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繼續以商鞅之法治國,卻為何一定要殺了商鞅呢?

2021-01-08 響說歷史

秦能一統天下,商鞅變法功不可沒,如果沒有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秦國或許永遠就是那個躲在西面,風氣不開,國力不強的蠻夷國家。秦孝公重用商鞅,在秦國進行商鞅變法,秦國得以強大。秦孝公死後,秦惠文王讓商鞅之法在秦國繼續下去,但是卻為何一定要將商鞅殺掉呢?

很多人認為,秦惠文王這是公報私仇,因為他還是太子的時候觸犯過法律,本來應該受罰但因為是太子,所以只是懲罰了太子的老師。秦惠文王老師的鼻子被割掉了,所以秦惠文王跟商鞅有仇,所以自己掌權之後便來報復。

秦惠文王是秦國眾多君主中極為有作為的君主,以他的心胸絕不會因為這樣一件小事而動了殺商鞅的心思。秦惠文王之所以要殺掉商鞅原因有兩個,其一,為了讓商鞅變法繼續在秦國實施下去。商鞅變法讓秦國變得強大,但是卻觸動了秦國老貴族們的利益。秦孝公在位的時候還能壓制住他們。但是秦惠文王剛剛繼位需要得到他們的支持,這些老貴族們最恨的人就是商鞅。所以為了能給這些人一個交代,他必須殺掉商鞅,平息他們的怨恨。而殺掉商鞅之後這些人就沒有理由再鬧了,秦惠文王便可以繼續實行商鞅之法。

其二,商鞅變法造成的效應太大了,商鞅這個人已經變成了無法超越的一個人物,如果讓他擋在秦惠文王前面,所有的光芒都被他吸引走了,自己這個新任的國君將處於何地?所有在他繼位之後一定要殺掉商鞅。

其實,商鞅在秦惠文王眼中不過就是個工具,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強大之後就不需要他了,當他阻撓秦惠文王執政的道路時,就一定會被無情的清理掉,這就是為人臣子的悲哀。

相關焦點

  • 秦惠文王嬴駟為何要殺了商鞅,又沒有廢除商君之法?
    在變革當中商鞅實行的廢除世卿世祿制度,觸怒了秦國的貴族,秦國的貴族對商鞅恨的是咬牙切齒,若是不是有秦孝公支持商鞅,說不定商鞅早就被大卸八塊了。在這期間商鞅因為執法太過嚴厲,還得罪了當時的秦國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贏駟。贏駟作為太子曾經犯過兩次法,被商鞅抓了一個正著,並且受到了處分。
  • 秦惠文王為何要處決商鞅?他一生的功績和汙點都有哪些?
    比如在這部劇裡的秦惠文王,呈現給大家的是一個有些文韜武略,但是風流多情的帝王,其實,歷史上真實的秦惠文王是戰國時期的明君,一生南徵北戰,為秦國的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樣的君王自然是可圈可點,不是一部女性題材的電視劇能夠展現出來的,那麼秦惠文王一生中的亮點和敗筆都是哪些呢?
  • 秦惠文王為何一即位便殺掉了功臣商鞅?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商鞅,算得上其中最為出名的一位。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史記.商君列傳》車裂之刑公元前337年,秦孝公病逝,19歲的秦惠文王嬴駟即位。即位之初,便以謀反罪誅商鞅。我們知道,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乃是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它奠定了秦朝日後強大的基礎。
  • 從秦惠文王能力,晁錯的命運角度,分析商鞅之死?國家利益至上
    導語:秦惠文王為何殺死商鞅,商鞅之死的原因和漢文帝誅殺晁錯,如出一轍,從秦惠文王的執政能力,變法被繼續推進等角度分析原因,國家利益至上,君王的無奈之舉商鞅這個人的一生可謂是充滿了傳奇,從一個小小的無名之輩到最終用驚世變法改變戰國時代的格局,從最初的遊歷魏國而不得志,到後來成為了秦國發展的根基,他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
  • 秦惠文王處決完商鞅後,為何不廢除商鞅變法的內容?因為他並不傻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誅殺商鞅,秦惠文王的這個舉動,讓秦國的舊貴族們乃至其他六國的人都覺得:秦孝公的去世可能就意味著,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面臨人亡政息的局面。尤其是秦國的舊貴族們都以為,自己復位的機會肯定來了,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這其中到底都有哪些的緣故?
  • 秦惠文王有哪些傑出功勞?為何一繼位就要處決秦國的功臣商鞅?
    秦惠文王有哪些傑出功勞?為何一繼位就要處決秦國的功臣商鞅?一代梟雄,他霸氣無敵。且說秦惠文王是誰,他便是著名霸主秦孝公之子嬴駟,十九歲便即位,是為秦惠王,文王是後世對他的追封。大家都知道在他之前,大秦帝國是沒有王的,即使秦孝公再厲害,也不過還是公而已。而秦惠文王,公元前325年,自稱秦王,成為秦國第一位君王,可想他的魄力之大。
  • 商鞅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商鞅之死:秦王有意殺之,魏國推波助瀾
    商鞅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這從他被秦孝公重用後秦國就走上了霸主之位就可以看出,但是為何會被魏國棄之不用呢?這根源在於商鞅是魏國相國公孫座的侍從之臣,並且頗受公孫座的重視,公孫座甚至在自己病死之前欲把商鞅推上魏國的相國之位,但魏惠王卻沒有採納公孫座的意見,反而是既不重用商鞅也不殺他,只是把商鞅晾在一邊。
  • 商鞅犯了何罪,被剛上任的秦惠文王車裂?
    打個不恰當的比方,秦始皇之前的祖先們都是為秦始皇打工創業,這和「一將功成萬骨枯」有異曲同工之妙。從上圖可以看出,秦惠文王是秦國的第33位君王,是秦始皇的高祖父,在位19年。秦惠文王名叫嬴駟,他是一個不錯的君王。當政期間文有張儀、武有公孫衍,司馬錯等人。
  • 商鞅並非車裂而死,他死的冤不冤,後世歷代秦王為何不給商鞅平反
    謀反是重罪,是要被誅滅三族的重罪,但是,給商鞅定罪的是秦國新一任國君秦惠文王,從史記的記載來看,商鞅並沒有任何謀反的罪證,僅僅因為公子虔一幫人誣告,秦惠文王就派兵捉拿商鞅,到了這個時候,商鞅就看出來了,並不是他犯了罪,而是秦惠文王要捉拿他,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走,商鞅認為自己被捉了之後,就永遠不可能再出來了,所以他選擇了逃跑。
  • 嬴駟殺商鞅真是為了「一己之仇」麼,這樣你就小看了這位帝王
    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開始強大,但是關於商鞅之死在歷史上卻倍遭人們詬病,很多人都因秦惠王殺了商鞅而小看這位為秦國掃平四方,為中國的統一打下堅實基礎的帝王
  • 被車裂而死的商鞅
    變法的效果有目共睹,當初詆毀變法的人,紛紛跑來說商鞅的功績,新法的好處,但是商鞅卻對這些支持者採取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做法,就是將這些稱讚新法的人發配到邊遠苦寒之地。從此之後,沒有人敢議論新法的得與失,既沒有稱讚也沒有詆毀,商鞅的目的是要讓新法擁有絕對的權威,堵住了眾人的悠悠之口,秦人談新法,則臉色變,他的目的達到了。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商鞅不懂功成身退
    衛鞅幾次所說之法,並未讓秦孝公感興趣,衛鞅最終說到「富國強兵」之法,秦孝公深感興趣,最終秦孝公決定在國內進行變法,為此展開了商鞅變法。變法初見成效後,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大良造」繼續推行變法,商鞅也被秦孝公封為「商君」。
  • 秦國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為何最後被五馬分屍呢?原因在於商鞅自身
    衛鞅見到了秦孝公後,便用帝道、王道之術、霸道之術等遊說。衛鞅幾次所說之法,並未讓秦孝公感興趣,衛鞅最終說到「富國強兵」之法,秦孝公深感興趣,最終秦孝公決定在國內進行變法,為此展開了商鞅變法。變法初見成效後,秦孝公任命衛鞅為「大良造」繼續推行變法,商鞅也被秦孝公封為「商君」。
  • 《鬼谷子的局》對秦國有大功的商鞅,為什麼被秦惠文王車裂了
    可以說,商鞅的變法,奠定了秦國的經濟與軍事基礎,為後來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做了準備。就是這樣一個對秦國有不世之功,是秦國臣大功臣的人,卻在秦孝公死後,被秦惠文王以叛國罪車裂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第二個原因,依然是商鞅變法引起的,當時太子贏駟(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帶頭反對新法,商鞅為了新法能夠順利推行,必須殺雞儆猴,而贏駟就是那隻最大的雞,也是最有效果的雞。贏駟作為秦國太子,商鞅不能懲罰,於是改為懲罰太子的師傅贏虔,秦孝公的大哥,就割了贏虔的鼻子。
  • 商鞅死因新說
    據《史記 張儀列傳》,張儀像是緊步商鞅後塵一樣,在高度信任他的秦惠文王剛剛駕崩,秦武王剛剛繼位,就遭到了新政府裡「清流派」群情洶湧的語言圍攻,「群臣多讒張儀」、「日夜惡張儀未已」,這跟秦惠文王即位之初「宗室多怨鞅」的局面極其相似。
  • 贏駟為什麼要車裂商鞅?
    就是這樣一位對秦國盡心盡力的法家學派的謀臣,最終的命運卻是比別人死得更慘!    有這樣一句話,叫「不作死就不會死」!商鞅要是早知道有這樣一句話,估計也不會有如此的下場!    想要理清商鞅的仕途和結局,不得不提這樣幾個秦國的君主:    秦穆公,秦孝公,秦惠文王。
  • 商鞅為什麼會被車裂?你覺得他死得冤嗎?
    商鞅變法可以算是戰國時期最成功的一次改革,他讓秦國從公國一躍變成了王國,並且已經為它繼續發展成帝國鋪好了道路。在商鞅死後十四年,秦惠文王稱王,一百零四年後,秦國一統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就是這樣一個社稷之臣,最終卻死於非命。
  • 茫茫白雪中的商鞅
    秦孝公起用商鞅,實施變法,成就了商鞅;秦惠文王即位,商鞅以悲劇結局走完了人生路。在孫皓暉先生的長篇小說《大秦帝國之黑色裂變》中,有虛構的兩個女人,一是熒玉,一是白雪。白雪深愛著商鞅,為情勢所迫,兩人一生兩度分離,成不了夫妻。白雪儘自己所能幫商鞅變法,無怨無悔做出犧牲。兩人因志趣相同走在一起,因理想信念相同,生死相隨。
  • 秦惠文王嬴駟,登基後滅族大臣商鞅,其妻子對他還不專一
    等到秦孝公駕崩而昔日的太子殿下登上了帝位之後,秦惠文王以車裂之刑處死了商鞅,並且商鞅的家族也遭受到了滅頂之災,秦惠文王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兩個原因的,其一就是秦惠文王對當年變法之事始終都是耿耿於懷的,其二是因變法一事,商鞅的威望變得極高,人人都知道他,這就讓秦惠文王對其有所忌憚。此時的秦惠文王本來就缺少一個正當的理由處死商鞅,正好以公子虔為首的一幫人污衊商鞅即將造反,秦惠文王就抓住這個機會處死了商鞅。
  • 商鞅其實早就意識到了自己的結局,只因秦孝公臨終前說了這句話
    商鞅經天緯地之才,深得君王賞識商鞅對於秦國的功勞有多大呢?讓我們來對比一下商鞅來秦前後的差距。但商鞅既有治國之才,又有伯樂賞識,理應被秦國視若珍寶,為何還會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呢?,秦惠文王為了平息眾怒,維持朝政穩定,不得不殺了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