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王百川大院,了解東北四合院建築,體驗滿族薩滿文化

2021-01-08 帶你環遊新世界

遊王百川大院,了解東北四合院建築,體驗滿族薩滿文化

文/林海雪原

王百川大院,位於東北吉林市北山腳下,是吉林市僅存且保存完好的近代四合院民居。它不同於北京四合院,從整體外觀到炕灶門窗都極富滿族風俗特色。

王百川為清末民初人,在俄國道勝銀行工作時以低價購得俄國人房產。後在吉林省銀行任幫辦經理,九一八事變後將軍閥張作相存在銀行的50萬銀元據為己有,才建成今日的王百川大院。

王百川大院始建於民國二十一年,由源和德作坊馬青山包工建設,兩年後建成。整個建築佔地2400平方米,四周有青磚圍牆。大院為青磚瓦木結構的兩進四合院,坐北朝南,左右對稱。門前有左右兩座石獅子,旁邊立著「吉林省文化保護單位」的石碑。朱漆大門緊鄰德勝路,高出路面約50公分,還有活動門檻可供車輛進出。兩邊掛著「吉林市滿族博物館」和「吉林市滿族(薩滿)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子」。

一進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石雕,上面立著一隻展翅欲飛的滿族圖騰海東青。正房屋脊為硬山陡坡脊,房前遊廊與東西廂房相連。正房與東西廂房前均有木製紅漆明柱,房屋四周建有高大石基院牆,院牆四角都開有角門,一般用作家中僕人出入。

原來二進院的房屋高度和跨度更高更大,所有外牆均是青磚砌成,青磚之間磨磚對縫,做工精良,足見泥瓦師傅功力深厚。從大門到正房,整個院落建築呈上坡式層層升高,體現了中國傳統長幼尊卑的地位高低分明。

正房現在作為滿族博物館對外開放參觀,裡面擺放各種滿族生活用品,家具、美食、服飾等。還有東北十八怪等各種具有滿族特色的實景展示,讓人們真實感受滿族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

清高宗皇后

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前行,王百川作為曾經的商界風雲人物為吉林市建設作出過貢獻,然而在1948年吉林解放時隨國民黨撤退自絕於人民,甚至連一張照片都不曾找到。如今這座老宅,不僅是劫後餘生的倖存者,更是一種滿載著故事的史料,讓曾經滿族的風俗文化和民國舊事在我們面前得以重現。

參考材料《吉林市志·建築志》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無關,侵刪)

相關焦點

  • 對於古老神話「東北歷史薩滿文化」?是純粹的精神文化,還是?
    其提到的內容即最早時期生活在我國東北以原始部落群居生活的古老民族即「肅慎」(女真族)東北是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地區,就產生了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名額民族都有自己古代崇拜的神,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習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天與地,古於今,萬物生靈融合呼應」組成一個世界的燦爛文化1635年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漢族(部分漢人)、蒙古、朝鮮、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同一名族之下,滿族自此形成,滿族人建起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國,大清王朝在入駐中原以前
  • 獨立音樂遊戲《尼山薩滿》的成功,和滿族傳統文化有關嗎?
    除了創作團隊中六位非專業畢業生的探索精神和優異表現,更令人好奇的是,這款遊戲的成功是否真的和它「傳承滿族文化」的初衷相關?以電子遊戲的形式承載傳統文化的野心多大程度上在《尼山薩滿》中達成了?帶著這些問題,筆者走訪了 《尼山薩滿》的主創團隊,並就相關問題請教了長年致力於薩滿信仰研究的學者邱冬梅博士。《尼山薩滿》遊戲畫面。
  • 知道瀋陽最年輕的網紅打卡地嗎:滿族大院
    「滿族大院」,在老胡同核心區披紅掛彩、開門揖客了!當下在都市裡,找個吃喝的地兒可謂遍地都是;找個吃的可口、喝的舒服的店也不算太費事;如果想吃喝皆爽、又有濃鬱文化氣息的館子,恐怕要費些周張。所以,大笑聽到「滿族大院」今天開張的信息,便約了同學簡單老師夫婦一同來「文化」一下。
  • 寧安:滿族同胞歡慶「頒金節」
    初冬時節,寧安市滿族同胞迎來一年一度的滿族「頒金節」,來自當地的滿族同胞身著盛裝歡聚在一起,慶祝傳統頒金節,歡聲笑語和吶喊喝彩聲不斷,人們跳起滿族傳統舞蹈唱起民間歌曲,歡慶自己的節日。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糾正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 北京文化是否屬於滿族文化?
    衣也叫服飾文化,首先旗袍屬滿族文化,高跟鞋屬滿族文化,雖然來自西方誰又能說清西方人不是學滿族的高跟鞋呢?食,也叫飲食文化,高鹽愛喝酒,吃燉菜大白肉這些是滿族文化。住,也叫建築文化,從瀋陽故宮和民居看肯定是來自中原。
  • 「建築界」建築論文優秀範文:吉林滿族建築藝術中城市景觀的設計表達
    本文主要對吉林地區滿族建築藝術與文化元素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文化特色、表達方法及設計創新進行研究。研究吉林滿族文化融入城市景觀設計。作者通過對吉林滿族「三雕」與「三府」藝術進行有效的合理性分析,研究吉林滿族文化融入城市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方法與途徑。
  • 冰雪絲路|吉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北國江城
    吉林市的滿族博物館成立於2009年,位於吉林市「吉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百川居宅舊址內,佔地面積2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是東北地區目前保存最好的具有清代建築特色的滿漢融合的民宅建築。該建築始建於偽滿洲國初期,系吉林巨富、曾任吉林永衡官銀錢號總經理王百川的私人住宅。
  • 東北滿族風俗十八怪,你說到底怪不怪?!
    滿族先民的狩獵生活,女人也要騎馬。婦女生小孩難以攜帶,為防備野獸對初生嬰兒的傷害,就用樺樹皮編製成最初的搖車,把孩子放進去,掛在樹上。瀋陽故宮的清寧宮的煙囪和房子有一段距離,是典型的滿族房屋特點,而老東北漢族房屋一般都把煙囪貼在山牆外。
  • B站的「薩滿UP主」 為啥一開口怎麼那麼像二手玫瑰?
    清朝時期,薩滿教不僅與滿族的文化傳統,以及來自中原的民間文化結合在了一起,還在宮廷生活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直到清王朝的覆滅,以及科學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薩滿教才逐漸在中國銷聲匿跡。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薩滿文化」的徹底消亡。相反,在中國東北民間許多民俗活動中,依然能夠看到「薩滿教」的盛行所帶來的文化影響痕跡。
  • 尋找東北最早的文化,能找到的就是薩滿|專訪「紅樓夢獎」得主劉慶
    東北這個地方,朝代更迭快,文字消失也快:不說渤海國是否有文字,遼代有契丹文,金代有金文,清代有滿文,那麼這個族群的傳承在哪兒呢?我的回答是薩滿。每個家族都有薩滿,薩滿相當於一個家族的知識分子、佔卜師以及醫師,同時他還相當於族群的精神領袖。成吉思汗、努爾哈赤都有薩滿。
  • 滿族來自哪裡?滿族的族源來歷略考,滿族的確是女真人
    不過要事先說明的一點是,語言同族的民族,文字倒不一定相同,因為文字總是伴隨著文化交流而發展,比如說俄語使用西裡爾字母,來自希臘字母;其宗教東正教也來自於希臘,說明其受希臘-拜佔庭文化影響很深。而波蘭人則是使用拉丁字母,信奉天主教,顯示其受羅馬-拉丁文化影響較深。
  • 大連第一家滿族文化博物館體驗餐廳,吃了滿族菜,超滿足~
    國內首家滿族文化博物館體驗餐廳趙記老鋪始創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當時的經營地點在哈爾濱,2006年由第五代傳承人愛新覺羅·元海引進大連,主要經營傳統的滿菜。可以說,這裡處處是歷史,件件陳列皆有文化淵源。如果說是龐大的文物陳列讓趙記老鋪的變成了博物館餐廳,還不如說,這裡時時處處展現出來的禮儀文化,才真正讓我們穿越到了滿族文化興盛的年代。
  • 東北民俗 東北十八怪,你了解幾怪?
    滿族先民的狩獵生活,女人也要騎馬。婦女生小孩難以攜帶,為防備野獸對初生嬰兒的傷害,就用樺樹皮編製成最初的搖車,把孩子放進去,掛在樹上。瀋陽故宮的清寧宮的煙囪和房子有一段距離,是典型的滿族房屋特點,而老東北漢族房屋一般都把煙囪貼在山牆外。
  • 王家大院與喬家大院的區別
    不同視角下的王家和喬家        坐落在三晉大地上的王家大院和喬家大院無疑是我國民居建築史上兩顆璀璨的明珠,然而走近這些大院人們又不免產生一些疑惑,在如此相近的社會歷史背景之下,這樣同樣兩座氣勢磅礴的豪門大宅究竟又有什麼不同呢
  • 滿族薩滿骨刻神偶傳承300餘年 滄桑過後瀕失傳
    骨刻神偶,一種早期作為滿族人在祭祀時用的物件,後改為掛件,戴在滿族小孩頸部,用於闢邪。現在市場上廣為流通的有圖騰象徵的掛飾,多數為塑料製品,而古老又神秘的滿族骨刻神偶,必須是用動物的骨頭,經過多重工序製成,這種製作手藝如今已瀕臨失傳。  這種物件到底代表了什麼?
  • 我在B站跳大神:薩滿文化的賽博復興
    第一任是一位滿族的老薩滿,教會他上供的方法;第二任師傅教會他看病、搬杆子的手藝;第三任則是專門唱二神的師傅,沒有神靈附體,只做唱神的活兒。「就是一個身懷秘術的曲藝大師」,帶著一點神秘,但沒有大神那麼「無所不能」。
  • 山西「侯家大院」為何無人居住,豪華精美的建築到底發生了什麼?
    明清時期,出現了一個大家族——侯氏家族,這也留下了商業文明的見證——侯家大院。侯家院由許多四合院組成,都是明清侯家先民建造的豪宅。常說壺關縣出南門,翠家莊最好。因為侯家四合院佔地面積大,樓層高,用料好,雕工好。據侯家後人說,侯家以前靠做生意發大財,是周邊地區有名的富豪家族。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老房子現在都無人居住。四合院也毀於多年失修。
  • 吉林市龍潭區~滿族民俗風情濃鬱,第二松花江半環繞歷史文化誦讀
    龍潭區的梅花鹿、紫貂、林蛙、獺兔資源豐富,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角)名聲在外。盛產葡萄、金紅蘋果、李子等水果和蕨菜、蘑菇等山野菜、綠色有機大米、粘甜玉米、江密峰貢米、烏拉小米和無公害蔬菜等農產品。龍潭區的滿族民俗風情濃鬱,是典型的滿族文化遺存地,被吉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民俗旅遊區」。
  • 韓國古裝大片中的滿族形象
    這反映出韓民族對滿族的集體記憶,也是韓國人基於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以民族主義情感想像式建構出來的。本文以兩部古裝片《天軍》《最終兵器:弓》為例,分析韓國古裝片中的滿族形象特徵,探尋滿族形象塑造的歷史文化因素。關鍵詞:韓國古裝片;滿族形象;天軍;最終兵器:弓
  • 由謗法引發的薩滿文化聯想
    加入各種神秘的巫術文化,獵奇和驚悚指數均在線的十二集懸疑短劇。法師+鼓&付喪神 組合(器物可以附上神靈擁有法力)不過為什麼那編劇覺得付喪可以大戰犬神……這些傳奇的組合形式,揭露了很多存在我們生活中,聽說又不是完全了解的神秘學:跳大神,日本的百鬼夜行,諸國物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