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大秦賦,講述了秦國數代人一步步兼併天下的幸苦徵途,最終在秦王政的時候奮六世之餘烈一掃六合。秦人從亡國之餘到主宰天下經歷了將近900年。
讓秦國一統天下的是秦始皇,但是打下基礎的是秦孝公和商鞅,正是因為商鞅變法而迅速崛起,結合關中平原,商鞅把秦國打造成耕戰合一的戰爭機器。這次成功的變法讓秦孝公差點把秦國一分為二,來酬謝商鞅。
不過呢,商鞅這時候還算頭腦清楚,理智而又明確地拒絕了秦孝公,隨後被秦孝公封於商,是為商君。沒多久,秦孝公撒手人寰,繼位的是太子公子駟,他早先因為觸犯新法,被商鞅懲罰。
當然,作為太子,是不能受刑的,於是他的老是代為受過,等他繼位時候,太子的親信和反對新法的人聯合起來詆毀商鞅,一個個要麼公報私仇,要麼中傷詆毀,對於商鞅來說,他非常聰明,於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放眼全天下,首先想到的是回到魏國去,逃跑的路上因為他制定的法令無法投訴,這也是作法自斃的來歷,落魄如喪家之犬的他只好風雨兼程到魏國,但是因為商鞅曾經欺騙過他們,所以拒絕他入境,無處可逃的先是回到自己封底商於。
到了封底,發現很多人都擁護他,所以他突然膨脹起來,然後他就發兵攻打秦國。然後秦惠王就派兵攻打商鞅,精通刑罰的他對兵法不通,被秦軍在渭南一代擊敗,商鞅本人也戰死。
商鞅死後,他的屍體被運回鹹陽,憤怒的秦惠王和其他貴族將商鞅車裂,隨後示眾,並且派人將他的家人全部處死,就這樣,為秦國打下統一基礎的商鞅成了秦惠王的立威工具人,早期聲名鵲起的他此時成為秦國的罪人,叛將。
商鞅之所以身敗名裂,歪史以為是因為得罪太子,而他的嚴刑峻法招惹了很多貴族,即使平民也敢怒不敢言,譬如當時太子犯罪,商鞅把太子的老師處刑,後來秦孝公死後。太子即位,這還能不報仇?
結果呢商鞅對自己太過於自信,昏招頻出,先是逃亡,逃亡不成又反叛,即使有大功也已經死有餘辜了,何況他對太子來說就是罪人仇家。在原來受到嚴刑峻法的貴族集體挑撥之下,商鞅死已經是板上釘釘,註定的!
所以綜合來說,商鞅被殺屬於罪有應得,結怨於前,逃亡不成,謀反於後,被車裂也是他死後屍體被車裂,本人身死不說,還連累家人都被殺,而株連正好是他自己修改的法令,正是作法自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