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物慾,就是自我心性迷失的開始

2021-01-12 禪說國學

《菜根譚》中有云:「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須念淨境空,慮忘形釋,才得以遊衍其中。」諸葛亮的《誡子書》亦有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是一種禪定之心,反映了一種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局限於眼前得失的長遠而寬闊的人生思想境界,是人塑造高尚情操與實現遠大理想的一個根本。

「淡泊」其實是一種超脫、一种放下,放下那些讓自己陷入迷失的虛幻,放下那些令自己痛苦的執著,進入一種忘我之境,而後看山山青、看水水秀。

很久以前,有一僧一道相約要比試彼此道行的高低。選擇了一個合適的日子後,比試正式開始了,僧與道選擇了合適的時機各自入定後就開始,尋找彼此的心所隱藏之處。

奇怪的是無論僧人將自己的心安放在何處,比如花蕊之中或者樹梢之上、高山之巔或者深海之涯,都會第一時間就被道士的心發現,然後追蹤而至。

僧人有些疑惑,難道是自己的道行不夠嗎?還是因為………他忽然開悟到,也許自己的心輕易就被尋到,是因為自己的心有所執著所致吧。於是就在那一剎那,他開始想像,自己也不知道那心藏於何處了。

不久他就進入到了一種無我之境,完全處於一種忘我的狀態中,結果自然是道士無論怎樣尋找,也尋不到僧人的心了。

「鳥驚心」「花濺淚」,懷此熱肝腸,如何領取的冷風月;「山寫照」「水傳神」,識吾真面目,方可擺脫得幻乾坤。富貴得一世寵榮,到死時反增了一個戀字,如負重擔;貧賤得一世清苦,到死時反脫了一個厭字,如釋重枷。人誠想念到此,當急回貪戀之首而猛舒愁苦之眉矣!

放下得失之心,就到達了超然忘我之境,於忘我之境便不會再在舍與得、悲與歡之間苦苦糾纏,從而也就不會陷入欲求的痛苦之中。常言「淡泊以明志,寧靜方致遠」。只有具備了一顆感受寧靜生活的心,眾生才能從容地面對生活的真。

那一日,釋尊禪師靜靜地坐在一片樹林中禪修,正午的太陽明晃晃的,太陽光穿越了枝葉間的空隙,在地上撤下了斑駁的影子。釋尊禪師雖然閉著眼睛,可還是能感覺到陽光在眼皮上晃動著舞蹈。

周圍的環境靜謐極了,可以聽見微風輕輕地撫摸樹梢的悅耳聲音。此時此刻時間仿佛已經靜止了。

突然,一陣嘈雜之音打破了林中的寧靜,那聲音自林中深處傳來,離釋尊禪師所在之地越來越近。釋尊禪師聽到那原來是一對男女在爭執的聲音。

過了一會兒,聲音漸漸地低了下去,然後突然由林中慌慌張張地跑出來一個女子,也許是她跑得過於專注,竟完全沒有發現釋尊禪師的存在女子剛跑過去不久,一個異常暴怒的男人就追了過來,他看見釋尊禪師坐在那裡,就走到釋尊禪師的面前氣呼呼地問道:「喂,大和尚,你剛剛有沒有看見一個女人從這裡經過?」

釋尊禪師抬起頭看著那男人,枝葉間透下來的陽光被男人隔絕在了身後,因此男人就完全處在了陰影之中釋尊禪師問道:「這位施主,請問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嗎?我看你眉頭緊鎖,目露怒火,你是在生氣嗎?」

男人咬牙切齒地說:「大和尚你說對了,我正是在生氣,剛才那個女人偷了我辛苦賺來的錢,這怎麼可以,我一定要找到她,絕不輕饒她。」

釋尊禪師面容安詳地看著那男人繼續問道:「施主,你說是尋找那已然逃走的女人重要,還是尋找丟失的自己重要呢?」說完便微笑地看著那男子,等著他回答。

那男子聽了釋尊禪師的問題後竟然愣住了,他根本沒想到釋尊禪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於是只能直愣愣地站在那裡。「尋找逃走的女人與尋找自己,究竟哪一個更重要呢?」

釋尊禪師淡然自若地繼續追問。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剛剛還是兇神惡煞一般的男子,此刻卻已然平靜下來,非但如此,眼波之中還溢滿喜悅之色。他在釋尊禪師的點化下已然徹悟了!

追逐物慾就是自我心性迷失的開始,因此有時候找回自已的本性比追回錢袋更重要。何為淡泊明志?古人常言,那些道德上有修養的人,會放棄一切功利之心,而選擇寧靜淡泊的生活。

因為他們知道若是不能堅守清心寡欲的心,就不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沒有安定清靜的生活也就無法為實現遠大的抱負和理想而刻苦用功。所謂的「淡泊」就是一種遠離縱慾放蕩,拒絕消極怠慢的人生態度,它是一種陶冶性情,使節操高尚的生活方式。

相關焦點

  • 用時光修養心性 以青春追逐夢想
    用時光修養心性 以青春追逐夢想 2020-06-13 0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誰該為愛瑪的命運買單?
    她被欲望衝昏了頭腦,誤以為感官的奢侈享受就是心靈的真正愉快,舉止的高雅就是感情的細膩。——《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最後陷入高利貸被逼自殺的悲劇故事,小說客觀展現了法國十九世紀鄉鎮綿長愁悶的生活,揭露了資本主義貪慕虛榮、追名逐利、恣意享樂、投機鑽營的社會現狀。
  • 人生為何容易迷失自我,道家的這句話點名了根本原因
    每個人降生之初,純淨無暇,自然靈動,頗合於大道,故而道家修真的最高境界,便是回歸嬰兒時期的純潔,這就是歸於大道,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合於天道。慢慢地,人長大了,變得複雜啦,接受了這天地之間的濁氣,於是一顆純淨的心靈便經受了一絲汙染,變得功利、世俗和物質,也逐漸地偏離了大道的軌跡。
  • 千與千尋:尋找迷失的自我
    千尋的父母抄近道導致一家迷失,千尋之前已經有種不祥的預感,嚷著「我不去」,但還是和父母一起去了迷失世界。而父母一進去看到無人的飯店,就開始吃起來,千尋則沒有吃,同時還一直勸阻父母。但是父母不聽勸,變成了貪吃的豬。這裡就是批判了超前消費,信貸泛濫。我個人也是很不贊同超前消費。
  • 一個明星的誕生:你是否在物慾橫流中迷失自己
    你擁有的就是你和你想對他們說的,相信我,他們現在在聽,不等於他們一直聽下去,所以你要抓緊機會,不需要道歉,不需要擔心他們為什麼要聽你的,或者他們還會聽你多久,你只需要告訴他們你想說什麼——因為你所唱出的都是金玉良言!當布萊德利·庫珀深情地抱著LadyGaga,感深肺腑地說出這一超長臺詞時,這是電影《一個明星的誕生》最想表達的真實含義。
  • 暴瘦張譯傾情演繹,迷失自我的偵探,教給人們如何找尋真正的自我
    失憶的秦馳就像現實中迷失方向的人們,開啟了尋找自我的旅程憑君莫問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英雄百戰輕生死,壯士一生莫回頭。作為7.14槍擊案唯一的倖存者。秦馳(張譯飾演)本身是幸運的。為了自證清白,秦馳踏上了自我重生之旅,找尋過去的自我,找尋案件的真相。
  • 《82年生的金智英》:精神的分裂與療愈,演繹追逐自我的生命歷程
    精神分裂是迷失的自我不願徹底妥協的表徵,從人類價值角度來看,在一個不健全的社會中,金智英可能遠比那些能很好適應社會的「正常人」更健全。而精神的分裂與療愈,演繹的正是她勇敢追逐自我的生命歷程。金智英明明很努力,想要靠自己養活自己,想要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社會的尊重和認可。但最終卻只能在不健全的社會中被狹裹,失去自尊,變得孤獨和無助,逐漸迷失自我。
  • 佔卜:一張牌看出你為什麼迷失自我?
    迷失自我,可能真的不是你所希望的,但命運就是這麼逼你,你也只能學會面對。要麼瀟灑撤手,要麼速度解決,否則,自我迷失將會變成慢性病,再也離不開你。【B】很遺憾,你就是自己不堅定,想多方面打探情報讓自己堅定起來,結果卻讓自己更不堅定的人。你是四張牌中,最需要尋找自己的人!別人雖然迷茫,迷失了原本的自己,忘記了真實的自己,但是別人都有一條確定的,且有未來的路可以踏實走,但你是真的沒有。
  • 《差不多姑娘》上線 鄧紫棋呼籲女生活出自我
    諷喻犀利的歌詞和超現實的MV概念,傳達出呼籲每個女生保持初心、做自己的美好願景,她還將自己的感同身受寫進歌裡,警醒那些被都市欲望裹挾的姑娘,希望大家不要陷入「差不多」的群體價值中而迷失自我,「希望這首歌可以鼓勵每一個女孩子,活出自己、活出美麗!」
  • 《霸王別姬》:程蝶衣的自我迷失與覺醒,及其現實意義
    本文就嘗試通過探究程蝶衣自我迷失的成因與覺醒,來使讀者更清楚地認識到他從小豆子到程蝶衣的性別認知謬誤,以及小豆子在程蝶衣隕滅後破繭重生的現實意義。一、性別改寫的悲劇:程蝶衣自我迷失的歸因性別改寫是程蝶衣最為顯著的一大特徵,也是造成其人生悲劇的直接原因。
  • 《差不多姑娘》Real Talk版上線 鄧紫棋呼籲女生活出自我
    諷喻犀利的歌詞和超現實的MV概念,傳達出呼籲每個女生保持初心、做自己的美好願景,她還將自己的感同身受寫進歌裡,警醒那些被都市欲望裹挾的姑娘,希望大家不要陷入「差不多」的群體價值中而迷失自我,「希望這首歌可以鼓勵每一個女孩子,活出自己、活出美麗!」
  • 有趣的遊戲會讓人迷失自我,樂在其中?
    有趣的遊戲當然很容易迷失自我,但也很容易樂在其中,有些玩家會沉迷於遊戲如果嚴重的話。並非所有的遊戲都能讓人迷失自我,一般來說,這類遊戲有著共同的特點,如質量好、情節精彩、遊戲元素豐富、可玩性強,事實上這是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好遊戲。
  • 《解語花》傳統和流行,迷失與自我
    鄭素麗是一個可憐同時又是極度迷失自我的人。雖然是在歷史的大背景下,但從這部電影中我沒有看到女主的民族情懷。如果忘了民族仇恨這種,如果她肯回頭局長會是她最好的歸宿。素麗的天賦從小就得到妓生學院的認可,在各種豔羨肯定的眼光下成長,同時又有青梅竹馬的陪伴,她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
  • 我們在彩票遊戲中是如何迷失自我的,我們該如何重新找回自我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迷失「是指迷惑弄錯,分辨不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容易迷失自我,尤其在彩票遊戲中,我們更容易迷失我們的方向。這個」相「自然就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而」心「則是一種本能反應。我們都知道」條件反射「的原理,更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當某些人痴迷於彩票之中時,就會形成某種」條件反射「,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本能。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會將某些事物或文字聯想到彩票遊戲,那麼我們就需要格外注意了,因為我們正在迷失自我,迷失自我的最終結果便是喪失理智。
  • 《千與千尋》不要迷失自我,守住那個純真的自我!
    湯婆婆要求千尋改名字,讓她忘掉自己原來的名字,把自己的名字忘掉了,就意味著把自我也忘掉了,也就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回家的路,永遠的回不到原來的樣子了。無臉男沒有臉,這個角色的外表,寓意著這世上之人,為了世上之事,可以不要自己的臉,甚至帶上連自己都陌生的面具,一不小心就會成為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空虛寂寞,渴望朋友,這就是現實。
  • 靚仔,不要在一聲聲早安打工人中迷失自我
    勞苦大眾在地鐵裡好不容易憋出一則激勵自我的段子,到最後被喝一千塊錢下午茶的上流社會徵用,那麼,「對苦難自嘲」的原味就消解的一乾二淨了。 「打工人」的梗實際上不能算原創,它脫胎於「抽象文化」的「大專人」梗:大專人、大專魂,大專都是人上人。 注意,這裡的大(da)要念成(dai),那才叫一個地道。
  • 高僧告誡我:一個人,若丟了這2字,容易迷失自我
    高僧還語重心長地說:「初心若隨境轉,被世象牽著走,迷失心性而誤入岐途,令一切毀於一旦。初心一發,即正知正見,心無掛礙,保持心空萬裡,令境隨心轉,自然初心如一,成佛有餘了,就是最終的善果福報。」高僧的話,應該容易理解,其實就是讓眾生不忘初心,方能一往無前,永無敗事,否則,就會迷失自我,做人,學佛皆如此。
  • 匠心.心性,匠人是如何成功的?
    匠心 .心性:匠人乃是為了遇見最好的自己所以聞雞起舞!乃是畢卡索的蒙太奇只是為了藝術的工藝審美!乃是張大千的十裡蛙聲一片只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少林 武當 太極的粹心煉志、就是一種提煉一個人靈魂深處的魂魄-那就是敬天愛人感恩流程之心!文|杜德春匠人精神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精益求精和沉著冷靜的氣質。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己成,則物成。敬畏之心感恩利他。
  • 西天取經讓孫悟空找到自我/失去自我正方一辯稿
    在此問候主席及到場各位,今天我方觀點為西天取經讓孫悟空找到自我。開宗明義,定義先行,自我亦稱自我意識,主要是指個體對自己存在狀態的認知,找到自我,則是以本性為基礎在社會規範下追求自我,進行自我覺悟的過程。自我不同於天性的地方在於自我是經過後天的實踐和約束找到的自然本我。
  • 如何走出自我同一性迷失
    為了理解小張,我們需要引入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自我同一性是指一個人對於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將要去向何方,以及自己與社會的關係,有了一種相對穩定且連續的認知。這種連續的自我同一性,伴隨著能夠穩定投入於職業、關係之中,以及明確而有彈性的價值觀、個人品味,和對自身充分的了解等。用一個通俗的話來說,自我同一性穩定建立好的人,就是那些能夠成為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