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車裂而死的商鞅

2020-12-25 小草115

商鞅初到秦國的時候,秦國地位低下,被中原各國瞧不起,六國卑秦,不與之盟,其他國家都不屑與秦國結盟,在這種情況下,商鞅與想改變蠻夷之名的秦孝公一拍即合,受到重用,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秦國的政治、經濟、軍事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國力大增,秦軍一躍成為虎狼之師。司馬遷的史記中描述,行之十年,秦民大悅,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商鞅變法十年之後,效果明顯,秦國百姓路不拾遺,既沒有小偷,更沒有劫匪,一片太平盛世,因為沒有階層觀念,百姓們為國徵戰都異常勇猛,國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富國強兵之後的秦國開始徵戰四方,商鞅不但在政治上有所建樹,更是軍事上的天才,他親自掛帥,上陣殺敵,將被魏國吞併的土地率兵奪回,為秦國統一中原打開了門戶。

他是現代司法界的鼻祖,主張依法治國,上至王侯貴族,下至平民百姓,一視同仁,商鞅提出「天子犯法,與民同罪」,嚴懲了違紀違規的太子老師,殺一儆百,樹立了權威。

因為商鞅行之有效的變法措施將秦國帶入到大國的行列,也為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打牢了「基礎」,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奠基者最後卻被五馬分屍「車裂而死」。

商鞅變法之初,艱難險阻很多,人們已經習慣了循規蹈矩,遵循先輩的傳統和習俗,變法之初,阻礙重重,商鞅壓力很大,就連太子,後來的秦惠王都帶頭反對新法。

商鞅為了政令得以實施,只有處罰太子,但太子是國家未來的繼承人,不能施以嚴刑,就只能處罰太子的老師,以教導不利的名義,將一位老師的鼻子割掉,一位老師的臉上刺字,如此一來,無人再敢反對新法,變法暢通無阻,但同時太子和商鞅就變成了死敵,為他後來被五馬分屍埋下了禍根。

變法經過實踐的檢驗幫助秦國走上了強國之路,新法中規定百姓不允許打架鬥毆,重獎在戰場上有功的將士,因此在戰場上,面對強敵時,都十分勇敢,與秦國相鄰的魏國韓國迫不得已都割讓大片土地給秦國。

變法的效果有目共睹,當初詆毀變法的人,紛紛跑來說商鞅的功績,新法的好處,但是商鞅卻對這些支持者採取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做法,就是將這些稱讚新法的人發配到邊遠苦寒之地。

從此之後,沒有人敢議論新法的得與失,既沒有稱讚也沒有詆毀,商鞅的目的是要讓新法擁有絕對的權威,堵住了眾人的悠悠之口,秦人談新法,則臉色變,他的目的達到了。

公元前338年,對商鞅有著知遇之恩的秦孝公去世,與商鞅有過節的秦惠文王繼位,在他的授意下,大臣誣陷商鞅謀反,萬般無奈之下商鞅只有逃回自己的祖國魏國,但魏國人對商鞅幫著秦國毆打自己國家懷恨在心,把商鞅捆綁起來送回了秦國。

秦惠文王早就對商鞅懷恨在心,將商鞅處以極刑五馬分屍車裂而死,其慘狀讓人不忍目睹,全家也遭滅門。

商鞅為了變法入秦國,最後為變法殉死,人雖然死去,但是秦惠文王保留了新法的所有措施,留存至今的《商君書》就是這位不朽的法家先賢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財富。

商鞅的死是必然的,歷朝歷代,每一位君主在即位之初,都會為了確立自己的威望把權臣打壓下去,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對商鞅有著知遇之恩的秦孝公也是如此,他用商鞅替換守舊的老臣。秦孝公執政期間,商鞅主持變法十幾年,權傾朝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還有一支軍隊保護。

秦惠王剛剛登基,怎麼可能允許臣子擁有軍隊,不把商鞅這種權臣剷除,如何能夠坐穩江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睡。

在商鞅的變法過程中,除了秦王之外,沒有贏家。王室貴族取消了世襲制,土地也被沒收,普通百姓雖然擁有土地,但是要給國家交稅,這一交就是幾千年。

新法中的致命傷是秦國法律苛刻,實行連坐制度,一人犯法誅滅九族,讓人苦不堪言。處死商鞅,可以安撫國內各階層的矛盾,有利於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收攬人心。

寫到此處,我不禁想一代名相商鞅的一生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說他失敗,他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使秦國迅速的強大起來,作為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讓自己的政治主張得以實現,影響後世幾千年,依法治國、郡縣制度依然沿用至今。說他成功,死的慘不忍睹,誅滅九族,慘遭滅門,沒有一人為他求情。

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商鞅變法之前,周禮規定諸侯國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達官顯貴可以不受刑法約束,沒有死刑,可是秦國商鞅變法之後,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否則,以商鞅對秦國做出的巨大貢獻,完全不會五馬分屍車裂而死,更不會被滅族。換言之,商鞅的被殺,完全是作繭自縛。不禁感嘆,時也運也命也!

相關焦點

  • 商鞅給秦國立下大功,最後被秦惠王車裂,死的冤不冤?
    讓秦國一統天下的是秦始皇,但是打下基礎的是秦孝公和商鞅,正是因為商鞅變法而迅速崛起,結合關中平原,商鞅把秦國打造成耕戰合一的戰爭機器。這次成功的變法讓秦孝公差點把秦國一分為二,來酬謝商鞅。不過呢,商鞅這時候還算頭腦清楚,理智而又明確地拒絕了秦孝公,隨後被秦孝公封於商,是為商君。沒多久,秦孝公撒手人寰,繼位的是太子公子駟,他早先因為觸犯新法,被商鞅懲罰。
  • 商鞅為什麼會被車裂?你覺得他死得冤嗎?
    公元前337年,商鞅在鹹陽城被處以車裂的酷刑,商鞅為什麼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公子虔被割去了鼻子,公子賈臉上被刺字,如此,政令暢行無阻,但商鞅卻得罪了當時的太子,後來的國君。所以,孝公去世,太子登基,公子虔立即狀告商鞅謀反,秦惠文王一直對當年刑罰之事耿耿於懷,於是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商邑,起兵攻打鄭縣,兵敗被殺,屍體被帶回王宮,處以車裂極刑,同時滅族。
  • 歷史上商鞅被處以車裂極刑是變法的成功還是失敗?
    商鞅生平史記記載: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於是,商鞅有了徙木立信之舉!
  • 商鞅之死朗誦(普通話練習最好素材)
    商鞅之死朗誦《商鞅之死》勒死 他,勒死 他,用這馬央 勒死 他!秦 國,秦 國 你們的商君 將在這裡 永遠的 消失了,他將自己的生命 澆鑄進這 秦國的大鼎之中,他用自己的生命鑄造起這裡的輝煌,而今天他卻被自己拯救過的人們 暴誅了!伊 一 呀!哈 哈 他 死啦,他走啦 ,他升天吶!是 他升天那!
  • 商鞅以死完成護法,車裂換秦不裂,嬴渠梁嘆: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變法期間,有老秦人阻礙、皇室抗議、大臣反對,但都被秦孝公一一駁回,聲稱義無反顧支持變法,令商鞅感激涕零。據說,商鞅當初為考驗秦孝公為人,三次故意大放厥詞、誇大其詞,秦孝公三次甩手就走、不予理睬,商鞅這才堅信秦孝公為明主。當商鞅說出變法端倪,秦孝公很是驚嘆,再三拜服,與商鞅連續請教三天四夜,茅塞頓開,拜商鞅為丞相,推行變法。
  • 商鞅被秦惠王車裂,當時給他安的什麼罪名?
    商鞅最終被秦惠王車裂,當時給他安的什麼罪名呢?當初公子虔一班人告發商鞅要造反,所以商鞅是以謀反罪被殺死在鄭國黽池,秦惠王將其五馬分屍示眾。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商鞅是衛國國君的公子,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
  • 都是秦國功臣,商鞅為何慘遭車裂,張儀卻能逃過一劫?
    而最先來到秦國的就是商鞅,而這時的秦國可謂是國弱民窮。而當時的秦孝公看見商鞅確實有才華,所以留下商鞅變法強秦,商鞅主持變法以後,秦國日漸強大。從此之後,秦國開始異軍突起,漸漸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為強大的力量。而這一切不僅歸功於商鞅,還要歸功於另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張儀,他們兩個人,一個是為秦國改變了秦朝法律,而另一個則是為秦國以連橫之勢破解合縱之術。
  • 商鞅為強秦打下根基,慘遭車裂卻無一人可憐,老秦人:死不足惜
    事實上,商鞅變法在取得莫大成效之後,秦孝公賜了十五個城鎮給他做封地,賜予他「商君」封號。自此以後,商鞅越發目中無人,人所共憤。據史書記載,商鞅被秦惠王以謀反的罪名車裂之時,竟沒有一人可憐他。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戰國策·秦策一》甚至很多秦人覺得商鞅死不足惜,秦惠王派人捉拿商鞅之時,商鞅住不了店,因為自己立了規矩,沒有證件一律不能住店,此外一旦收留即構成連坐之罪,商鞅自己都感嘆自己變法竟到了這個地步!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
  • 贏駟為什麼要車裂商鞅?
    商鞅,秦國強大的功臣,如果沒有商鞅,估計歷史的大統一,將會被無限期的推遲。應該說商鞅是秦國強盛不可忽視的一個人,秦穆公在任時對商鞅信任無比,可為何到了秦惠王時期,商鞅的處境就如此悽涼,最後被贏駟五馬分屍,到底商鞅哪裡做的不對?商鞅先後於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和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在秦國主持進行了兩次大的變法改革。變法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與其他各國變法相比,商鞅在秦國實施的變法最為全面、最為徹底也最為成功。
  • 商鞅為什麼非死不可,而改革卻史無前例的成功?
    「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完美主義改革英雄。連書中那漫天飛雪及佳人相隨的場面將商鞅的車裂現場渲染的極其悲壯和唯美,讓聞者傷心、觀者流淚!  經常讀歷史的朋友肯定知道,這個世界上,任何完美的人都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是被人為刻畫出來的。每一個人都是複雜的個體,每當面臨人生抉擇的時候,定會拷問自己的內心,總要權衡得失和利弊。
  • 從"裂土為候"到遭受"車裂之刑"的囚徒—商鞅的人生軌跡
    但秦孝公死後,商鞅卻為何被秦國的太子黨施以車裂之刑呢?一、 商鞅入秦秦孝公求賢令一出,各諸侯國的有識之士齊聚秦國等候選拔。秦孝公的求賢令為何具有如此的威力,他在求賢令中用"甚光美"闡述了秦穆公的輝煌,同時也用"諸侯卑秦"的字眼數落秦穆公之後祖先的不光彩,同時也描述了秦獻公和自己的志向,並且用"吾且尊官,與之分土"的厚賞來招攬天下賢士。
  • 嬴駟繼位,車裂商鞅,剷除世族,凝聚民心,他是怎麼做到的?
    他在十多歲時,因為觸犯商鞅變法,被秦孝公廢除了太子之位,驅逐到山野裡自生自滅去了,所以,嬴駟無聲無息地在秦國鄉野遊學快二十年,秦孝公快死了,不能沒有接班人,才緊趕慢趕把他從鄉野裡接了回來。一個遠離朝政多年的秦王,手裡既沒有人脈,也沒有實力,想要快速掌握實權有點困難,況且當時秦國有三大互相排斥的勢力。
  • 商鞅並非車裂而死,他死的冤不冤,後世歷代秦王為何不給商鞅平反
    因為一旦秦王想抓商鞅,商鞅橫豎就是個死,如果被抓了,公子虔那幫人一定饒不了商鞅,如果逃了,同樣是觸犯了秦國法律,還且還多了一條畏罪潛逃的罪名,但是這個時候商鞅的逃亡之路非常奇怪,也非常不合理。以史記的記載來看,商鞅逃跑後,確實有起兵謀反的舉動,最終兵敗被殺,也就是說商鞅在起兵過程中就已經戰死沙場了,然後商鞅的屍體被送到秦朝都城鹹陽,被秦惠文王施以車裂大刑,也就是說商鞅死了之後,屍體還受了大刑,那麼問題來了,商鞅的死到底冤不冤枉?
  • 商鞅死因新說
    五馬分屍是通俗的說法,《商君列傳》說的是車裂,但車裂的說法太「文雅」,有點含糊不清,很難直觀地引起人的強烈震撼感,五馬分屍就要簡明直接得多,不過含義卻有了變化。在電視劇裡,一個大活人商鞅,被綁在五匹馬車中央,活活給撕碎了!這的確更符合人們的想像和趣味,或者說更對人們的潛在胃口。但五馬分屍五馬分屍,說好的是「分屍」,怎麼成了「分人」了?事實上,車裂作為古代一種磔刑,是加之於屍體上的。
  • history致富經商鞅這個死變態
    商鞅想通過告密來實現「全民自治」,可以想像秦國會變成一個多麼古怪而可怕的國家。5 商鞅還特別仇視咱們這樣愛讀書的人,「民愚則易治也」。他曾向秦孝公提出過焚書,不過100多年後才被徹底執行。秦國的日子實在不好過,趕緊移民吧?想得美,「戶籍」制度就把你綁死了。
  • 茫茫白雪中的商鞅
    看了電視劇《大秦帝國》(第一部),商鞅的一生讓人感慨萬分。他離開故土,別離家人,一生都在變法和護法,施展了抱負,失去了生命,屍首竟被車裂!受到上層人物的打擊和拋棄,得到了商於百姓的擁護和敬仰。得到的與失去的,實現的與遺憾的,孰輕孰重,對他來說,已不重要了。
  • 商鞅犯了何罪,被剛上任的秦惠文王車裂?
    嬴駟取得的成績是卓著的,但失誤同樣顯著,那就是他車裂了法家改革人物商鞅,有人說如果嬴駟不處死商鞅,他就可以統一天下,也就沒有之後秦始皇什麼事兒了。問題來了,秦惠文王為什麼要車裂商鞅呢?有句話叫做「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嬴駟車裂商鞅是有原因的。
  • 【文史百科】商鞅的兒子是誰?揭歷史上商鞅的兒子及後代情況
    ,只不過,商鞅的下場更慘而已,被誅全族。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 接著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結果商鞅失敗戰亡。其屍身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後示眾。秦惠文君同時下令誅滅商鞅全族。
  • 商鞅的妻子是誰?歷史上商鞅的後代都被處了嗎
    熒玉痛罵秦惠文王,又深恨自己救不了商鞅,怨憤悲痛之下竟一夜白頭,衰弱將死。景監,車英,令狐送昏迷的熒玉去雲陽國獄見商鞅。商鞅見了熒玉,悲痛萬分。商鞅知道自己將死,而熒玉愛他甚於生命,為了讓衰弱的熒玉可以好好的活下去,商鞅把她安排到玄奇的隱居地,希望玄奇能慢慢的為她療傷。商鞅與白雪的遺體被百姓運回商於。下葬時沒有陪葬的衣飾。這時有蒙面的女子(玄奇)趕到,送來了熒玉為商鞅白雪準備的30套衣飾。歷史上的商鞅家族商鞅是戰國時期衛國人,是衛國國君的庶枝,因此商鞅又稱公孫鞅,也稱衛鞅。
  • 嬴駟殺商鞅真是為了「一己之仇」麼,這樣你就小看了這位帝王
    商鞅變法使秦國逐漸開始強大,但是關於商鞅之死在歷史上卻倍遭人們詬病,很多人都因秦惠王殺了商鞅而小看這位為秦國掃平四方,為中國的統一打下堅實基礎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