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被定義為聰明的人有很多種,比如:學習成績優異的、遇事化險為夷的、或者事業有成的。
其實不難發現,這類人都是遇事淡定、從容不迫的,大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們不被世俗牽絆、不受凡事傷神,他們心如止水,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時至今日才發現,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聰明人。
一、別活在他人的言論中
文學富豪泰戈爾說過:「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如今的快節奏生活,難免讓人感覺到生活的壓迫以及焦慮。
有人開始否定自己、質疑自己,也有人學會活在別人的眼光和談論中。
我的二姨是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聽叔叔說早在他追求我二姨的那時候,二姨已經有許多追求者了。那時候的二姨靦腆羞澀、也不懂拒絕,追求者們送的鮮花常常堆滿了她的辦公桌。
這不僅使她苦惱,因此也受了其他女教師的閒話。後來的幾個月裡,因為同事們的閒言碎語以及追求者的窮追猛打,二姨總是悶悶不樂,也因此工作上面受到了領導的批評。
直到二姨遇到了我叔叔,是我叔叔在別人誤解她的時候選擇支持她、信任她、開導她,並日復一日的堅持送她上下班。
最後才走到了一起。直到今天我還記得當時叔叔是這樣說的: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要做到問心無愧、何必在乎別人的眼光、何必活成別人心中的模樣。
細細想來,叔叔說的很有道理。生活的層次不需要攀比,生活的美好同樣也不需要由別人定義。
與其一直困在別人的言論中無法自拔,不如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清,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無愧於自己的良心,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這樣的人才是聰明的人。
二、為自己而活
當評論起一個人的缺點時,最常見的一個詞語便是自私、以自己為中心。然後很少會有人將此看作是褒義詞。但是換個角度思考一下,若是將以自己為中心轉換成為自己而活,是不是又是另一個意思呢?
我的外婆是個一輩子為了家庭而活、為兒女掏心掏肺的人。自我懂事以來,從未見過外婆發脾氣,我眼裡的外婆是個溫順、細心、慈祥又善良的人。老派的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我的外婆也絲毫不會受其影響。
可是命運總是不公平,在外婆還是耳順的年齡,就被查出了肺癌。聽媽媽說,那段時間外婆常常偷偷哭泣,還沒來得及看外孫的孩子長大成人、還沒來得及和外公扶手白頭、還沒來得及出去旅遊、還沒來得及給自己放個假。
人這輩子真的很奇怪,一生庸庸碌碌,為家庭事業奔跑,到頭來還是白紙一張、空手而歸。
慶幸的是,後來的外婆心態好了起來,她開始把時間交給自己,偶爾織織毛衣、偶爾看看電視、偶爾出去溜溜彎。
經過好幾次化療的外婆還讓母親給她買了頂假髮、假髮烏黑髮亮,戴上假髮的外婆也顯得格外的年輕。
是呀,人生匆匆忙忙、有時候為什麼不放慢腳步看看自己、為自己真真正正活一次呢?偶爾「自私」一點,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樣的人生才會過的滿足且通透。
三、不為他人左右情緒
好的氛圍,離不開周圍人好的情緒薰陶。聰明的成年人的心智一般不會做情緒的主人,他們擅長及時給情緒做好垃圾分類,壞的情緒內部消化,好的情緒帶動身邊人,這樣的人充滿魅力、討人歡喜。
我的上級是個很脾氣溫和、做事認真仔細的大姐姐。聽她講她在公司的這八年,所有的壞脾氣都消磨沒了,已經變得沒脾氣了。
其實細細想來,成熟的人善於將情緒隱藏,愚笨的人才會將情緒外露。想必這也是我們公司領導喜歡的一大原因。
當然聰明的人無論年紀的大小,只分心智的成熟。生活是過給自己看的,失敗時不必過分傷痛,成功時也不必過分欣喜。
用朱熹的話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切莫因情緒適失了航、轉了舵。
這一生,我們總是想辦法讓自己幸福、想辦法讓自己進步、總是在想辦法。為何不試著做個智者,無視他人的眼光,本著內心的善意、不被他們左右情緒,真真正正為自己活一次、做自己世界的主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