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大關寨林合作社:科學種植 規範管理 社員致富!

2020-12-23 澎湃新聞

昭通大關寨林合作社:科學種植 規範管理 社員致富!

2020-08-10 21: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昭通大關縣上高橋鄉寨林合作社緊扣市委「133」脫貧攻堅工作思路,構建社員利益聯結機制,吸納村民抱團發展,讓昔日被撂荒的土地長滿了「金豆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走進上高橋鄉大寨村,成片的馬鈴薯讓人眼前一亮,馬鈴薯花已凋謝,粗壯的秸稈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合作社社員毛國鳳看著長勢良好的馬鈴薯,忍不住動手刨起來,大個大個光滑的馬鈴薯從泥土中冒了出來。毛國鳳和合作社其他6個種植組長分別管理著7 個片區,各自在自己的片區上盡職盡責。

「以前我們這裡很多地都是荒著的,後來租給了合作社,大部分農民都在這個合作社務工,一年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兩倍,大家都很高興。」毛國鳳告訴記者。

大寨村種植馬鈴薯由來已久,但由於品質不好,沒有市場,4毛錢一斤都賣不出去。種地沒有效益,村民大多外出務工,成片撂荒的土地雜草叢生。寨林合作社組建起來之後,引進優質馬鈴薯品種,和龍頭企業進行合作,統一良種,嚴格種植標準要求,組織群眾科學種植管護,馬鈴薯種植獲得了豐收。

據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王明崗介紹,2020年,合作社的馬鈴薯種植規模擴大到了1600畝,帶動群眾種植2000餘畝,預計總產值將突破1000萬元。

馬鈴薯產業的發展得益於合作社的帶動。在起初流轉土地發展合作社時,村民大多對此不屑一顧,抱著等待觀望的態度,資金成了合作社發展路上的「攔路虎」。在駐村工作隊的積極動員下,49戶村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3戶)以勞動力或現金2000元的方式入股,再加上多方籌集,合作社有了發展的第一桶金20萬元。

如何破解融資難題,合作社一邊運行、一邊摸索。2018年,合作社創造性地提出了選準一個產業、組建一個規範合作社、引進一家龍頭企業合作、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解決五個後顧之憂的「11115」五環工作法,充分發揮了小額信貸資金助推產業發展的作用,改變了群眾不願貸、商業銀行不敢放的問題,有效解決了合作社發展壯大的資金難題。

為激發股東社員的積極性,合作社提出了社員積分管理制度,對社員出勤、單項工作完成、獲得表揚等情況給予10-100分不同層次的積分獎勵,對工作完成不好、受到批評的扣罰積分,同時分別納入表揚欄和批評欄,並在村上顯眼的位置張榜公示,積分可兌換肥料、農藥、鐵鏟、大米、鮮肉、食用油、毛巾、洗衣粉、香皂、牙膏等生產生活物資。合作社通過一系列舉措,極大地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社員們真正成為了合作社的主人,寨林合作社悄然之間變成了村民口中的「我們的合作社」,並受到上級部門的肯定,於2019年獲得市級示範社榮譽稱號,社員已從最初的49戶發展到了353戶。

王明崗認為,「通過合作社的規範運行,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效,助推了鄉村振興,主要體現在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兩個方面有了很大變化。」

「獨木不成林」,在大面積種植馬鈴薯的同時,合作社積極爭取鄉黨委、政府的支持,種植綠化樹、養殖黃牛和蜜蜂,逐步形成多元發展模式。

今年57歲的李自全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和10多個村民正在打理雪松地裡的雜草。雪松有些扎人,但李自全渾然不顧,奮力揮舞著手裡的鐮刀。他邊忙碌邊說,「我們搞綠化種植還學到一些經驗和技術,比如怎麼種、綠化樹怎麼樣才長得快,這些方面我們都逐步掌握了。」

合作社不但發展種養業帶動群眾致富,還為群眾開發了許多就業崗位。今年1至7月,合作社7個種植組繼續創造務工崗位,穩定帶動130戶家庭解決就近就業問題,群眾增加務工收入80餘萬元,戶均增加務工收入6000元以上。

今日推薦

來源/大關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 晏清琴

原標題:《昭通大關寨林合作社:科學種植 規範管理 社員致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小艾草變身致富大產業 煙臺牟平這家合作社增添發展新動能
    原標題:小艾草變身致富大產業 牟平這家合作社增添發展新動能膠東在線8月28日訊(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孟巖)近日,「煙臺市玄賀堂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牌子在牟平區水道鎮張家溝村掛了起來,合作社的小艾草逐漸成為水道鎮致富的大產業。8月11日,「煙臺市玄賀堂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在水道鎮張家溝村舉行揭牌儀式。
  • 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重慶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訊(記者 劉雪琴 路奧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2018年7月1日施行以來,重慶市認真宣傳貫徹,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在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貴港市黃蒂山種植專業合作社簡介
    2020-12-29 16:23     來源:貴港市供銷合作社聯合社
  • 規範運營,讓合作社成為「長期飯票」
    王臻拓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辦的合作社在健全社會化服務、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增加農民和村集體收入、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方面的重要作用。合作社是要讓廣大普通農民受益的經濟組織,截至2020年6月底,山東省發展專業農民合作社21萬家,其中包括相當一批基層黨組織領辦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或種植養殖合作社。但值得關注的是,如果這些合作社運行不暢甚至成為「空殼社」,不僅社員利益無法得到保障,也會損害基層黨組織的威信。
  • 粵滇協作 決勝脫貧 | 昭通大關:3萬學生的「凍鮮」營養餐!
    粵滇協作 決勝脫貧 | 昭通大關:3萬學生的「凍鮮」營養餐!在雲南省昭通市大關縣,每個書聲琅琅的早晨,6點左右,15輛裝滿新鮮蔬菜、肉類的冷鏈運輸車都會從大關謹鑫食品配送有限公司發出,早晨8點左右,大部分中小學食堂一天所需的食材就已悉數到位。
  • 鑫鑫種植服務合作社助農致富
    河南省獲嘉縣大新莊鄉鑫鑫種植服務專業合作社迎來了秋季大豐收,250多戶社員沉浸在慶豐收的喜悅中。鑫鑫種植服務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3月份,在理事長宋志堅的帶領下,村內250多戶農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到合作社的經營建設中來。
  • 祥雲遷喜樂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最終達到全面脫貧、全民致富。,通過和農戶籤訂種植養殖協議,產品通過合作社統購統銷,農戶不必考慮銷售難題,不承擔銷售風險。農戶、貧困戶可根據自身情況自行選擇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提供的產業品種,合作社會委派專業技術人員對有意向種植養殖的人員進行免費專業培訓,合作社將根據各貧困戶勞動能力提供相應的籽種、化肥、農藥及管理技術服務
  • 二塘鎮:練好「三字訣」 全力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
    近年來,二塘鎮全力抓好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引擎」。通過練好「三字訣」全力推進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茶山社區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種植的草莓喜獲豐收(楊靜 攝)在「深」字上求突破。制定下發《二塘鎮支部領辦合作社工作管理實施方案》,建立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的「8個標準化」制度——組織建設、手續審批、檔案材料、財務管理、章程制度、協議管理、聘任管理以及後勤服務,並以2個村率先示範、按照鎮下發的標準全面規範完善創建資料。
  • 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目前,在實現「此蘋果非彼蘋果」蝶變的同時,以高度組織化、規範化為前提,全市蘋果種植面積近80萬畝,今年將是一個大豐收之年,蘋果產業將呈現量價齊增的良好局面。同時,規劃建設的600萬畝竹基地已建成450萬畝,300萬畝馬鈴薯正逐步實現「昭通大洋芋、世界馬鈴薯、扶貧大產業」的蛻變。近期,國際馬鈴薯協會將給昭通頒發「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的稱號。
  • 福山:「黨領」合作社領進23戶特別社員
    從此,他們把扶持壯大服務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作為服務隊「五大振興」任務的切入點,以合作社為載體,把服務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到合作社社員隊伍,吸納他們能以土地入股的以土地入股,沒條件以土地入股的進社務工,等等,確保每一個社員都有穩定的務工或分紅收入,在幫助服務村壯大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低收入家庭脫貧致富。
  • ...經營村莊共致富——河源市連平縣喜愛多鷹嘴蜜桃種植專業合作社
    採用「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按照提供果苗、栽培技術、果園管理、果品銷售、加工的產業發展鏈條,合作社為當地農戶成員提供與鷹嘴桃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和銷售等服務,大力推動桃農擴大種植範圍和提升運銷能力,促進當地桃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 讓小農戶抱團致富——記鄞州創寧糧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正高
    把農民從田裡解放出來    2007年6月,由姜山鎮政府牽頭,68位農戶攜手成立創寧糧機專業合作社,主要開展農業機械化服務和糧食種植。    「種田缺技術少勞力怎麼辦?交給合作社;早晚稻要收要曬怎麼辦?
  • 脫貧故事丨謝周生:積極抓好產業種植,引領群眾脫貧增收
    2018年,通過「支部+村民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通過成立合作社,其中社員有34人,黨員8人,返鄉創業人才2人。鼓勵農戶大力發展中草藥,幫助貧困群眾走上一條可持續增收致富之路。積極探索,不忘初心,借「東風」助脫貧六巷村地處山區,產業結構單一,經濟基礎薄弱。
  • 快看這個村特色產業啟動村民致富「新引擎」
    龍溪村共有土地面積1363畝共流轉土地1273畝流轉率高達93.4%在新技術、新管理模式的帶動下特色農業產業相繼成型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01點擊播放 GIF 0.0M利用資源發展林下「檸檬雞」產業2014年,蜀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龍溪村成立,採用「合作社
  • 青春為田,花兒灼灼映桑梓——安徽省「合肥市映美牡丹種植專業...
    她在給社員打氣同時也在告訴自己,只要方向選好,持之以恆,肯定能帶大夥走向致富之路,在她鼓勵下,方案通過了。資金籌集到位的日子,已經到了最佳種植期,每一秒都是在和時間賽跑,於是就邊起溝邊種植。由於行業陌生,社員們和種植的村民都也不懂種植技巧,張運玲白天在田間摸索,晚上打電話諮詢專業人士及搜集大量的種植養護資料。
  • 蔬菜大王陳明利:帶領村民致富拔"窮根"
    為了讓更多的村民相信科學施肥,陳明利讓村民在自己的地裡試種,並先給村民提供新品種作物種子和藥物,待收貨後再收貨款。2007年,陳明利成立了農業科技服務站,開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並利用各種機會到外地學習種菜技術。  村民們看到陳明利種菜逐漸致富,但傳統的種植模式根深蒂固,他們不願意進行改變。
  •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2020-07-07 09:35:49 7日,地處柴達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格爾木郭勒木德鎮紅柳村仁達合作社社員黃磊對記者說。  盛夏時節,格爾木郭勒木德鎮紅柳村仁達合作社種植的百畝苦水玫瑰迎來了採摘季。走進合作社的玫瑰園,上百畝玫瑰競相盛放,一團團、一簇簇,嬌豔欲滴,花香四溢,沁人心脾。鮮花叢中,工人們正趕花期採摘花瓣。
  • 貴州大方:合作社激活鄉村振興「源動力」
    12月10日,在大方縣綠塘鄉高潮村的魔芋種植基地上,村民黎祖知邊走邊盤算著年底合作社的分紅以及務工收入,「兩樣加起來最起碼有4萬多,還是種魔芋安逸,合作社為我們提供種芋和技術指導,我們種出來由他們統一收購,種植有保障。」
  • 七十團葡萄合作社準備2016年葡萄種植方案
    2月14日一上班,四師七十團伊珠果蔬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葡萄分社社長廖銀德就開始準備2016年的葡萄種植方案。  「難道不是畝產越高掙得越多嗎?為什麼要限制1.8噸的畝產?」記者滿心疑惑。  「古話說這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這種葡萄啊,也不在多,關鍵在質優。」廖銀德說,「這是合作社成立以來,總結出的寶貴經驗。
  • 「四育四保」探索「碓叉」致富路
    樂治鎮碓叉壩社區黨支部將領辦合作社作為抓好「四個留下」工作的「火車頭」,黨組織將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與合作社市場優勢、生產優勢、政策優勢深度融合,以「四育四保」工作舉措,著力激發農村各類生產要素,實現社區集體增收和社民致富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