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是撕出來的好片嗎?進來看看你就明白了

2021-02-21 越牛新聞

當馮小剛再次因為一場罵戰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這場攪得整個電影圈天翻地覆的罵戰,並沒有改變《我不是潘金蓮》是今年最有趣的國產電影這件事情。 

電影累計票房,1.45億,周五和周六票房基本一致,現在來看,罵戰,並沒有讓電影的票房走勢變得更好,或者更壞。

可為什麼說,這是馮小剛和範冰冰近年來各自最好的電影?也是國產電影一次有價值的技術和美學冒險?


這部喜劇說的不是秋菊打官司,而是中國人的方圓

有評論說周星馳電影是悲喜劇,馮小剛這部是諷刺劇,把這個故事當成諷刺官場,是把它看小了。說這是馮小剛的《秋菊打官司》,更不對。

這部電影說的,是中國社會,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善,與醜。



整個故事,就在戲中法院院長王公道曾評價李雪蓮的一段話裡:官員覺得她像小白菜;她認為自己是竇娥;經過多年的告狀,已經修煉成了白素貞。

一個農村婦女李雪蓮,和丈夫為了房子假離婚,卻被丈夫背叛,變成了真離婚。更不能忍的,是前夫還戳穿她婚前就不是處女,是現代潘金蓮。

李雪蓮咽不下這口氣,就這麼為一個人渣上訪折騰了十多年,把一個縣的官場折騰的天翻地覆,可到底也沒實現,也不可能實現自己想要的荒謬訴求:和前夫再婚,再離婚。

這算哪門子事呢,上訪的人那麼多,和秋菊的事情至少還算個冤屈相比,李雪蓮這點事,也值得拍部電影嗎?

可如果劉震雲寫的就不是上訪,是中國呢?上訪不過是一根線,劉震雲需要一根線,把整個故事串起來;馮小剛需要一根線,把一個俄羅斯套娃式的故事,串起來

表面上,寫的還是官場,看角色的名字,諷刺意味昭然若揭:王公道(枉公道)、賈聰明(假聰明)。

看起來,就是一出官場現形記,出盡了官員的洋相,各種荒腔走板,各種哭笑不得

可是這個故事真是這麼簡單嗎?

在電影前半段,李雪蓮是那個想盡辦法和法官王正道套近乎的人,可是到了電影半段,在她在上京後,卻成為了官員需要小心翼翼斥候的角色,中國人的嘴臉,就這麼露出來了。

可就這麼一個讓人苦笑不得的事情,就這麼一個張口閉口「牛不讓我告狀」的農婦,讓他們怎麼辦呢?

王公道為了她的破事兒操碎了心,而那個莫名其妙被撤了職的縣長史惟閔,走的時候還是不忘交代讓信訪局長認真解決李雪蓮的訴求。

至於那些一門心思想睡李雪蓮的男人們,比如郭濤演的趙大頭,看起來齷齪,對性的渴望甚至都不加隱藏,可是齷齪裡,未必沒有人情,趙大頭的勸告是唯一一次打動過李雪蓮的:上訪是跟仇人過,而結婚是跟親人過。

這就是中國,說起來都是為你好,心裡邊裝的又儘是自己的小心思。可看起來是大寫的醜,醜裡又未必沒有溫暖。

當中國人說方的時候,其實在給你畫一個圓。當中國人說圓的時候,其實內裡又是方的。

《我不是潘金蓮》真要說的,是這麼個事,而且,它還真說明白了。


商業片老炮兒馮小剛這回想當個藝術家,而且這部電影配得上藝術之名

因為這部電影的導演,叫馮小剛。當他說要用圓形畫幅的時候,從劉震雲到王中磊,都方了。

這就是要和觀眾對著幹!馮小剛說,對,就是要和觀眾對著幹,而且這部電影必須這麼幹。

因為他是馮小剛,所以他要任性的時候,他任性成了。換成別人,沒人有可能陪他瘋。

只不過,當初聽說他要用圓形畫幅的時候,觀眾都覺得這是個噱頭,或者至少是任性,可是現在看來,這一切真要用那句俗套的話來解釋:為了藝術。

《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只能這麼拍。一部講方圓的電影,還有什麼比圓形和方形畫幅更適合的呢?

方圓,是觀眾眼裡的方圓。

圓是窺探。李雪蓮進京之前,交代江南水鄉家長裡短,畫幅都是圓形。對於觀眾來說,這是從最傳統的窗戶紙搓破一點,向內窺探別人的生活。

方是規矩。進了京,那就得規規矩矩。

當李雪蓮的火車抵達京城時,圓形隨著鏡頭漸漸切入方形畫幅,那符合觀眾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可方圓,也是李雪蓮眼裡的方圓。

圓形是熟人社會,再怎麼碰壁,再怎麼有冤無處訴,也是圓融的鄉野。

方卻代表官方,莊嚴肅穆,莊森謹嚴,是不可逾距的世界。

這同樣符合李雪蓮對世界的看法。

可這方圓,更是馮小剛作為一個導演的方圓。

天圓地方,對於導演來說,是建構,更是打破。鏡頭隨著李雪蓮進入京城,由圓變方,又隨著李雪蓮走出寺廟,由方變圓。

這是導演為觀眾建構的世界,表面上看,是李雪蓮在牽一髮而動全身,其實是導演在施展翻雲覆雨手。

而在影片的最後,當畫面最終恢復到正常畫幅,那代表著李雪蓮與這個世界的和解。真的和解了嗎?還是馮小剛在這裡,需要李雪蓮與世界的一場和解?

這樣的笑與淚、荒誕與幽默、悲劇與喜劇,不用這種最中國的畫面表現出來,是不是差點意思呢?當馮小剛拍劉震雲這部小說的時候,他肯定就選擇了這種拍攝方式。

用方圓畫幅,就是馮小剛的方,不能改變,沒得商量,別的可以圓融,這個不能圓融,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從創作層面說,如果說有什麼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馮小剛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當攝影、美術、道具、表演,一切都在為形式感努力,就難免感覺刻意。

但是當馮小剛把中國人的方圓之道,全放進一個上訪的故事裡,用一種特別中國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就是一個藝術家該幹的事兒。

並且這一次,他幹成了。


範冰冰演得不完美,可值一個國際影后

談《我不是潘金蓮》,有一點繞不開,範冰冰到底演得怎麼樣?很多觀眾都說,哪有看到什麼演技?獎都是買的吧。

可是範冰冰演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沒有刻意去演

在整個故事裡,範冰冰遇到了大鵬扮演的法官,趙立新、于和偉扮演的縣長,張嘉譯扮演的市長,黃建新扮演的省長,以及高明扮演的首長,還包括郭濤扮演的廚子同學和劉樺扮演的殺豬人,要說演,每一個男演員演得都比範冰冰好。

他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角色範圍內,恰如其分地詮釋著自己的角色。大鵬的嬉笑窘迫,于和偉的如履薄冰,郭濤的那點小心思,全都用七分的力演出十分的戲,確實精彩。

可是李雪蓮不能這麼演。

有人說,馮小剛拍範冰冰都用中景,不敢給特寫,怕她hold不住,未必!這麼用鏡的真正原因,是導演就是要把李雪蓮拍成一個局外人,而一個一根筋的白素貞,這麼軸的角色,就不該七情上面,不該戲味十足。

那些吐槽李雪蓮面癱的觀眾好好想一想,一個為了上訪走了十幾年的農婦,一個心如死灰的女人,一個和多舛的的命運死掐,為達目的真把自己變成了潘金蓮而不自知的李雪蓮,她的表情和動作又該有多豐富呢?大多數時候,就是麻木。

極簡,才是對李雪蓮最合適的詮釋方法。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國際電影節的評委不瞎,範冰冰這麼演,就對了。

她的表演也不是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範冰冰感。她在戲中散亂著頭髮,蓬頭垢面一臉憔悴,也沒能讓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鄉下農婦。

她確實美得太容易讓人出戲了,對比當年鞏俐在《秋菊》中讓人認不出的表演,她還是讓觀眾遺憾地認出來了,可是這樣的範冰冰,還是足夠打敗過去所有範冰冰的表演,因為她的表演對電影是加分,不是扣分。這點,很難得。

在這部眾星拱月的電影裡,如果範冰冰演砸了,其他人演得再好,電影也砸了,好在這一回,範冰冰真沒砸。所以,馮小剛的電影,也沒砸。


別因為馮小剛和王思聰的手撕,把髒水潑到這部好電影身上

電影當然並不完美,除去一些專拍給審查看的口號臺詞,李雪蓮麵館重逢老縣長那段戲的畫蛇添足更是被許多人詬病。

整體上看,馮小剛的荒誕,有用力過猛的地方,又有明顯不夠力的地方。並且過去我們總覺得中國電影不夠直白,可真要太直白了,有些地方,又沒意思了。

可是,《我不是潘金蓮》依然是一部近年來的驚喜之作,不管是對於馮小剛,還是中國電影。馮小剛用一種荒誕的幽默描摹了一個官場、一群人心、一個中國。用一種形式感的方圓,講述了一套方圓的哲學。

如果說劉震雲的《我不是潘金蓮》中,有一種濃稠的荒誕,人的命運被世界碾壓地渣都不剩,那麼馮小剛的《潘金蓮》則在方圓的變換中,在寫盡了角色無法言說的蒼涼背後,又透出一股對世事的透徹。

李雪蓮為了證明「我不是潘金蓮」只是個引子,官場現形記只是面子,人性現形記才是電影的裡子。可是無論人性是溫暖還是涼薄,能化解一切,讓一切歸於平靜的,終究是幽默。

馮小剛自己說,幽默有兩種,話語的幽默之外,還有道理的幽默,《我不是潘金蓮》的道理,很幽默——因為中國,很幽默。

拍了這麼多年電影,這一次,馮小剛終於想做一回藝術家,這件事馮小剛以前也幹過,可是《集結號》裡他還惦記著票房,《唐山大地震》為著某些原因他必須端著,而《1942》是一部歷史價值大於藝術價值的電影,直到《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徹底任性了一把,從這個意義上說,

藝術果然還是需要任性,可如果只是任性,馮小剛大概也拍不出這部電影了,這也是一種方圓。

 

總之,不管馮小剛和王思聰的手撕場面有多難看,也不管馮小剛是不是把自己活成了李雪蓮,《潘金蓮》都是馮小剛近十年最好的電影,更是中國電影一次了不起的技術試驗和美學探險。

講真,能把中國拍得這麼透的冒犯喜劇,你好意思說,這不是好電影嗎?

視聽君編輯整理

部分來源:新浪博客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請你專心看看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本文原標題:磁場不同,仍必分對錯?《我不是潘金蓮》劇組的心思,許多路人皆知:他們想讓潘金蓮把11月給燒燙了,路人甲乙丙丁表示理解。在10月份,在湖北武漢,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提前觀影暨「喜劇的挑戰」幽默研討會,馮小剛、方方、劉震雲全程出席,範冰冰半程出席也算不上,在《我不是潘金蓮》中佔盡了鏡頭,在此相當於群眾演員,只露臉十分鐘。
  • 【娛樂】阿扣說影——《我不是潘金蓮》
    上午圍觀完馮導和王思聰的互撕大戰,下午阿扣興衝衝地去看了電影,看完後除了默默站了萬達之外,就是想吐槽兩句電影配不上炒作,跟諸多在走下坡路的名導一樣,馮導的這部新片頗讓人失望。百度百科給的電影簡介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李雪蓮,為了糾正一句話,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在十多年時間裡,從鎮到縣,由市至省,再到首都,廣闊天地中,一路與形形色色的大男人鬥智鬥勇、周旋不斷。縣長史為民是李雪蓮第四次告狀時所找到的人,最終結果是他非但沒有幫上李雪蓮反而還被其拉下馬,並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 《我不是潘金蓮》到華中師範大學宣傳事件的一些回顧
    2016年10月份,《我不是潘金蓮》劇組和華中師範大學互相撕B的事,當時在娛樂圈和教育界都搞的沸沸揚揚,連當時的湖北省作協主席某方都加入這場罵戰。如今,4年過去了,某方因為一部《武漢日記》爆火到了國外,於是又想起了這件事,發現某方的做法其實在幾年前就能看出一點徵兆來。
  • 潘金蓮告「潘金蓮」:《我不是潘金蓮》引發的宗親維權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劇照。而就在去年年底,名氣更大的「潘金蓮」三個字讓潘氏族人暴怒。去年9月,馮小剛執導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多倫多電影節首映,影片開頭來了一句旁白:「自宋朝到如今,人們都把不正經的女人稱為潘金蓮。」
  •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面鏡子
    馮小剛憑藉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榮獲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 觀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我不是施耐庵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海報            我不是施耐庵           文| 陳  鐳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別出心裁地採用了圓形畫幅,導演的用心其實不難理解。我們讚許他的態度,但恰恰又是這些處理,拉開了電影和原著小說的距離,因為李雪蓮不是潘金蓮,劉震雲也不是施耐庵。
  • 從《我不是潘金蓮》淺談馮小剛的電影風格和畫面美學
    如果你不關心電影前期宣傳的話,初看《我不是潘金蓮》一定會大為吃驚。
  • 劉震雲:《我不是潘金蓮》展現了生活的荒謬
    劉震云:《我不是潘金蓮》展現了生活的荒謬 原標題:   昨天,劉震雲以原著小說作者和編劇身份,帶著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以下簡稱《一萬句》)主演毛孩、李倩來杭路演。這是劉震雲第二次為該片來杭宣傳,這一次女兒劉雨霖(該片導演)缺席,但這絲毫不影響劉老師「一人頂一萬人」的氣場全開。  11月4日上映的《一萬句》和11月18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以下簡稱《潘金蓮》)都是根據劉震雲小說改編,劉震雲也是兩部電影的編劇。
  • 範冰冰 我不是潘金蓮,也不是包法利夫人.
    馮小剛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拿到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貝殼大獎,範冰冰也憑藉李雪蓮這個角色一舉奪後。
  • 《我不是潘金蓮》真正的主角不是範冰冰,而是28個男人
    我們聽說了不下半年的這些電影,馮小剛的《我不是潘金蓮》和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都陸續要來到觀眾的面前。尤其是《潘金蓮》,途中的波折,一直讓人捏一把汗。其實這不是李安和馮小剛第一次在同檔期相遇,四年前也是在十一月,也是李安領先馮小剛七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一九四二》前後上映。
  • 《我不是潘金蓮》:馮小剛導演藝術的「三岔口」
    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前日,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落下帷幕。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收穫5項提名之後,最終由馮小剛捧回「最佳導演獎」。這一結果,無疑是對馮小剛的重大表彰,並適時緩解了他整個職業生涯對於「導演藝術」的焦慮。
  • 潘巧雲:我不是潘金蓮
    我自買了迎兒,教她每日在後門裡伺候,若是夜晚,他一不在家時,便掇一個香桌兒出來,燒夜香為號,你便入來無妨。只怕五更睡著了,不知省覺,卻那裡尋得一個報曉的頭陀,買他來後門大敲木魚,高聲叫佛,便要出去。若買得這等一個時,一者得他外面策望,二乃不叫你失了曉。瞧瞧、瞧瞧!不僅早有計劃,還是個長期的!並為此早早買下了丫鬟迎兒做為聯絡員,每天還負責擺香桌兒,打暗號。
  • 第一部圓形電影不是潘金蓮,圓形電影要怎麼拍?
    >《我不是潘金蓮》國際版預告片3月14日,馮小剛新片《我不是潘金蓮》發布了首款預告片,讓大家初始了影片的圓形構圖(當時片方說是紀念圓周率……3月14=3.14...)。我在當天發過一條圍脖,指出了2014年的墨西哥、比利時合拍片《路西法》(Lucifer)也是採用圓形構圖,這是第一部採用圓形構圖的劇情片。現在看來,《我不是潘金蓮》的構圖則是有圓有方。
  • 《金瓶梅》中的潘金蓮成功上位了嗎?
    就這幾個身份擺出來,西門慶只要不是弱智,自然知道要寵幸誰。 介於身份上的懸殊,潘金蓮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肚子上,若是能生個男孩,幸許地位會有所提高。然而很不幸,潘金蓮一直沒懷上寶寶,反而是比她晚過門的李瓶兒先懷上了,而且還生了個兒子,這下潘金蓮真的該著急了。狗急了就會跳牆,人急了就會動刀子,反正她也不是沒殺過人。
  • 馮小剛撕王健林時為什麼不吃午飯?
    難得空閒,今天本來想看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但是最近的影院沒有排片,第二遠的萬達影城只有一場傍晚的排片,看了看還有什麼影片,時間上方便的只剩下《我不是潘金蓮》了,想起昨天馮小剛導演撕逼萬達,恨不得拽住馮導的褲腿當場哭出來:不嘛不嘛,我不要看潘金蓮~我想要看別的行不行~  昨天馮小剛發了篇微博,隔空喊話王健林,讓我們不禁感嘆他
  •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圓」來如此 馮小剛:「範冰冰沒有辜負眾星捧月」
    3月16日,馮小剛攜劉震雲、範冰冰共同出席了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在京舉辦的主題為「十二年,一個圓」的首場發布會。十二年後再任「馮女郎」,範冰冰稱馮小剛像「爸爸」劉震雲像「媽媽」。「我也要恭喜冰冰,這個電影放了之後,會讓觀眾覺得眼前一亮。」馮小剛稱讚不負厚望。幽默奉獻!
  • "我不是潘金蓮"獲獎後換檔 馮小剛:讓潘金蓮把11月燒燙
    國內則同時傳出電影改檔11月18日的消息,對於因為審查未過而改檔的傳聞,馮小剛昨日霸氣回應:11月冷,我們就讓潘金蓮把11月給燒燙了。11月18日1118見。   斬獲國際影評人   費比西獎   馮小剛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接連在國內外引發口碑狂潮成為年度「現象級電影」。
  • 潘金蓮的「餃子」,是「餃子」嗎?
    《潘金蓮的餃子》據說就對《金瓶梅》吃出了「學問」,通過「玉皇李子」還窺探到作者蘭陵笑笑生的身影。我沒有看到全書,也無意再去翻看,潘金蓮的餃子這一篇管中窺豹已經足足夠了。潘金蓮包的是「餃子」嗎?作者是飲食專家,我們無意班門弄斧,但潘金蓮為西門慶包的三十個「裹肉餡角兒」明顯不是「餃子」。蒸餃就是餃子嗎?李舒專家在後邊的行文中又說,潘金蓮包的是燙麵的蒸餃,而且是豬肉餡。是不是燙麵,是不是豬肉餡,笑笑生沒有明寫,作者如此想像也無可厚非。
  • 範冰冰最好看三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觀音山 手機
    範冰冰最好看三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觀音山 手機​我不是潘金蓮這可能不是馮小剛最好的電影,但卻是他蠻有特色的一個電影。​觀音山範冰冰作為一個女性,在這部電影裡素顏美到幾欲阻礙敘事但作為一個女演員,顯然這是與電影背道而馳的。國產片的成熟之作。情節的戲劇性發展和意圖全都在意料之內,但拍得好,拍攝技巧不裝逼,手法表達的東西都很到位。就像一個小說,情節並不重要,看你怎麼講。結尾也不難理解,她死得雲淡風輕,我理解。可惜不是四川方言版,臺味太重。焦雄屏的製片。
  • 潘金蓮| 這部電影當初竟然可以過審,上映!
    今天群裡小夥伴推薦,看了下《我不是潘金蓮》,感覺挺不錯的,我們就來說一說這部電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