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變法是怎麼發起的呢 ?我們看看秦國的那些官僚裡面代表人物甘龍。雖然他是極度的不同意變法,但是他們沒有辦法解決秦國面臨的社會問題啊。如果他們選擇很不明智的明面對抗,君王可能就會手起刀落直接殺了他們的,畢竟當時的君王可是沒有法律和文化的強力約束的,而面對國家滅亡的困境你們竟然還敢直接反對那就是對國家不負責任了。
況且還有一個衛國變法,君王和申不害的做法簡直廣泛傳播搞得人人都可以做準備。而秦孝公的偉大之處就是不斷做好準備,準備時間都花了一年時間。那些大臣想準備都不知道要準備什麼。因為根本不知道他們兩個在搞什麼啊,久而久之好像忘記了。但是秦孝公和商鞅可沒有閒著,他們一直在準備具體的法律規定。最後一發布直接傳到農民思想那裡去了,最後想反抗但是獲得的利益漸漸收買了他們的內心,雖然反抗最後殺了一些人他們也不敢太出格。久而久之商鞅變法是逐步完善的,一點一點的改變屬於貴族體系。
秦國奮幾世之餘烈,各代君王都將開疆拓土國家強大作為終極目標,秦孝公當然也不例外,求賢若渴,廣納天下才士,以求秦國變得槍法。商鞅作為有才有志之士,為一展平生抱負,應令前來。商鞅是個銷售冠軍,如果從歷史正文角度來分析,肯定會說商鞅的法學理念怎樣怎樣好,如何如何適應於當時的秦國,其實以我看來,為什麼能受到秦孝公的賞識,能在秦國順利實施變法,還不是我們這位商推銷員在推銷自己產品時一下子說到人家的心坎裡了。
秦國的這位君主雄心勃勃,不想偏安一隅,想幹仗把魏國侵吞的河西之地拿回來,可家底子不行啊,沒有人家厚實,而且別的國家都買了儒家的產品,墨家更是天天讓大家和平,天天勸架,好,商鞅看到需求了,就想打仗嘛,我正好推銷戰時法制給你,讓全國人民打怪升級,他拼命不?你是不是一招呼打仗,呼啦啦都衝上去了,殺敵就是賺提成,這人們積極性還不高?
當然,您這個君主也不用怕國內不穩,我條條框框都給寫好,小罪重罰,誰敢挑事?當然,推行這個,讓大家購買我產品,得先給看看療效不是,我們這位商銷冠整了個產品展示會-徙木立信。 大家一看,這老小子沒忽悠人啊,終於可以打怪升級了,大家也就紛紛支持,這也就時商鞅變法思想中的有功必賞。秦老闆一看,這個可行,便購買了商鞅的產品。
首先在推行法制。商鞅認為,治國要靠法。只有法治才能夠使得國家強盛,人民各行其是,整個社會才會有秩序地發展。我個人來闡述下變法的優劣,優勢:商鞅變法通過將近30年的時間,直接把一個貧弱偏僻的弱秦脫胎換骨,成為可以傲視中原的霸主,通過商鞅的河西之戰,一舉收回河西失地,後繼位國君堅持法家治國,發動了多次對外戰爭,為秦國一統天下打下了基礎。
劣勢是秦國統一六國後,法家其實一定程度上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至少不能成為一家獨大,仁政或許需要推行,因為國家需要融合和交融,在完全實行嚴刑峻法有點不合時宜,之前也要進行變革,讓法治溫柔一點,種種酷刑可以廢除。分析利弊之後,我認為,商鞅的法治在秦國早期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統一後就暴漏出諸多弊端,也是秦國滅亡的禍患,簡而言之,商鞅的法家在推動中國歷史進程上是巨大的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