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楊梅上市的季節了,深紅色的果子看起來格外的誘人。現在交通發達,也許你所在的城市不產楊梅,但一天之內,新鮮摘的楊梅就會送達到你在任何城市。對於此,我們已經不會覺得有絲毫驚訝和幸福感了。
有時候,我會想起古人,他們也許沒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榮寵,那麼想要吃到新鮮的時令水果,恐怕就只能去到產地吧。如果是經過長途運輸吃到,那麼對於這些詩人來說,是多麼難得的事。
所以在古詩詞當中,詠頌《楊梅》的詩詞,都透著酸酸甜甜的一種珍貴又稀罕的感覺,我們一起來讀讀看。
《楊梅》宋代:平可正五月楊梅已滿林,初疑一顆價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滬南荔子深。飛艇似間新入貢,登盤不見舊供吟。詩成一寄山中友,恐解樓頭愛渴心。
宋代的平可正寫下這首楊梅,對果實諸多形容和讚譽。
5月份,楊梅就已經掛滿枝頭了,我開始以為一顆楊梅就得要千金才能買得到。
楊梅的味道比河朔的葡萄還要香甜,它的顏色比滬南的荔枝還要深。
它坐著快艇,轉瞬間就作為貢品送到了京城,裝在盤子裡,卻無人吟詩讚揚它。
我寫了一首詩,寄給山中的朋友,來緩解他思念這美味的楊梅的心情。
宋代的楊萬裡得到了朋友寄給他的楊梅,品嘗之後,寫了一首詩,答謝朋友。
《七字謝紹興帥丘宗卿惠楊梅二首其一》宋代:楊萬裡梅出稽山世少雙,情知風味勝他楊。玉肌半醉紅生粟,墨暈微深染紫裳。火齊堆盤珠徑寸,醴泉繞齒柘為漿。故人解寄吾家果,未變蓬萊閣下香。
稽山就是會稽山,在紹興的北部。宋代詩人楊萬裡說,會稽山出產的楊梅真的是世間少有的美味。比其它的楊梅好吃多了。
你看它像美女喝醉了紅了臉龐,又像是輕輕被墨染了,穿了紫色的衣裳。
每個楊梅果都有半寸那麼大的直徑,堆在盤子裡像火一樣紅。而它的果汁就像是甘甜的美酒,唇齒留香。
老朋友知道我喜歡吃,所以寄來了家產的楊梅,感覺我們家就像蓬萊仙境一樣充滿了楊梅的香氣。
成熟的楊梅果子,掛在綠色的枝頭,真的是非常的誘人。
宋代詩人陸遊,去六峰頂看人採楊梅,連看了好幾天,乾脆住在了山裡。
《六峰項裡看採楊梅連日留山中》宋代:陸遊綠陰翳翳連山市,丹實纍纍照路隅。未愛滿盤堆火齊,先驚探頷得驪珠。斜簪寶髻看遊舫,細織筠籠入上都。醉裡自矜豪氣在,欲乘風露摘千株。
這六峰頂連綿的山脈上遍植楊梅樹,紅色的果實纍纍,幾乎每條小路上都有。
我還沒看到火紅的楊梅堆在盤中的樣子,就已經伸長了脖子,為那果樹上紅色的果實而感到驚嘆了。
楊梅被摘下來之後,會被端上美女如雲的遊船,也會用細竹篾編成籠子,送去上都。
我雖然喝醉了,但我認為我的豪氣還在,如今我想要乘著風,頂著露水,摘它幾千株的楊梅果。
摘完了楊梅,我們再來研究一下吃法:
楊梅怎麼吃?
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冰糖楊梅。仿佛那才是最正宗的吃法。但古人吃楊梅都是蘸鹽吃的。
唐代的李白曾經寫過《梁園吟》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裡面明確的說明了,這盤楊梅是專門為你準備的,還給你配好了白花花的吳鹽。
吳鹽指的是古代江淮地區曬的鹽。自古有「吳鹽勝雪」的說法,這個鹽像雪那麼白,但是味道比較淡。
清代的楊芳燦也曾寫過《摸魚兒.楊梅》當中提到:
記冰廚、吳鹽如雪,滿盤鶴頂初破。
下面鋪著冰,擺上楊梅,上面撒上吳鹽,那滿盤的楊梅流淌出鮮紅的汁水來。
不得不說,古人的吃法太講究了!大家吃楊梅的時候可別忘了嘗試一下。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和點讚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