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胡安島,全球十大旅遊勝地之一。
豬之戰爭,美英之間因為一頭豬而爆發的嚴重軍事對峙事件。
原因無外美英之間的領土糾紛。
現在聖胡安島上還有豬之戰紀念館。
早在17世紀初,自詡文明的大英帝國就肆無忌憚的開始在全球強佔土地,並無恥地將之轉化為自己的殖民地,貪婪地對一切資源進行無休止的瘋狂掠奪,而現在的美國在當時還是個孕育期的寶寶。
美國這個「寶寶」還在初生期就被英政府大力培養,不單經濟貿易發展勢頭驚人,相應的工商業也在蓬勃發展,他們雖然有著共同的語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北美十三地人民的本土意識、民族意識逐漸發展成熟。
北美之地的優勢逐漸體現出來,某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英國,英法這兩個老牌殖民國家對於北美這塊肥肉的爭奪戰正式開始,自1756年起,歷時七年,英法之戰才宣告結束,雖然英國獲得了最終勝利,但是戰爭帶來的損失和消耗也將英國財政拖入了危險的深水區。
英國所採取的彌補方式就是歇斯底裡地對北美殖民地進行瘋狂的打壓和掠奪,對英國而言,殖民地經濟的高速發展並不完全符合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北美地區某些方面超越自己本土的時候,必然會引發英國的忌憚。
當時的英國更重視的原材料,至於經濟發展,他們當然不想讓北美地區做得太大,所以通過高壓手段大幅度增加各種稅收,一是需要高賦稅彌補自己的七年之痛,二是藉機削弱北美的經濟實力,削弱北美地區的國際競爭力,三是英國本土大幅減稅,需要殖民地來彌補財政資金,四是防止這片土地的人群因實力的增強而慢慢滋生獨立意識。
總之,英國的意思就是我要通過北美賺錢,一切盡在我手,既不允許法國這類國家進行搶奪,也不允許北美自立,最好的形式就是乖乖的奉獻稅收和資源,而且還不能影響英國經濟體的國際地位,並向本土源源不斷的輸入充足的養分。
從波士頓慘案到傾茶事件讓北美十三地與英國離心離德。
英軍軍紀渙散,給當地百姓造成極大的困擾,他們以各種荒誕的理由,打著海關的旗號可以隨意闖入任何住宅,去查抄他們覺得是走私的物品,「覺得」就夠了。
雖然北美大部族群集體向英王表達了臣服,並請英王在經濟上給予他們足夠的寬容和自主,但這並沒有給自己的生存環境帶來任何改善。
1775年4月19日,列剋星敦一聲槍響,286名英軍斃命,獨立戰爭拉開帷幕。
1775年6月14日,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司令。
1776年7月4日,北美會議發布《獨立宣言》(獨立日)。
雖然目的並不單純,但這其中也少不了法國的功勞,在此不多贅述。
曾經的小弟自立門戶,自然少不了分家當的過程,在這其中雙方發生過很多糾紛,而隨著美國的不斷壯大,英國也不想再與美國開戰,因為在那個年代,全球可攥取的利益太多了,沒有必要和美帝死磕,終於,在美國獨立70年後,雙方籤訂了《俄勒岡條約》解決了一部分領土糾紛問題,但卻不是全部。
豬之戰爭爆發於1859年,美英大戰一觸即發,引發戰爭的導火索是一頭不走運的豬,同時它也是這場戰爭的唯一傷亡者。
6月15日,一頭無組織無紀律重達數百磅的成年公豬撞開了柵欄到處閒逛,此時,美國人卡特萊正在荒野中狩獵,可惜島上並沒有什麼像樣的獵物,大型獵物更是痴心妄想。
突然,一頭公豬闖入了卡特萊的視線,隨著草叢傾倒的痕跡,興奮的卡特萊立刻湊上前去,一聲槍響,公豬倒地,英方百姓聽到槍聲湊上來一群人,有農民告訴卡特萊這可是格裡芬家農場的豬,卡特萊生怕找麻煩所以一溜煙就跑了。
當時島上,無論美英,士兵混日子,百姓混生活,都能過得去就成,彼此之間的矛盾並不大,無非就是賠錢的事,可公豬的主人格裡芬並非普通人,他背後的靠山是那個時代全世界規模最大、創立最早的公司之一,英國哈德遜海灣公司,格裡芬不但憤怒於自己的公豬被擊斃,更是忿恨卡特萊「肇事逃逸」的行為。
在見證人指認下,卡特萊不得不承認了自己的過錯,憤怒的格裡芬要求卡特萊賠償100美元,而實際上這頭豬最多只值10美元而已,雙方互不相讓,最後卡特萊更是狡辯說格裡芬的公豬非法闖入了我的領地並且破壞了我的作物,所以我才開槍擊斃它的,這下完全沒法談了,雙方不歡而散。
不堪受辱的格裡芬馬上把自己的遭遇添油加醋的匯報給了英王,大概意思就是你的子民被美國佬欺負了,這事關大英帝國的臉面,於是英方發布消息要逮捕卡特萊,惹禍精卡特萊也驚恐萬分,直接向美軍尋求保護。
雙方同時開始了增兵行動,美國的皮克特上尉帶了一票人馬負責保護卡特萊,而英軍則增兵2000多人形成合圍之勢,當時對準美軍的還有70門大炮,一時間劍拔弩張。
在得知己方兵力高於對方近5倍以後,總督道格拉斯下令向美軍開火,為女王爭光,為神豬報仇,但指揮官貝因斯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個要求,戰鬥中雙方人員難免死傷,為一頭豬開戰,這是愚蠢且不值得的,而當時的美軍在武器和人數上處於絕對的劣勢,當然也不敢主動出擊,所以雙方又陷入對峙狀態。
距離事發三個月後,美英雙方高層的頭腦都漸漸冷靜下來開始了談判,他們都覺得為一頭豬開戰的想法也只有豬能想得出來,放眼全球,英國還有大量的土地可以侵佔,而美國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根本無暇顧及一頭豬引發的爭端,所以彼此握手言和,雙方裁撤駐軍到同等數量,約束部隊不要開釁挑起戰爭。
《俄勒岡條約》並沒有解決全部問題,15世紀末哥倫布所發現的聖胡安島就是其中之一,豬之戰爭只是兩國領土糾紛的一個縮影。
對於聖胡安這個美麗的島嶼,美英都不想放手,所以英國單方面改變現狀,不但安排了士兵駐紮還移居了規模不小的居民,美國自然也是有樣學樣,起碼最初的時候,雙方還能保持基本克制,但矛盾並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軍事對峙甚至開戰恐怕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豬之戰爭雖然荒唐,但不奇怪,這是兩股勢力相互糾纏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