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021-02-19 丁中廣祥














































































【往期回讀】

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

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120回全

蔣勳這一代 | 合集7集全

蔣勳為你讀詩 | 合集40集全

本文素材綜合整理於網絡。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更多精品資源,見我號菜單欄「老夫廣祥」—「精品資源」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

她,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學者,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她,溫和親切,從容平和,知性優雅。

從2007年開始,她五上《百家講壇》,講授《武則天》《太平公主》《大隋風雲》等內容;先後擔任《漢字拼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的點評嘉賓。

她引用詩歌時信手拈來,敘述歷史時引人入勝,講解人文時,隨口串聯的小故事更是風趣幽默,讓人慾罷不能。

比如她說:元稹雖然寫出了「曾經滄海難為水」,卻是「歷史上著名的一個深情但不專情的人」。這些趣味小知識,常常讓人聽得意猶未盡,希望她能再多講一些。

作為點評嘉賓,她妙語連珠、旁徵博引,在她的講述之下,這些的歷史文化知識,仿佛自帶好玩有趣的屬性,讓人無限嚮往。

她以獨到見解與妙語巧思,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學者」。

有人說,在她面前,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她則雲淡風輕地說,「求知」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

今天跟大家分享孟浩然的五言律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先說題目《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洞庭湖現在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但在唐朝時候,洞庭湖號稱「八百裡洞庭」,面積超過鄱陽湖,是第一大淡水湖。湖畔的嶽陽樓,也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的說法。寫洞庭湖的名篇很多呀,比方說杜甫的《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還有李白的《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剗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當然還有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孟浩然這首詩,既然叫「望洞庭湖」,自然也是立足於洞庭湖的浩渺煙波,但這只是詩題的前半部分,詩題還有後半部分,叫「贈張丞相」。所謂「張丞相」,有人說是張說,還有人說是張九齡,都是輔佐唐玄宗「開元盛世」的名相,也都是一代文豪。我們之前講「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那是張九齡的作品,而《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感遇》「蘭葉春葳蕤,桂花秋皎潔」,那是張說的作品。孟浩然這首詩到底是寫給哪一位張丞相?現在學術界還有爭議,我們在這裡也不做分辨,但既然是「贈張丞相」,那就意味的這是一首投贈詩。所謂「投贈詩」,就不是泛泛地寫景抒情,而是專門賦詩贈給某個人,至於為什麼投贈,那理由就各不相同了。比方說李白《贈汪倫》,那是因為汪倫請他喝酒,還給他送行,他要表示感激;而朱慶餘《閨意獻張水部》,則是希望水部侍郎張籍能在未來的科舉考試中給他美言幾句,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投贈詩必須要寫出投贈的目的,那麼孟浩然投贈張丞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跟「望洞庭湖」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呢?先看首聯: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這一聯上來就不凡哪,什麼叫「八月湖水平」?所謂「湖水平」是指湖水和岸齊平啊,這當然是因為夏秋兩季雨水充沛,洞庭湖湖水暴漲,水都和岸齊了。這本來就給人以開闊、浩淼之感吧,那到底開闊浩淼到什麼程度呢?看下一句——「涵虛混太清」,虛和太清都是天的代稱,涵虛是指天倒映在水裡,水包含了天空;而「混太清」則是指天水相接、水天一色,你看起首一聯就是時間、地點和一個整體描寫,並不算頭角崢嶸,但是水平岸,天接水,茫無涯際,又把洞平湖寫得極其渾厚闊大。首聯如此闊大,頷聯怎麼接呢?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這一聯啊,寫得真是雄壯至極。所謂「氣蒸雲夢澤」,是指洞庭湖水氣蒸騰,瀰漫在整個雲夢澤上。那雲夢澤又是什麼呀?雲夢澤是先秦時期江漢平原上一個非常大的湖泊群,洞庭湖只是他南部的一小部分,但是此刻洞庭湖湖水浩淼,水霧仿佛已經籠罩了整個雲夢大澤,這當然是極言其寬廣啊!那下一句「波撼嶽陽城」呢?則是說長風吹過,洞庭湖波濤洶湧,仿佛連它東北邊的嶽陽城也為之撼動,這又是極言其聲勢。這一聯不僅氣魄雄偉,而且動感十足啊!「氣蒸雲夢澤」是水汽蒸騰嘛,是垂直的動,而「波撼嶽陽城」呢,則是波峰浪湧,是水平的動。雲夢澤何其廣大卻被它籠罩,嶽陽城何其堅固卻被它撼動,這是多麼偉大的力量啊!我們之前講孟浩然,總說他清淡飄逸,比方說「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真是清幽入骨啊!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又是那麼恬淡自然。可是如果你以為那就是孟浩然的全部,那就錯了。這一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寫得氣勢磅礴,自古至今,恐怕只有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可以與之媲美,但是要論起音節響亮,個人認為還是孟浩然更勝一籌。首聯起、頷聯承,已經把洞庭湖寫得氣象萬千,詩題之中的前半部分——「望洞庭湖」已經寫足了,那頸聯呢?頸聯該轉了,轉到哪啊?轉到詩題的後半部分——「贈張丞相」了,怎麼轉呢?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這就是從寫景轉到抒情了,抒什麼情呢?先看前一句——「欲濟無舟楫」,是說洞庭湖這麼遼闊,我想要渡過去卻沒有船和槳,這真的只是在說洞庭湖嗎?當然不是。這是在借題發揮呀,表面上看是說要渡過洞庭湖走到對岸,實際是說我想要擺脫現在這種在野之身,走向政治舞臺。可是呢,就像我渡水沒有船和槳一樣,我想做官也沒有人接引、沒有人幫忙啊。那如果換一種考慮,我選擇不渡過洞庭湖就閒居此岸,或者按它的引申意思,如果我就保持目前這種隱士身份不出去做官呢,那又會遇到另外一個問題——「端居恥聖明」,我又為自己辜負了這個聖明時代而感到羞恥。那為什麼聖明時代端居就是羞恥的呢?因為孔子說過「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按照儒家的觀點,如果國家有道,那麼君子就應該出來為國家服務;如果他沒有履行好這個職責,那就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恥。想要出仕,沒人援引,想維持現狀又自覺慚愧,貌似進退兩難,其實一片進取之心已經毫髮畢現了吧?贈張丞相的目的也呼之欲出了吧?什麼目的呀?其實就是求援引、求推薦哪,所以這首詩既是投贈詩,又是幹謁詩,是一首詩化的自薦信。那這一聯作為自薦,他寫的聰明不聰明啊?真聰明。聰明在哪啊?首先,說出了自己不甘寂寞出仕做官的願望;第二,誇獎了天子聖明、國家有道;第三,又把張丞相比成了渡人過河的舟楫,誇他有能量、能當仁。方方面面都照顧周全了,求仕之意非常清楚,卻又還能跟前兩聯的洞庭湖銜接緊密、過渡自然、不露痕跡,這就是聰明之處啊!那景色也寫了,求援引的意圖也表現出來了,怎麼結尾呢?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我坐在洞庭湖岸看著釣魚人哪,真是徒生羨慕之心。這一聯寫的真微妙,微妙在哪呢?一方面詩人是借用了《淮南子.說林訓》中的那句名言「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說我也想要魚,可是沒有釣竿哪,只能望湖興嘆哪!這還是在進一步表明無人援手的遺憾。另外一方面你也可以理解為就是把張丞相比長的垂釣者,把自己比成了魚兒啊,希望自己能夠像魚一樣被他釣起來,或者說希望自己能夠藉助張丞相的力量踏入仕途。這兩種意思混合在一起,還是在進一步表達對張丞相的期待。可是呢,你看他寫得又時時不離湖水,寫得含而不露、不失身份。

那綜合起來,到底應該怎麼評價孟浩然這首詩呢?毫無疑問,作為詠洞庭湖的名篇,這首詩的前兩聯氣勢磅礴、聲調雄壯,堪稱洞庭絕唱;作為投獻詩或者幹謁詩,這首詩的後兩聯也含蓄蘊藉,不露寒酸氣象,所以一寫出來就廣為傳頌,甚至連當朝皇帝唐玄宗都知道了。根據《唐詩紀事》的記載,孟浩然不是在好朋友王維的辦公室和唐玄宗不期而遇嘛,還躲在床底下。那唐玄宗對他也是久仰大名啊,看見他之後就說「沒關係,沒關係,你給我賦詩一首就好。」孟浩然寫的是什麼詩呢?是那首著名的《歲暮歸南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等等,等等。那首詩寫的好不好?真不好,一肚皮牢騷,有點像怨婦,哪像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麼含蓄清高啊!所以唐玄宗聽了也很掃興啊,就對他講「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你自己不要做官的,不是我放棄了你呀,你怎麼誣陷我呢?還說什麼「不才明主棄」哪。這是批評他,那同時還勸告他,你剛才要是就給我吟誦一下「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那該多好啊!可見這一首詩的影響力了。不過呢,詩寫得再好,這首詩也並沒有真的影響唐玄宗,其實也沒有真的影響張丞相,孟浩然還是以布衣終老,未能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作為一首偉大的作品,它深深地影響了另外一位大詩人,誰呢?杜甫。在孟浩然之後差不多二十年,杜甫寫下了他的名篇——《登嶽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嶽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和孟浩然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一樣,杜甫也是前兩聯寫景,後兩聯抒情。很多評論家就講啊,從整體看,孟浩然這首詩的前兩聯和後兩聯其實不完全相稱,前面壯,後面弱,未能做到情景交融,一氣貫通。而老杜呢,你單看前兩聯,和孟浩然一樣闊大雄壯、功力相當,那後兩聯呢?頸聯寫身世之悲、尾聯寫家國之痛,寫的深沉感慨跟洞庭湖的波濤一樣奔湧澎湃、渾然一體。說兩相對照,杜甫就把孟浩然給比了下去。是不是這樣呢?在一定程度上是這樣的,但是我想補充說兩點:第一,孟詩在前,杜詩在後,前人之功不可沒;第二,孟詩本來以韻見長,而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卻能寫出壯氣,出人意料才格外動人心魄。

參閱: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唐之韻

相關焦點

  •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
    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後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湧,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湖本來就號稱八百裡,再加上這樣浩大的水勢,使其水岸相接、廣闊無垠的情狀更增浩瀚氣勢。
  • 孟浩然的這首名詩,表面上是描寫洞庭湖的美景,實則另有一番意思
    孟浩然,是唐代一位著名詩人。他的一生,似乎都處於矛盾之中,一邊渴望進入官場來為國奉獻自己的力量,但無奈仕途不順,最終只能歸隱田園。但在早期,他還是一位有著一腔熱血想報效祖國的人,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彰顯了他滿腔的熱情。
  • 為找工作,孟浩然寫了首馬屁詩,結果竟成千古絕唱!
    【每日讀詩】孟浩然詩贈張丞相:「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為找工作,孟浩然寫了首馬屁詩,結果竟成千古絕唱![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唐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註解]湖:此指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 怎麼賞析孟浩然的「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出自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是一首幹謁詩。孟浩然是個大地主。
  • 孟浩然的詩,美到極致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和王維合稱為「王孟」。細讀孟浩然的詩作,只覺清新空靈。孟浩然最會捕捉生命中的詩意感受,簡淨的文字,疏淡的語言,在孟浩然的筆下,卻獨具雅致空靈的氣韻。《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明代陸時雍《唐詩鏡》:渾渾不落邊際。三、四愜當,渾若天成。
  • 孟浩然:有才,任性
    不過且慢,背出這些詩句的你,很可能讀了改良版的孟浩然哦。「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出自《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是孟浩然的一首幹謁詩,面對煙波浩渺的洞庭湖,詩人說自己「欲濟無舟楫」,含蓄地表達了有意仕進,希望得到引薦的意思。詩中對洞庭湖的描寫,氣象壯闊,一直為人所稱道,後世的各種孟集或唐詩選本中都收有此詩,而問題也正出在這裡。
  • 性愛山水喜泛舟的孟浩然: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創作的先行者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後人把孟浩然與盛唐另一山水詩人王維並稱為「王孟」。
  • 拍馬屁有境界,唐朝詩人孟浩然奉上幹謁詩,不卑不亢,不溫不火
    唐朝詩人孟浩然為了攀附當朝丞相,給他奉上了一首幹謁詩,不愧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全詩不卑不亢,不溫不火。文人一向清高,自古依然,但他們在一生中也會遇到難事,當有求助於別人時,他們也會低下頭來拍對方的馬屁。拍馬屁本意並非貶義詞,元代蒙古族牧民牽馬相遇時,常會拍對方馬的屁股誇一聲好馬,是常見的打招呼口語。
  •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贈孟浩然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此詩大致寫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陸時期(公元727年~公元736年),此時他常往來於襄漢一帶,與比他長十二歲的孟浩然結下了深厚友誼。鬱賢皓認為,此詩當為公元739年(開元二十七年)李白過襄陽重晤孟浩然時所作,其時孟浩然已屆暮年。
  • 蒙曼:孟浩然《過故人莊》
    相反,你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你這兩句詩,一點多餘的東西都沒有,只是背後青山,村前綠樹,但是你仔細想想,咱們心裡夢裡的小山村不正是這樣,又幽靜有安寧麼。那進了村子,也就到了家了,賓主之間到底怎麼樣呢?看頸聯吧。「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你看孟浩然就是這樣洗鍊,把賓主怎麼見面,怎麼寒暄全都略過了。鏡頭直接就轉到了歡宴。
  • 蒙曼: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她以獨到見解與妙語巧思,成為眾人心中的「女神學者」。有人說,在她面前,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她則雲淡風輕地說,「求知」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先說題目《夏日南亭懷辛大》,「南亭」是什麼呀?南亭就在孟浩然家鄉襄陽的峴山,是城郊的一座亭子。那「辛大」是誰呢?
  • 唐詩93《贈孟浩然》 (李白)
    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註解】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稱。此詩約作於開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離開長安回到襄陽隱居之後。2.風流:古人以風流讚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採,善詞章,風度瀟灑,不鑽營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
  • 唐詩 |《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贈孟浩然唐代: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譯 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   注 釋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為尊稱。2、風流:古人以風流讚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採,善詞章,風度瀟灑,不鑽營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說孟「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 孟浩然十四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您讀過幾首?最喜歡哪首詩?
    對於這個問題,恐怕是各花入各眼不好回答的,除了李杜是公認的絕頂高手外,其餘詩人是很難分個高下的,但就六甲番人來說,孟浩然和王維至少就應進入超一流高手行列。孟浩然有十四首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排在唐代詩人的第五位,僅次於李杜、王維和李商隱,這固然和唐三百選錄以短詩優先有關,但是卻也能側面說明孟詩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