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誰該為愛瑪的命運買單?

2021-01-10 木桃情感

她被欲望衝昏了頭腦,誤以為感官的奢侈享受就是心靈的真正愉快,舉止的高雅就是感情的細膩。——《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最後陷入高利貸被逼自殺的悲劇故事,小說客觀展現了法國十九世紀鄉鎮綿長愁悶的生活,揭露了資本主義貪慕虛榮、追名逐利、恣意享樂、投機鑽營的社會現狀。

女主角愛瑪,長相漂亮,又很有才藝,會彈鋼琴,會做女工,又是個愛讀詩沉迷於愛情小說的文藝女青年,她本來以為嫁給包法利先生會得到幸福,卻沒想到丈夫的平庸、愚笨、不懂情調讓她痛苦不堪。

她渴望躋身到上層社會,希望有錢浪漫的紳士做她的情人,於是,前後兩次出軌,又不斷的消費超過丈夫收入的首飾禮物等,被別有用心的商人欺騙,捲入高利貸,越陷越深,最後無法償還,她的兩任情人又無情地拋棄了她,於是萬念俱灰,吃下砒霜,留下了可憐的女兒和深陷債務的丈夫。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是誰造成的?愛瑪的悲慘命運應該由誰買單?

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不合理的教育

愛瑪出生於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十三歲被父親送到修道院,接受貴族式教育。她接觸了大量宣揚宗教、歌頌宮廷富貴的圖畫,閱讀描述男女情愛的浪漫派小說,和勇敢為愛私奔的故事。

正處於情感懵懂期,愛瑪發自內心地崇拜勇敢的男衛士,以及有名的、出軌的情婦們。追求表面形式上的美感,如修女胸前的念珠和十字架的神秘感,聖壇發出的芳香,聖水吐出的清芬,以及教堂裡鮮花的聖潔。

即使修女們對她盡心盡力,傳道說教,勸她克制肉慾,但仍沒有拯救她的靈魂,愛瑪並沒有成為一名中規中矩的教徒,反而在情慾的迷途中漸行漸遠。

浪漫派小說也造就了她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及好高騖遠的欲望。凡是不能立刻滿足她心靈需要的,她都認為沒有用處。她多愁善感,而不傾心藝術,她尋求的是主觀的情,而不是客觀的景。

二、 不甘心的婚姻與熾熱的情慾

愛瑪渴望擁有一份浪漫熱烈的愛情,找到一個有錢有地位懂浪漫又愛她的老公。她以為鄉村醫生包法利能帶給她幸福,但嫁過去才發現丈夫庸庸碌碌,老實木訥,只能給她提供最基本的生活。

她很難相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幸福,從前浪漫的憧憬也只能稱為空想。

作為一個充滿浪漫幻想的文藝女青年,愛瑪平時畫素描,彈鋼琴,吟誦情詩,唱憂鬱的樂曲,又會料理家務,別出心裁的設計晚餐,讓丈夫覺得「夫以妻貴」,愛她入骨。

但虛榮的包法利夫人無法滿足,她渴望熱烈的愛情,渴望奢靡的物質生活,羨慕修道院的同學們嫁給了有錢的丈夫,可以經常到劇場看戲,在燈火輝煌的舞會上跳舞。

而轉折點就是,她和丈夫包法利先生一起受邀參加侯爵舉辦的舞會,期間她被子爵邀請跳華爾茲,使她灰暗的人生照進了一束明亮的光,從此,子爵成了她幻想的情人的形象,高大帥氣紳士有品位有地位。從此,她因為婚姻生活感到無趣的一顆心重新萌動起來。

她先後兩次出軌,第一次和羅多夫,第二次和萊昂。

羅多夫成熟、有錢,深諳女人的心思,玩弄女人而不願負責任。

萊昂年輕、帥氣,又很溫柔,可以一起談文學、音樂、戲劇,有很多共同語言。

在兩個情人身上,愛瑪找到了激情,感受到了愛情,使她覺得婚姻如同嚼蠟。自始至終,她從來沒感覺到背叛丈夫是一種錯誤,反而沉浸其中,兩個情人的始亂終棄,聽到她要借錢都退避三舍,讓她的生命走向崩潰的邊緣。

三、虛榮的物慾與高利貸的盤剝

為了取悅情人,彰顯自己的品味,她購買沙發、圍巾、給情人的禮物,直到花光家裡的錢,債臺高築。

商人為了傾軋光她的財產,總是誘導她寫欠條,支付高額的利息。後來,欠條越累計越多,即使賣了房子也還不起了。

包法利夫人能想到的只有去找兩個情人借錢,卻連連碰壁,此時,她才知道,她被玩弄了感情,傷心至極,選擇吃砒霜自盡。

丈夫包法利先生因為妻子突然死去痛苦不已,可恨的是小鎮上的居民都開始騙他錢,高利貸商人不停地催付款,而他最終發現了妻子背著他竟然兩次出軌,驚詫之餘,除了頹廢沮喪竟也無可奈何。

包法利夫人為了自己的虛榮,預支過多的消費,導致資不抵債,又被別有用心的人欺騙,讓丈夫和女兒陷入困苦之中,最後落得個家破人亡的結局。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全是由她自己的虛榮、不甘心、以及不切實際的幻想造成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幻想通過出軌尋找情人擺脫底層的生活,卻沒想到,情人只是泥胎,只會讓她在漩渦中越陷越深。

追逐物質生活,貪戀情慾,抱怨眼前的處境,不感恩丈夫的付出,包法利夫人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她的悲慘命運只能由自己買單。

相關焦點

  • 重讀《包法利夫人》:看愛瑪的悲劇是如何形成的?
    沒必要像包法利夫人這樣,最後只能走向死亡,才能彌補她犯下的錯。《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經典作品,它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鄉村醫生的夫人服毒事件。作者用細膩的文筆描繪出,愛瑪即包法利夫人的成長以及她的悲劇是如何形成的?
  • 包法利夫人的欲望與我們
    「Emma Bovary,c』est moi」(愛瑪·包法利,就是我),福樓拜這句話和他的小說聯繫起來,意思是:我剖析愛瑪的浪漫錯在何處,也是對我自己浪漫情感的反思和清理。《包法利夫人》之後,警惕浪漫之幼稚成為現代文學的重要特徵之一,「福樓拜之後的小說」即成為現代小說的同義詞。
  • 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她耽於物慾和淫樂的刺激當中,最終不但失去了幻想中的愛情,還讓自己通過高利貸變得債臺高築,無法自拔。最後,包法利夫人在絕望中服毒自盡,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包法利夫人是個壞女人嗎?從包法利先生的角度來看,包法利夫人在婚姻中背叛了傳統道德,的確是個不守婦道的妻子。然而,她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壞女人。
  • 重溫電影《包法利夫人》,淺析愛瑪人生悲劇的根源
    包法利夫人-愛瑪2014版的美國電影《包法利夫人》,取材自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同名長篇小說。那麼,造成愛瑪人生悲劇的根源都有哪些呢?1. 成為包法利夫人的愛瑪,現實的婚姻打碎了她美好的愛情夢想。愛瑪嫁給了勤勉、敬業、正直,老實甚至些呆板的鄉村醫生查爾斯.包法利,從此愛瑪成了包法利夫人。
  • 《包法利夫人》:對婚外愛情充滿幻想的女人,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
    愛如烈酒,有人從中品嘗到生活的甘甜,有人卻飲盡苦澀;有人從黑暗中得到救贖,有人卻從光明中因「愛情」墮入深淵,包法利夫人屬於後者。她用生命為代價,讓世人看清「愛情」的虛妄和殘酷。《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成名之作,這部小說雖然寫於十九世紀中葉,距今已有將近二百年,但是其中女主人公錯誤的婚戀觀,放在今天的現實生活裡,仍然具有濃濃的警示教育意義。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能從這部作品中獲得啟發。讀過故事,你會發現,我們身邊有無數個「傻女人」愛瑪。
  • 《包法利夫人》:造成愛瑪悲劇的原因,是她沉迷浪漫小說無法自拔
    《包法利夫人》講述的是受過貴族式教育的農家女愛瑪期望過上貴族般浪漫又紙醉金迷的生活。然而生活枯燥無味,丈夫木訥不懂浪漫,於是她兩度出軌,瘋狂購物,以滿足自己渴望的生活,最後債臺高築,走投無路之下,服毒自盡。很多人認為導致愛瑪悲劇的原因,是她狂熱追求浪漫愛情和貪婪不知節制的購買慾望。
  • 《包法利夫人》:一個沉淪於情慾的女人,卻被福樓拜賦予了新生命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這本書起初因內容太過敏感,被當局指控為淫穢之作,並被要求刪除一些露骨片段,但福樓拜堅持不刪改一字,經法院審判無罪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頓時賣到脫銷,堪稱「巴黎紙貴」。
  • 《包法利夫人》:愛瑪的下場,不僅是自己的過錯,更是時代的悲劇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就是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講述的是:富農之女愛瑪,天性嚮往浪漫愛情和富貴生活,奈何嫁給了庸俗無能的鄉村醫生夏爾·包法利。因為不甘心被淹沒在死水般無趣的生活中,她有了婚外情,為了讓自己優雅別致,賒帳、借錢超前消費,最終因無力償還而服毒身亡。
  • 《包法利夫人》:愛瑪與三個男人的人生交集,是悲劇的必然結果
    在金獅飯店結識之後,兩人便常常相約見面一道散步聊天,他們談天說地,暢談小說、詩歌、音樂以及戲劇,而這些都是包法利先生無法給予愛瑪的。他甚至常常跑到愛瑪家中做客,借著與愛瑪交換書籍的藉口去見愛瑪。萊昂就像是一陣怡人的清風,吹進愛瑪無聊又壓抑的生活之中。他與愛瑪陷入感情漩渦之後,兩個人都倍感痛苦,此時的萊昂還守禮克制,於是選擇離開這裡去巴黎繼續進修法學課程。
  • 《包法利夫人》:我為愛著了魔,像那飛蛾撲向火
    潘金蓮能否完全等同於包法利夫人暫且不表,但《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樓拜明顯是很鍾愛他筆下這個叫「愛瑪」的女子的,他直言「我就是包法利夫人」,在創作的時候,往往也是辛苦寫一個禮拜,最後只留下兩頁,力求完美地詮釋心中的她。
  • 《包法利夫人》:不只是一隻在欲望和幻想中迷途的羔羊
    福樓拜在書中使用了很多技巧,遣詞造句也是一再推敲,僅羅多爾夫勾引包法利夫人的情節就重複寫了七次。我們在本文中暫不探討《包法利夫人》在寫作上的匠心,僅就包法利夫人,也就是愛瑪做一些探討。這對於一個在欲望和幻想中迷失的人來說,是一個無法逃避的悲劇。對於我們這些讀者,這也是一個警醒。正如古人所說,「苦莫苦於多願」,你的欲望越多,你的生活就會越苦,因為追求欲望是無止盡的,你永遠無法滿足。如果只是看這樣的故事情節,很多讀者可能會產生懷疑,這和現實生活中的「狗血劇」似乎也並無差別,但《包法利夫人》出色的地方之一,也就是這種現實性。
  • 《包法利夫人》:從人物關係看愛情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讓我想到了包法利夫人,那個有著極其愛自己的丈夫,卻深陷浪漫主義迷潭的女人。包法利夫人的婚姻從來就是不對等的,而那些插足的情人們,也未曾與她平等過。【1】查理•包法利:浪漫主義的追求和庸俗鄙陋的現實查理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對於愛瑪(包法利夫人)的熱情可以用現在的
  • 《包法利夫人》:一部女性婚外情史,藏著3個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
    》的中國觀眾,知道了包法利夫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包法利夫人和潘金蓮身上有相同的特質,她們都是坑夫體質,不安於婚姻,在婚外情裡找寄託,最終害人傷己。若早些悟透這些真相,或許就能少走一些彎路,擁有一段高質量的美滿婚姻;若悟不透這些真相,或許我們也會走上包法利夫人的道路,成為下一個包法利夫人。不同頻的伴侶,走不遠 在成為包法利夫人之前,人們叫她愛瑪。愛瑪是個女文青,她對世界的認識,源於一本本攝人心魄的愛情小說。
  • 《包法利夫人》:沒有節制的愛是砒霜
    夏爾·包法利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他比故事的主角愛瑪更早出場,也更晚退場,卻擁有同樣悲慘的結局。妻子包法利夫人不僅讓他負債纍纍,也奪去了他的魂。在故事的結尾,夏爾經不起這一次次的打擊,終究離開了人世。
  • 在蘇老泉成為愛瑪之前
    蘇老泉的故事結束了,但愛瑪還沒有出場,那愛瑪又是誰?愛瑪是《包法利夫人》的主人公,福樓拜筆下的一位法國美人。「在一個解凍的日子,院子裡的樹皮滲水了;房頂上的雪也溶化了。她站在門檻上,把陽傘拿來,並且撐開。陽傘是閃色綢子的,陽光可以透過,閃爍的反光照亮了她面部白淨的皮膚。天氣乍暖,她在傘下微笑,聽得見水珠點點滴滴落在繃緊了的波紋綢傘上。」
  • 【包法利夫人】當愛情直面倫理的拷問
    包法利是個天資不高但勤勉、老實的醫生,娶了受過貴族式教育的第二任妻子愛瑪,她夢想過羅曼蒂克的生活卻發覺包法利是個平凡而又庸俗的人,愛瑪生了一個女孩,卻並未給予母親該有的愛和溫暖。愛瑪和萊昂初次見面便很談得來,此後,他們便經常在一道談天陷入愛情的羅網,在萊昂為了逃避這份感情去巴黎念法科課程期間又彼此斷了聯繫。
  • 名著解讀|活成愛瑪有錯嗎?
    我一直想解讀一下小說中的主人公的命運,但由於要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一直未能如願。這次我邀請書蟲朋友瑪立諾一起寫一個名著中的女性角色的系列,《包法利夫人》是本系列第一篇。名著解讀|活成愛瑪有錯嗎?這個35歲不到、穿著體面的單身漢,是附近一座莊園的主人,還擁有一座古堡和兩座農莊。那天他帶著馬夫來治病,一眼便瞧見了愛瑪,以及她對愛情的渴望。他下定決心要得手,也有把握很快便能使愛瑪上鉤,但心裡思忖的卻是:「不過,事後該如何甩掉她?」
  • 名著解讀 | 活成愛瑪有錯嗎?
    我一直想解讀一下小說中主人公的命運,但由於要寫的東西實在太多,一直未能如願。這次我邀請書蟲朋友瑪立諾一起寫一個「名著中的女性角色」系列,會首先發在「房間內的粉色大象」(fjndfsdx)號上,大家有興趣可以關注那裡。《包法利夫人》是本系列第一篇。名著解讀|活成愛瑪有錯嗎?
  • 李小璐:在情慾裡沉淪的包法利夫人
    李小璐找來了馬蘇、姜妍、方安娜等人,成立了以自己為核心的二代閨蜜團。她讓我想到了福樓拜筆下的包法利夫人,前一秒還因為情人的離去奄奄一息,後一秒又因為遇到了第二個情人而重新煥發蓬勃的生機。她和他在一起的那一剎,是真的有點飛蛾撲火奮不顧身了。飛蛾只要追光,並不管光來自何方。
  • 從《安娜卡列尼娜》到《包法利夫人》:淺談安娜和艾瑪悲劇的異同
    文/陽光緣素讀完《包法利夫人》,細品主人公艾瑪的悲劇,讓我想起了《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不同階級下的女性,卻有著相似的命運。正是卡列寧的無情和冷漠,讓安娜感到了無盡的孤獨。這種孤獨,把她推向了沃倫斯基的懷抱。如果說,安娜的行為是墮落的,那麼這一切皆源於這段孤獨的婚姻。再看《包法利夫人》中的艾瑪,新婚的艾瑪希望丈夫早上多陪她一會兒,可以品嘗並誇讚她精心準備的點心,和她一塊兒分享小說的樂趣,共同打理他們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