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號,別錯過更多你感興趣的數據推送和解讀!
資金總量是各地區歷年的各類產出的積累,主要包含居民存款、企業存款和政府性存款等。所以資金總量的增加是隨著各地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膨脹,如果將時間線拉長,可以非常清楚的觀察經濟發展的趨勢已經成長變遷。
本文選取2019年金融存款前25強城市(長沙、佛山、長春等城市無1990年數據,所以空缺),通過對比1990年時的數據,看看他們30年的數據變遷。
1990年各市排名
1990年是我國改革開放開始沒多少年,各地經濟規模都不大。下表中有些城市的資金總量根本是進不了全國前25強的。
像今天的經濟強市蘇州、寧波、無錫、東莞都不高,東莞和鄭州甚至還低於南通、昆明、溫州差距南通不少,所以也可間接看出當年南通的經濟基礎是要好於東莞的。
1990年還是部分體現了計劃經濟時期的餘音,像天津、瀋陽、大連、青島、濟南等北方主要城市都不低的,而南方城市沿海城市同比現今,普遍偏低的。深圳也還未完全起步,1990年時資金總量還不如成都、杭州,不到廣州半數。
2019年各市排名以及成長情況
時光過去30年,排名情況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深圳崛起,排名全國第三,而且高於廣州不少。杭州成為第五,並正在拉開和成都南京重慶的差距中。北方不少城市名次下滑厲害,天津、瀋陽、大連、青島等城市都被不少原來低於他們不少的城市超越。
蘇州、東莞崛起,蘇州超過了諸多省會和直轄市天津,東莞同樣反超南通不少,並超過了計劃單列城市大連,非常了不起了。溫州表現也可以的,體現在成長倍數上,排名前列。
省會也命運各異,看成長倍數成都、西安、南京中規中矩。合肥和鄭州在這30年中迅速做大,成長倍數前三,僅次於奇蹟城市深圳,杭州位列第四。
有興起者必然也有落寞者,像武漢、濟南、廣州等省會城市成長並不算快,尤其廣州的成長倍數在各城市下遊。
瀋陽昆明和大連更是增長非常慢,說不定這點增長率可能還沒這30年通脹率高哦。
所以這三十年數據變遷,就是我國城市經濟的洗牌歷史。
歡迎關注,精彩數據每日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