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右八百零八丞相、壹百拾伍癸官丞相,比封王更濫的是天國的丞相

2020-12-22 水歷史

丞相一職最早設於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自秦以來至明初,丞相都是朝廷中的重要職位,百官之長,是皇帝理政的輔佐,負責審議處理執行國家大事。因為丞相位高權重,所以編制通常很少,而且這個職位在明朝太祖朱元璋洪武中期就取消了,此後明清兩朝都不再設丞相。

時間一晃到了晚清,太平天國舉著反清旗號起兵,到後期大肆封王封官,王一口氣封了N多個(有說封了2700多個王,現在有史料可證有封號的王約200多個)。所封丞相更加不得了,可以說是滿朝充盈,比之前二千多年曆代王朝所設的各種丞相總和還要多幾倍、幾十倍,根本數不清。

太平天國在金田起事前後,曾經設過殿前左丞相、右丞相,由秦日綱、石達開分別擔任。馮雲山、韋昌輝早期也可能擔任過丞相,但因為這些出現在清朝方面的記載中,具體不詳。

太平天國1851年9月在永安州(廣西蒙山)建制時,開始封最初五王與設置百官,丞相方面則封了天官丞相秦日綱與春官丞相胡以晃。1853年3月建都天京,也只是設有天官、地官和春官等正副六丞相。可是未滿一年,就按《周禮·夏官》裡的記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為六卿,各有徒屬職分,用於百事,掌理國務」。一口氣分成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再按每官正、又正、副、又副設四位丞相,這樣一共有二十四個丞相!

六官丞相雖然多,在太平天國前期,階位還是很高的,雖然是第三級職官,但因為在它之上的軍師、主將都由諸王世襲,不再授予他人,故丞相被稱為「官居極品」。其中天官正丞相號稱朝官第一,連大印也是和其他丞相木印不一樣的銀包木。擔任過天官正丞相的,除了秦日綱,還包括曾水源等。其他丞相也多數是重要人物,如北伐軍統帥林鳳祥,就是天官副丞相,李開芳是地官正丞相,吉文元是春官副丞相。

但追隨天王、東王起事的資歷深、有親緣族緣鄉緣關係的「老兄弟」人數很多,他們都渴望過過丞相癮。二十四個丞相也不夠分配了,為滿足欲望,太平天國在稍後又設立了王府丞相、恩賞丞相和平湖丞相等名目,丞相也就漸漸越來越不值錢。

王府丞相也就是諸王府中的丞相,包括東殿丞相、西殿丞相、北殿丞相和翼殿丞相。恩賞丞相更加是有名無位的榮譽職稱,簡稱「恩丞相」,無編制,無定員,因此它的數量很多。據傳某天楊秀清正在喜頭上,就一口氣封賞了幾百個恩賞丞相。一個管二十五名天兵或二十五個家庭的最低級官員兩司馬也擁有恩丞相的銜號。這個連清廷那邊都知道,「又有恩賞丞相,乃偽官加銜,或一時任意而授。」

至於平湖丞相是太平天國為轉戰揚州三汊河的部分參戰者特設的虛銜,「外有平湖丞相,以擾三汊河功封,位次最卑,皆不給印。」平湖丞相的授予者現在所見倒是不多,僅有少數幾個人。

在太平天國前期有丞相頭銜的官員已經是滿大街都是,到了後期更多,丞相已經淪為不入流的行政級別。

1857年,六官丞相似已廢止,已不見有六官丞相名稱記錄在案,開始替代丞相名目的是以按殿前左右加以數字編號的丞相,其中殿前左為奇數,殿前右為偶數。包括殿前右陸拾貳丞相、殿前左貳拾叄丞相黃玉成,表明至這一年,已經有殿前右六十二丞相的設置。

1859年,這一年清軍進攻霍山毛坦廠太平軍營壘時,「搜獲殿前右二百五十六丞相……等偽印六顆」可見殿前丞相已經排到至少二百五十六了。

1860年春,無錫運河船老大樊玉田投靠太平軍東徵軍,充作嚮導,即被封為殿右四百三十四丞相。翌年,又有「殿右三百七十八丞相」顏有和與「殿右八百零八丞相」曾芸進。對於這種情況,清廷那邊自然相當不屑「自侯偽爵下有丞相、將軍、檢點、指揮、軍政、監軍等偽官名目,更次則典糧、典衣、典炮、典馬等名,實則嘍囉一類耳。至可笑者,有幾千幾百零幾丞相之類。」

到了1862年後,丞相官職更加貶值,以輔王楊輔清所頒發的「木三十五乙官副前旅丞相」「中旅左隊隊旗丞相」和侍王李世賢所頒發的「土三十己官副前旅丞相」等官憑照為例,它的職權相當於前期的一個旅帥和卒長。保王童容海軍營也有丞相,後軍前營、中軍前營分別有左一丞相到右十丞相,後一軍前營有左一丞相到左十五丞相,一個僅三五百人的軍營,至少就得有十個或十五個以上的丞相編制。1863年護王陳坤書麾下的名冊,在茀天安汪隊內有壹百拾伍癸官丞相黃典存,其主要職責就是「負責糧餉事。」丞相在數字後又按增添幹支排列,更見封賜人數之多之濫了。

隨便說說,那位保王童容海本姓洪,根據太平天國前所未見的滑稽奇特避諱制度,與天王洪秀全同姓洪的都要避諱,所以改姓童。後來童容海投降湘軍鮑超部,才重新恢復洪姓,他也是太平天國第一個投降清朝的王。

太平天國各個品種的丞相官職,只是借「丞相」之名,可認為是官階和榮譽職稱,與傳統意義上的歷朝丞相大相逕庭。究其原因,歷朝歷代草莽天子,多青睞於丞相稱號。太平天國領袖喜歡做王,那麼他們的主要手下也嚮往做丞相,為讓哥兒們都過過癮,丞相一職就多多益善,越來越濫封了。

相關焦點

  • 宰相與丞相傻傻分不清?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但丞相一定是宰相
    在中國古代,丞相為百官之首。他輔佐帝王,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歷朝歷代對丞相的稱謂,變動十分頻繁,民間的百姓很難記清楚這些複雜的官職。久而久之,老百姓就把包括丞相在內的國家中樞機構成員,統稱為「宰相」。因此,「宰相」並非官職,而是民間的一種「俗稱」。
  • 宰相和丞相的區別居然這麼大!宰相、丞相等於現在的什麼官?
    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漢朝仿秦制,丞相為正職,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成帝時,丞相一人難以處理繁多的政事,於是立三公制,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以大司馬、大司空、丞相為三公。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改大司馬為太尉,三公之中乙太尉地位最高。漢獻帝時,復丞相,由曹操擔任。
  • 宰相、丞相、相國,這三者之間有何區別?
    自惠帝後,漢朝不再設「相國」,只設丞相。直到東漢少帝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亂政,他自封為相國,相國一職才被再次起用,《三國志》載:  「卓遷相國,封郿侯,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且在此時「相國」的權力非常大,地位儼如皇帝。
  • 廢丞相制和設錦衣衛:明朝三位丞相的最後「政治遺產」
    宰相的正式官名隨著朝代的更替,先後出現過:相國、丞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中書舍人、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等多達幾十種官名。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少時愛讀書有智謀。朱元璋平定滁州的時候,李善長前往迎接拜見,朱元璋問李善長:「天下之亂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呢?」他回答說:「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亂殺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元朝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
  • 丞相與宰相是一回事麼?他們有什麼區別?
    而北、南宰相府的最高長官就是北府左、右宰相和南府左、右宰相。那遼代所置的「宰相」是幹嘛的呢?丞相。有別於「宰相」,丞相自出現那刻起,他就是作為一個正式的官職名來使用。最初是作為百官之長的副手,秦漢之時,曾在副手與百官之長間來回徘徊,三國之後,徹底成為輔政君主總理百政,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官員。
  • 丞相、宰相、相國,有什麼區別?
    丞相、宰相、相國,根本不是一回事兒。至少,丞相和相國不是一回事兒。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看了其他幾位朋友的回答,洋洋灑灑,但錯誤不少。最集中出現的錯誤,是把它們當成同一種官職,說相國出現得比較早,丞相出現得比較晚,都是百官的頭頭兒,同物異名罷了。這樣回答靠譜嗎?絕對不靠譜!
  • 張昭為什麼不能當丞相?
    在吳國設置丞相之初,大家就認為這職位非張昭莫屬。後來,丞相職位出現空缺,百官再次推舉他,孫權始終沒有答應。是他不具備統率百官的才能嗎?孫權可沒有這樣說過,而是很為老臣著想:「做丞相是很煩人的,職位雖然高,但擔子也重,讓張公擔任這個職位,並不是真正優待尊敬他。」這個邏輯是很獨特的,孫權的話雖然非常中聽委婉,說白了其實也就是一句:「到一邊歇著吧您。」
  • 《代嫁丞相》完結,皇帝李志凡成功截獲逃跑丞相
    近日《代嫁丞相》完結了,不管還有沒有第二季,對於這個結局我還是感到比較滿意的。柳乘風走不了了,李志凡後宮唯一的妃子讓柳乘風未婚妻清兒給拐跑了,順帶還拐了他兩匹千裡馬。身為大梁皇帝,沒了丞相,總不能沒有後宮,怎麼也要賴著柳乘風給他賠個妃子吧。
  • 宰相、丞相和相國有何區別,太漲姿勢啦
    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漢朝仿秦制,丞相為正職,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成帝時,丞相一人難以處理繁多的政事,於是立三公制,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以大司馬、大司空、丞相為三公。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改大司馬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地位最高。漢獻帝時,復丞相,由曹操擔任。
  • 古代裡的 「丞相」和「宰相」誰的官大?
    在很多古代電視劇裡面,都能聽到「丞相」和「宰相」,但由於造型的不嚴謹,給人們帶來了丞相和宰相是同一種概念的誤區。其實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雖然兩者有相同之處,但歸根究底,二者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那麼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 《代嫁丞相》漫畫:皇上丞相班師回朝,柳乘風要見的人是誰?
    經歷了漫長的權謀戲份,《代嫁丞相》漫畫的劇情線終於不那麼沉重了。易青雲已經去世,心腹大患已然消失,御駕親徵的皇上和伴駕的丞相終於可以班師回朝了。 說實話,《代嫁丞相》漫畫最近幾章的劇情確實有點複雜,關鍵是一下子把太多的坑一起填上了,讓人有點消化不良的感覺
  • 老師不會告訴你,相邦和丞相,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官職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這個相邦應該就是丞相的意思,屬於一種尊稱。其實不然,相邦乃是一種正式官職,地位猶在丞相之上。 《漢書·百官公卿表》有記載: 「相國,丞相,皆秦官。」 其明顯是將相國(相邦)和丞相分成了兩個不同的職務,而且也明確指出,這是來源於秦朝官制。 關於「相邦」的來歷,早期一般認為是來源於趙國。雖然早在春秋時期的齊國,便已經設立相位,但卻無相邦或者相國之具體名稱。
  • 漢武帝是怎麼折磨他的丞相的?
    這不是漢武帝殺的第一個丞相,當然也不是最後一個。隨著皇帝春秋漸高,他的性情越來越乖戾和殘暴,位居群臣之首的丞相和其他廟堂大臣,因小過或無罪被誅戮者日漸增多,公孫賀不過是其中的倒黴蛋之一。公孫賀回答說:「主上賢明,臣本不稱丞相之職,負此重責,從此危乎殆哉!」此言足見公孫賀亦非顢頇之輩,他不傻,知道漢武帝這個主兒不好侍侯,所謂伴君如伴虎,雖然位居丞相,稍不如意,隨時會帶來殺身之禍。公孫賀此言並非空穴來風,在這之前,已有李蔡、嚴青翟、趙周三位丞相聯翩下獄而死。
  • 秦國最早的兩位丞相:一個是甘羅的祖父,一個是秦國宗室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段奕宏飾演的秦國丞相呂不韋,無疑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於呂不韋來說,一開始擔任的是丞相一職,後來則晉升到更勝一籌的相邦。當然,在古代歷史上,丞相相對於相邦,前者無疑得到了兩千多年的沿用。對於丞相這一官職,正是始於秦國的秦武王時期。在秦武王在位之前,秦國和其他六國,都沒有設立丞相一職。
  • 「丞相」和「尚書令」,誰的地位更高?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丞相是重要的官職,可謂 「一人之下,萬人之下」,比如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曹操都兩位丞相都掌握各自朝廷的大權。正是因為丞相的權力過大,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正式廢除了丞相這一官職。而對於一些朝代和皇帝,則通過設立尚書令這一官職,以此分擔丞相的權力,甚至來代替丞相的工作。
  • 耽美:《重生為皇:丞相,放過本帝吧!》痴情丞相攻X穿越皇上受
    耽美:《重生為皇:丞相,放過本帝吧!》痴情丞相攻X穿越皇上受  《我的師弟是黑蓮花》    《重生為皇:丞相,放過本帝吧!》  簡介:蘇意一睜開眼睛就發現不對勁,自己竟然穿越了,這個身體的原主是一個皇上,丞相還一直都很喜歡皇上,只可惜呀,穿越過來的皇上對處理大事一點興趣沒有,在知道丞相的深情之後甚是感動,不知道兩人能不能在一起!
  • 《代嫁丞相》漫畫,「前女友」清兒出現,丞相如何抉擇?
    說起清兒,想必很多《代嫁丞相》漫畫的粉絲都快不記得這個角色了。當初柳乘風被前朝皇帝用整個柳府以及清兒的性命要挾柳乘風領兵平叛,即便柳乘風文武雙全,智謀無雙,但是前朝皇帝失道寡助,還是讓李志凡起義成功。柳乘風在戰場上僥倖活命,後來假扮成妹妹入宮為妃,結果在太后的宮中發現了失蹤已久的清兒。由於種種意外,兩人最終也沒能相遇。
  • 蒙曼: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她以獨到見解與妙語巧思,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學者」。有人說,在她面前,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她則雲淡風輕地說,「求知」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今天跟大家分享孟浩然的五言律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 代嫁丞相:丞相不容易,男扮女裝扮寵妃,能文能武安天下
    他的名字就是《代價丞相》,這是一部畫風優美的漫畫作品,講述的是前朝風流才子柳乘風,替妹妹進宮爭寵的故事。看到這時漫小娜本以為這漫畫是男扮女裝的宮鬥漫畫,誰知故事有了轉折點,就連漫畫名字也從《代價丞相》變成了《丞相不容易》,從劇情發展來看,皇帝一開始就知道柳成風的真實身份,讓他一直在後宮之中真是浪費,所以柳乘風以丞相的身份,幫助皇帝處理大小政務,還要對付躲在暗處的反派易青雲、溫柔、蠻王等,還要應付太后娘娘等,相當不容易啊。
  • 許多人常把「宰相」和「丞相」混為一談,這兩者有何區別?
    文|武品文史丞相,這個官職在歷史上可謂是十分顯耀,人們常認為丞相位高職重,權勢燻天。那歷史的事實真的如此嗎?丞相和宰相之間又怎麼去區分?面對堆積如山的六國奏章,秦始皇設立丞相一職,負責幫助他處理天下政務。到了公元前202年,漢朝取代秦朝,對中國進行統治。漢朝又沿襲了前朝的丞相制度,在中央復設丞相一職,由劉邦的好友蕭何擔任丞相,佐領百官。至漢惠帝時期,為了防止丞相一家獨大,朝廷設立了左右丞相來互相牽制。由陳平擔任左丞相,王陵擔任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