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中國戰國時期頂頂有名的人物,其憑藉變法而聞名諸侯國,雖說商鞅最後的下場挺慘的,但是,細看歷史先賢們哪一個因變法而有下場好的,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只不過,商鞅的下場更慘而已,被誅全族。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 接著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結果商鞅失敗戰亡。
其屍身被帶回鹹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秦惠文君同時下令誅滅商鞅全族。
至此,商鞅可說是死無全屍,商鞅的事情就可告一段落了,然,事情是不是這樣的呢?
當然不是,下面小編將要為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商鞅的兒子,那麼商鞅的兒子是誰呢?
歷史上商鞅的兒子及後代情況如何?
一起來看看吧。
商鞅的兒子是誰?
關於商鞅的兒子是誰歷史上並沒有記載,不過,據電視劇《大秦帝國》裡記載,商鞅的兒子是衛子嶺,當然,這是小說和電視劇裡的記載,與歷史並無關係。
但是,據小編所知,《史記·商君列傳》商君,是衛國國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孫氏。
商鞅年輕時就喜歡研究刑名之學,為魏國相國公叔痤做事,擔任中庶子。
公叔痤死後,公孫鞅聽說秦孝公在全國尋訪有才能的人,以圖重整穆公的霸業,向東收復被侵佔之地,於是西去秦國,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的關係求見孝公。
孝公與衛鞅談話,不知不覺跪在席上向前移動膝蓋。
談了幾天不覺得滿足。
景監說:
您用什麼道理說中大王的心意呢?
我們大王非常高興。
衛鞅回答說:
我勸說大王用帝王治國的方法建立夏、商、周三代的盛世,但大王說:
『太遙遠了,我不能等待。
況且一般賢能的君王,都希望自己在位時能名揚天下,怎麼能愁悶不堪地等待幾十上百年才成就帝王大業呢?
』所以,我用富國強兵的方法勸說大王,大王就非常高興了。
委任衛鞅為左庶長,終於制定了變更成法的命令。
下令把百姓每十家編為一什,每五家編為一伍。
互相監督檢舉,一家犯法,九家檢舉,若不檢舉,十家一起治罪。
不告發犯法作亂的處以腰斬的刑罰,隱藏犯法作亂的與投降敵人的同樣受罰。
為私事爭鬥,各按情節輕重處以大小不同的刑罰。
從事工商和因懶惰而貧窮的,將他們的妻子兒女全部收為官奴。
法令已經具備,還沒有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有誰把木頭搬到北門就賞給誰十金。
人們覺得奇怪,沒有人敢搬動。
又下令說:
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賞五十金。
有一個人把木頭搬走了,當即就賞給他五十金,以表明決不欺騙。
事後頒布了新法。
新法在民間推行了一周年,秦國的百姓到國都訴說新法不方便的數以千計。
正在這個時候,太子犯了法。
衛鞅說:
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為上面不守法。
要將太子繩之以法。
太子是王位的繼承人,不能施加刑罰,於是就處罰了他的師傅公子虔,將他的老師公孫賈處以墨刑。
第二天,秦國的百姓都服從新法。
開始說新法不方便的秦國老百姓又說來新法如何方便。
衛鞅說:
這都是些攪亂教化的人。
全部把他們遷移到邊境。
此後,百姓再也不敢議論新法。
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虔一伙人告發商君想造反,派差役捕捉商君。
秦惠王將商君處以車裂的極刑示眾於市,說:
不要像商君那樣謀反!
於是,將商君滿門抄斬。
由上所述,商鞅是沒有兒子的,不僅沒有兒子,還全族被誅。
商鞅做到了由心到身的為國奉獻。
只是不知道商鞅自己覺不覺得這算不算是四大其所。
而歷代皇帝也差不多都是這樣,用過就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