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鏡頭拍了148遍!35周年解讀《閃靈》

2021-02-11 Mtime時光網


在庫布裡克經典恐怖電影《閃靈》上映35周年之際,時光網將帶領你再度重溫這部公認的恐怖佳作,一起追溯那些年的幕後故事與它經久不衰的秘訣。

《閃靈》是怎樣誕生的?

 上百部小說中選素材 單鏡拍了148次

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年代電影《巴裡·林登》在1975年大獲成功後,他意識到接下來應該拍一部擁有潛在商業價值的電影。為此,他瘋狂翻閱了上百本書籍原著,最終選擇翻拍史蒂芬·金的《閃靈》,並開始在位於英格蘭的埃爾斯特裡製片廠著手場景搭建的工作。

庫布裡克希望按照時間順序來拍攝這部影片,因此為了加快前期工作進度,他找來戴安·詹森協助他一起創作劇本。史蒂芬·金筆下的這個傳統常規的鬼故事就被這兩位編劇改造成了更具風格、更加恐怖的電影作品。


   庫布裡克選擇了老朋友傑克·尼克爾森來飾演男主角傑克·託倫斯。儘管庫布裡克早就打算與尼克爾森合作了,但是後者最終能擔任本片男主角並不是因為兩人多年的交情。按照庫布裡克的解釋,尼克爾森之所以能來出演,是因為這個角色與生活中的他非常相似。

「他是個擁有缺陷的人,影片可以好好地利用這一點。」 庫布裡克的傳記作者約翰·巴克斯特如此解釋道——尼克爾森自身的問題能與電影巧妙融合,他在生活中真實的一面可以通過表演展現在觀眾面前。


《閃靈》片場,庫布裡克和傑克·尼克爾森

多年的交情使得傑克·尼克爾森在拍攝過程中與庫布裡克相處甚好,但是女主演謝莉·杜瓦爾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脾氣一向古怪的庫布裡克對工作總是秉承了「完美主義」原則,拍攝中他時常以這樣嚴酷的工作態度來為難這位女演員。不過後來人們認為庫布裡克是故意為之,他以此來增強謝莉·杜瓦爾在影片中所呈現的不安與不適。


庫布裡克對細節要求極其嚴苛,斯加特·克羅索斯、當年還是個孩子的丹尼·勞埃德以及女主角謝莉·杜瓦爾都在拍戲過程中吃了不少「苦頭」

  《閃靈》的主場景拍攝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這對傑克·尼克爾森和謝莉·杜瓦爾都是一次壓力不小的經歷,更不用說埃爾斯特裡製片廠了。後者早已經同沃倫·比蒂和史蒂文·史匹柏籤訂了協議,將為《烽火赤焰萬裡情》和《奪寶奇兵》兩部電影提供拍攝場地。而《閃靈》的長期拍攝,也使兩份合約遲遲無法得到落實。

  拍攝時間過長主要是因為庫布裡克總是喜歡一場戲拍上數十數百次,影片攝影師曾在1980年出版的一期《美國攝影師》雜誌中寫到:「剛開始的幾次嘗試鏡頭中是可以選出一個來用的,但他(庫布裡克)總是很少回應,只在14次拍攝過後才決定採用哪一條。通常直到我們拍過20多次後,他才得以安心。」

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極端例子,電影裡有一場斯加特·克羅索斯和丹尼·勞埃德的對手戲,庫布裡克拍了足足148次才最終通過。

《閃靈》緣何經久不衰?

創新技術造就經典 寫實風格營造心理恐懼

庫布裡克對細節的精緻追求成就了這部影史上最具風格的恐怖電影。影片拍攝期間,他僱傭了斯坦尼康穩定器的發明者蓋瑞特·布朗來執鏡。攝影機在Outlook酒店的走廊和舞廳中來回移動,利用廣角鏡頭讓整個場景顯得更加寬闊,從而為觀眾營造出一種恐怖而幽閉的效果。

從影片開始,傑克·託倫斯一家進入Outlook酒店,到後面酒店走廊裡上演的追逐戲,流動的攝影機製造了一個完全貫通的視覺空間,鏡頭似乎無形中代表了這家酒店的主觀視角,冷眼旁觀故事中的每一個場景。


斯坦尼康作為攝影工具,使其擺脫了擺脫原有的移動攝影車和吊車的局限性,從而達到空間和時間上的鏡頭擴展。斯坦尼康成就了《閃靈》,比如小男孩騎著玩具「三輪車」在走廊中穿行的畫面,就是講斯坦尼康架在一個輪椅上拍攝的

  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庫布裡克並沒有一味強調視覺上的恐怖和驚悚,而是利用拍攝技術和藝術手法最大限度地強化影片內在衝擊力和主題思想。電影裡,傑克在發瘋之後追逐兒子丹尼而進入的那個布滿障礙的迷宮,象徵著他當下瘋狂的意識,隨後電影敘事越來越趨向於內在化。


妮可·基德曼曾分析影片這一幕的構圖:即便是兩人簡單的對話中也暗藏著殺機,小男孩頭頂懸掛著的刀預示著危險的降臨,而後他的母親將會用其中一把刀指向他發狂的父親。

   庫布裡克曾向法國著名影評人米歇爾·西蒙解讀解讀本片時說道:「《閃靈》在心理學和超自然方面達成了非凡的平衡,通過這種方式,電影引導觀眾去思考——超自然事物最終可以被心理學所解釋。」因此,與其展示恐怖畫面,庫布裡克更傾向於營造一種詭異的心理氛圍。他並不會在充滿燈光的房間裡設置一些黑暗古怪的角落,也不會利用突然剪輯恐怖畫面以達到驚悚的效果。

相反,他通過寫實的手法——真實的燈光和細節、聰明卻未過分誇張的攝影以及剪輯等等方式——使得男主角傑克·託倫斯的世界看起來更加真實、更具可信度。他利用不同電影元素的並列手法,頻繁地使用遠景鏡頭,讓神秘不安的氛圍瀰漫在電影的每一處,即便是最無害的對話、最明亮的場景都讓人感覺充滿兇兆。

  對大部分恐怖電影導演來說,他們善於利用多變的燈光效果和不斷加快的快速剪輯來營造影片的恐怖感。《閃靈》的不同之處在於它貼滿了庫布裡克的個人標籤——它的風格如此獨特,幾乎沒有人可以效仿其拍攝技術,即便模仿也很少能夠得到成功。《閃靈》的存在不僅僅是一部恐怖電影那麼簡單,也許它在當下給電影人最大的啟發在於:電影導演應該在已經建立的類型片框架中,實現自己的獨特風格,創造出真正特別並且富有新意的作品。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推薦文章

古天樂新科幻片曝先導預告

相關焦點

  • 一個鏡頭拍了148遍!解密《閃靈》經久不衰的秘訣!
    在庫布裡克經典恐怖電影《閃靈》上映35周年之際,與你再度重溫這部公認的恐怖佳作,一起追溯那些年的幕後故事與它經久不衰的秘訣。《閃靈》是怎樣誕生的? 上百部小說中選素材 單鏡拍了148次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年代電影《巴裡·林登》在1975年大獲成功後,他意識到接下來應該拍一部擁有潛在商業價值的電影。
  • 分析 《閃靈》就是為了嚇你所以一個鏡頭拍 148遍
    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年代電影《巴裡·林登》在1975年大獲成功後,他意識到接下來應該拍一部擁有潛在商業價值的電影。為此,他瘋狂翻閱了上百本書籍原著,最終選擇翻拍史蒂芬·金的《閃靈》,並開始在位於英格蘭的埃爾斯特裡製片廠著手場景搭建的工作。庫布裡克希望按照時間順序來拍攝這部影片,因此為了加快前期工作進度,他找來戴安·詹森協助他一起創作劇本。
  • 閃靈:電影逼瘋演員,一個鏡頭NG148次,女主拍完險些抑鬱
    今天來講一講閃靈這部電影中你有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識。 1丹尼在拍攝閃靈時才5歲,為了不給小朋友留下心理陰影。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導演跟丹尼說開始的是一部喜劇。丹尼對這個說法一直深信不疑。由於電影有分級制度,丹尼直到長大成人之後,才終於有機會看閃靈。那個時候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拍攝的是一部恐怖片。
  • 閃靈:電影逼瘋演員,一個鏡頭NG148次,女主拍完險些抑鬱
    由於電影有分級制度,丹尼直到長大成人之後,才終於有機會看閃靈。那個時候他才知道原來自己拍攝的是一部恐怖片。而閃靈讓拿慣了奧斯卡大獎的庫布裡克拿到了導演界的恥辱獎金酸梅獎,閃靈原著小說作者也曾經評價這部電影稱,雖然這部電影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地方。但這部電影的本質就像一輛外表炫酷,但是缺少了引擎的凱迪拉克跑車。作者這番話不可謂不損,一個去了引擎的跑車,外表再炫酷有什麼用呢?
  • 一個鏡頭上千次NG,兩句臺詞反覆拍攝148次,嚇得演員退出演藝圈
    兩句簡單的臺詞拍攝148次,嚇得演員退出演藝圈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13年的「陳歐體」?因為用「你只看到了我的成功,卻不知道我曾經的努力」來形容影視圈的敬業演員,真的是再適合不過了。如果你對一個資深演員說,演戲很簡單,那麼對方一定會嗤之一笑,說你太年輕,不知道片場NG到底有多恐怖。比如說,一個鏡頭上千次NG,幾句簡單的臺詞反覆拍攝上百。這些在大家看來不可能的事情,其實都是真實存在的。
  • 71歲《閃靈》女主患精神疾病 當年每個鏡頭至少35次讓她崩潰
    毫無疑問《閃靈》是恐怖片史上程碑式的作品,曾有影評描述「它講的不是鬼魂,而是瘋狂...」
  • 《閃靈》:刷第二遍你都可能發現不了的5個恐怖細節!
    ,但是媽呀,一關上燈,腦海裡全部是那兩個小女孩,還有小男孩作「驚恐狀」的表情;第三個是,半夜再刷一遍這電影的過程中,編者悲劇的發燒了……感覺看越多遍越是恐怖,身體和心靈不夠強大的小夥伴都介意「輕刷」,一兩遍就好。
  • 時隔39年,庫布裡克的《閃靈》終於出續集了
    片中的諸多橋段和鏡頭都被各大導演們爭相致敬。就比如說2018年史蒂文·史匹柏老師火遍全球的《頭號玩家》。一場遊戲、動漫愛好者的「狂歡」,怎麼能少得了致敬和彩蛋?其中對於《閃靈》的致敬佔到了很大的篇幅,令粉絲們激動不已。而且《閃靈》在國內外主流電影評分網站上的分數也不低。
  • 這些《閃靈》幕後製作秘聞,你了解多少?
    2016年11月,面容憔悴的謝莉·杜瓦爾上節目接受採訪,表示自己狀態非常不好,聊到《閃靈》的拍攝經歷,表示與傑克·尼克爾森在樓梯僵持的片段,一共大概拍了127次(也有說148次),她總共拍了1年又1個月,在最後的9個月,她一周上工5-6天,每天哭12個小時,才達到那樣的狀態。
  • 比《閃靈》更恐怖的,是庫布裡克對演員的「霸凌」
    但就如同其他經典作品一樣,直到多年後的今天,無數影迷和各路影評人依然能從各種角度對這部片子做出多樣化的解讀。即使你不願意探討故事背後的深刻主旨,導演庫布裡克也能用天才般的鏡頭語言給你帶來強烈的震撼。但是你們可能想不到,這樣一部被後世眾多電影反覆致敬的恐怖片背後還有一個真實的驚悚故事:女主角謝莉·杜瓦爾在拍完這部片子後精神逐漸出了問題,如今已經瘋了。
  • 8.1分《閃靈》不止是驚悚!刷2遍都可能發現不了這5個恐怖細節…
    「驚恐狀」的表情;第三個是,半夜再刷一遍這電影的過程中,編者悲劇的發燒了……感覺看越多遍越是恐怖,身體和心靈不夠強大的小夥伴都介意「輕刷」,一兩遍就好。下面開始談談編者看《閃靈》時候發現的5個小細節。1.237號房間這個237號房間在電影《恐怖遊輪》中也曾出現過,而且都發生了驚悚事件,這個數字有什麼特別意義嗎?關於這個問題編者也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但是有三種解答可以參考,哪一種都說得通,個人傾向於哪一種解讀就是觀眾的喜好了。註:在原著中的房間號是「217」號。
  • 《讓子彈飛》冷知識:一個鏡頭拍35遍,扔掉10萬尺膠片!
    等劇本送達以後,姜文就給葛優發了一條簡訊,簡訊的內容就一個問號,葛優就回了一個字「妥」,然後這事就成了。剛開始葛優想演黃四郎這個角色,姜文就跟葛優說,你要是演黃四郎,那誰來演馬邦德。葛優一想讓周潤發來演馬邦德,確實有點不合適,於是就打消了演黃四郎的念頭。2.《讓子彈飛》是姜文,葛優,周潤發的首次合作,難免會產生摩擦,姜文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導演,經常不按常理出牌。
  • 為了《閃靈》,坎城影后被虐成精神病
    對《閃靈》的不斷接受及再創造,使其擁有永恆的藝術生命力,每次解讀都會有新發現。2012年,美國導演羅德尼·阿謝爾(Rodney Ascher),同時也是庫布裡克的骨灰級粉絲,專門為解讀《閃靈》拍了一部紀錄片《第237號房間》(Room 237)。
  • 《閃靈》:以驚悚的形式揭穿潛藏的心魔,完成探究人性的宿命表達
    而傑克的下一個鏡頭恰恰是由迷宮模型轉到俯視鏡頭下的真實迷宮,恐怖的氛圍隨著斯坦利的精巧設計緩緩發酵。為了拍好這部電影,營造女主角時刻處於緊張的情緒,導演甚至會重複一百多遍的拍攝,直到看到女主角的情緒崩潰,達到真實的效果。《閃靈》拍完後,溫蒂這個演員徹底退出了影視圈,也是精神受到「摧殘」留下陰影了吧。斯坦利很聰明,為了表現女主角難以放鬆的神經,他為溫蒂設置了一個專屬道具:香菸。我們會發現,溫蒂只有在兩種情形下抽菸,一是極度放鬆,二是高度緊張,而第二種幾乎貫穿始終。
  • 解讀丨《閃靈》:講的不是鬼魂,而是人精神之瘋狂.
    《閃靈》劇照但是《閃靈》(1980年)中一個被刪去的場景讓我們又開始懷疑她的可靠性。影片臨近結尾,一個寒冷的冬夜,傑克追趕丹尼進入到旅館外的迷宮。他的兒子得以逃脫,而已經被棒球拍打傷的傑克還在裡面一瘸一拐地追著,終於他倒下了。第二天,他已經死了,冰凍的臉上定格了一絲可怖的微笑,低垂的眉毛下兩隻眼睛上翻看向觀眾,這是庫布裡克在他的電影中反覆使用的一個角度。接下來就到了影評人蒂姆·德克斯提到的刪節部分:「影片首映後不久,一個兩分鐘的解釋性結尾就被刪掉了。這是一個溫蒂在醫院裡跟旅館經理對話的場景,她被告知搜救人員沒能找到她丈夫的屍體。」
  • 經典電影《閃靈》,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結局,網友:這麼拍也不錯
    文/極電影說起《閃靈》,大家肯定都看過。《閃靈》是史蒂芬·金出版的第三部小說,也因為這部小說,讓他在驚悚小說界中一舉成名。1980年,斯坦利·庫布裡克把它改編成電影。雖然現在很多人認為這部電影很不錯,但它在一開始並不受歡迎,不得不在最後作出一些改變。就是這些改變,徹底影響了電影的結局。
  • 經典恐怖片《閃靈》的鏡像解讀和真正的涵義所在
    但是,如果我們從拉康的「鏡像」理論來解讀《閃靈》中男主人公傑克意識中的自身與「他者」的鏡像出現的錯位,從而導致了其因認知錯亂而出現的所謂超感官知覺,那麼也就不難理解影片的大部分情節和其經典的真正涵義所在了。
  • 《閃靈》為什麼這麼嚇人?
    顯然,從一開始庫布裡克就不想拍一部傳統的恐怖電影,他把目標提到了一個更高的水準上,影片一定要合理,不能有漏洞,不能缺乏動機,並且一定要非常的嚇人。這也就說到了《閃靈》之所以讓觀眾們產生恐懼的一點原因——詭異
  • 39年後,《閃靈》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
    今天這部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與銘記的影史經典《閃靈》無疑是「冰山理論」的成功運用者。經歷了數十年的沉澱,這部飽受非議的電影作品已經被無數次重新發掘與解讀,電影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和隱喻特徵更是被評論家津津樂道。
  • 經典電影《閃靈》解析
    拍攝於1980年的電影《閃靈》,被譽為史上最恐怖的電影,頂著這麼巨大的噱頭的代價就是遭遇多年的非議。喜歡這部電影的,會無比膜拜,故事的情節和隱喻,鏡頭和配樂的應用,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級別。不喜歡這部電影的,更多的是對其節奏、故事不滿,甚至感覺被騙,認為根本不是恐怖電影,全片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