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給你科普一張驗方、一番道理。咱們用老百姓的思維,就能理解它。
話說有這麼一個人,年55歲,姓馬。這個人有一個毛病,就是經常牙疼。她這個牙疼,經常發作,吃了藥會好一些,但沒過幾天還得疼。
到後來,她因為和別人的矛盾,導致心煩意亂,結果牙痛加劇了。吃飯不敢嚼、喝水不敢碰、連張口呼吸都覺得疼。晚上根本睡不好覺。腮幫子腫了,腦袋一側也跟著疼。為了能入睡,她得吃安眠藥一大把,才能勉強緩解。
後來,此人就醫。找誰呢?找來找去,找我的老師。當時,我正在老師身邊抄方侍診。
刻診,見脈數有力,舌紅,苔黃燥,口乾,大便也幹,牙齦腫得挺厲害。
我老師看著患者就笑了:「你以前到底吃啥了」?
患者說,也沒吃啥,就是平時喜歡吃肉。
我老師斟酌一下,開了一張配伍。但見——
生地20克,元神20克,蒲公英15克,大黃6克,生石膏15克,升麻2克,細辛2克,槐花10克,丹皮10克,地骨皮10克,黃芩10克,川芎、白芷、荊芥各6克,防風3克,甘草3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
結果,患者服用一劑之後,感覺痛減,當天晚上可以入睡。此後再服三劑,諸證悉平。
再後來,我老師囑咐患者,務必在今後保持清淡飲食。
這裡頭有什麼學問呢?我給你簡單解析一下。
你看這個患者,脈數而有力,舌苔黃燥,舌質發紅,而且口乾便幹。結合她喜肉食的習慣,我們可以看到,她體內有熱,對不對?
本次發病,因為情緒不好,心煩意亂,和別人鬧矛盾,這更說明,她的問題在於一個「熱」字。
我們的牙齒,和陽明經緊密相連。陽明經,多氣多血,那是對熱邪特別敏感的。尤其是像胃熱,很容易循經上犯,導致牙疼。所以,對這個人而言,務必把這個熱邪解決掉。這沒什麼好解釋的。
那麼,怎麼化這個熱呢?這就需要我們仔細思考了。
你看,醫案裡的配伍,有生地、元參、生石膏、槐花、丹皮、地骨皮、黃芩、蒲公英,大黃。這些,是不是都是清熱滋陰、涼血解毒的?尤其是大黃,還有通腸作用,幫助患者排便,這就是要把熱邪,通過大便排出來。
不過,這是其中的一手。還有一手,就是散火。
沒錯。這個火啊,你除了要清它,還要散它。這就好比是夏天的屋子裡太熱,你把門窗打開,空氣流通,熱性自然就沒了。
所以說,你還會看到很多辛散流通之品,比如升麻、細辛、川芎、白芷、荊芥、防風。這些都是有辛散之性的。
如此,一手清,一手散,頑固的鬱火就沒了,牙疼自然也就好了。
這就是中醫在治療這類劇烈的、頑固牙疼的思路。中醫業界稱之為「風火牙痛」,用清火散風之法。辯證要點,我給你講清楚了,您可以自己反覆體會。
對這個配伍啊,我老師還跟我講,這是業界比較有名的配伍,他也是向別人借鑑而來。他老人家囑咐我,務必記下來、背誦,將來可以幫助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