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樹下「檸檬雞」!快看這個村特色產業啟動村民致富「新引擎」

2021-01-17 騰訊網

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眼下,東溪街道

龍溪村的檸檬樹開花了

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香味

漫步田坎上

只見滿山遍野鬱鬱蔥蔥

一群群「檸檬雞」飛來跑去、打鬥追逐

近年來,龍溪村按照「合作社+社員+農戶」的發展模式,該村引進三家業主,大力發展檸檬、晚白桃和水產養殖,同時開展林下養殖、苗木間種,致力於發展立體、綠色、生態的現代化農業,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促農增收的新路子。

龍溪村共有土地面積1363畝

共流轉土地1273畝

流轉率高達93.4%

在新技術、新管理模式的帶動下

特色農業產業相繼成型

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01

點擊播放 GIF 0.0M

利用資源發展林下「檸檬雞」產業

2014年,蜀豐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龍溪村成立,採用「合作社+社員+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運作,大力種植「尤力克」檸檬樹,目前種植規模已達5萬株。

隨著特色產業發展,龍溪村土地面積1363畝,其中800餘畝檸檬,300餘畝晚白桃。如何充分利用剩餘空間,讓土地發揮最大價值,成為龍溪村實現下一步發展的關鍵。

於是,龍溪村村「兩委」

和種植專家們一起反覆考察、比較

根據村裡山多田少、當地現有產業等情況

決定發展林下「檸檬雞」立體農業

村民通過土地租金、合作社保底分紅和務工等方式增加收入

「家裡有幾畝地,只種蔬菜。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地裡忙活,辛辛苦苦一年,收入只夠零花錢。直到村裡開始發展林下養雞,我們一家人生活才有了起色。」村民樊群花以勞務入股的方式參與其中,短短幾個月增收了1萬餘元,她也為自家的兩層樓房天台蓋上了雨棚,告別了冬冷夏熱的日子。

據了解

2019年龍溪村利用800畝檸檬樹的天然優勢,採用「引進良種、生態散養、分區輪牧、封閉管理、全進全出」的生態自然循環模式養殖,以蟲、草、糧為食,發展林下檸檬雞立體農業。採取『黨支部+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合作社+貧困戶』方式運營,500隻「檸檬雞」正式開賣一周後便脫銷,且反饋很好。

2

點擊播放 GIF 0.0M

宣傳帶貨探索經濟發展新模式

「還記得曾經一雞難求的龍溪『檸檬雞』嗎?我們回歸原始的養殖方式,在天然氧吧檸檬林散養的500隻土雞,正式開賣不到一周便全部售出,沒有回購到的客戶滿是遺憾和期待!現在第二批『檸檬雞』入場了,歡迎大家預訂!」

以上這段話是

龍溪村第一書記孫瑞娟

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布視頻宣傳「檸檬雞」

拓寬銷售渠道

解除養殖戶後顧之憂

「養殖戶腳踏實地,我們負責幫助她把雞賣出去,實現勤勞致富。」

孫瑞娟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抖音等平臺廣泛宣傳貧困戶和村裡的「檸檬雞」,目前通過認購模式,已預售200餘只雞和近10000枚雞蛋,實現收入近3萬餘元。同時,龍溪村採用村集體產業發展資金20萬元,擴大「檸檬雞」規模,引進綠殼蛋雞品種,在綠水青山中生態富民。

下一步,將利用龍溪書院,針對青少年開展一系列活動,以繪畫和剪紙為亮點,通過孩子們的視角在雞蛋上繪出貧困村的發展變化,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再將產品進行義賣或者贈送給幫扶單位以表感恩情懷,探索文創與經濟結合發展的良性循環路子。

此時

一顆顆檸檬樹蒼翠挺拔

夾雜這星星點點的小白花

裝點了春天,也甜蜜了村莊

記者 | 江希周雪

編輯 | 王雯麗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公益廣告

點擊再看 會有更多好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檸檬種植基地助村民致富
    寧明縣的貧困人口開始參與到各個引資項目中,粵桂扶貧協作項目從農業延伸到牧業、工業,不僅解決了部分貧困人口就業問題,而且還形成了產業鏈,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引資項目中,增收致富。 走進峙浪鄉思陵村檸檬種植示範基地,山坡上的檸檬樹鬱鬱蔥蔥,看著一個個四季香水檸檬掛在枝頭,峙浪鄉思陵村村民凌利生笑逐顏開,他告訴我們,自己在基地務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 曾記畔村駐村第一書記張華:做優特色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在朱玉國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村委會的辦公室裡。此時,張華正坐在電腦前忙著寫東西。「這兩天得抓緊把小雜糧加工廠實施方案報上去,這個項目關係到村民的增收致富。」張華告訴記者,曾記畔村歷來有種植小雜糧的傳統,因為土壤和氣候的原因,這裡生產的蕎麥等小雜糧品質優良,但傳統粗放的加工方式並未給農戶帶來好收益。
  • 宕昌韓院鄉:香菇種植林下雞 特色產業 「新引擎」
    近日,在前往宕昌縣韓院鄉李家院生態散養土雞採訪的路上,合作社負責人李成科自信地介紹起林下養雞的情況。  近年來,韓院鄉咬住「香菇種植林下雞,特色產業促脫貧」的思路不鬆勁,積極推廣「宕昌模式」,不斷培育壯大中藥材、土雞、林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並積極倡導貧困群眾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產業。  落實獎補資金,發展特色產業。
  • 小小桑芽菜 村民「致富菜」
    在他身後,摩託車穿梭在田埂上,快速把採摘好的桑芽葉快速運往村內加工廠。河頭村是清遠推動「一村一品」,加快鄉村產業發展的縮影。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清遠正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同時,通過聚焦清遠雞、茶葉等優勢主導產業,一個「3+X」農業產業體系在清遠被構建起來,當地產業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利益聯結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包括陳井清在內,越來越多清遠農民分享到了產業的增值收益。
  • 百名記者進百村|安居區西眉鎮新寧村:酸檸檬麻藤椒種出 「甜」日子
    面對現狀,村兩委下定決心,要帶領鄉親們找到脫貧致富路。 「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想致富還得從土地裡找門路。」周敏帶領班子成員四處考察取經,兩個月後,產業「支點」逐漸明晰起來——發展特色果木種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群眾「有幹頭、有賺頭、有奔頭」。 2017年10月,經慎重決策,村兩委決定引進貴剛苗木培育專業合作社種植檸檬。
  • 一個駐村女編輯的扶貧手記①:神奇的檸檬園,豐收和希望同在
    龍溪村檸檬園一周前,西南民族大學幾位大二學生通過抖音號聯繫上我,說她們看了新聞了解到龍溪村脫貧攻堅的故事,想到村上實踐調研。今天,我要去貧困戶樊群花家安排宰殺配送檸檬雞一事,還要到檸檬園錄製直播,便約了同學們上午一同進村。
  • 轟隆轟隆...五峰這個村有了新產業
    轟隆轟隆...五峰這個村有了新產業 2020-12-08 1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鍬鄉地妙村:產業先行促致富 典型帶頭奔小康_靖州縣_縣市新聞...
    靖州縣三鍬鄉地妙村是省級深度貧困村,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經濟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全村七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7戶885人,其中,五保戶4戶4人,低保戶6戶1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達76戶313人。如何改變村裡的貧困面貌,帶領村民走上致富增收的康莊大道?曾經,這是擺在省縣駐村扶貧工作隊面前的大難題。
  •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鳳埔鎮邊村:多元產業促發展 鄉村振興新引擎
    古田縣鳳埔鄉鎮邊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準發展短板,統籌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積極推動產業發展,提升本村主導產業覆蓋率和產業效益,促進村財增收、村民致富。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支部書記 陳水金「我們村沒有村財收入。」鎮邊村通過推動多元產業發展,提升主導產業覆蓋率,促進村財增收、村民致富。同期聲:鳳埔鄉鎮邊村 菇農 陳德春「現在改為種醜耳。」
  • 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和我是什麼意思和梗介紹
    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和我是什麼梗?檸檬啊,多是酸的意思,在很多梗上的解釋都是我酸了的意思,那麼大家知道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和我是什麼梗嗎?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和我是什麼梗  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和我主要是說心裡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檸檬本來就是酸的,所以常被用來形容自己的心裡的滋味。
  • 安居區西眉鎮新寧村:酸檸檬麻藤椒 村民種出「甜」日子
    「這是我們村的『金疙瘩』,一定要精心管護好。」12月15日,記者走進新寧村檸檬種植基地,村民嚴華碧正忙著為檸檬剪枝。 冬日的清晨,新寧村到處是層層疊疊的檸檬。一陣急雨襲來,檸檬基地騰起陣陣輕霧,似一幅雨霧山水圖。 「檸檬花開的時候才安逸喲,全村都是香甜的味道。」嚴華碧手撫檸檬樹,滿眼笑意。
  • 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和我!
    檸檬樹上檸檬果,檸檬樹下你和我!>是安嶽檸檬種植史最好的見證者它講述了安嶽老農人種植檸檬的匠心與堅持同樣也見證了安嶽新農人在新時代創新拼搏的事跡世代傳承的育檸精神讓安嶽人「酸」檸檬種出「甜」日子健康食譜大揭秘在節目的直播投票環節中
  • 產業增收致富 村民腰包漸鼓──寶坻區八門城鎮前辛莊村駐村工作組...
    種滿向日葵的民宅前,幾位村民聊著家常,細數著村裡的變化。&nbsp&nbsp&nbsp&nbsp而說起變化,村民們感觸最深的就是昔日的「髒、亂、差」已不復存在,如今的前辛莊是村美民富產業旺的幸福家園。「駐村工作組幾位幹部的真抓實幹為村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田玉增動情地說。
  • 開陽縣田衝村:種下「致富黃金果」唱響「產業興旺歌」
    通過在田衝村16個村民小組召開村民小組會議,集思廣益討論發展獼猴桃產業,充分徵求、聽取群眾意見,然後邀請市、縣專家11人次,組織論證會3場次的基礎上,最終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表決決議,定下了2020年400畝獼猴桃產業發展之路。
  • 聚焦青神·《眉山在線》報導:甘家溝村:橘香引民富 奏響鄉村致富曲
    ▲青神縣甘家溝村風景美、產業旺、村民富甘家溝村在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全力推進脫貧攻堅的同時,也不斷發展壯大柑橘種植特色產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不僅美了鄉村、富了村民,也使該村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我的小康故事江虎:搬得出、住得下生活有了新盼頭「快到屋頭來吃水果,自家種的柑橘,甜得很!」
  • 葉建軍:帶著正峰澗村民走產業致富路
    陽高縣正峰澗村的村民,最近一段時間一直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中,駐村第一書記葉建軍,為村裡申請集中連片發展500畝穀子產業項目,化肥、地膜、籽種……發給鄉親們。這樣的場景在正峰澗村已經出現過多次了。村民們笑著說:「我們的第一書記,對我們好著嘞!」村民們口中的好書記叫葉建軍,是2015年8月由陽高縣紀委監委派到王官屯鎮正峰澗村擔任第一書記的。
  • 大路通到村口,村民走上致富幸福路
    全村16個村民小組,73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達225戶。自然條件不足,村民長期過著靠山吃飯、看天出門的生活。受交通、地域、環境等因素限制,投資企業望而卻步,失去了很多產業項目和發展機遇。2015年8月,雲南省委、省政府部署新一輪扶貧工作,雲南省公安廳與馬臺鄉平河、南糯、那杏3個行政村結成扶貧對子。
  • 中國三星助力鄉村致富經驗足 幹埝村踏上發展新徵程
    但受到耕地少、交通不便等環境因素制約,這裡依然面臨著村莊集體經濟發展不足,村民收入低的困境。村子裡的青年人紛紛外出打工尋找出路,村莊的發展成了一大難題。想要徹底扭轉這種局面,缺項目、缺門路、缺技術,如何不返貧成為關鍵。恰逢此時,「分享村莊」項目開始新一輪的選址。
  • 豐都:「酸」檸檬種出「甜」日子 產業帶動群眾脫貧增收
    原來,大石板村的檸檬產業,正是彭小華和李炳南通過向村民流轉土地,以及動員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發展起來的,他們帶領村民報團取暖,讓「酸」檸檬種出了「甜」日子,成功打造了大石板村「一村一品」檸檬產業專業村。
  • 「產業村長」到崗 增收致富「有道」
    羅德亮說,他是個閒不住的人,怕搬出去後不習慣,他和老伴決定留在老家發展,這同樣也是其他10戶村民決定留在當地的原因。「『產業村長』進村後,這種局面就好轉了。」她發現,當地的辣椒、小黃姜、林下雞等都是世代傳承下來品種,品質非常好,很受市場青睞,但規模不大、產銷對接不暢,致富效應不明顯。「食品產業一頭連著貧困群眾,一頭連著市場和消費者,我們要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包愛明說,發現問題後,公司採取訂單式農業模式,帶領群眾發展生態種植、養殖,既解決群眾增收問題,也為「南山婆」生態特色食品提供優質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