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這名學生刺傷3名施暴者上熱搜,校園暴力...

2020-12-24 騰訊網

近日,被15人圍毆後實行正當防衛的蔣華又一次把校園欺凌帶入了公眾的視野。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校園暴力和霸凌》報告,全球有32.5%的學生遭到過校園欺凌,其中,30%的人選擇沉默,每年都有2.46億學生因欺凌而痛苦。校園欺凌不單單是法律層面的事,校園欺凌行為發生地的學校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麼學校應該怎麼做呢?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解答。

文/編 | Jade

日前,「初二男生被15名同學圍毆刺傷3人」事件上了熱搜。關鍵詞「圍毆」的背後無不透露出這又是一起校園暴力事件。

但這與以往的校園暴力事件不同的是,事件中的主角蔣華(化名)沒有束手待斃,而是在被15人圍毆時進行了反擊,以至於造成了兩人重傷二級、一人輕傷的結果。

這次的圍毆事件發生在去年的5月19日,時隔一年多後,吉首市人民法院判定蔣華當時的行為屬於正當防衛,無罪

2020年7月6日,吉首市法院認定蔣華成立正當防衛,判決其無罪。攝影/上遊新聞記者肖鵬

引起熱議的是,檢方站出來認為法院的判決結果有失公允,認為蔣華的行為不是正當防衛。也有網友覺得蔣華的行為超越了正當防衛。

因此,這件事引起輿論爭議點則是:蔣華所為是否是正當防衛?面臨校園欺凌時我們應該如何做?

為此,頂思採訪了原公安部國際刑警,中國維和警察創建者之一;澳大利亞WOLLONGONG大學跨國犯罪預防學碩士,時分安全創始人王學軍老師。

王學軍老師表示,「初二男生被15名同學圍毆刺傷3人」事件可從兩個方面來審視,一方面是校園欺凌,另一方面則是正當防衛

形勢嚴峻的校園欺凌現象

校園欺凌和校園暴力稱得上是世界範圍內的社會問題。

「全球範圍內,每年有約2.5億的兒童遭遇校園欺凌,也就是說世界上每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孩子遭遇過欺凌。在中國,可能每兩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受到過欺凌。尤其是相對偏遠貧窮和落後的區域,這種被欺凌的比例會更高一些。」王學軍老師如是說。

確實,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統計數據,僅是2017年前11個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的涉嫌校園霸凌和暴力犯罪的共3788人,5468人被提起公訴;而2018年至2019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的涉嫌校園欺凌犯罪的共3407人,起訴5750人。

王學軍老師表示,校園欺凌的形式很多。主要有肢體欺凌(打人的肢體欺凌、推搡)、言語欺凌(譏笑、謾罵、威脅、恐嚇、取外號)、關係欺凌(散播謠言、孤立排擠)、反擊型欺凌(被欺負者對欺負他的人進行反擊或者欺負更弱的人)、性欺凌(取笑別人的性別、性徵、性取向)、網絡欺凌(通過網絡進行恐嚇、謾罵,散播謠言)等。

上述15名學生圍毆蔣華就屬於肢體欺凌

據統計,校園暴力案件有個1:7的黑數,也就是每查獲一起此類案件,還有7起是未被查獲的

實際上能為大眾所了解的大多是肢體欺凌,其他的欺凌傷害則可能隨著受害者的劇烈反應乃至自殺才可能為世人所知。

2016年,年僅15歲的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的一名初中學生陶成鵬,通過喝下一整瓶劇毒農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留給老師、父母和弟弟的遺書上寫道:你們的學生、孩子、哥哥對不住你們,我因受不了幾名同學的欺凌,所以選擇離你們遠去了。

讓人更加心痛的是,相比受害者的輕生,施害人卻往往因為未滿14歲,受《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僅僅被批評教育了事!

去年3月14日在西安市未央區某學校發生了校園欺凌事件:四五名學生將一名男生困在樓梯一角落,並對男生用腳踹、用棍子、皮帶等進行毆打,期間木棍被打斷。

如此暴虐的行徑的處罰結果確是:

作為一名國際刑警和跨國犯罪預防學的碩士,王學軍老師表示,這些在14歲前就有暴力行徑的青少年,在成年後犯罪的機率也很大!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6年,發生在廣州番禺區的著名的19歲少年韋某姦殺11歲女童陳某的案件?

韋某曾於2010年在其家鄉廣西掐死一名男孩,但因為當年他未滿14周歲,受《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不負刑事責任。2011年,他在家鄉又因持刀傷害小女孩,又因年齡較小從輕發落,判刑6年。直到2016年,悲劇再一次發生……

王學軍老師表示,相對於在因受到《未成年人》保護法而有恃無恐的校園欺凌事件中的中國施害人,歐美國家的犯罪成本則要高得多。

首先,校園欺凌,在歐美國家是納入法律體系的,並且認定標準很低。歐美國家的校園裡,哪怕有人吐口水或者嘲笑別人,都會被視為欺凌。

其次,這些國家對欺凌是零容忍的政策。只要出現這種情況,必須是學校幹預,輕則警告,重則開除,再重的話可以追究法律責任(即使對於18歲的未成年人,如果情節嚴重,一樣會追究法律責任),與此同時,當事人的父母也要承擔責任。

再次,歐美國家強調「同夥同罪。對於即使不是欺凌事件主謀的學生,也會受到同樣程度的懲罰。

2015年曾經發生了一件震驚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校園欺凌事件,受害人劉怡然被扒光衣服、用菸頭燙傷乳頭,用打火機點燃頭髮、並被強迫趴在地上吃沙子等,期間還有人用手機拍下了劉怡然受虐照和裸照。整個折磨過程長達近5小時,劉怡然遍體鱗傷,臉部淤青腫脹,雙腳無法站穩。

美國司法界是如何處理這個事件的呢?

據了解,美檢方做出判決,兩名主犯被判終身監禁,兩人累計保釋金高達600萬美金,超過3600萬人民幣。媒體稱這是美國歷史上留學生犯案保釋金最高記錄,同夥也有不同程度的監禁。

這樣的處罰結果,讓人不禁大呼快哉!

最後,這些國家還有嚴格的防範系統。學校有專門的反映校園欺凌的網站,社會上有各種研究預防校園欺凌的公益組織,國家有相對完善的校園欺凌的防控體系。

誠然,在校園欺凌方面我們的法律健全程度遠不及歐美國家,王學軍老師表示,我們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也在朝著國際社會努力改進中。

2016年6月,教育部、團中央等9部委聯合制定《關於防治中小學生霸凌和暴力的指引性意見》

2017年11月,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了《加強中小學生霸凌綜合治理方案》

2018年,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於開展中小學生霸凌防止落實年行動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繼出臺治理校園欺凌的地方性法規。

2019年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已提請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進行審議。這份修訂草案將「辱罵、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等校園欺凌等行為首次明確列為偏常行為,並對家庭監護責任、學校管教責任以及相關部門,尤其是公安機關的保護責任,有了進一步規定。

這些政策法規的發布,對校園暴力的發生產生了一定的效用。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全國法院一審審結校園暴力案在2015年時有1000多件,2016年、2017年則分別同比下降16.51%和13.37%

難以「正當」的正當防衛

與以往的校園欺凌不同的是,這一次的「初二男生被15名同學圍毆刺傷3人」事件中,受害人沒有姑息,而是選擇了自保

可以說,這是這一次事件中唯一讓我們感到欣慰的一點:受害人不再是沉默者

要知道,在以往,通過自保的方式對校園欺凌進行反擊是有風險的,因為自保行為的度卻很難把握,一不小心就會從正當防衛變成防衛過當,並因此被判刑。

王學軍老師提到,以往在中國判定一個人是否是正當防衛要達到以下4點:

第一,防衛的行為,必須是不法侵害的行為。

第二,防衛的時機必須是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比如施害人拿刀子正在向被害人的這種行為就被稱為「進行時」。

第三,正當防衛必須針對的是不法侵害人。比如,施害人拿刀砍受害人,受害人才能反過來對付施害人。

第四,正當防衛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

這四點必須要同時達到,缺一不可。

但實際上,這四點能夠同時達到是很難的。這也意味著受害人一不小心就會被判定為「防衛過當」,並因此受到法律的懲罰。

可以說正是因為正當防衛評判標準的嚴苛,很多校園欺凌的受害人不敢自救,只能選擇忍氣吞聲。

王學軍老師提到,同樣的,相比中國對正當防衛評判的嚴苛,在歐美國家有「可能侵害防衛」和「不退讓」法。

例如,在一個狹小的電梯裡有兩個人,一個是體重200斤的壯漢,一個則是體型瘦弱的女生。從電梯監控攝像頭終端可以看到兩人在進行激勵的爭吵。在爭吵過程中,女子在男子動手之前,一腳踢向了對方的要害部位,導致這個男人重傷。

在美國,這樣的情況屬於正當防衛。

因為美國法律認為,在一電梯狹窄空間,男士的言行威脅了女士,並且男女看上去體力懸殊。當這個女子因為認為這個男人有可能侵犯她而先下手時,這種情況被認定為正當防衛。

還有一個例子,在美國的一個快餐店門口。有一個很壯的男士,將一位正在走向自己的車子的殘疾人推倒了。被推倒後的殘疾人躺在地上,直接掏出手槍,把那位壯漢打死了。壯漢被打死後,當地警察局、當地的司法系統證實殘疾人持槍是合法的,使用槍枝自衛也是合法的,屬於正當防衛範疇,因此他打死壯漢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這,在以往的中國司法界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大家還記得上海著名的崑山反殺案嗎?

最初,崑山市人民檢察院對於海明的判決結果是:因交通問題發生口角,繼而升級為持刀傷害,致使被害人死亡。

此事引起廣泛的網絡爭議,絕大多數網民認為是正當防衛,於海明的最終判決改為:正當防衛。

值得欣慰的是,有關正當防衛的法規在不斷修正和完善中。

就在一周前(202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就聯合發布了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

其中,第十六條規定:「在實施不法侵害過程中存在殺人、搶劫、強姦、綁架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行為的,如以暴力手段搶劫槍枝、彈藥、爆炸物或者以綁架手段拐賣婦女、兒童的,可以實行特殊防衛。」實施特殊防衛,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如果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也應當認定為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用到正當防衛,但是萬一遭到不法侵害,請勇敢保護自己。

學校:進行必要的校園安全教育

以上案例或許稍顯極端,但這並不意味著校園暴力離我們的孩子很遙遠,正如筆者前文所述,很多校園霸凌的受害孩子會囿於各種原因會選擇沉默。

無論是此前轟動北京家長圈的,10歲男孩被同班同學用廁紙、尿液的垃圾筐扣到頭上,還是在寢室被同學掌毆,並被迫跪下來喊爸爸的初中女生…只要在網絡上搜索相關詞條,類似的新聞屢見不鮮。

還有一些不涉及肢體暴力的「校園欺凌」,因為其「隱晦性」很難被家長發現,但其對學生造成的心理創傷同樣讓人堪憂。

2018年8月,一名叫樂樂的高中生,因為被同班同學集體冷暴力,並被污衊為小偷,樂樂最後選擇跳橋自殺。女兒死去後,樂樂的父親在網絡上發布泣血長文,控訴學校的不作為,企圖為女兒討一個公道,但最終沒有任何人為這場悲劇買單。

如何杜絕或減少校園欺凌,王學軍老師表示除了法律環境的支撐外,還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的努力。

「不要成為欺凌者欺凌別人的人,也不要成為被欺凌的人,還不要成為圍觀人三種人。」王學軍老師如是建議。

王學軍老師呼籲要進行必要的校園安全教育

一,從幼兒園開始,分階段教學。

王學軍老師提到,安全教育每個階段的教育內容不一樣。從幼兒園階段的不要跟陌生人走,到青春期對性侵的防範。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進行不同內容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

二、校園管理者、班主任、家長、學生,分對象教學。

校園安全需要的是從學校到家庭的共同維護,需要共同努力營造濃濃的安全文化氛圍。網絡上不乏很多校園欺凌施害人的家長不可理喻,過度偏袒自己的孩子。也有不少學校在處理校園欺凌時採用和稀泥的態度。

因此,校園安全的培訓應該針對的不僅僅是學生,也要包含家長和學校。

三、重視教育方式,寓教於樂。

傳統的校園安全教育是通過思想品德課的方式教授的,這種方式的教授很枯燥,不夠貼近學生的心理。因而,雖然內容很好,學生接受度卻不強。對此,王學軍老師建議要通過寓教於樂、互動的方式進行校園安全教育。

被欺凌者:用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

同時,王學軍老師也給被欺凌者幾點建議:

大聲尋求幫助

「被欺凌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尋求幫助!」很多欺凌者也是一步一步試探式地欺凌。他們會從小事開始,一旦發現這個被欺凌的對象「很好欺負」,強度和力度才開始增強。

因此,王學軍老師建議孩子們如果被欺凌了一定要勇敢地站出來,不要被「不許告訴老師/家長/警察,不然我就……」所震懾,。其實這恰恰反映了欺凌者害怕被這些人知道,所以才放狠話要挾。

不要以暴制暴,而要智慧避險

現在市面上很流行一句話「別人打你,你就打回去!」那麼,以暴制暴的行為是否正確呢?

王學軍老師表示,以暴制暴的行為應該僅限於正當防衛的情形。更多時候,大家應該學會智慧避險。

尤其對於現場如果處於弱勢的被欺凌者,在沒有生命之憂情景下,並不見得直接要反抗或者採取最極端的方式,而是要保護好自己。逃脫之後,再第一時間尋求幫助。

結語:

每一次看到校園欺凌的新聞就心痛不已,被欺凌者會有一輩子的心理陰影,而欺凌者卻往往沒有任何懲戒。

法律層面的行為我們無法左右,但校園安全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卻是身為校方可有的作為。王學軍老師告訴我,有很多像他一樣的人正在努力為校園安全教育的普及而努力奔走,王學軍老師所在的時分安全公司也在積極探究系統性的安全教育方案,並把它們帶進更多中小學校園。

為了能夠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讓青少年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希望有更多的學校或教育局能夠積極開展相關培訓。

對於個人,頂思在此呼籲若在你身邊若發生校園欺凌,可以撥打青少年維權和心理諮詢熱線12355或登陸12309中國檢察網「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專區」。

希望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給青少年撐起一片蔚藍的天!

參考資料:

初二男生被15名同學圍毆刺傷3人,法院認定系正當防衛,檢方抗訴,作者:肖鵬

來源:上遊新聞

《少年的你》中的校園暴力,一點都不誇張,作者:雷斯林

相關焦點

  • 對校園霸凌說不,還孩子純淨校園
    然而此類校園暴力事件遠不止這一件,2019年11月山東荏平一中學女生被毆打致住院;2020年11月廣西北海合浦縣一女孩被幾個女孩扇耳光,扯頭髮;近日又有一起校園暴力事件發生在貴州畢節,一名女同學因為一些糾紛,就被多名男生拿鋼管毆打致骨折。這些就只是新聞上報導出的一小部分事件,還有無數件校園暴力還不為人所知,無數的學生正過著地獄一樣的日子。
  • 聚焦校園霸凌:你是施害者、被害者、旁觀者、拯救者還是治癒者?
    儘管事後在家人幫助下,找到了班主任和施暴者家長當面協商道歉,但這遲來的道歉並沒有撫平創傷,也沒能驅散孩子心中的陰霾。 2020年6月9日中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一所中學初二學生小宇,放學時在校外被十多名同校學生,及社會青年圍毆。
  • 聚焦校園霸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
    研究發現,在校園霸凌中,大多數施暴者的家庭都過分的溺愛孩子,平日並不注重家庭教育,導致孩子養成任性驕縱的性格,又或者是因為不良的家庭生長環境導致孩子背負過多的壓力,導致孩子催生心理障礙,甚至有些家中存在家暴行為,從而使孩子有樣學樣,將這種痛苦市價在他人身上。縱使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校園霸凌的施暴者,有些家長卻用孩子之間打鬧來概括受害者所面對的霸凌行為,也並未將此事放於心上。
  • 關於校園霸凌
    你遭遇過校園霸凌嗎?但是,如果孩子幾次遭遇霸凌,家長忽視,學校不作為,就會導致對現實的無望與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認為自己被欺負是理所應當的,不再逃避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的心理效應。2.肢體性霸凌霸凌者藉以開玩笑之名,對受害者在身體上造成的直接傷害,如拳打腳踢、吐口水、絆倒推搡、砍傷打殘,還恐嚇同學不能告訴學校和家長,還有極少數「校園黑惡勢力團夥」專門對一些家境富裕、身體弱小、膽小怯懦的同學實施敲詐勒索,他們往往從索要一瓶水,一包煙,變本加厲到索要對方的零花錢。
  • 校園霸凌:脫韁的原生之惡-虎嗅網
    這是日本電視劇《非自然死亡》的第七集。飽受校園暴力的橫山為了讓施暴者小池受到懲罰,試圖用偽裝他殺的方式嫁禍小池,以期讓他受到制裁,也讓共同的受害者——也是他唯一的朋友——白井可以從此在沒有暴力的日子裡,安寧地活下去。
  • 在"校園霸凌"的陰影下,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少年的你》,一上映票房就 突破2億,豆瓣有17萬人打出 8.6分,貓眼65萬人打 9.7分,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 42億。但警察沒有確鑿證據證明胡小蝶被校園霸凌,而被找去談話的陳念,也不肯開口講,最終只好不了了之。施暴者害怕陳念說出了真相,從此就將霸凌目標轉移到了她身上。回到教室,一灘不明紅色液體出現在了她的椅子上;回家路上,被故意絆倒,甚至要遭受多人的拳打腳踢;上排球課,被同學孤立,被用排球砸頭上......
  • 當遭遇「校園霸凌」時,我們怎麼辦?(自救手冊)
    其中一個特別多的呼聲就是當我、我的孩子遭遇校園霸凌事件後,我們該怎麼辦?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回答問題首先是來分析其成因。了解一下什麼是「霸凌」,它指的是一個學生長期並重複性的被某個同學或多個同學進行各種騷擾、攻擊、辱罵,或是被某個同學、固定的團體指定為欺辱對象,對其身心進行嚴重打擊、傷害、孤立等情形。
  • 無法忍受「校園霸凌」跳樓身亡,未成年施暴者是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電影《少年的你》
    電影上映首日票房破億,上映三天票房突破五億,豆瓣評分高達8.5分。片中,擁有影后頭銜的周冬雨,演技自是越來越穩,無可挑剔。熒幕首秀的四字弟弟更是給觀眾帶來了許多驚喜,恰到好處的眼神,混不吝少年的不羈……這不僅是一部校園題材電影,更是一部現實主義影片。電影講述了少有人關注的「校園霸凌」事件,角落裡的暴力,是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無法擺脫的陰影。
  • 霸凌施暴者究竟想要什麼?旁觀者又在看什麼?-- 校園霸凌心理分析
    那麼我們有些讀者要問了,既然霸凌會給受害人帶來如此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於霸凌受害者來說,這樣的經歷簡直是伴隨一生的凌遲,那麼是不是霸凌中的施暴者都禽獸不如,一定是一群潛在的犯罪者呢?我們來看一看關於施暴者的研究,看看這些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 傅首爾兒子、施柏宇都遭遇過校園霸凌,旁人卻對校園霸凌態度不一
    我們的刻板印象中,遭遇校園霸凌的可能是成績不好、老實、個子矮小或者有其他缺點的孩子。可是帥氣如施柏宇,口才好又幽默的傅首爾兒子,居然都遭遇過校園霸凌,可想而知,被校園霸凌的基數有多龐大。根據調查顯示,校園霸凌的學生群體以初中生最多,高中生其次。我以前由於工作關係,每天要和大量學生打交道,我就親眼見過很多被「欺負」的同學。
  • 「喜塔臘學姐」出沒,校園霸凌比宮鬥還恐怖
    9月24日,輿論發酵5天後,學校官微發布通告稱,網絡內容是個別學生自撰,學校並不存在「學姐為學妹力規矩」, 一直在等官方回應的網友們,瞬間炸毛。    很多施暴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施暴者。什麼是「校園欺凌」,我想目前這個概念還比較模糊。雖然國家出臺了相關規定,但還是比較寬泛。不同年齡有不同情況,行為、語言的界定也需要細分。
  • 又見校園霸凌,成都一初中女生被同學蒙眼打耳光,官方通報來了,究竟...
    很多家長認為,校園暴力離自己的孩子很遠很遠,直到身邊的悲劇一次次上演,才發現校園欺凌好像就圍繞在每個孩子身邊。 試問下自己,如果自己在學校裡遭遇校園凌霸,自己會說出來嗎啊? 一般而言,遭受過校園暴力的人,不會輕易說出自己經歷過這件事,因為那種傷痛是別人無法理解的。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這種由施暴者出於嫉妒、憤怒、渴求權力與威望的心理所施加給受害者的口頭及肢體上的攻擊性行為,愈發頻繁地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中。 隨著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登上報紙新聞,荷蘭人民對校園霸凌的關注度一再攀上峰值。2016年,treitervlogger以35%的得票率當選荷蘭年度熱詞 ,該詞指的是將霸凌過程拍攝下來,並將其公開散播的人。
  • 校園暴力的施暴者?她人設崩塌了?
    一時間,這個樂隊就帶著校園暴力等話題佔領了韓網熱搜。有網友在論壇發帖表示自己曾是爆料者和孝琳的同學,並表示爆料者初中的時候就是個混混,經常欺負膽小懦弱的孩子。官方消息沒等來,等來的卻是原爆料者發文表示,她聯繫上了另一位孝琳校園暴力的受害者,並放出了兩人的聊天截圖。
  • 15歲少女遭校園霸凌,被蒙眼狂扇耳光:活在「地獄」裡的孩子,活該被人欺負?
    從視頻來看,被打的女生嘴裡都被打出血了,霸凌者這才收手。事後,視頻被多位網友曝光,學校也正面回應了確實有此事,並對涉事的學生做出了相應的懲罰。每過一段時間,都會有一些校園暴力的新聞出現。謾罵、扇巴掌、踢打、強迫下跪、往頭上扣垃圾桶、脫女生衣服、羞辱、拿菸頭燙……一次次刷新底線,卻無法阻止下一次的發生。
  • 校園霸凌:那些被踐踏的少年
    經初步調查,4月23日13時40分左右,隴西縣渭河初級中學5名學生因瑣事在校外一巷道內,對同校學生張某進行毆打,張某在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山西祁縣職業中學的一個學生被10餘人從2018年10月8日到2019年5月7日累計霸凌211天,期間李某某、閆某某等人用鋼管對其人身攻擊,遭受菸頭燙手、嘴巴被塞鋼管、鬍鬚被燒等惡毒經歷。
  • 《少年的你》反抗校園霸凌,中國首部直面校園霸凌的電影!
    校園暴力的新聞,我們屢見不鮮,甚至近年來愈演愈烈。而校園霸凌是世界範圍內存在的老問題了,在電視裡、微信、微博上我們可能閱讀過很多次這種新聞報導。在痛心的同時,卻無法知道那些經受過暴力的孩子們最終怎麼樣了。人民日報評論,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走出的牢籠。
  • 延禧攻略爾晴手撕知否盛墨蘭:從校園霸凌看施暴者與旁觀者
    接下來施暴者找了社會混子,江湖人稱龍哥,去欺侮受害者,這已經是在違法犯罪的邊緣瘋狂試探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看韓曉婷如何在職場中扳倒當年的施暴者張蓓蕾,我就不劇透了。今天我比較想聊一聊校園霸凌這個普遍存在的現象。
  • 延禧攻略爾晴手撕知否盛墨蘭:從校園霸凌看施暴者與旁觀者
    但它揭開了校園生活最殘酷及真實的一面。女主是飾演前幾年大熱劇《延禧攻略》裡女反派的代表人物——喜塔臘爾晴,蘇青。她在這部劇中飾演女主韓曉婷,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既有受害者,必有施暴者。在這裡飾演施暴者張蓓蕾的是《知否知否》中的盛墨蘭扮演者——施詩。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被暴打致傷,家長如何才能真正保護孩子
    近日,江蘇一名13歲男孩,在學校遭遇校園霸凌。因為沒向校霸們交「保護費」,就被一耳光打倒在地,連踢帶踹。男孩疼得大哭,打人者卻一邊嬉笑,一邊繼續暴打,旁邊的人還在起鬨:「踹他右邊!踹他右邊!」男孩遭遇如此暴打,卻不敢聲張,直到回家洗澡,才被母親發現傷痕。一問之下家長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是肺部出血挫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