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這個老房子最後道別。
——卡爾·弗雷德裡克森 《飛屋環遊記》
飛屋環遊記是 2009 年上映的一部動畫片,講述了一位老人把氣球栓在房子上帶房子飛翔去其他地方的故事。這部電影感染了很多人,同時也讓大家對影片裡的那座「飛屋」印象深刻。
儘管《飛屋環遊記》製作方迪士尼表示,這部電影並沒有特定的原型,但很多人把美國西雅圖的一座小屋認為是他們心目中的「飛屋」。這座 600 平方尺的小屋以及附帶的 1500 平方尺停車場(總合約 195 平方米)原本屬於 Macefield 女士。
2006 年曾有開發商想買下這座小屋和其周邊土地建商業大樓。和電影情節相反的是, Macefield 並沒有讓小屋「飛起來」,而是拒絕了開發商 100 萬美元的報價,讓小屋一直保留在了原地。 2008 年, 86 歲的她在在小屋內去世。
▲Macefield 的小屋以及邊上正在興建的大樓(圖片來自Yelp)
由於無法買下這座小屋,開發商選擇在保留小屋的同時,在它周邊建起了大樓。於是這座小屋就像是嵌在了一座大樓中間。在《飛屋環遊記》上映的同時,國內強拆新聞不斷,因此開發商對於這座「飛屋」的態度,也引發了國內很多人的思考和共鳴。
在網際網路時代,情懷已經泛濫,但是這所小屋,它背後的故事以及那部電影,卻是情懷最好的註腳。
但是現在,據《紐約時報》報導,這座「飛屋」有可能被拆除。因為曾經的借貸關係,一家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投資公司不久前從 Macefield 名下獲得了這所房屋的所有權,並且已經公開出售這所房子。
讓人稍許能感到安慰的是,負責銷售房屋的經紀人對《紐約時報》表示,那家投資公司希望能夠以某種形式保留 Macefield 女生曾經居住在這裡的印記,而如果購房者願意配合的話,他們甚至願意給出較低的報價。那家投資公司還公開表示,雖然他們無法控制房子在被買走後會怎麼樣,但會確保人們仍然可以有地方來紀念 Macefield 女士。
現在西雅圖已經有了一個以 Macefield 名字命名的音樂節,音樂節的 Logo 就是這座小屋。當地一些酒吧也將一款飲品命名為 Macefield。另外,人們還可以通過書籍和紀錄片來了解 Macefield 女生的一生。
Macefield 的這座小屋始建於 1900 年左右, 2000 年一年中的地產熱讓西雅圖很多舊屋遭到了拆遷。但是她執意留住了自己的小屋。她的這種行為也引發了人們關於如何看待城市發展的問題,比如哪些是應該堅持的哪些是需要改變的。
▲圖片來自 Yelp ,小屋在 Yelp 上有四星半的評價
自《飛屋環遊記》上映之後,人們就經常來到這所小屋,為小屋系上一個氣球。 Asuman Engin 最近也帶著家人從聖地牙哥前來。她告訴《紐約時報》,她希望孩子們能夠了解現代化並不一定是最好的, iPad 並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生活裡還有很多東西都非常有價值。
婚禮攝影師 Elizabeth Forte 也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來看這所小屋。她表示自己非常懷念人們過去的那種堅定不移的精神,而現在人們則一直在尋找新的東西。
當地出版公司的老闆 Chris Philips 則表示自己也對這所房子非常感興趣,甚至有可能參與競價。但他不一定會保留這座小屋,他希望能建一座小的辦公樓,最大化的利用這塊地皮。
懷舊可能是大部分人類的本能,但也有人有不同的思考。書店老闆 Julia Bacharach 表示,這座小屋最大的意義是引發人們的思考,比如是否會不為財富所動、是否原因忍受生活的不便,以及執意保留這所老房子是否過去守舊無法適應新的時代。
從聖地牙哥遠道而來的 Asuman Engin 表示,最讓她感到震驚的是這座小屋和環繞它的高樓的對比。她告訴《紐約時報》:這座小屋很漂亮,而邊上的水泥牆很醜。
本文經 PingWest 授權轉載
作者:朱旭冬
沒有飛屋,但我們還可以帶上箱子繼續冒險!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單向空間做了一件瘋狂的小事。我們邀請兩位藝術家做了一個旅行箱。它已拿下 2014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去看這隻美到拎得起,放不下的限量版旅行箱。
▼▽▼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去看這隻美到拎得起,放不下的限量版旅行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