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老兵離家73年,現95歲高齡回鄉尋親,卻發現房子和祖墳不見了

2020-12-24 騰訊網

引言

李清照在《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中寫道:「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表達了自己對故鄉的無盡思念,表示想要忘了故鄉除非喝醉酒。提起故鄉,想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雖然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身在異鄉,但總有那麼些時候想回家看看。

01

雷長久,一名95歲的抗日老兵。他從小參軍入伍,離家已經73年了

如今95歲高齡的他希望回到家鄉去尋找親人。

他從貴州坐上火車,跨過祖國的千山萬水,

然而尋親之路哪有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這麼簡單。

首先就是雷長軍的身體狀況,他已經95歲高齡,並且還身患重病,

而且現在他的故鄉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到家鄉的他也發現祖墳和住宅早已消失不見,

可是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選擇放棄尋找親人。

▲雷長久照片

1920年,雷長久出生在西坑鎮,家裡父親去世得很早,姐姐在結婚後也早早離世

,而姐夫也被抓走當了兵。這樣一來,家裡只剩下雷長久,姐姐年幼的女兒和自己母親,

而母親也在雷長久21歲的時候去世了,這時雷長久只能靠著打工賺錢,養活自己和外甥女

在他22歲那年

,為了賺錢他去到10公裡以外的地方送東西,

不料在半路上被兩個帶著槍的人截住去路,被抓做壯丁帶走了。

雷長久被抓走後,被帶到了鄉工所,

他向當時的保長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情況

,表示自己被帶走家裡的小孩便沒人照顧。

於是那個保長就給他出主意,讓他把年齡說小一點,但是這個方法並沒有成功,他還是被帶走參軍去了。

▲抗日戰爭場景繪畫(局部)

他參軍的地方是江西省,加入的是國民政府第25軍32團步兵連,之後他在江西和福建等地方都有參加過抗日戰爭。

當時,我國軍隊條件十分艱苦,日本兵住在江西贛州的城裡,他們住在城外,再加上敵眾我寡不能和敵人進行正面抗爭,而且城裡的老百姓很多,所以只能把敵人引進山裡進行遊擊戰,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和損失。

就在這個過程中,雷長久還被敵人擊中過一條腿。雷長久表示,中槍的時候只是感覺腿很麻,當時並沒有傷到骨頭,

所以一直等到大部隊都撤退了十幾公裡後,發現腿流了好多的血,才知道自己受傷了。

02

腿傷後,因為行動不便雷長久被派去做了警衛員。後來日本投降,雷長久的上級帶他去過鎮江,上海等多個地方。

後來內戰時期因為國軍打了敗仗,雷長久的上級又帶他投靠了我黨。

加入我黨後,雷長久參加了華東第三野戰軍,後來又相繼參加了渡江戰役,淮海戰役等多個重要戰役。

雷長久回憶說,淮海戰役時,他的衣服被敵軍打了十七八個洞,但是因為自己太瘦小,竟然非常神奇的沒有受傷。

▲日本投降舊照

1954年,經人介紹雷長久和一位浙江姑娘結婚,並育有三子一女。1968年,國家進行三線建設,雷長久又從江蘇南京被調到了貴州貴陽,

在那個時候,部隊就調查了雷長久的家庭情況,除了在江蘇的家人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親人了。

曾被強行帶走參軍,再到加入我黨,再到後來的結婚生子,這73年間雷長久從沒有回過老家,但是他無時無刻不想回家看看

,無時無刻都在掛念著家鄉,特別是那個當年還需要照顧的外甥女。

▲雷長久回家尋親照片

雷長久一直沒有回去的原因就是,除了外甥女以外的所有親人都已經不在了,而唯一的外甥女又不知所蹤,所以很害怕聽到噩耗,就一直沒有回去

在兒女們的勸說下,雷長軍最終決定親自回家鄉看一看

。他去醫院檢查了身體,在醫生說可以走長路後,立馬買了火車票趕在清明節前回到故鄉。

《回鄉偶書二首》中說:「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如今,雷長久出生地已經變成了藍田鎮,他們一邊走一邊問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但是他的家已經被拆掉了一半

,村子裡也新建了許多的樓房,

雷長久打聽他姐夫和外甥女的下落,卻被告知姐夫自從走了之後再也沒有回來,而他的外甥女,也不知去了哪裡。

▲雷長久和外甥女兩家人合影

雖然此前雷長久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還是不免有些傷心。之後,他們去祖墳祭祖,但由於村裡的變化太大,祖墳已經找不到了

,只能找了塊地方放了鞭炮拜了拜,就當做是祭祖了。

後來,雷長久還是找到了外甥女,得知當年他被帶走後,外甥女靠吃百家飯長大,後來還生了九個孩子。

至此,雷長久的願望終於完成了。

結語

事實上,在那樣一個戰爭年代,日本對中國進行大侵略,很多中國人民都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像雷長久這樣被迫遠離故鄉的人有很多很多,但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無論時間過去多久,異鄉人們都會對故鄉飽含著深切的掛念。

參考資料: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回鄉偶書二首》

相關焦點

  • 95歲抗戰老兵,73年後回家尋親,卻發現祖墳、祖屋都已消失不見
    在倖存者中,有這樣一位老爺爺,他如今已經95歲了,他就是抗日戰爭後的倖存者老兵雷長久,他算起來已經離開家鄉整整73年了。73年後他在兒女的陪伴下回到了家鄉,發現家鄉變化太大了,時過境遷,屋裡的祖墳,祖屋全都不見了,看到了陌生的景象,雷長久心裡滿是蒼涼。
  • 抗戰老兵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
    比如抗戰老兵謝春生,15歲離家參軍71年未回家,晚年回鄉尋親發現,106歲老母仍在等他。01謝春生生於亂世,家裡有父母妹妹共四口人,經濟狀況很差。02謝春生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母親和妹妹,卻招致她倆的一致反對。謝春生明白母親和妹妹是不可能眼看著另一個親人的離去的,但他也有自己的責任,所以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他選擇了不告而別。
  • 臺灣老兵逐漸失憶仍惦記重慶老家,70年後終圓尋親夢
    為了幫助蕭爺爺完成夙願,5月3日,頭條尋人發布了尋親消息《11歲離家,獨自養大5兒女,臺灣87歲老兵尋找家鄉親人》,並將該信息推薦給重慶的今日頭條用戶。同時,頭條尋人與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合作,在當地展開地毯式查找。最新消息是,在重慶巴南區界石鎮順利找到了蕭爺爺的親戚。
  • 95歲老兵先後加入過國民黨、共產黨,73年後回家,卻祖墳難覓
    哄騙參加國民黨軍隊在1920年,雷長久出生在貴州西炕鎮的偏僻農村裡,在雷長久出生沒多久,父親就不幸去世,剩餘他和母親相依為命。在雷長久成年沒多久,自己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在此之後雷長久一直和自己的姐姐家一起生活居住。為了賺錢養家,雷長久選擇給大戶人家打工掙錢。
  • 臺灣90歲女軍官湖南尋親:老家烏鴉廟的親戚找到了!
    王淑蘭堂侄王福新(左)、堂侄王福華(中)、堂妹王榮華(右)「她是我們二爺爺的女兒」原本家住在湖南邵陽烏鴉廟的王淑蘭老人,17歲時為了生計離家從軍,從此再也沒見過家人,後來她於1949年隨部隊遷往臺灣。如今,王淑蘭人生已進入90歲關頭,日夜思念離開73年的故土和親人。老人尋親的消息一經發布,各方線索匯聚。
  • 離家70載的臺灣老兵回家了,跪在父親墳前痛哭:兒子不孝回來晚了
    90歲的臺灣老兵張萬龍得了老年痴呆,記憶力在慢慢消退,老人清醒時不止一次提起想回河北唐山老家。可是他對家的線索僅存軍籍登記表上一個保甲制的地址,而且經歷44年前的一場大地震,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回那個零星印象的家。1943年,年僅13歲的張萬龍便參軍入伍,隨著部隊一路南遷,與家人失去了聯繫,1949年從上海搭船前往臺灣,整整70年再也沒有回過祖國大陸。
  • 【雲視角】14歲離家 近百歲才歸 抗戰老兵裴海清終於回家了
    羅金合 攝&nbsp&nbsp&nbsp&nbsp裴海清,1923年2月28日出生於四川省雙流縣,1937年入伍到川軍122師,參加過臺兒莊、武漢、廣州、長沙、滇西戰役。1945年從中國遠徵軍預備二師退伍,落籍現雲南省怒江州瀘水市六庫鎮新寨村丙舍壩村民小組。
  • 緊急尋親!新寧赴臺老兵孤獨離世,現急尋親人!請大家幫幫忙!
    有舜皇、紫雲、萬峰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美食特產有甜酒湯丸,燻臘肉,年糕,血醬鴨,黃燜雞;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0.26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39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7.30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7.57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3:24.8:52.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18637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5709元、10032元。
  • 慢新聞 | 臺灣老兵尋親七十年 找到時重慶四個弟妹均已過世
    蕭慧蓉和父親時光倒回三十年,一場同樣的尋親也在進行,不過那次是從重慶這邊發起。彼時,他最小的弟弟蕭家貴剛剛3歲。73年後的今天,他衰老的記憶中只記得這一個弟弟,在他離家時,才3歲。但實際上,他有1個妹妹3個弟弟。去到臺灣後,蕭家福跟大多數老兵一樣,住在眷村,生活艱辛,並改名叫蕭運騫,快40歲才結婚。小女兒蕭慧蓉9歲時(1992年),因為貧窮,妻子離開了這個家。重慶男子的堅韌在他骨子裡種下根。
  • 【兩岸尋親手記】爺爺終於可以回家了
    大學畢業後,楊明前往廣東江門工作,並很快買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但是在他前往臺灣接爺爺回家時,發現爺爺已經痴呆,在爺爺的居室裡,貼滿了他的照片。因為周官明已無法表述自己的意願,臺灣方面未能允許楊明將爺爺接回大陸定居。2014年3月,楊明找到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尋求幫助,正在基金會幫他辦理赴臺手續時,5月中旬,周官明在臺灣去世。
  • 寧波籍在臺老兵尋親,最高可繼承200萬!!!
    這樣的老兵,在浙江今年又有287位「尋親」名單出爐,其中寧波市8位、鄞州區10位、餘姚2位、象山縣3位。 這23個臺灣老兵,都是這幾年先後去世,至死都沒盼來親人的人。以下是寧波籍去臺老兵亡故尋親名單 寧波市1949年去臺老兵亡故人員名單 周少康      寧波 1929.12.25  2015.07.07
  • 離家77年,97歲臺灣老兵回到四川省親,邊防警察給老兵敬禮
    據胡定遠老人回憶,在1940年4月的一天,那時候油菜花才剛剛開始凋零,未滿20歲的胡定遠從姐夫家出發前往百米場趕場,但是剛走到半路就被抓了壯丁,然後在瀘州合江縣大渡口碼頭,被直接押上了船,直接送到了抗日前線作戰,從此就與家人失去了聯繫,並且一去就是77年。
  • 賴嫦(原名吳念嫦1933年出生)尋親,現尋找胞弟吳銳釗!
    -01-28籍貫:廣東省增城市派潭鎮鄧村舊屋街7號失蹤日期:未註明失蹤地點:廣東省深圳市失蹤時身高:未註明詳情賴嫦(原名吳念嫦1933年出生)尋親,現尋找胞弟吳銳釗!失散經過:賴嫦(原名吳念嫦1933年出生)尋親!母親,王梅(同音)織布工人!父親,吳表!居住廣州燈具土音(燈腳),離玻璃廠不遠!現尋胞弟吳銳釗1935出生!約1940間從香港灣仔步行三天!到深圳後!因胞弟行到腳腫!給了深圳一戶人家(憶位祠堂邊二排)撫養!當時胞弟5歲。
  • 【等了77年的團聚】97歲臺灣老兵今日回到合江老家
    97歲的臺灣老兵胡定遠究竟經歷了些什麼?他是如何離家?又是如何一步步找到老家?胡定遠這個名字,還是離家參軍後長官為他取的,望其「遠徵平定戰亂」。1940年4月的一天,他從姐夫家出發到不遠處的「白米場」上趕場買粉條,半路上被抓了壯丁,自此與家人失去聯繫。記者在一張民國時期的瀘縣地圖上,找到老兵反覆提到的「三龍橋」「四望山」兩個地名(圈中所示)▼
  • 95歲抗戰老兵朱鳳儒老人離世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6月29日,抗日英雄、龍潞遊擊隊老兵朱鳳儒與世長辭,享年95歲。1926年10月20日,朱鳳儒出生在雲南施甸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6歲考取軍校讀書,1943年參加龍潞抗日遊擊隊,先後擔任龍潞遊擊隊司令朱嘉錫警衛、司令部直屬分隊長,與中國遠徵軍並肩作戰,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遊擊隊員。在一次日軍的偷襲戰鬥中,曾用一顆手榴彈炸死兩個鬼子、炸傷一個。 解放後,朱鳳儒老人一直參加新中國的建設工作,1986年從施甸縣人民政府財糧貿辦公室退休,退休後仍一直從事社區老年工作和滇西抗戰研究。
  • 追尋老兵足跡 致敬抗日英雄——《幸福向前衝》推出紀念抗戰勝利70...
    聚焦老兵,記錄抗日人物       8月22日—25日,《幸福向前衝》欄目編導兵分三路,分別奔赴章丘市南部山區水峪村、臨沂沂南縣和淄博沂源縣三地,拜訪了中國第一批海軍偵察兵劉士平老人、支援前線的沂蒙女性代表劉桂臻老人、誓死保衛「抗日模範村」錦旗的抗日夫婦徐立江、來金春老人,還有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忠誠老兵左文平老人。
  • 99歲臺灣老兵,撫州找到親人!海峽再綿長,擋不住回家路…(附視頻)
    10月23日傍晚6點32分,一位99歲臺灣老兵通過尋回失聯的家鄉親人,時隔29年,老兵和兒女一行四人抵達昌北機場,踏回故土與老家親人相見,大家笑逐顏開,喜不自勝,空氣中瀰漫著幸福的味道。一家人住在臺南當地提供軍人和眷屬居住的「眷村」裡。經歷了無數寒暑的想念煎熬,陳竹生逐漸上了年紀,一種抹不去的鄉愁時常縈繞在他心中,揮之不去。直到1989年,70歲的陳竹生終於返鄉見到朝思暮想的老家親人;探親完回臺後,他也曾跟江西的侄女陳江英通信往來過兩次。
  • 97歲的臺灣胡姓老兵今天回到四川合江老家(2017.04.20)
    今日上午11點20分左右,97歲的臺灣老兵胡定遠,時隔77年後,回到了自己的合江老家。
  • 離鄉70年 85歲的江蘇籍臺灣老兵終於找到老家親人
    1月9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替85歲的赴臺老兵金貴發發布《線索徵集|臺灣85歲老兵江蘇尋親,盼有生之年還能見到故鄉親人》消息,引發強烈反響,並獲得當地臺辦和志願者組織的關注
  • 新疆95歲抗日老兵怒斥「手撕鬼子」:鬼子很難打
    這是一位95歲抗日老兵李國英的講述,在抗戰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微信公眾號「最後一公裡」(ID:MqMsMx)採訪了這位老人,聽他回憶那些畢生難忘的經歷。李國英1920年生於河北保定高陽縣。1936年,李國英目睹了日本兵暴行後,一心想參戰。部隊看他是個孩子,起初不要他,第三次報名後李國英終於成為了一名戰士,一打就是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