為人處世之時,有很好的參照。沒想到我那位朋友卻說,現在提倡素質教育,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這些都是封建思想,把人學迂腐了怎麼辦。他的話,我竟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