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欲望衝昏了頭腦,誤以為感官的奢侈享受就是心靈的真正愉快,舉止的高雅就是感情的細膩。——《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最後陷入高利貸被逼自殺的悲劇故事,小說客觀展現了法國十九世紀鄉鎮綿長愁悶的生活,揭露了資本主義貪慕虛榮、追名逐利、恣意享樂、投機鑽營的社會現狀。
女主角愛瑪,長相漂亮,又很有才藝,會彈鋼琴,會做女工,又是個愛讀詩沉迷於愛情小說的文藝女青年,她本來以為嫁給包法利先生會得到幸福,卻沒想到丈夫的平庸、愚笨、不懂情調讓她痛苦不堪。
她渴望躋身到上層社會,希望有錢浪漫的紳士做她的情人,於是,前後兩次出軌,又不斷的消費超過丈夫收入的首飾禮物等,被別有用心的商人欺騙,捲入高利貸,越陷越深,最後無法償還,她的兩任情人又無情地拋棄了她,於是萬念俱灰,吃下砒霜,留下了可憐的女兒和深陷債務的丈夫。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是誰造成的?愛瑪的悲慘命運應該由誰買單?
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不合理的教育
愛瑪出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十三歲被父親送到修道院,接受貴族式教育。她接觸了大量宣揚宗教、歌頌宮廷富貴的圖畫,閱讀描述男女情愛的浪漫派小說,和勇敢為愛私奔的故事。
正處於情感懵懂期,愛瑪發自內心地崇拜勇敢的男衛士,以及有名的、出軌的情婦們。追求表面形式上的美感,如修女胸前的念珠和十字架的神秘感,聖壇發出的芳香,聖水吐出的清芬,以及教堂裡鮮花的聖潔。
即使修女們對她盡心盡力,傳道說教,勸她克制肉慾,但仍沒有拯救她的靈魂,愛瑪並沒有成為一名中規中矩的教徒,反而在情慾的迷途中漸行漸遠。
浪漫派小說也造就了她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及好高騖遠的欲望。凡是不能立刻滿足她心靈需要的,她都認為沒有用處。她多愁善感,而不傾心藝術,她尋求的是主觀的情,而不是客觀的景。
二、 不甘心的婚姻與熾熱的情慾
愛瑪渴望擁有一份浪漫熱烈的愛情,找到一個有錢有地位懂浪漫又愛她的老公。她以為鄉村醫生包法利能帶給她幸福,但嫁過去才發現丈夫庸庸碌碌,老實木訥,只能給她提供最基本的生活。
她很難相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幸福,從前浪漫的憧憬也只能稱為空想。
作為一個充滿浪漫幻想的文藝女青年,愛瑪平時畫素描,彈鋼琴,吟誦情詩,唱憂鬱的樂曲,又會料理家務,別出心裁的設計晚餐,讓丈夫覺得「夫以妻貴」,愛她入骨。
但虛榮的包法利夫人無法滿足,她渴望熱烈的愛情,渴望奢靡的物質生活,羨慕修道院的同學們嫁給了有錢的丈夫,可以經常到劇場看戲,在燈火輝煌的舞會上跳舞。
而轉折點就是,她和丈夫包法利先生一起受邀參加侯爵舉辦的舞會,期間她被子爵邀請跳華爾茲,使她灰暗的人生照進了一束明亮的光,從此,子爵成了她幻想的情人的形象,高大帥氣紳士有品位有地位。從此,她因為婚姻生活感到無趣的一顆心重新萌動起來。
她先後兩次出軌,第一次和羅多夫,第二次和萊昂。
羅多夫成熟、有錢,深諳女人的心思,玩弄女人而不願負責任。
萊昂年輕、帥氣,又很溫柔,可以一起談文學、音樂、戲劇,有很多共同語言。
在兩個情人身上,愛瑪找到了激情,感受到了愛情,使她覺得婚姻如同嚼蠟。自始至終,她從來沒感覺到背叛丈夫是一種錯誤,反而沉浸其中,兩個情人的始亂終棄,聽到她要借錢都退避三舍,讓她的生命走向崩潰的邊緣。
三、虛榮的物慾與高利貸的盤剝
為了取悅情人,彰顯自己的品味,她購買沙發、圍巾、給情人的禮物,直到花光家裡的錢,債臺高築。
商人為了傾軋光她的財產,總是誘導她寫欠條,支付高額的利息。後來,欠條越累計越多,即使賣了房子也還不起了。
包法利夫人能想到的只有去找兩個情人借錢,卻連連碰壁,此時,她才知道,她被玩弄了感情,傷心至極,選擇吃砒霜自盡。
丈夫包法利先生因為妻子突然死去痛苦不已,可恨的是小鎮上的居民都開始騙他錢,高利貸商人不停地催付款,而他最終發現了妻子背著他竟然兩次出軌,驚詫之餘,除了頹廢沮喪竟也無可奈何。
包法利夫人為了自己的虛榮,預支過多的消費,導致資不抵債,又被別有用心的人欺騙,讓丈夫和女兒陷入困苦之中,最後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全是由她自己的虛榮、不甘心、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造成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幻想通過出軌尋找情人擺脫底層的生活,卻沒想到,情人只是泥胎,只會讓她在漩渦中越陷越深。
追逐物質生活,貪戀情慾,抱怨眼前的處境,不感恩丈夫的付出,包法利夫人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她的悲慘命運只能由自己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