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jump, I jump.這句經典愛情名言,我想大家都聽過,這是出自於電影《鐵達尼號》裡面的經典臺詞。
泰坦尼克沉沒已經過去了105年,而電影的上映也過去了近20年。
Jack和Rose的浪漫愛情故事就這樣陪伴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被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
莎翁曾今說過,最偉大的愛情不是平淡幸福的,而是瘋狂炙熱的。
Jack和Rose把這句話演繹的還真水深火熱,但是卻又帶點失落感,他們的愛情是穿越生死的。
人們或許已經在時間的流逝中漸漸忘卻這場悲劇化的愛情,
但這段歷史背後的種種真實細節依舊令人動容,值得回味…
一、鐵達尼號一張頭等艙票價2560美金,這相當於現在的61000美金(約42萬人民幣)
鐵達尼號大約有882英尺,大約有兩個半足球場那麼大!
在頭等艙,你可以擁有一個三居室的套房,包括兩間臥室,一間起居室,兩個衣櫃,一個浴室,以及一條50英尺長(約15米)的專屬私人散步甲板。
同時,如果頭等艙的顧客對飲食有任何不滿,強大的備選餐單包括牡蠣、鮭魚、雞肉、羊肉、小鴨、乳鴿、上等牛肉….總之你想得到的美味,這裡應有盡有。
二、二等艙對應票價,所以二等艙的乘客的食物稍微單調些
相比頭等艙,二等艙的餐點相對就少了許多,去掉了冷盤,以熱菜為主。而且大部分主菜以肉類為主,有雞肉、火雞等相對便宜的肉類,羊腿、海鮮類就都沒有了。
救生艇的設置和別的客輪一樣,鐵達尼號也把它們安排在了頭等艙和二等艙附近,這麼安排的目的,其實也是以降低富人和中產階級乘客對航海風險的擔心。
三、三等艙的設備很少,比起頭等艙二等艙明顯規格低很多。
雖然鐵達尼號上設有遊泳池、壁球館、茶餐廳、咖啡館、健身房、圖書館、閱讀室,電梯、髮廊、吸菸室和花園等。但是設備的使用明顯有階級區別。
奢華的土耳其浴室只對尊貴的頭等艙客人開放,三等艙的700多名客人只能共同使用兩個浴盆。
四、音樂一直陪伴在人們身邊。
沉船前一晚有整夜的音樂會,大家都玩的很開心,覺得這是一次完美的旅行。
沉船當晚,船上的音樂家在沉船開始到最後一直在演奏音樂,一共持續了2小時5分,來平復旅客情緒,以便增加更多生還機率。
五、救生艇數量銳減,逃生演練被取消。
鐵達尼號的額定救生艇是64艘,但那次航行中只搭載了20艘。
但是鐵達尼號總共可搭載1178人的救生艇,可是當時放出的救生艙並沒有坐滿,如果當時全部坐滿的話,每個人都能獲救。
沉船當天本來有逃生演練,不知道為什麼被船長取消了。
六、沒有登船才是最大的幸運兒。
好時巧克力(Hershey)的創辦人Milton Hershey,原本已經買了鐵達尼號的船票,但因為臨時商務會議,他改乘了早一班的郵輪。
約翰·莫特是1946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他也曾「錯失「登上鐵達尼號的機會。
在鐵達尼號出海之前,能夠登船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幸運的,一些沒能登上船的人則為自己的錯失而懊惱不已。
七、災難面前,金錢並沒有帶來額外的優越感。
船上最富有的乘客是John Jacob 阿斯特四世,擁有財富8500萬美元,折合今天的20億人民幣。當時Jacob正和第二任妻子Madeleine Astor度完蜜月返程中。
船難發生,確定妻子上了救生艇後,阿斯特四世回到船上,點了雪茄,向妻子揮手套告別,然後,把唯一的位置讓給三等艙的一個愛爾蘭婦女。
最後,阿斯特四世和僕人在船難中喪生...而4個月後,他的妻子Madeleine生下了遺腹子。這是愛的傳承。
八、真愛至上,生死與共。
伊西·史特勞斯是梅西百貨的合伙人之一,和妻子Ida結婚41年,是頭等艙的乘客。
事發後,丈夫放棄了自己的位置,讓其他的婦女和兒童先走,妻子同樣也放棄了位置,選擇留下來陪著自己的丈夫,兩個人手挽手走到船尾,靜靜地得等著沉入大海。
紐約市布朗區矗立著為史特勞斯夫婦修建的紀念碑,上面刻著這樣的文字:再多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沒的愛。
九、穿上最華麗的燕尾服,然後體面的死去。
著名銀行大亨古根海姆,在甲板上跑前跑後,幫助船員一起維持秩序,讓婦女和孩子先上船。
在送妻子和孩子登上救生艇之後,古根海姆換上了一身華麗的燕尾服:我要死得體面,像一個紳士。
他給太太留下的紙條寫著:這條船不會有任何一個女性因我搶佔了救生艇的位置,而剩在甲板上。
十、堅守崗位,直到最後一秒。
鐵達尼號上的50多名高級職員,除指揮救生的二副萊特勒倖存,全部戰死在自己的崗位上。
凌晨二點一號電報員約翰 · 菲利普接到船長棄船命令,各自逃生,但他仍坐在發報機房,保持著不停拍發「sos」的姿勢,直至最後一刻。
十一、人生百態,內心需要救贖。
細野正文是日本鐵道院副參事,船難發生後,強大的求生欲望,逼迫他違背自己的內心,他男扮女裝,爬上了滿載婦女和兒童的10號救生船逃生。
回到日本後卻被立即解職,他受到所有日本報紙輿論指名道姓的公開指責,他在懺悔與恥辱裡過了10年後死去。
十二、盲目自信帶來的隱患。
因為有15層隔板,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正是因為這個致命的設計,海水可以從一個隔間流到另外一個隔間,增加船體的重量。
鐵達尼號上那標誌性的4個煙囪其實是個假象,真正工作的只有3個,第4個純粹是為了作秀,為了讓人覺得震撼。
而鐵達尼號沉船前最後一張照片則是:
鐵達尼號雖曾被大海無情的吞噬。
但大難面前,當時好多男士放棄逃生機會優先女士孩子逃生,然後慷慨赴死,體現了自己的紳士精神。
大難面前,真愛又顯得那麼讓人震撼。
可是這種事情,其實是可以從細節處避免的,希望能夠吸取教訓,不要重蹈覆轍。
而關於這艘船的歷史和故事,也值得我們帶著敬意去祭奠,也值得我們反覆思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