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小報告,遭父親痛打!如果您的孩子喜歡打小報告,您會如何?

2021-02-18 紅領巾集結號


  河北張家口上五年級的小葉因為鄰居的小朋友不將玩具借給自己,哭著跑去找鄰居小朋友的父母告狀,哭訴鄰居家的孩子欺負自己,鄰居因此狠狠責罰了自己家的孩子。小葉拿著從鄰居孩子手裡要來的玩具高高興興的回家,父親看到孩子拿著不是自己家的玩具在玩,上前詢問,問清原委後,大發雷霆,動手打了小葉!之後帶著小葉將玩具送回給鄰居,並賠禮道歉。

-

  父親對孩子動手的做法肯定是不對的,但是如果您的孩子經常打小報告,您會如何應對呢?經常打小報告會對孩子將來的成長,產生哪些危害呢?聽聽專家怎麼說的吧!


  經常聽到有人感嘆,自己家的小孩最近不知道為什麼總喜歡向老師告狀,一方面擔心這樣會不會造成孩子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一方面也擔心這樣會不會對孩子性格養成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是,擔心歸擔心,又不能強行的要求孩子不能跟老師「告狀」,講道理孩子太小又不能明白。「看到小朋友做了壞事,不該告訴老師幫助他改正嗎?」被孩子這樣反問的時候,你是不是也有過不知道怎麼回答的窘況呢?

  孩子們打小報告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些孩子抱有想把他人從道德和行為的錯誤中拯救出來的心態,有些孩子認為父母的懲罰是對付犯錯誤的人最有效的方式,而有些則希望在別的孩子表現很差的時候,為自己貼上好孩子的標籤。

  心理專家認為:打小報告的孩子常常都帶有好的動機,他們通常只是想幫助那個違反規定或有不好習慣的孩子改掉那個不好的東西,想把他也變成一個好孩子或老師希望看到的那樣的孩子。他不僅想幫助被揭發的那個人,也想幫助老師。像案例中提到的寶寶就是這樣,只是想替老師來盡一些責任,這個時候,我們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要理解孩子的善意,然後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了解,那個被打小報告的孩子,則可能會感覺到被人在背後打了一槍,他可能從此會嫉恨那個打報告的人,也可能從此不再信任那個同學,甚至可能從此不再相信其他的人。


  打小報告對孩子的心靈成長有何影響?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在家時,父母長輩都是以孩子為中心,於是孩子會同樣想藉助老師的力量來維持自己的中心地位。很多時候,孩子打小報告的目的並不是讓老師懲罰其他人,只不過是想藉機在老師面前表現自己,滿足自己的表現欲罷了。

  心理專家認為:打報告的孩子很可能會受到老師的鼓勵,可能會受到其他同學的羨慕,可能會有更多的同學加入到這個行列,於是更多的孩子成了老師的耳目,於是更多的孩子成了另外一些孩子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的來源。

  再則,打報告的孩子會以揭發別人的缺陷或汙點為樂,看到他人被批評或被懲罰時更會覺得是罪有應得,在內心裡有感受到一種平衡或釋放,由此會升起一種快感,從此這些孩子內心就失去了同情,失去了接納,失去了寬容,失去了溫情。


  心理專家建議:對於打小報告的孩子,要保護孩子的幫人之心,告訴孩子這種方法可能會幫不到對方,可以用尊重對方的方式來直接表達對他的關心和幫助:如:「上廁所不洗手會生病」或「糖吃多了牙會長蟲」等尊重的方式直接向對方表達,而不是採用向老師打報告的方式來間接或藉助第三方來表達。

  對於被打報告的孩子,要告訴他打他報告的那個同伴是想幫助他改掉不好的習慣,是對他的關心和愛護,讓同伴看到對方的愛,這樣他的心中也會充滿愛。

  1、用簡潔的話語對孩子表示肯定。「我很高興你告訴我。」這會滿足孩子想要獲得注意的需要,既肯定了他,也不是在表揚那種打小報告的行為。

  2、別太以孩子為中心。從出生起,孩子儼然就成了家裡的「小太陽」,這樣很容易使他們形成依賴思想。要教育他們:寶寶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媽媽也有啊,如果寶寶只顧自己,那爸爸媽媽的事情就沒法做了。

  3、引導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可以在家裡一起玩模擬告狀遊戲:比如爸爸把圖貼反了,可以引導孩子幫爸爸正過來;爸爸把桌子弄髒了,告訴孩子,可以提醒爸爸注意,並跟爸爸一起把桌子擦乾淨,而不是向媽媽告狀。這樣,可以讓他們體會到,這樣解決問題的效果要好於打小報告。

  4、給孩子一點小挫折。有些孩子在同齡小朋友中很強勢,他們像「小大人」一樣,總覺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優秀,做什麼事都喜歡指揮別的小朋友,這樣就很容易形成驕傲心理。可以有意的給他們安排一些比較艱巨的任務,讓小困難不時挫一挫他們的傲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其實跟別的小朋友一樣,也有做不來的事情。

  5、用幽默來將大事化小。用一種生動而誇張的方式來回答那個打小報告的孩子:「哦,不!你是認真的嗎?他真的那樣做了?他可能在和你開玩笑!」通常,這種回答會讓他們的衝突變得微不足道,而那個打小報告的孩子會感到跟你說這件事情很愚蠢。

  6、讓孩子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對於愛打小報告的孩子,家長要告訴他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和優點,應該多學習其他小朋友的優點,對於小朋友的缺點也要儘量包容,要學會處理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不能只知告狀。


  美國的孩子也一樣,5-6歲這個年齡的孩子也很愛打小報告,一點點小事就會招來這麼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師那裡告你)。那麼,美國老師是用什麼辦法處理孩子之間相互告狀的呢?


  一是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比如有個孩子跟老師告狀說某某不跟他玩,老師問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麼試圖解決的?老師鼓勵孩子先用語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決問題。當然,老師忙得沒時間的時候也會用最簡單的一句話對付這幫告狀的小傢伙,那就是「某某,pls. mind your own business (管好自己的事)」,或者給孩子一個固定模式的句子Pls. stop …You make me feel…(請你不要再做某件事了,因為你讓我感覺……,可以是感覺難過,感覺沮喪等等)。


  二是一句話對付告狀的孩子「Thank you for letting me know」(謝謝你讓我知道),然後就結束談話。


  三是給孩子們下發告狀票(tattling ticket),一個月每個人都下發幾張告狀票,如果你打一次小報告,那麼就要用去一張票。等你用完了,就再也不能去告狀了。


  四是有的老師在教室裡放了一個告狀盒(tattlebox),孩子要告狀不能口頭告訴老師,要寫紙條把時間地點人物發生什麼了寫下來然後放進告狀盒。老師固定了專門的時間對這些條子過目,還讓孩子把條子自己念出來,大部分情況是等到念的時候寫條子的人都已經忘記了那件事了。

  到底還是老美的花招多,對待愛告狀的孩子,沒有上綱上線的批評,只需要一點點小智慧就能解決問題。看來,解決這種問題還得需要動動腦子,發揮自己的智慧,否則這些小孩們還不好管。


(本期編輯:洋洋 責任編輯:木各 此內容本站僅為轉載 來源:網絡綜合 此內容涉及任何觀點非本站撰寫特此聲明,本站對此內容不做任何立場及持任何觀點

相關焦點

  • 孩子愛打小報告被老師「討厭」,知道背後的真相就不再擔心了
    不過,他的反應也從側面印證了一件事,特別愛打小報告的行為,不但老師,其他同學也會不喜歡。雖說可能不被喜歡,但孩子愛打小報告,並不完全是件「壞事」。其中的「積極」意義,我們必須看到並且予以肯定。所以,很多時候,即使不作任何幹涉,孩子愛打小報告的行為,都會自然消失,不必過於擔心。除了「道德規則意識」使然,愛打小報告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孩子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有天然的「向師性」特點。他們有尊敬老師、願意接受老師教導的心理傾向,還會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表揚。
  • 總愛向老師打小報告的娃,是不吃虧還是會吃虧?
    有一陣去OK的幼兒園接他時,老師總會跟我說,OK很會觀察,喜歡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況告訴她,比如哪個小朋友早操的時候沒有做,哪個小朋友剛才沒把小板凳放回去,又有哪個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把蝦殼放到另一個小朋友盤子裡了.雖然老師話說得挺客氣的,但從老師的話音裡也聽出了老師的意思是,OK有點太會「打小報告」了。
  • 愛打小報告|兒童成長故事
    故事內容:喬希有個壞毛病——愛打小報告。事實上,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打小報告上。大家都叫他「打小報告大王」。排隊時,湯米「加塞兒」到菲利佩前面,喬希打小報告、。課堂上,卡森拿了喬希的新鉛筆,沒有還回來,他也打小報告。喬希太愛打小報告了,吃午餐的時候沒人願意坐在他身邊,他只好一個人坐在餐桌的一頭。
  • '打小報告' ,'出賣朋友' 用英語怎麼說
    昨天一朋友問我,英語怎麼表達『打小報告』?為人善良的她,沒想到竟然被一個自認為關係不錯的同事『打了小報告』。古人云 『平時請她麻辣燙,哪能想到被告狀』,很多人都很喜歡看宮鬥劇,事實上所有宮鬥劇的大部分劇情都是圍繞各種『小報告』展開的。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打小報告』 ;『告狀』 ;『出賣朋友』等的相關英語表達。
  • 經常跟班主任打「小報告」的人是誰?多半他們三個,最後一個最多
    所以,今天我們就聊一個比較輕鬆的話題,經常跟班主任打「小報告」的人是誰?多半他們三個,最後一個最多。一、紀律委員要是班級中向班主任打小報告最多的人,大多都是紀律委員,因為這就是他們的職責。二、班長如果說班主任是班級中的「一把手」,那班長就是「二把手」,是除了班級中除了班主任之外最有權威的人。身為班長,不但要提醒成績靠前的同學不要放鬆,還要兼顧成績靠後的同學繼續努力,是班級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 告狀≠告密,愛「打小報告」孩子內心的N種聲音
    來自爸媽深深的擔憂孩子成天像個探測機一樣,誰有問題就立馬揪住不放,真害怕他們不合群,被孤立,社交能力弱……哎,養兒千日憂,是不是我們太敏感了?觀察分析:心理學研究發現,愛「打小報告」的孩子,容易造成被「舉報」的孩子內心不安,氣氛緊張,容易造成對任何人防禦機制高,未來難以與他人相處,影響自身發展。
  • 趙麗穎不開心,李浩菲給黃曉明打小報告,說的話讓人對她刮目相看
    《中餐廳》雖然不像是其他的餐廳那樣,十分的專業,運營的也很好,畢竟節目剛開始拍攝,餐廳還在準備環節,加上他們都是剛剛見面的,彼此之間的默契度還不夠,做起事情來的話還是會有分歧的而李浩菲是覺察到她的這種情緒的,也安慰了趙麗穎的,卻發現沒用,她覺得黃曉明能夠解決這件事情,就跑去給黃曉明去打小報告了,把黃曉明單獨的叫到廚房去說這件事情。
  • 金泰妍曬頸後紋身 親哥哥玩笑稱要給媽媽打小報告
    開玩笑表示要向媽媽打小報告,金泰妍則回覆哥哥一個「安靜」的表情,兄妹互相吐槽的互動讓粉絲都笑翻。金泰妍一家兄妹都對音樂很有興趣,哥哥不僅會彈吉他,自從在《I》MV露臉後,斯文秀氣的外型也擄獲不少粉絲的心,一家人的高顏值也引起討論。金泰妍在2017年中,於脖子後方刺上英文單字「Purpose」。
  • 不要再打您的孩子
    「你爸為什麼打你?」「因為我有幾題作業不會。」小樂聲音更低了。我老公聽說是這個原因,他對小樂爸爸的做法非常生氣。於是他立刻又折回身走出教室,在教室門口給小樂爸爸打了一個電話,第一句就責問他:「小樂是你親兒子嗎?!他因為不會做作業,你就把他的臉打成那樣!那麼小的孩子,你怎麼下得手!
  • 你身上的帶著的神是怎麼打你小報告的!
    女子懷孕,在中國往往會說身懷六甲,那麼這身懷六甲是哪六甲呢?為何不是「身懷五甲」或「身懷七甲」呢?這三位主要是搗亂的神仙,負責監視人的惡行,然後上天告密,也會教唆人犯罪,然後再告密,總之就是想盡辦法把人搞死,然後就可以脫離人體,功德圓滿了。《歷代神仙通鑑》卷八說:"三屍者,一名青姑,伐人眼,令人目暗面皺,口臭齒落;二曰白姑,令人腹輪煩滿,骨枯肉焦,意志不升,所思不得。"
  • 一套孩子自我管理的繪本|我可以做得更好!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總會遇到各種問題,而這些問題也是孩子的成長中會遇到的,那麼孩子會不自覺把自己帶入到主人公的位置,潛移默化的糾正自己,改變自己。同學插隊、狗咬壞了地毯這樣的小事都要去打小報告。同學們都很煩他,不願跟他玩;就連打小報告王子也來懲罰他了,還對他的舌頭施了「魔法」……這究竟是什麼魔法,喬希的舌頭會變成什麼樣呢?
  • 紅24師戰史:蕭克棄用的紅軍師長,愛打小報告,最後成叛徒
    言外之意,是紅24師打得糟糕。但戈勇也有他的苦衷,紅24師的前身是湘南遊擊隊和遂川獨立營,打打山地遊擊戰還行,打陣地戰堅持不了多久。紅24師在此次戰鬥中兩個團報銷了一半,只能將永新獨立團升級為新的71團,蕭克為此給戈勇記大過處分。
  • 先看看你身上的三萬六千神是怎麼打你小報告的!
    女子懷孕,在中國往往會說身懷六甲,那麼這身懷六甲是哪六甲呢?為何不是「身懷五甲」或「身懷七甲」呢?這三位主要是搗亂的神仙,負責監視人的惡行,然後上天告密,也會教唆人犯罪,然後再告密,總之就是想盡辦法把人搞死,然後就可以脫離人體,功德圓滿了。《歷代神仙通鑑》卷八說:「三屍者,一名青姑,伐人眼,令人目暗面皺,口臭齒落;二曰白姑,令人腹輪煩滿,骨枯肉焦,意志不升,所思不得。」按照此說,它還是人們身心致病的根源。總而言之,三屍神是兼管監視、告密、教唆、破壞等種種惡行的駐身神。
  • 打是親罵是愛?別再拿著愛孩子的名義,打孩子了,當心會「上癮」
    「打你是為你好」、「打是親罵是愛」,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圍繞著這兩句話度過的,或者說在很多家庭看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行為是對的。但是如果把「受害」對象換做是朋友或者是伴侶,這就是會觸犯法律的事情,那為什麼在親子關係中暴力就是合理的呢?其實這是不合理的,而且很多家長為這種暴力行徑披上了「為你好」的糖衣,如果孩子反抗就會被冠以「不孝」的大帽子。
  • 孫儷自曝被誇很有前途,粉絲還沒激動完,她轉身就打經紀人小報告
    但是吧,被自己老闆這樣大大咧咧的就打起了小報告,感覺經紀人也是有點委屈呀。
  • TVB視帝新劇與老婆的兩位好姐妹陷三角戀 笑言身邊全是打小報告的
    陳展鵬笑言:「多人打小報告啦,年初因為擺滿月酒,請了很多朋友,當中很多都是合作過演員,他們跟我老婆說我好呆,不和人聊天。」問可有打算給老婆復出拍劇,陳展鵬稱:「她都已經入行一年多,之前拍綜藝多點,我都會反應一下,最重要她自己舒服,因為現在有BB,她都要適應。(想念BB?)有想念,但一個主外一個主內,沒辦法啦!」
  • 初中「被孤立」的女孩子,80%會有「3表現」,長得漂亮也沒用!
    初中「被孤立」的女孩子,80%會有「3表現」,長得漂亮也沒用! 1.別人的總是最好的 初中的孩子雖然心思比較的單純,但是也有很多人喜歡攀比。
  • 孩子的無助,您看見了嗎?︱真愛之聲第五十六集
    比如,上網課時,您一轉身,就會發現孩子在偷偷玩手機;吃完水果,您看見他順手就把手上的果汁抹在衣服上;寫作業時,磨磨蹭蹭,3分鐘能幹完的事,30分鐘了還在寫……終於,您的耐心消耗殆盡,河東獅吼和霹靂雙掌傾瀉而下……等等,在您發怒之前,如果我說,孩子的這些行為,恰恰是他們在向大人求助,您揚起的巴掌會不會先放下呢?
  • 雪莉離開45天後,韓國歌手具荷拉自殺:您欠孩子的愛,孩子會用最極端的方式來還
    或許在別人看來是很小的一件事,卻會成為壓垮她的一根稻草。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到底有多重要。童年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將會成為一個極度需要愛,卻又不知道如何去愛的人。三歲前,是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期;六歲前,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十歲前,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期。
  • 您還在拿孩子和其他家孩子比嗎?別再一錯再錯了,您傷害了孩子
    總是習慣或者不經意間喜歡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不管是從學習成績上,還是從平時的生活習慣上,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習慣。總是會時不時地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一比。不管家長是刻意的還是說在習慣下慢慢養成的,總是刻意的去比和別人家孩子進行對比自己孩子。可能您不知道,您在對比的時候您已經傷害到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