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垃圾清運是否規範,運輸途中有無跑冒滴漏現象?在上海實行垃圾分類一周年之際,6月29日清晨4點多,下著暴雨,新聞晨報·周到記者暗訪跟蹤了一輛溼垃圾清運車……
暗訪:垃圾車兩次回駐地排汙減重東方帕堤歐小區位於寶山區顧村鎮,去年7月1日上海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前,記者曾經在該小區蹲點,記錄居民們對垃圾分類這一移風易俗行動的適應過程。
東方帕堤歐小區的幹垃圾在垃圾房裡壓縮後,兩天運一次,溼垃圾則需要一天運一次。
運溼垃圾的車子每天早上5點到6點之間過來,最遲不超過6點,一年來,天天如此,一天都不能停。
對於很多市民關心的溼垃圾清運是否規範問題,記者進行了一次暗訪。
6月29日清晨,暴雨如注。
清晨5點20分,東方帕堤歐小區的垃圾房大門緊閉,8隻盛放溼垃圾的桶一溜擺在門前。有兩隻垃圾桶沒有蓋子,裡面已經積水很深,在雨中散發著酸腐味道。
清晨5點45分:15分鐘倒完8桶溼垃圾清晨5點45分,一輛牌號為3027的溼垃圾運輸車開進了垃圾房前面的院子裡。
三名穿著橙色雨衣的工人從駕駛室下來。暴雨還在下,地上積水沒腳,匯成一股股溪流。兩名師傅麻利地拖起垃圾桶,掛在車後的鉤子上。一個師傅在駕駛室邊上操作,將溼垃圾倒進車廂裡。
8桶垃圾倒完,空桶擺放整齊後,一位師傅從車上拿下一隻竹掃把,清掃撒落在地上的垃圾。
掃把所到之處,推起一片水花。一切收拾停當,兩位師傅回到駕駛室,倒車、出發,趕往下一站,此時正好是早晨6點。
因為下雨的緣故,雨霧迷濛,路上昏暗如夜,很多車子都打開了車燈。
垃圾清運車離開小區後,一路開到滬太路西側,師傅們從兩個倉儲大院裡,收走某食品公司、某快遞公司等三家單位的溼垃圾後,再穿過滬太路,回到顧北路上,在依雲灣幼兒園對面,收運這個小區放在路邊的溼垃圾。
清運師傅照例在清掃完路面後,把桶擺整齊,才上車離開。
記者跟在這輛垃圾清運車後面,明顯收完這些溼垃圾後,車身明顯重了,車速也慢了下來。
早晨7點鐘:開進駐地排汙減重後繼續收運早晨7點鐘,這輛垃圾車開進了顧太路的車隊駐地,在指定位置排放車廂內的汙水,以減輕載重。同時,師傅們用高壓水槍衝洗車身。
隨後,這輛垃圾車再次出發,前往顧荻路上兩個小區,繼續收集溼垃圾。
可能是因為下了一夜雨的緣故,有些垃圾桶沒蓋子積水過多的原因,收完最後兩個小區的溼垃圾後,這輛車又再次回到車隊排水、洗車。
隨後,車輛徑直往呼蘭路、虎林路的轉運碼頭駛去,一路上沒有出現跑冒滴漏的現象。
需通過汙水管道排汙減重記者跟訪的這輛車和三名垃圾清運工人,是上海寶誼環境衛生服務有限公司的。
6月30日,記者從該公司位於顧太路上的車隊了解到,這輛溼垃圾清運車每天負責8個點位的溼垃圾清運。當天在前往東方帕堤歐小區之前,已經收運了一次。
當天出勤的劉峰師傅告訴記者,他們每天早上4點半出車開工,收完8個點位的溼垃圾,需要將近兩個小時。
這些收集來的溼垃圾,都得送到呼蘭路、虎林路那邊集中壓縮。由於前往虎林路壓縮站送垃圾的車輛很多,通常會排出近兩公裡的隊伍,直到中午12點,才能完成當天的溼垃圾清運工作。
每天早上出車前,劉峰師傅他們會帶上早餐,在途中吃完:
一開始還覺得身邊有點臭,吃不下飯,但慢慢地就習慣了。」
談到那天車輛兩次回車隊排放積水的情況,車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操作規範,溼垃圾清運車不允許中途排放汙水。
但是,由於車輛過載,考慮到雨天行車安全,他們不得不讓車輛回來,在指定地點通過汙水管道,先排放掉部分汙水。
拒絕清運的單子已貼不出去劉峰說,他跟著這輛車剛好工作了一年。在他看來,跟去年這個時候相比,溼垃圾的純度已經很高了。
純度高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居民在垃圾分類時,已經能夠做到乾濕垃圾嚴格分開。我們在清運過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了這一年的變化。」
據劉峰介紹,顧村鎮的垃圾分類其實是從去年5月底開始的。相關部門給居民們預留了一個多月的適應時間。
那時候,乾濕垃圾很難做到明顯分開。早上,我們倒桶的時候,有時候會發現桶上面是溼垃圾,桶下面混有幹垃圾,乾濕混裝、分類不清。一年前,溼垃圾不破袋、破了袋,隨手把袋子丟進溼垃圾桶裡的現象更是普遍。」
劉峰師傅說,然而,現在基本上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市民們都已經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有時候,他們偶爾也會發現溼垃圾桶面上有一些幹垃圾,可能是風吹的,或是居民放錯了,他們會隨手分揀一下,「只是這樣的情況很少很少」。
記者看到,師傅們在車子裡放了黃單和紅單,分別貼在那些沒做好分類的垃圾桶上。
一般我們先貼黃單,提醒垃圾管理人員注意,及時整改。如果居民區七天、企事業單位三天內還沒有整改,我們就貼紅單,拒絕清運。」
劉峰師傅說,現在他們基本上貼不了單子,大家對垃圾進行分類的習慣已成自然。
【來源:周到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