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資金總量25強城市興衰變遷,深蘇莞崛起,排名大洗牌

2020-11-30 Data居士

關注本號,別錯過更多你感興趣的數據推送和解讀!

資金總量是各地區歷年的各類產出的積累,主要包含居民存款、企業存款和政府性存款等。所以資金總量的增加是隨著各地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膨脹,如果將時間線拉長,可以非常清楚的觀察經濟發展的趨勢已經成長變遷。

本文選取2019年金融存款前25強城市(長沙、佛山、長春等城市無1990年數據,所以空缺),通過對比1990年時的數據,看看他們30年的數據變遷。

1990年各市排名

1990年是我國改革開放開始沒多少年,各地經濟規模都不大。下表中有些城市的資金總量根本是進不了全國前25強的。

像今天的經濟強市蘇州、寧波、無錫、東莞都不高,東莞和鄭州甚至還低於南通、昆明、溫州差距南通不少,所以也可間接看出當年南通的經濟基礎是要好於東莞的。

1990年還是部分體現了計劃經濟時期的餘音,像天津、瀋陽、大連、青島、濟南等北方主要城市都不低的,而南方城市沿海城市同比現今,普遍偏低的。深圳也還未完全起步,1990年時資金總量還不如成都、杭州,不到廣州半數。

2019年各市排名以及成長情況

時光過去30年,排名情況發生翻天覆地變化,深圳崛起,排名全國第三,而且高於廣州不少。杭州成為第五,並正在拉開和成都南京重慶的差距中。北方不少城市名次下滑厲害,天津、瀋陽、大連、青島等城市都被不少原來低於他們不少的城市超越。

蘇州、東莞崛起,蘇州超過了諸多省會和直轄市天津,東莞同樣反超南通不少,並超過了計劃單列城市大連,非常了不起了。溫州表現也可以的,體現在成長倍數上,排名前列。

省會也命運各異,看成長倍數成都、西安、南京中規中矩。合肥和鄭州在這30年中迅速做大,成長倍數前三,僅次於奇蹟城市深圳,杭州位列第四。

有興起者必然也有落寞者,像武漢、濟南、廣州等省會城市成長並不算快,尤其廣州的成長倍數在各城市下遊。

瀋陽昆明和大連更是增長非常慢,說不定這點增長率可能還沒這30年通脹率高哦。

所以這三十年數據變遷,就是我國城市經濟的洗牌歷史。

歡迎關注,精彩數據每日放送!

相關焦點

  • 觀察|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深莞惠、廣佛肇發展潛力居前
    我們在2019年4月《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研究報告中指出,以中心城市為引領的都市圈城市群是支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平臺,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發展的重點。2019年發展潛力百強城市中有96個位於19大城市群,有54個位於24個千萬級大都市圈。
  •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深圳第一…
    2)人口現狀:人口持續向大城市集聚,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從區域層面看,當前人口回流皖川桂豫等中西部省份與粵浙等東部省份人口再集聚並存,京滬津蘇黑吉遼人口增長低迷甚至負增長。從分線城市看,人口持續向一二線大城市流入,三線城市全域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線城市持續流出。
  • 經濟強市10年人口版圖: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崛起 北京人才高端化
    人口普查的數據,將透露出眾多城市在過去10年的人口及經濟變化的「玄機」,而這在2019年的數據中已經初露端倪。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了2009年經濟排名前25強的城市,以及2019年經濟排名前25強城市,總共29個城市中(有4城市新上榜),珠三角4市:東莞、深圳、廣州和佛山,位列過去10年GDP前25位城市人口增幅第2、3、4和6位。
  • 經濟強市10年人口版圖: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崛起 珠三角4市成贏家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了2009年經濟排名前25強的城市,以及2019年經濟排名前25強城市,總共29個城市中(有4城市新上榜),珠三角4市:東莞、深圳、廣州和佛山,位列過去10年GDP前25位城市人口增幅第2、3、4和6位。
  • 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
    一二線城市住房供給偏緊、套戶比分別為0.97、1.02,東北地區有過剩風險、套戶比超過1.1。東部、中部土地財政依賴度較高,分別為57%、52%;二三線城市較高,分別為64%、50%。市場面:2019年百強城市何時布局最佳?1)榜單概覽:在基本面分析基礎上,結合市場面情況將發展潛力100強劃為3檔,其中深北上廣等15個城市為一檔,成都、武漢等25城為二檔,蘭州、徐州等60城為三檔。
  • 經濟強市10年人口版圖: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崛起,珠三角4市成「人口...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統計了2009年經濟排名前25強的城市,以及2019年經濟排名前25強城市,總共29個城市中(有4城市新上榜),珠三角4市:東莞、深圳、廣州和佛山,位列過去10年GDP前25位城市人口增幅第2、3、4和6位。
  • 2019GDP前30強城市公布:上北領先 深圳人均最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2019GDP前30強城市21世紀經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李燚2019年全國GDP總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和天津。範圍再擴大,從排名前30城市的分布數量看,長三角城市群仍佔據絕對優勢,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10個城市入圍;其次是珠三角,廣深佛莞4個城市入圍;京津冀、山東半島城市群各有3個城市入圍,並列第三。
  • 臺北市經濟總量全國排名第42與石家莊、哈爾濱省會城市並列
    從2019年福建經濟全面超越臺灣之後,預計今年廣東經濟總量將超越韓國。臺北市總面積271.8平方公裡,雖然人口只有275萬人,但是卻是臺灣第一大城市,。2019年臺北地區生產總值5412.65億元人民幣,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42位,人均GDP19.682萬元人民幣。
  • 中西部城市「七小龍」,能否帶動內陸崛起|新京報快評
    近日,有媒體將2017年中西部GDP總量突破7000億大關的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西安、合肥7個城市,統稱為 「七小龍」。  對此說法,我比較贊同。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即從「東西差異」變為「南北差距」。南北經濟失衡開始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難題。
  • 從高考分數線看城市興衰
    除了常規專業水準,全省排名等影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從高考分數線的變化,來探秘城市的興衰。高考的分數線,某種層度上代表了前途的分數線。為何這麼說?這些年網際網路崛起,導致的計算機專業的分數線瘋狂上漲。這兩年金融類院校,分數線下跌,和金融行業規範,關係很大。除了這些行業發展周期對分數線的影響,還有一個巨大的影響就是城市。這是2020年25省高考平均分數線匯總。
  • 臺灣2019年GDP出爐,超過全國25個省份,人均呢?
    目前為止,2020年已經過去了2個多月時間,各地2019年的GDP也紛紛出爐。從我國各省份的最新GDP數據來看,排名前三位的是廣東、江蘇和山東,GDP總量分別達到10.76萬億、9.96萬億、7.1萬億。其中,廣東省成為唯一一個GDP突破10萬億元大關的省份,經濟體量基本上相當於整個俄羅斯(2018年GDP為11.5萬億元)。
  • 蘇州經濟總量從超越深圳,到被反超7000億
    2019年,蘇州、無錫、常州三個城市的GDP總量高達38219億元,如果比作一個經濟體,可以位居全球所有經濟體的前30名。隨便拿出一張中國城市經濟實力的排行榜,都很容易發現一個規律:入選的要麼是上海、北京這種經濟政治中心,要麼是成都、杭州這種強省會城市,再者就是天津、重慶這種直轄市。2020年上半年中國城市GDP20強名單但也有例外,比如,蘇南的蘇州、無錫。
  • 過去十年,誰是中國進步最大的城市?
    可以說,過去10年,武漢、成都、鄭州、合肥、西安等強省會崛起的成功經驗,讓一些「弱省會」城市深受啟發,相信這也是濟南、貴陽、南寧、福州決心實施強省會戰略的信心來源。分析過去10年的城市數據,亦清晰地指向一個事實:省會城市全面崛起,以及計劃單列市(深圳除外)、強地級市(無錫佛山東莞)的相對失落。
  • 深莞深度融合發展示範區浮出水面,東莞9個鎮「擴入」深圳...
    25日,東莞市委十四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進一步完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推動南部各鎮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南部各鎮高水平對接和融入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經濟質量、城市品質和社會治理明顯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成為深莞深度融合發展的樣板和引領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高地,建設深莞深度融合發展先鋒、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品質提升標杆
  • 廣佛vs 深莞?怎麼選才不會錯?!
    根據從各城市網站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深莞板塊的GDP達36409.6億元人民幣,廣佛板塊的GDP達到34379.6億元人民幣,而剩下的5城加起來只有16109.8億元人民幣
  • 臺北市的經濟水平,相當於內地哪一座城市?
    大家都知道,臺灣省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經濟發展非常迅速,號稱亞洲四小龍之一,一個省份的GDP總量就超過了大陸總量的40%以上(1990年臺灣省GDP為1700億美元,大陸為3878 億美元,臺灣省相當於大陸的43.8%),當時臺灣的一個市/縣(臺灣省市/縣是一樣的,與我們地級市下屬縣城不一樣),常常就與大陸一個省份的GDP總量不相上下。
  • 2020中國內地省市金融競爭力排行榜:京滬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隊城市...
    作為全國經濟第四、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的廣州,其金融業發展水平與其城市地位並不匹配。自2010年開始,廣州市金融業的增加值增速便明顯低於第二產業和房地產業。2019年,廣州金融業增加值2079億元,落後重慶排名第五,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8.8%,低於京滬深三市5個百分點以上,也比杭州低近3個百分點,在第二梯隊城市中排名倒數。
  • 2019年各城市GDP排名,上海依舊大陸第一,北京緊隨其後
    隨著2020年的到來,各地的2019年全年GDP數據也紛紛出爐了,小編我自製了一個全國大陸各地GDP城市排名表,大家都知道GDP就是地區生產總值,而生產總值其實就是一個地區一年當中產出的價值,通俗點說,如果把城市比作人的話,那麼GDP就相當於一座城市的升價了,我們今天就用數據來看看北京和上海這兩座城市的身價如何
  • 與2017年相比,山東2個城市GDP全國城市排名上升,菏澤是最大黑馬
    1、2017年和2019年排名對比叢樹特意拿2019年與2017年的全國GDP百強排行榜,做了一下對比,下面是對比數據:城市 2017年排名 2019年排名青島 12位;15位濟南從2019年的數據看,排名第100位的河南駐馬店GDP總量為2695億元。泰安、濱州、聊城、日照和棗莊5市的GDP總量分別為2664億元、2457億元、2260億元、1949億元和1694億元。
  • 2019年安徽各地市GDP排名:省市年度雙黑馬,長三未來增長極
    另外,由於2018年GDP修訂的原因,原本的安徽第三市馬鞍山排名出現了明顯的變化,2019年省內排名變為了第6位。而滁州市排名則明顯上升,拿到了省內第3位的出色成績。 但是這裡我仍然要提醒大家的一點是,安徽省第二陣營中的6座城市,除了蕪湖外,其餘5市的GDP總量無論是修訂前還是修訂後,兩兩間的體量差別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