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美英都相安無事,為何卻在聖胡安島險些爆發「豬之戰爭」?

2021-01-11 騰訊網

聖胡安島,全球十大旅遊勝地之一。

豬之戰爭,美英之間因為一頭豬而爆發的嚴重軍事對峙事件。

原因無外美英之間的領土糾紛。

現在聖胡安島上還有豬之戰紀念館。

早在17世紀初,自詡文明的大英帝國就肆無忌憚的開始在全球強佔土地,並無恥地將之轉化為自己的殖民地,貪婪地對一切資源進行無休止的瘋狂掠奪,而現在的美國在當時還是個孕育期的寶寶。

美國這個「寶寶」還在初生期就被英政府大力培養,不單經濟貿易發展勢頭驚人,相應的工商業也在蓬勃發展,他們雖然有著共同的語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北美十三地人民的本土意識、民族意識逐漸發展成熟。

北美之地的優勢逐漸體現出來,某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英國,英法這兩個老牌殖民國家對於北美這塊肥肉的爭奪戰正式開始,自1756年起,歷時七年,英法之戰才宣告結束,雖然英國獲得了最終勝利,但是戰爭帶來的損失和消耗也將英國財政拖入了危險的深水區。

英國所採取的彌補方式就是歇斯底裡地對北美殖民地進行瘋狂的打壓和掠奪,對英國而言,殖民地經濟的高速發展並不完全符合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北美地區某些方面超越自己本土的時候,必然會引發英國的忌憚。

當時的英國更重視的原材料,至於經濟發展,他們當然不想讓北美地區做得太大,所以通過高壓手段大幅度增加各種稅收,一是需要高賦稅彌補自己的七年之痛,二是藉機削弱北美的經濟實力,削弱北美地區的國際競爭力,三是英國本土大幅減稅,需要殖民地來彌補財政資金,四是防止這片土地的人群因實力的增強而慢慢滋生獨立意識。

總之,英國的意思就是我要通過北美賺錢,一切盡在我手,既不允許法國這類國家進行搶奪,也不允許北美自立,最好的形式就是乖乖的奉獻稅收和資源,而且還不能影響英國經濟體的國際地位,並向本土源源不斷的輸入充足的養分。

從波士頓慘案到傾茶事件讓北美十三地與英國離心離德。

英軍軍紀渙散,給當地百姓造成極大的困擾,他們以各種荒誕的理由,打著海關的旗號可以隨意闖入任何住宅,去查抄他們覺得是走私的物品,「覺得」就夠了。

雖然北美大部族群集體向英王表達了臣服,並請英王在經濟上給予他們足夠的寬容和自主,但這並沒有給自己的生存環境帶來任何改善。

1775年4月19日,列剋星敦一聲槍響,286名英軍斃命,獨立戰爭拉開帷幕。

1775年6月14日,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

1776年7月4日,北美會議發布《獨立宣言》(獨立日)。

雖然目的並不單純,但這其中也少不了法國的功勞,在此不多贅述。

曾經的小弟自立門戶,自然少不了分家當的過程,在這其中雙方發生過很多糾紛,而隨著美國的不斷壯大,英國也不想再與美國開戰,因為在那個年代,全球可攥取的利益太多了,沒有必要和美帝死磕,終於,在美國獨立70年後,雙方籤訂了《俄勒岡條約》解決了一部分領土糾紛問題,但卻不是全部。

豬之戰爭爆發於1859年,美英大戰一觸即發,引發戰爭的導火索是一頭不走運的豬,同時它也是這場戰爭的唯一傷亡者。

6月15日,一頭無組織無紀律重達數百磅的成年公豬撞開了柵欄到處閒逛,此時,美國人卡特萊正在荒野中狩獵,可惜島上並沒有什麼像樣的獵物,大型獵物更是痴心妄想。

突然,一頭公豬闖入了卡特萊的視線,隨著草叢傾倒的痕跡,興奮的卡特萊立刻湊上前去,一聲槍響,公豬倒地,英方百姓聽到槍聲湊上來一群人,有農民告訴卡特萊這可是格裡芬家農場的豬,卡特萊生怕找麻煩所以一溜煙就跑了。

當時島上,無論美英,士兵混日子,百姓混生活,都能過得去就成,彼此之間的矛盾並不大,無非就是賠錢的事,可公豬的主人格裡芬並非普通人,他背後的靠山是那個時代全世界規模最大、創立最早的公司之一,英國哈德遜海灣公司,格裡芬不但憤怒於自己的公豬被擊斃,更是忿恨卡特萊「肇事逃逸」的行為。

在見證人指認下,卡特萊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過錯,憤怒的格裡芬要求卡特萊賠償100美元,而實際上這頭豬最多只值10美元而已,雙方互不相讓,最後卡特萊更是狡辯說格裡芬的公豬非法闖入了我的領地並且破壞了我的作物,所以我才開槍擊斃它的,這下完全沒法談了,雙方不歡而散。

不堪受辱的格裡芬馬上把自己的遭遇添油加醋的匯報給了英王,大概意思就是你的子民被美國佬欺負了,這事關大英帝國的臉面,於是英方發布消息要逮捕卡特萊,惹禍精卡特萊也驚恐萬分,直接向美軍尋求保護。

雙方同時開始了增兵行動,美國的皮克特上尉帶了一票人馬負責保護卡特萊,而英軍則增兵2000多人形成合圍之勢,當時對準美軍的還有70門大炮,一時間劍拔弩張。

在得知己方兵力高於對方近5倍以後,總督道格拉斯下令向美軍開火,為女王爭光,為神豬報仇,但指揮官貝因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個要求,戰鬥中雙方人員難免死傷,為一頭豬開戰,這是愚蠢且不值得的,而當時的美軍在武器和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當然也不敢主動出擊,所以雙方又陷入對峙狀態。

距離事發三個月後,美英雙方高層的頭腦都漸漸冷靜下來開始了談判,他們都覺得為一頭豬開戰的想法也只有豬能想得出來,放眼全球,英國還有大量的土地可以侵佔,而美國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根本無暇顧及一頭豬引發的爭端,所以彼此握手言和,雙方裁撤駐軍到同等數量,約束部隊不要開釁挑起戰爭。

《俄勒岡條約》並沒有解決全部問題,15世紀末哥倫布所發現的聖胡安島就是其中之一,豬之戰爭只是兩國領土糾紛的一個縮影。

對於聖胡安這個美麗的島嶼,美英都不想放手,所以英國單方面改變現狀,不但安排了士兵駐紮還移居了規模不小的居民,美國自然也是有樣學樣,起碼最初的時候,雙方還能保持基本克制,但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軍事對峙甚至開戰恐怕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豬之戰爭雖然荒唐,但不奇怪,這是兩股勢力相互糾纏的必然結果。

相關焦點

  • 1859年的英美戰爭,起因竟然是因為一隻豬,戰爭的結局令人流淚
    對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起到嚴重阻礙作用,為了對抗英國的經濟政策,北美人民奮起抗爭,這就是美國歷史上的獨立戰爭。而之後美英之間的戰爭也是不斷的,戰爭的根源無外乎國家利益相關。但戰爭的導火索確實各種各樣的,1859年甚至因一頭豬而引發了一場戰爭,這在世界歷史上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1859年,美國與英國在北美東海岸邊境處再起戰火,為了爭奪一個名叫「聖胡安」的小島。
  • 1859年英美兩國,為了一頭豬,差點爆發戰爭?為了聖胡安群島罷了
    一頭豬終於橫空出世,差點釀成大戰。英國的牧場公司,和美國的西部牛仔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你養你的牲畜,我種我的菜。可是在1859年,一頭豬衝出了牧場,跳入了農場大肆拱白菜。好菜都被豬給拱了,美國牛仔卡特拉看到這一幕,心裡當然非常不爽。於是一槍把這頭豬給殺了,並且做成了烤乳豬,跟周圍的朋友們一起享用了。
  • 150年前一頭豬在美國被殺,英軍動用皇家部隊,向美叫囂為豬報仇
    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不難發現,很多國家的歷史實際上都是由一場場戰爭所編織而成的。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會有矛盾的出現。不過,在英美歷史上,曾經差點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居然會是一頭豬。1859年英國大黑豬在美國被殺害1859年6月15日,美國老農民萊曼·卡特拉在自家的農場裡發現了一頭大黑豬,它正肆意逃竄在農作物之中,偷吃著卡特拉辛苦耕種的土豆。看著它嫻熟的「偷盜」技巧,可以知道這一隻大黑豬已經不是第一次作案了。
  • 地上的一隻豬竟然引發戰爭? 天上的蝙蝠要背炸彈轟炸全日本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地上的一隻豬竟然引發戰爭了!天上的蝙蝠要背炸彈轟炸全日本了!
  • 一頭豬引發的「大戰」:美軍派出第9步兵團,英軍出動5艘軍艦
    那時的英國殖民地遍布全球,還是1773年的時候,英國在北美就有13個殖民地之多。到了1775年,獨立戰爭爆發,次年,《獨立宣言》通過後,美國正式成立,而就是自那之後,英國和美國之後才開始爭端不斷,而我們今天的故事,就發生在美英兩國之間。
  • 俄日爆發激烈衝突!北方四島劍拔弩張,美:不愧是安倍欽點的首相
    日本首相菅義偉自上臺以後,就反覆強調北方四島問題,還將其搬上談判臺。形勢日趨緊張近期,北方四島劍拔弩張,菅義偉致電普京,呼籲雙方和平解決爭端問題。納卡衝突備受世界關注,兩國衝突還未有所緩解,沒想到俄日又爆發激烈衝突,兩個亞洲大國突然成為軍事焦點。前蘇聯已經解體,不過俄羅斯和日本之間長期存在爭端,日方多次公開提及島嶼問題,不過都沒有得到最終的結果。在日本部署防空飛彈後,俄羅斯火速發布聲明稱,要搶先在北方四島部署防空飛彈系統。菅義偉捅到馬蜂窩,徹底將俄羅斯激怒。
  • 2003年,美英兩國欲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消息卻被一位女人提前洩露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為首的聯合部隊,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發動伊拉克戰爭。這場戰爭打了8年多,讓美方燒掉7630億美元軍費,美英軍隊傷亡近5.6萬人;而伊方也有3.7萬名士兵和武裝分子傷亡,更造成近120萬平民死亡,480萬人淪為難民。不為人知的是,在美英發動戰爭之前,英國政府通訊總部(簡稱GCHQ,下同)27歲的情報員凱薩琳·甘恩,曾經試圖憑藉一己之力,阻止這場戰爭。
  • 15年之內死傷數十萬人 「中東明珠」黎巴嫩 為何會爆發血腥內戰?
    在1975年的內戰爆發之前,黎巴嫩是中東的金融中心,經濟繁榮、文化開放、旅遊業發達,有「中東明珠」之稱。據統計,黎巴嫩在1973年的人均GDP高達1466美元,當時,歐洲發達國家葡萄牙的人均GDP是1747美元。作為一個沒有石油收入的中東國家,當時的黎巴嫩與歐洲國家經濟水平基本相當。巴勒斯坦地區是基督教的發源地,羅馬統治時期,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並傳到了黎巴嫩。
  • 從可愛萌寵變入侵物種,美國寵物豬街頭肆虐!
    美國屬地波多黎各近年爆發「野豬之亂」,數以萬計的野化寵物「大肚豬」在街頭肆虐,闖入農地與花圃將作物啃食殆盡,推翻垃圾桶後在垃圾堆中翻滾覓食,四處留下刺鼻的排洩物,同時以驚人速度源源不絕地繁衍後代。超會吃、超強破壞力不過,當地飼主雖青睞大肚豬的可愛外表,卻不知道它們的胃口奇佳,可重達逾120公斤,更具有一胎最多可生十隻的超強繁殖力;當瑪莉亞颶風於2017年9月強襲波多黎各,部分豬只在風災時逃脫了圈養地,部分則遭到主人棄養,島上的豬只數量在此之後便成倍飆升。
  • 一隻豬!他全家都是一窩豬!這裡,整座島也都是豬!
    《小豬佩奇》(Peppa Pig)又名《粉紅豬小妹》,是 2004 年由英國 BBC 電視臺推出的學前電視動畫片。因深受全球兒童喜愛,如今已成為極具潛力的文化品牌。而在巴哈馬群島附近的清澈見底的加勒比海中,有一群野生的小豬,它們自由自在,遊泳、曬太陽,在島嶼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就是巴哈馬的exuma island。
  • 以色列和伊朗都是中東強國,假如兩國爆發戰爭,誰能笑到最後?
    伊朗和以色列死磕了40年,也互相仇視了40年,到了如今也是誰也不服誰,如果這兩個國家之間爆發戰爭,到底誰會贏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話說早在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之初,就將以色列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畢竟這個國家都是猶太人,伊朗人很不喜歡,這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伊朗的總統就把將以色列從世界地圖上抹去,當成了畢生了事業,這一點從內賈德在位的時候為最明顯,地球要麼有伊朗,要麼有以色列,這兩個只能二選一。也不知道脾氣為啥這麼大,見面就掐視如死敵。
  • 海賊王:最高的10位巨人的身高排行,聖胡安惡狼在海裡走著怕魚咬
    海賊王裡的巨人們體型都是人類的很多倍,但巨人與巨人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體型差異,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海賊王中最大的10位巨人。第一名的身高是第十名的10倍還多。Top 10 &Top 9:奧伊莫&凱西第十位和第九位是奧伊莫和凱西。
  • 中越戰爭爆發時,多個支持越南的國家,為何在戰爭中卻集體沉默?
    當時的越南在打敗美國侵略者後,不可一世,又得到了蘇聯的支持後,自封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同時將中國視為最大的敵人,頻繁的騷擾我國南部邊境地區,忍無可忍之下以摧枯拉朽之勢出兵越南,並且佔領越南北部,兵鋒直指河內。 中越戰爭爆發時,雖然國際上多國聯合對我國發出反對,卻為何最終卻沒人出兵?
  • 二戰閃電投降的法國為何能混進聯合國?美英蘇三國博弈的結果
    二戰閃電投降的法國為何能混進聯合國?美英蘇三國博弈的結果二戰結束後,在英美蘇三國的籌建下成立了聯合國,管理世界。當時的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為英、美、法、蘇(現在的俄羅斯)、中,我們通稱為「五常」。眾所周知,常任理事國具「一票否決權」,聯合國做任何決定,必須要讓五常全部同意才可以,否則都不算數。可以說五常的權力是相當大的。
  • 【強烈推薦】【美英劇】【劇情 / 戰爭】殺戮一代 (2008)
    【美英劇】【劇情 / 戰爭】殺戮一代 Generation Kill (2008)導演: Simon Cellan Jones / 蘇珊娜·懷特編劇: Ed Burns / 大衛·西蒙: 伊拉克戰爭親歷記IMDb連結: tt0995832《殺戮一代》是由Susanna White、Simon Cellan Jones執導的戰爭題材電視劇,亞歷山大·斯卡斯加德、詹姆斯· 蘭索恩主演。
  • 拉森艦長之碑:1859年大沽口清軍第一炮,就幹掉了英國旗艦艦長
    這座教堂的北側過道牆上,安放著一個不同尋常的紀念碑,紀念了一位在第二次大沽口之戰中陣亡的英國海軍中尉。這座紀念碑寫著:「威廉·赫克託·拉森;中尉,26歲;1859年6月25日戰死於白河炮臺(大沽口炮臺);當他指揮「鴴鳥」號(HMS Plover)炮艇時,舉著艦隊司令的旗幟沉入水中;這個紀念碑是他的同僚軍官們立的,以表示他們對他的英勇和高尚品德的欽佩。」
  • 前車之鑑——1859年裡奧格蘭德軍事行動:總兵力案例研究
    雖然像內戰和世界大戰這樣的具有重大影響的戰爭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但是1859年沿著德克薩斯州南部邊界發生的鮮為人知的奧格蘭德戰役提供了一個適度的案例以供研究,其中陸軍正規軍的步兵特遣部隊與國家執勤部隊以德克薩斯巡邏隊的形式編制加入戰役,擊敗混編的特哈諾對手。
  • 怪模怪樣的袖珍手槍,製作於1859年,擁有四根槍管,曾上過熒幕
    引言這是一把製作於1859年的美國夏普斯胡椒瓶手槍(Sharps Pepperbox),屬於袖珍類槍械,一般被歸為胡椒瓶手槍的一種。此槍的型號為Sharps Model 1A - .22 Short,由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夏普公司製造,擁有少見的四支槍管,並且每根槍管上都刻有膛線。
  • 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因何而起?過程是怎樣的?
    事實上伊拉克早在兩伊戰爭中就大量使用化學武器,而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在完全知道這一點的情況下仍然持續支持伊拉克,甚至為伊拉克研發生化武器提供便利;化學武器殺害5000平民事件發生在1988年,該事件也並未影響當時美伊關係的迅速發展 。戰爭爆發前薩達姆政府反覆聲明伊拉克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聲稱聯合國銷毀了所有的相關武器 。戰爭結束後美國經過徹底搜索未發現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任何證據。
  • 根據事實改編《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置身事外就能相安無事?
    一個淳樸善良的女人為何變成屠了全村的殺人犯?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韓國電影《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該電影2010年上映,2010年,導演張喆洙憑藉該片獲得第47屆韓國電影大鐘獎最佳新人導演獎。電影開始是我們的女二,小媛,首爾工作,典型的都市女性,冷漠對待身邊的一切,和我們現在很多人一樣,遇見事情總想著置身事外來換取相安無事,小媛看見了一黑幫殺了一女孩,警察讓小媛當目擊證人,但是小媛怕惹麻煩拒絕了,為了逃避一切小媛休了長假回到了女一號福南生活的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