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及其作者「蘭陵笑笑生」

2021-02-23 化龍喬民
吳敢  《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在其出現同時,即被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連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一起稱為「四大奇書」。不久,又被清初著名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為「第一奇書」。其後的《紅樓夢》被認為「深得《金瓶》奧」(庚辰本第十三回脂評)。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更認為「同時說部,無以上之」。

  ——吳敢

  明代白話長篇小說《金瓶梅》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部裡程碑式的作品。幾乎在其出現同時,即被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連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一起稱為「四大奇書」。不久,又被清初著名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為「第一奇書」。其後的《紅樓夢》被認為「深得《金瓶》奧」(庚辰本第十三回脂評)。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更認為「同時說部,無以上之」。

  如此一部偉大的著作,其書卻屢遭禁毀,其作者亦直呼不出。多災多難、可圈可點的《金瓶梅》應該還原其本來面目,應該確定其歷史地位,應該得到今人的公正評譽。

  其書

  《水滸傳》中有一段西門慶、潘金蓮、武大郎與武松的故事。在《水滸傳》繁本系統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的第23-26回、七十回本的第22-25回,這段故事是這樣描寫的:清河縣人武松景陽崗打虎成名,被陽穀縣知縣參做步兵都頭,巧遇在此挑賣炊餅的胞兄武大郎。不久,武松奉命去東京公幹。
       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蓮,經茶坊王婆撮合,與破落戶財主西門慶勾搭成奸。小販鄆哥發現姦情,告知武大。武大捉姦,卻被西門慶打傷。王婆、潘金蓮、西門慶索興合夥藥殺武大。武松出差回來,得知哥哥被害,從團頭何九叔處探明真相,乃殺嫂祭兄,又在獅子橋下酒樓殺死西門慶,遂去縣衙自首。知縣與東平府尹哀憐武松是一個仗義的烈漢,僅將其刺配二千裡外,而將王婆判了剮刑。

  不料,200年後,這段僅四回數萬字的故事被改造演義成一部百萬字的大著《金瓶梅》。在《金瓶梅》中,這段故事的性質、因果雖然最終沒有改變,《水滸傳》中的情節卻僅僅變成了《金瓶梅》的依託。《金瓶梅》在武松為兄報仇之前,將潘金蓮娶進西門大院,又讓武松在尋殺西門慶時誤殺了李外傳。結果,武松被刺配,而西門慶、潘金蓮卻依然故我。這一巧妙的騰挪,給《金瓶梅》留下了足夠營造輝煌大廈的時空。《水滸傳》這一故事的主體部分,僅僅包容在《金瓶梅》第1-6回、8-10回與第87回之中。《金瓶梅》其餘91回,全與《水滸傳》無涉,而純系生發創造。


  《金瓶梅》的書名是書中三個女性主要人物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縮寫。其詞話本從「景陽崗武松打虎」入手,繡像本與第一奇書本由「西門慶熱結十兄弟」寫起,但均很快書歸正傳。略謂北宋山東清河人西門慶,父母早亡,開一生藥鋪子,略有家資,而遊手好閒,與一群「幫閒抹嘴不守本分的人」如應伯爵、常時節、白賚光、花子虛、吳典恩、謝希大等結為十兄弟。

       原配陳氏,死後遺女名大姐,嫁陳經濟,因避禍偕夫回娘家居住。西門慶續娶吳月娘為繼室,並收妓女李嬌兒、卓二姐為妾。卓不日病死,改娶富商寡婦孟玉樓頂替為三房。接著,又收用陳氏丫環孫雪娥為四房。後與武大郎之妻潘金蓮私通,並與拉皮條的王婆一起鴆殺武大,將潘取回府中為五房。再與花子虛之妻李瓶兒勾搭,氣死花子虛,亦娶回為六房。

       卓二姐、孟玉樓、李瓶兒帶來大批財寶,西門慶財富劇增。「又得兩三場橫財,家道營盛」。武松報仇不成,反被刺配孟州,西門慶於是日益放縱。如通潘金蓮婢春梅,奸佔奴僕之妻宋惠蓮、賁四嫂,包佔妓女李桂姐、鄭愛月,還常與乾兒王三官之母林太太迎奸赴會等。

      不久,李瓶兒懷孕生子官哥。西門慶亦賄賂蔡京當上金吾衛副千戶。乃貪贓枉法,求藥縱慾。潘金蓮與李瓶兒為西門慶最寵愛的侍妾,二人爭風吃醋,潘妒李有子優寵,乃訓「雪獅子」貓嚇死官哥,李亦傷心病逝。一夕,西門慶服用金蓮餵服過量春藥暴死。樹倒猢猻散。

       金蓮、春梅、陳經濟因私通被吳月娘逐出,金蓮居住王婆家待嫁,被遇赦歸來的武松殺死;春梅則被賣與周守備作妾,竟得寵生子,被冊為夫人;陳經濟流落街頭行乞,被春梅以表弟接回府中繼續私通。卓二姐復回妓院賣笑,孟玉樓偕資另嫁他人,孫雪娥被家奴來旺(宋惠蓮夫)誘拐發賣,為春梅買回為婢,百般折辱,後再賣到妓院,上吊身死。旋金人入侵,周守備陣亡。陳經濟與春梅淫樂時,被衛卒張勝殺死。春梅夙通其夫前妻之子,不久亦淫縱暴亡。待金兵攻至清河,吳月娘攜遺腹子孝哥逃亡,路遇普靜和尚,引至永福寺,以因果現夢化之,孝哥出家,法名明悟。


  《金瓶梅》是一部思想內容豐厚深邃、藝術特色新穎鮮明的作品。茲各舉一例,以為佐證。

  如上所述,《金瓶梅》描寫了西門慶一家暴發與衰落的過程。這是當時社會(《金瓶梅》以宋喻明)的一個典型家庭。小說創造了西門慶這個商人、惡霸、官僚三位一體的典型。這是中國小說人物畫廊中一個空前的嶄新的形象。中國封建社會的長河浩浩蕩蕩,流過了將近二千個春秋,到了明代中後期,已是千孔百瘡,積重難行。

       把這樣一個社會、這樣一種狀態形象地描繪出來,是文學藝術作品的歷史責任。《金瓶梅》是第一個實踐這一歷史使命的長篇小說。這種「因一人寫及全縣」,由「一家」而及「天下國家」(張竹坡《金瓶梅讀法》)的寫作方法,被魯迅稱為「著此一家,即罵盡諸色」(《中國小說史略》)。

      《金瓶梅》通過西門大院的興衰變化,暴露出當年「天下失政,奸臣當道,讒佞盈朝,……賣官鬻爵,賄賂公行,……以致風俗頹敗,贓官汙吏,遍滿天下」(第三十回「蔡太師覃恩錫爵,西門慶生子加官」)的政治制度的腐朽,和妻妾相妒、主僕相爭的家庭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的罪惡,廣闊地展示了那個特定時代的社會風貌,可以說是一部明代中後期暨中國封建社會晚期的百科全書。


  《金瓶梅》與此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小說的單線發展、板塊接承那種結構方式不同,是一種以西門慶為貫照,以潘金蓮、李瓶兒、春梅為對應;以西門大院為樞紐,以清河他家、清河以外多家為統系,貫通關聯,穿插曲折的網絡結構。這是後來的《紅樓夢》和近現代小說的經典結構方式。《金瓶梅》是第一部使用這種結構方式並獲得相當成功的中國長篇小說。

     《金瓶梅》寫了幾百個人物,其有始有終的少說也有幾十人,豈不是頭緒紛繁,讀來模糊嗎?小說「劈空撰出金、瓶、梅三個人來,……看其前半部只做金、瓶,後半部只做春梅,前半人家的金、瓶,被他千方百計弄來,後半自己的梅花,卻輕輕的被人奪去」(張竹坡《金瓶梅讀法》),提綱挈領,綱舉目張,非常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從這種開合收放的角度看,其第一回是全書的總綱,第五十一回是後半部的關鍵,布局極為均衡。


  《金瓶梅》以社會基層結構為單元,描寫的是西門慶扭曲變態的家庭生活,其重點人物潘金蓮又是一個淫婦、妒婦、悍婦三位一體的典型,加上當時朝野猥褻,以風流為談資,《金瓶梅》難免有一些自然主義的性描寫文字。白璧微瑕,今天已經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寬容。但在其流傳的三、五百年過程中,不少衛道者急欲焚之而後快,其也被歷朝歷代列為禁毀書目。

  學術界一般認為《金瓶梅》成書於明嘉靖26年(1547年)至明萬曆24年(1596年)之間。這一階段,正是法國的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創作《巨人傳》,西班牙的塞萬提斯(1547-1616)創作《堂·吉訶德》,英國的莎士比亞(1564-1616)創作戲劇的時間。塞萬提斯、莎士比亞謝世的次年(1617年),傳世最早的刊本《新刻金瓶梅詞話》梓行。

  難怪有人給《金瓶梅》罩上諸多「第一」的光環: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第一部個人創作的長篇小說(一部分研究者認為非個人創作而為「集體累積」),第一部網絡結構小說,第一部由人物類型化向典型化過渡的小說,第一部最有爭議的小說等等。因此,《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說:「《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

  其作者

  萬曆丁巳(1617年)刻本《金瓶梅詞話》開卷就是欣欣子序,欣欣子序第一句話就說「竊謂蘭陵笑笑生作《金瓶梅傳》」。顯然,《金瓶梅》的作者是「蘭陵笑笑生」。「蘭陵」是郡望,「笑笑生」是作者。所以該序最後一句話是「吾故曰:笑笑生作此傳者,蓋有所謂也。」

  「笑笑生」只是筆名,究為何人呢?該本欣欣子序後接著有一篇廿公《金瓶梅跋》,廿公跋第一句話說「《金瓶梅傳》,為世廟時一巨公寓言。」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則說是「嘉靖間大名士手筆。」就是說,「笑笑生」是明嘉靖間「一巨公」、「大名士」。

  「一巨公」也好,「大名士」也罷,仍無真實姓名。這就為後人留下研討《金瓶梅》作者的充分餘地。《金瓶梅》作者成為《金瓶梅》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迄今已提出六十人之多。其廣有影響者為:

  一、王世貞說。明屠本《山林經濟籍》與《萬曆野獲編》最早透露出王世貞作《金瓶梅》的信息。宋起鳳撰於康熙12年的《稗說》與清初的《〈玉嬌梨〉緣起》均指實為王世貞。其後清人陳陳相因,推波助瀾,一時形成非王世貞莫屬的輿論。此說20世紀30年代遭到魯迅、吳晗、鄭振鐸等人的嚴重打擊。1979年朱星重倡此說,並列舉出十條理由:(一)王世貞是「嘉靖間大名士」;(二)他能寫小說,另有小說傳世;(三)他有能力個人完成宏篇巨製;(四)他有完成大作的足夠時間;(五)他是大官僚,所以能寫出官場大場面;(六)《金瓶梅》中的地名與王世貞經歷相合;(七)他崇信佛道,正是《金瓶梅》所宣揚;(八)他好色醉酒,具有寫作《金瓶梅》的情懷;(九)他祖籍山東,又做官山東,具有運用山東方言的條件;(十)他知識面廣,能寫出《金瓶梅》這樣的百科全書。黃霖、徐朔方、趙景深等撰文商榷,此說重又混入諸說林立的迷茫之中。許建平《金學考論》、霍現俊《〈金瓶梅〉發微》再次舉起此說大旗,從外證、內證兩方面,重新全面予以論證,許建平甚至認為「21世紀《金瓶梅》研究應從王世貞研究作為新的突破口和起點」。

  二、賈三近說。這是20世紀新時期《金瓶梅》作者新人第一說。倡論者為張遠芬。其《金瓶梅新證》提出十條證據:(一)蘭陵是山東嶧縣,賈三近是嶧縣人;(二)他有資格被稱為「嘉靖間大名士」;(三)小說的成書年代與賈三近的生活時代正相契合;(四)他是正三品大官,其閱歷足可創作《金瓶梅》;(五)小說中有大量嶧縣、北京、華北方言,賈三近分別在這些地區居住過;(六)小說中有幾篇高水平奏章,賈三近正精於此道;(七)小說中有些人物事件類似賈三近;(八)小說多有戲曲描寫,賈三近有此生活積累;(九)他曾十年在家閒居,有創作的時間保證;(十)他寫過小說。

  三、屠隆說。黃霖首倡。他發表了一組八篇文章,提出七條依據:(一)小說第56回的《哀頭巾詩》、《祭頭巾文》,出自《開卷一笑》,作者即屠隆;(二)小說有不少浙江方言,與屠隆籍貫相合;(三)他祖籍武進,古稱蘭陵;(四)他潛心佛道,與小說主旨一致;(五)他以「淫縱」罷官,堅持寫作「淫雅雜陣」,其情慾觀正是小說的思想傾向;(六)他具備創作《金瓶梅》的生活基礎與文學素養;(七)他與劉承禧、王世貞關係密切,此兩人均有《金瓶梅》抄本全稿,當為屠隆所贈。

  四、李開先說。此說始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1962年版的一條腳註,是存疑的語氣,1979年重印時便把「李開先的可能性較大」一句刪除。據說這一條腳註系吳曉鈴所加。吳曉鈴1982年6月在美國發表《金瓶梅作者新考》講演時重申此說。徐朔方因為是「集體累積說」的創始人,所以他主張李開先是《金瓶梅》的寫定者。徐朔方的根據是:(一)李開先符合《金瓶梅》作者的基本條件,如為山東人,歷任京官,創作有戲曲多種,其《詞謔》、《詩禪》表明他對市井文學的愛好和修養,乃「嘉靖八子」之一,是名副其實的「嘉靖間大名士」等;(二)《金瓶梅》本身證明了其與李開先關係密切,如第七十回[正宮·端正好]套曲五支,出自李開先《寶劍記》第五十齣原文等;(三)《金瓶梅》與《寶劍記》從內容到形式都有相似之處。日下翠(日)《金瓶梅作者考證》支持此說,並提出四點新見:(一)李開先的院本集《一笑散》,其命名詞意與感覺均與「笑笑生」相似;(二)李開先的生日是八月二十八日,西門慶的生日是七月二十八日;(三)《寶劍記》使替身(侍女錦兒)死去,而主要人物(林衝之妻)繼續發展故事,這種手法與《金瓶梅》同出一轍;(四)西門慶形象不統一,具有二重性格,原因是有李開先的「自我投影」。後來卜鍵覓蹤章城,訪書南都,發現《李氏族譜》,著成《金瓶梅作者李開先考》一書,從《寶劍記》與《金瓶梅》、李開先與西門慶、清河寓意、蘭陵意旨等諸多內證,以及個人素質、作文風格、交遊類群等一些資質,集此說為大成。

  五、徐渭說。最早透露這一信息的是明袁中道《遊居柿錄》。1939年阿瑟·戴維·韋利(英)在英譯本《金瓶梅》的導言中首次提出,卻鬧了一個音近而誤、張冠李戴的笑話。不期60年後,潘承玉《金瓶梅新證》卻完成了此說剝繭抽絲、瓜熟蒂落般較為全面的論證。該書首先通過對小說中佛、道教描寫的分析,把《金瓶梅》的作者定位為「一位生平跨嘉、隆、萬三朝,而主要活動在嘉靖朝的人物」。接著「指出小說作者同時又是資料豐贍的戲曲學者、技巧純熟的戲曲作家、素養全面的畫家與擅長應用文寫作的幕客」;「作者應該有邊關甚或禦敵的生活閱歷」,「具有較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和禦敵衛國意識」;「作者有強烈的方言俗語愛好」;「作者必有以上各方言區(按指紹興、山東、北京、蘇州、山西、福建、廣東等)的生活經驗」;「有著書藏名於謎的愛好」。並通過《〈金瓶梅〉地理原型考》、《〈金瓶梅〉中的紹興酒及其他紹興風物》、《〈金瓶梅〉中的紹興民俗》、《〈金瓶梅〉中的紹興方言》等考證,「證明小說作者必為紹興人」。然後逐一論證「徐渭符合《金瓶梅》作者的一切條件」。潘承玉還把小說諸謎如「廿公」、「徐姓官員」、「清河縣」、「蘭陵」、「笑笑生」等破解為「浙東紹興府山陰縣徐渭」,歸結到「紹興老儒說」。潘承玉還考索了《金瓶梅》的抄本,認為董其昌是流傳線索中的中心人物,而陶望齡是傳遞抄本的關鍵人物,而「陶望齡手上的《金瓶梅》來自徐渭,而且極可能就是徐渭的原稿」。潘承玉還做有《金瓶梅文本與徐渭文字相關性比較》,「得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徐渭文字是徐渭所寫,《詞話》也是徐渭所寫」。他進而論證「紹興士人與嚴嵩」、「沈練與嚴嵩父子」、「徐渭與沈練」,在《緣何洩憤為誰冤》一節中,認為「徐渭因感於鄉風並激於沈練的死而寫《金瓶梅》,而他握以行文的這支筆,則同時飽蘸了他一生的全部不幸」。嚴格地說,潘承玉才是徐渭說的創立者。

  六、王稚登說。魯歌、馬徵提議。他們提出十三條根據:(一)他最先有《金瓶梅》抄本;(二)他是古稱「蘭陵」的武進人;(三)他對屠隆不滿,因選其《哀頭巾詩》、《祭頭巾文》入小說,以示譏刺;(四)小說中的詩歌曲與王稚登所輯《吳騷集》相似;(五)王稚登《全德記》中某些內容、用語與《金瓶梅》相似;(六)他的詩文與小說詩文一脈相通;(七)王稚登熟悉小說中的一系列方言;(八)他與小說均有中原正統觀;(九)他符合「嘉靖間大名士」;(十)他是王世貞的門客,故以小說為王世貞之父報仇;(十一)小說中王招室一家是王稚登家「豪族」醜類之再現;(十二)小說三次引用他感觸深刻的詩句「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十三)小說反映的作者模樣正與他的情況若相符節。

  此外還有湯顯祖說、馮夢龍說、李先芳說、沈德符說、李漁說、趙南星說、盧楠說、李贄說、馮維敏說、謝榛說、賈夢龍說、薛應旗說、臧晉叔說、金聖歎說、田藝蘅說、王採說、唐寅說、李攀龍說、蕭鳴鳳說、胡忠說、丁惟寧說等,不一而足。


  儘管《金瓶梅》作者候選人名單越來越長,而且如黃霖關於屠隆說,卜鍵關於李開先說,魯歌、馬徵關於王稚登說,許建平、霍現俊關於王世貞說,潘承玉關於徐渭說等,在當今《金瓶梅》研究成果中可以並稱五大說,但平心而論,尚沒有一說為學術界所普遍認同。

  問題在於,所有各說皆無直接證據,都是間接推論。譬如,不少人順著從「蘭陵人」中探查「嘉靖間大名士」的路子去尋繹等等。難免新說層出不窮,你既不能足以服人,我為什麼不能另立他說呢?不可避免,新說中間標新立異、弄虛作假、東搭西湊、譁眾取寵者,時見其例。因此,吳小如《我對〈金瓶梅〉及其研究的幾點看法》呼籲:「在一部作品的作者問題無法徹底解決的情況下,我們應當把氣力用在作品的研究分析上,而不宜只在那些一時無法得出結論的牛角尖裡兜圈子。」

  但知人論書卻是文史研究中一個不可缺少的前提。從小說內證中去尋找作者,只能是一種啟引與補證。應當在外證即直接證據上再下功夫。《金瓶梅》在明萬曆間刻板成書之前,以抄本形式廣為流傳,目前可知藏有抄本的多至12家,其中擁有全本的即達4家,而且均系當代名流,其蛛絲馬跡,一定在晚明筆記叢談中還有載錄。說句笨話,遍翻明代嘉、隆、萬年間史料,是不會沒有收穫的。這工作雖然不必趨之若鶩,但還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前不久,江蘇、浙江不約而同上報有電視連續劇《蘭陵笑笑生》的創作計劃。江蘇該劇的創編,我是策劃人與撰稿人之一。我們希望將「蘭陵笑笑生」描繪成這樣一種形象:出身基層,極具悟性,科舉入仕,頗有政績,於三教九流皆有交接,但官場沉浮,表面上嬉笑怒罵,骨子裡憂國憂民,晚年隱居,乃娛以筆墨,獨罪財色,遂成《金瓶梅》小說。

  相信21世紀的《金瓶梅》研究,一定能撩開「蘭陵笑笑生」的神秘面紗。

  講演者小傳

  吳敢

  1945年3月17日生。原中國《金瓶梅》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研究員。浙江大學土木系本科畢業,徐州師範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主治中國古代小說戲曲,已出版《金瓶梅評點家張竹坡年譜》、《張竹坡與金瓶梅》、《20世紀<金瓶梅>研究史長編》、《<水滸傳>導讀》、《古代戲曲論壇》、《曲海說山錄》、《中國小說戲曲論學集》等多部作品。

相關焦點

  •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徐渭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徐渭。
  • 不揭謎底為淵源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與蘭陵探析小覽
    這部輝煌而不朽巨著的作者竟然是蘭陵笑笑生。蘭陵笑笑生,何許人也?也許至今這個謎底尚未解開,乃至眾說紛紜;但不管怎麼說,《金瓶梅》一書的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它確定無疑與蘭陵有著密切的聯繫。筆者作為一名山東魯南地方史志工作者,這裡不必執意探究蘭陵笑笑生的生事之謎和對《金瓶梅》的「兩性」(思想性、藝術性)評判,只取「金學」專家們關注「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與蘭陵」的探析之倪端。一、把《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還給蘭陵明末,《金瓶梅》橫空出世,自此,該書作者蘭陵笑笑生伴隨而來成為金學研究者難以揭開的謎底。
  • 為什麼中國著名的禁書《金瓶梅》的作者沒有被命名為蘭陵笑笑生
    學者們認為《金瓶梅》對後世文學創作有很大影響,像《聊齋志異》,《紅樓夢》這樣的傑作有向他人學習的痕跡。魯迅先生說是「世情書」的「描摹世態,見其炎涼」。支持者說:「作品宛如一部光怪陸離的社會生活長卷,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那段中國封建社會腐朽沒落的頹敗百象躍然紙上」。反對者認為,這本帶有過多性描寫的書,是「淫書」,應該受到譴責和銷毀。
  • 《金瓶梅》作者笑笑生的創作智慧
    凡此諸多方面,都顯示了《金瓶梅》的小說的智慧,也即顯示了笑笑生的智慧。   蘭陵笑笑生的好友欣欣子在《金瓶梅詞話序》中謂《金瓶梅》「語句新奇,膾炙人口」[1]。明公安派領袖袁宏道見到《金瓶梅》後極度稱讚,並以其配《水滸傳》為「逸典」[2](P1419)。
  • 蘭陵笑笑生之「蘭陵」竟是「金華酒」
    編者按:國際金瓶梅研究會會長徐仁達、副會長趙頌平最近發表的《蘭陵笑笑生之「蘭陵」竟是「金華酒」》一文,以新的思維方式,提出一個新的觀點:「蘭陵」不是地名,而是「酒」的代名詞。並用《說文解字》的方式解讀「蘭陵」二字,暗合蔡榮名的名字。從另外一個側面旁證《金瓶梅》的作者為蔡榮名。
  • 一份關於蘭陵笑笑生究竟是誰的直覺報告
    徐枕流蘭陵笑笑生究竟是誰?
  • 蘭陵笑笑生品牌升級創作想法
    那麼,這樣一個有「老字號」之稱的蘭陵笑笑生品牌,要如何進行品牌升級?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蘭陵笑笑生酒業有限公司坐落在具有3000年釀酒歷史的蘭陵古鎮上 ,王氏家族傳承四代 ,是山東文化名酒。民以食為天,「老字號」品牌通常以質量取勝,而蘭陵笑笑生酒業正是用歷史的醇厚味道感染了好幾代人的味蕾。
  • 「天下第一奇書」作者「蘭陵笑笑生」之謎被揭開
    丘長孺交遊甚廣,「朋友圈」有著名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還有劉承禧、董其昌、陶望齡、馮夢龍、湯顯祖、王穉登等,這些當時有名望的仕人都是早期抄藏過《金瓶梅》的重要人物。更為重要的是,丘長孺與流寓麻城十幾年的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晚明最大的「異端」李贄結有莫逆之交,終日與之下楗讀書,潛心研究《水滸傳》《西廂記》等小說戲曲。
  • 《金瓶梅》作者「李開先說」述議
    同時,此頁下又有腳註解釋:「《金瓶梅詞話》本欣欣子所載序文說作者是蘭陵笑笑生,實際上欣欣子很可能也是笑笑生的化名。另外,有人曾經推測作者是李開先(1501—1568),或王世貞(1526—1590),或趙南星(1550—1627),或薛應旗(1550年前後),但是都沒有能夠舉出直接證據,李開先的可能性較大。」可以說,這是李開先為《金瓶梅》作者說的真正開始。
  • 究竟誰是《金瓶梅》的真正作者?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討論一下它的作者,這本奇書的作者蘭陵笑笑生之謎一直被稱作金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四百年來無人可解。在《金瓶梅》作者的二十三種說法中,王世貞說、李開先說、賈三近說、屠隆說,受到很多讀者的認可。而在這四說中,又以王世貞說提出最早,影響最大,似乎在晚明及有清一代,佔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世傳《金瓶梅》一書為王弇州(世貞)先生手筆,用以譏嚴世蕃者。
  • 揭秘中國禁書《金瓶梅》作者之謎
    要說中國禁書,那非《金瓶梅》莫屬了!古往今來《金瓶梅》一直高居榜首,現代也有多部翻拍的影視劇,人們對這本書一直都充滿著好奇,但這本書的作者是誰呢?到底是怎麼樣一個人可以寫出影響如此深遠的「巨作」呢?「蘭陵笑笑生」究竟是什麼意思?下面就請讀者和小編一起來探討下這本書的作者!關於《金瓶梅》的作者一直都爭論不休,不過最有可能是王世貞!王世貞,江蘇太倉人,明代嘉靖、隆慶、萬曆時期文壇領袖,曾主持文壇40餘年。《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其:「考自古文集之富,未有過於世貞者」。許建平說:「王世貞著述之豐富為中國古今第一人,但我們對這位大家的研究還不夠。
  • 張進德:​《金瓶梅》作者諸說
    (明)蘭陵笑笑生  著周文開列了紹興老儒說、金吾戚裡門客說、嘉靖間大名士說、蘭陵笑笑生說、世廟時一巨公說、王世貞門人說、某孝廉說、藝人集體創造說、浙江蘭溪一帶吳依說、李開先的崇信者等10說,其餘7說分別是:「不審古今名飲者
  • 梅東偉:論《金瓶梅》中的夫妻關係圖景及其意義
    從情感與倫常的角度,父子的「缺席」與夫婦的「凸顯」,是《金瓶梅》中值得注意的敘事現象,一些研究者注意到《金瓶梅》人物世界中「父親」的「缺席」及其象徵意味。「寫」與「不寫」實際上蘊含著寧宗一先生所說的蘭陵笑笑生的「哲人式的思考」[4]或「哲學式觀察」[5],透露著時代文人的精神與心態。
  • 《金瓶梅》的慈悲之心
    而東方的蘭陵笑笑生,沒費這麼多艱深的思考,就自然地達到了這一境界。五百年來,中國再無這樣一本對世情極力揭露,又對世人滿懷同情的書。這才是《金瓶梅》最獨特之處,也是蘭陵笑笑生的偉大之處。我十七歲第一次讀《金瓶梅》。
  • 梅節:從文本探索《金瓶梅》的作者
    《金瓶梅》作者問題,七嘴八舌,至今無解。學林智叟雖一再提點「吃蛋就好」,但研究《金瓶梅》的人「讀其書,想見其為人」,總想把作者找出來。從欣欣子序,我們知道「蘭陵笑笑生」這個名字,但蘭陵笑笑生是什麼人,我們並不知道。《金瓶梅傳》(藝人本的原名)浮出水面,便受到上層文人的關注,紛紛搜集、傳抄,猜測作者。
  • 提到金瓶梅就羞羞?你一定是沒看過!
    但如果你沒有一定閱歷,打開《金瓶梅》,眼見的都是風月,卻看不穿作者真正的用意。知乎上有問:哪些書外表極歪,骨子裡三觀極正?《金瓶梅》必須算一個!現在我們出門,總要帶著名片。重要的不是姓名和電話號碼,而是名片上閃著光圈的職位。
  • 《金瓶梅》
    但是,親們看了這麼多版本的金瓶梅,有沒有讀過一次《金瓶梅》呢?如果這麼多次,竟然一次都沒有讀過就太遺憾啦,正所謂,生平不讀金瓶梅,就稱冠希也枉然。吃飯聊起金瓶梅就只能哇塞,真白,真大。這就是《金瓶梅》的故事,但不要以為看了書就懂了《金瓶梅》。就像我們談起一隻雞蛋時,通常談的是下它的雞。所以,要在吃飯吹牛時不露破綻,你起碼要知道下面這些事。1.《金瓶梅》成書於明朝隆慶及萬曆年間,接的是水滸傳武大郎段的故事,但其實講的是明朝的故事。所以,這是一本明朝社會生活大百科全書。
  • 聲色市井的飲食男女——《金瓶梅》中的潘金蓮
    相較於英雄傳奇式的《水滸傳》,《金瓶梅》將關注視野由波瀾壯闊的人民起義鬥爭,轉向零細瑣碎的市井生活和家庭故事,將寫作對象由綠林好漢轉向飲食男女,以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取代曲折離奇的小說情節,結合人物的成長環境和內心世界,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徵,尤以女性描寫最為出彩。而橫跨兩大奇書的潘金蓮,在蘭陵笑笑生的精雕細琢下得到了進一步演繹和詮釋,生發出無盡的表現力和不朽的生命力。
  • 只要人性在,《金瓶梅》哪能禁得了?
    本篇為其擬蘭陵笑笑生第一人稱口吻,闡述對《金瓶梅》的一系列思考,最早發表於《書城》雜誌。因篇幅所限,有刪減。 是的,我就是笑笑生,《金瓶梅》的作者。我那部書,被後世幾百年稱為「天下第一奇書」。對這個稱號,我不否認,只不過,奇歸奇,但「奇」在哪裡?眾說紛紜,卻鮮少有人慧心破的。讀不出「奇」,我就仍然是隱身的,隱在你們視力不及的暗處,瞧人之無能。
  • 《金瓶梅》為古今第一奇書,卻被認為低俗,但張愛玲卻十分推崇!
    《金瓶梅》為古今第一奇書,卻被認為低俗,但張愛玲卻十分推崇!在我國古代,誕生許許多多非常優秀的小說和名著,一直以來都非常受到人們的喜愛,比如《隋唐演義》,比如四大名著,還有《聊齋異志》等等,但是在這些書當中能夠被稱之為"古今第一奇書"的只有"蘭陵笑笑生"寫的《金瓶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