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萊希特贏了嗎?
死後的布萊希特,圍繞他的心臟有兩個傳言:一個是按照他的要求在心臟處插上了一把匕首,這真是一次高級的「行為藝術」,這位20世紀偉大的劇場藝術家將自己的死亡設計成了一種意味深長的表達;還有一個傳言同樣意味深長,說法是他的心臟病是被東德的「史塔西」所引爆,如此傳言的目的無非是想讓相信此傳言的人們感嘆,一位擁戴社會主義實踐的藝術家是如何悲劇性地被誤解。
-
《羅蘭·巴特論布萊希特的戲劇》,阿爾都塞的《論布萊希特和馬克思》
巴特對當時關於布萊希特戲劇的四種評論——社會學的、思想意識的、符號學的、倫理學的——分別做了分析,概括了布萊希特研究的現狀。他還對布萊希特的三個劇本做過獨特的評價,有助於人們對布萊希特戲劇的理解。巴特對布萊希特的評論堪稱戲劇研究的範例。
-
昏暗時代的藝術家布萊希特
黃雪媛/文布萊希特,這位小個子巴伐利亞男人擁有多種辨識度極高的身份特質:作為戲劇家的卓越和獨樹一幟,作為詩人的簡銳和寬廣,作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務實和好戰,作為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五種社會形式的「德國人」的艱辛與頑強,以及作為「男人」和「友人」既富有魔力又讓人討厭的個性。
-
斯坦尼、布萊希特與「世界三大戲劇體系」
舉動、節奏含糊、身段老是縮手縮腳。據了解,這是在舞臺上力求生活真實,拼命醞釀內心活動,努力打破程式的結果。」 黃佐臨的本意是想區分寫實和寫意兩種戲劇,來保護傳統戲曲的美學價值。而提倡「間離」的布萊希特又恰好杵在兩者之間,可以用來從斯坦尼過渡到梅蘭芳。但他從頭到尾都沒有說過「布萊希特體系」或者「梅蘭芳體系」,而是使用了「戲劇觀」這一稱謂,僅有斯坦尼,是稱「體系」的。
-
布萊希特: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年代
凡此種種,使布萊希特成為一個20世紀經典藝術家現象,圍繞著他的研究和爭議,隨著政治環境的變化,起起落落,卻從未衰竭。進入新千年之後,「布萊希特」這個名字像一朵蘑菇雲,重又騰空而起,並且掀起比以往更多的塵暴。如何去接近和理解布萊希特本人?在眾多版本布萊希特傳記中,德國學者雅恩•克諾普夫的《貝託爾特•布萊希特:昏暗時代的生活藝術》(下文簡稱《昏暗時代》)是一個鄭重的選擇。
-
「第四堵牆」布萊希特——陌生化間離效果
次年,布萊希特被聘任為慕尼黑小劇院的導演,後又移居柏林,成為德國話劇院的藝術顧問。1933年希特勒上臺,因為其政治傾向,他帶著妻子兒女逃離德國,從1933年起開始了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但這15年也是他一生中經歷最為豐富的一段時光。
-
本雅明|與布萊希特的對話
昨天,在布萊希特的病房,關於我的論文《作為生產者的作者》一次漫長的談話。布萊希特認為,我在這篇論文闡發的理論——文學藝術中技術進步的成果最終改變各種藝術形式的功能(以及精神生產手段的功能),因而也是判斷文學作品的革命功能的一個標準——適用於只有一種類型的藝術家,即上層資產階級的作家,包括把自己算在其中的他本人。
-
當我們聊戲劇時,為什麼會提起布萊希特?
他的作品是20世紀上半期市民批判性藝術家生存狀況的範式。布萊希特,德國戲劇家、詩人,現代戲劇史上極具影響力的劇場改革者、劇作家及導演,被視為當代「教育劇場」的啟蒙人物。年青時他曾投身左翼工人運動,後因政治原因流亡歐洲、蘇聯和美國,屢遭迫害,1947年重返歐洲。因對戲劇的貢獻而獲國家獎金、史達林和平獎。1956年8月14日布萊希特逝世於柏林。
-
擺渡者【第15期】 布萊希特的流亡詩歌
惡人害怕你的利爪,好人喜歡你的優美--談布萊希特的流亡詩歌芮 虎在德國文學的偉人祠裡,布萊希特的位置高高在上。--蘭尼基(注1)布萊希特是德國,也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戲劇家。他還創作了不少詩歌,小說,散文及理論文章。
-
羅蘭·巴特|布萊希特、馬克思與歷史
巴特則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布萊希特在處理戲劇中的歷史上與馬恩的聯繫與區別:他以彌散的、無處不在的歷史為基底,不僅是為了表現過去時代的真實結構,更是對任何為歷史和人本身預設本質和目的的徹底拒絕。惟其如此,才能讓我們對自己所處的歷史性當下有現實意義的反思。今天我們也有必要從巴特的思考路徑來重新閱讀布萊希特。本文收入《羅蘭·巴特論戲劇》中,詳情可參看今日「每日一書」。
-
劇薦 | 當《四川好人》回到四川,當布萊希特遇上了孟京輝.
布萊希特自幼因有先天性心臟病,不善體育活動,常以讀書為樂。書名中的中國「四川」地名,大概是來自作者早年的讀書經歷。早在17世紀的德國巴洛克小說中,就有關於中國「四川」的描述。17世紀中葉,一些歐洲到中國傳教的耶穌會士,撰寫了大量關於中國情況的報導,一時之間,這類文章和書籍,成了歐洲知識分子炙手可熱的讀物。
-
年代文,她是21世紀的醫生,重生八零小知青,被村裡小痞子賴上!
年代文,她是21世紀的醫生,重生八零小知青,被村裡小痞子賴上!大家最喜歡的推文時間到了!今天依舊推薦小可愛們喜歡的甜寵高幹文!強推第一本:來自21世紀的醫生林曉敏,一朝穿越到了妹妹身上,成為七零年代一名小知青。杏花村的小痞子賴上了她:「林知青,我兜裡連一分錢都沒有。為了答謝你的救命之恩,我決定以身相許。」1.
-
《夜半鼓聲》:布萊希特與1919年失敗的德國革命
*1918年11月初基爾港水兵起義時,布萊希特的女友寶拉懷了他的孩子。由於女友的父親不看好他的前程,拒絕了他的求婚。一文不名的布萊希特不得不想方設法掙錢,保住自己的女人和孩子。1919年2月29日,布萊希特告訴寶拉他在寫一齣戲。為了把作品推銷出去,布萊希特輾轉找到了時任慕尼黑市內劇院戲劇構作的著名作家裡翁·福西特萬格。
-
表現派 | 布萊希特為什麼比斯坦尼更有效率?
受梅蘭芳戲劇的影響,布萊希特在他的理論體系中,創新出一種新的美學概念「間離效果」,也被稱為「陌生化方法」。布萊希特的「陌生化方法」是什麼?所謂「陌生化方法」就是戲劇要高於生活,利用藝術方法把平常的事物變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暴露事物的矛盾,展現人們改變現實的可能性。
-
妖后重生21世紀,帶著空間當影后,迷倒一片小鮮肉
以下這4本小說,都是經過慎重地精挑細選的高質量文,文筆超好的,其中,第四本《空間重生之萌妻影后》妖后重生21世紀,帶著空間當影后,迷倒一片小鮮肉!趕緊點開看看吧!第一本:《黃泉恐怖空間》——作者:妖馬合一 簡介:一次意外死亡,讓城市精英楊逆帶著強烈的不甘之心進入彌留之地。在這裡,只有不斷完成神秘主宰「黃泉之主」發布的各種瘋狂遊戲,贏得籤證時間才能生存下去。
-
當我們聊戲劇時,為什麼會提起布萊希特?丨福利
1927年3月,布萊希特結識了作曲家庫爾特·魏爾。魏爾為跨區域的節目雜誌《德國廣播》撰寫節目預告和評論,這項工作也使魏爾和布萊希特走到了一起。……一部分評論家—無疑大多是音樂評論家—都認可了這種新的音樂劇,並追捧魏爾是先鋒派音樂名燥一時的人物。魏爾因此也認識到,布萊希特的文本和他的音樂形成了一種新的、至此未知的共生體,而且對其必須加以擴充。
-
《陰風陣陣》威尼斯電影節首映,時隔41年,該片在21世紀又重生!
這部曾獲得高分點評的驚悚片時隔41年,又在21世紀重生!當天,Naomi Watts被拍到以評委的身份出現在紅毯上。相信關注過娜奧秘沃茨的都知道,她曾在15年拍過一部美版《午夜兇鈴》。《金剛》中美女與野獸的人性考驗。讓觀眾印象深刻。被譽為越老越美的布蘭切特,今天也出席了首映,現場的她高貴典雅。身著一襲十分修飾形體的黑色絨面長裙,接受閃光燈的"洗禮"。
-
《夜半鼓聲》:布萊希特弱勢貫穿 導演盧平強勢出沒
「24歲的詩人布萊希特一夜之間改變了德國文學的面貌。」這是文化評論家赫爾伯特·伊爾林在首演之後給予布萊希特的高度評價。評論家是受布萊希特個人之邀,專程從柏林趕到慕尼黑觀看首演的,這在後來甚至成為布萊希特的一個把柄。雖然如此,布萊希特還是憑此劇的成功,得到了柏林德意志劇院上演其另外三個劇本的意向。
-
美劇被譽為是21世紀的世界名著,那麼21世紀的精品國劇呢?
重生之後,範閒的夢想很迷茫,有很多錢,很多老婆,很多孩子……但他真正要的,可能在滕梓荊死的那一刻,開始覺醒。幾乎所有人都勸他,放棄尋找真相吧,兇手你惹不起,背後的大人物手眼通天。範閒又不傻,怎麼會不知道呢?他要這個混沌的世界有一口浩然正氣。如果沒有人值得你為之拼命,那麼來到這個世界會不會有些無聊啊?
-
【洞見譯叢】貝爾託·布萊希特|梵君譯:在黑暗的時代,還會有頌歌嗎?
▋General your tank is a powerful vehicle貝爾託·布萊希特(德國) It smashes down forests and crushes a hundred 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