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一部女性婚外情史,藏著3個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

2020-09-14 戴頭紗的田園犬

2016年,馮小剛推出影片《我不是潘金蓮》,英文名竟然譯成了《I Am Not Madame Bovary》,翻譯成中文就是:我不是包法利夫人。

很多人看到這個英文名之後,大呼翻譯是起名鬼才,一下子就讓西方觀眾了解到了「潘金蓮」三個字的精髓,也讓沒看過《包法利夫人》的中國觀眾,知道了包法利夫人是個什麼樣的人。

包法利夫人和潘金蓮身上有相同的特質,她們都是坑夫體質,不安於婚姻,在婚外情裡找寄託,最終害人傷己。

有人說,《包法利夫人》就是一部婚外情史,但其實這部以女性婚外情為主線的小說,藏著許多發人深省的人生真相。

若早些悟透這些真相,或許就能少走一些彎路,擁有一段高質量的美滿婚姻;若悟不透這些真相,或許我們也會走上包法利夫人的道路,成為下一個包法利夫人。

不同頻的伴侶,走不遠

在成為包法利夫人之前,人們叫她愛瑪。

愛瑪是個女文青,她對世界的認識,源於一本本攝人心魄的愛情小說。

很小的時候,愛瑪就被父母送到了修道院讀書。

修道院本是清修之地,愛瑪卻偷偷看了很多愛情小說,她沉浸在文字承載的浪漫情愫裡,對男歡女愛充滿旖旎的幻想。

修道院裡清一色都是女孩子,愛瑪的愛情毫無施展之地,她渴望飛出修道院的牢籠,到五彩的世界邂逅她的意中人。

後來,父母把愛瑪從修道院接了出來,愛瑪拼命伸展翅膀,飛向她渴望的世界。

然而,平庸才是生活的真相,回到小鎮之後,愛瑪發現生活單調無趣,毫無色彩。

直到有一天,包法利出現了,愛瑪的世界霎時亮了起來。

《大話西遊》裡紫霞仙子說: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我知道有一天,他會在一個萬眾矚目的情況下出現,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祥雲來娶我!

包法利出現的時候,愛瑪以為他就是踩著七彩祥雲的蓋世英雄,能帶她逃離無趣的小鎮,讓她庸常的生活蕩起愛情的波瀾。

然而,理想像肘子,肥美又多汁;現實像雞脖子,咬一嘴碎骨頭。

盲目扎進婚姻的愛瑪,失望了。

愛瑪渴望的伴侶,是懂浪漫,知情趣,幽默風趣,又擅長講情話的男子。

婚前,愛瑪以為包法利就是這樣的男子,可結婚之後她才發現,真實的包法利,木訥無趣,不解風情,活得像個垂垂老矣的老頭兒,和自己想像中的白馬王子相去甚遠。

新婚第二天,愛瑪想讓包法利多陪自己睡一會兒,包法利卻說:只有病人有權利賴在床上。愛瑪很失望,拉著包法利的手挽留,可包法利只是親了親愛瑪的額頭,就走了。

愛瑪精心準備了燭光晚餐,想和包法利愜意地吃頓飯,可包法利並不理解愛瑪的苦心,他對愛瑪說:你不必這麼麻煩。

包法利和愛瑪,就是兩個不同頻的人,所行所想都疾馳在不同的軌道上。

和不同頻的人湊在一起,註定不能琴瑟和鳴,只能彈出變調刺耳的婚姻樂曲。

包法利和愛瑪的相處,讓我想起了《三十而已》裡的陳嶼和鍾曉芹。

陳嶼愛養魚,鍾曉芹愛養貓。

陳嶼想晚點要孩子,鍾曉芹想早點當媽。

陳嶼把婚姻當成避風港,鍾曉芹質問他:都想避風誰當港啊?

靈魂格格不入,頻率不相同的兩個人,結了婚也是矛盾與摩擦不斷,包法利和愛瑪是這樣,陳嶼和鍾曉芹也是這樣。

好的婚姻,男女雙方一定是同頻共振的。

同頻共振,是一處聲波在遇到另一處頻率相同的聲波時,會發出更強的聲波振蕩。

夫妻間強烈的聲波振蕩,足以消解柴米油鹽的瑣碎和無趣,讓婚姻永葆活力。

想要擁有一段同頻共振的婚姻,婚前就一定要好好了解彼此,確信你們是一條跑道上的人,就像楊絳在《我們仨》中說的:男女結合最重要的是雙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夠互相欣賞、吸引、支持和鼓勵,才可以兩情相悅。

精緻窮,會毀掉你的生活

嫁給包法利之前,愛瑪是平凡的小鎮姑娘,穿素服,吃簡餐。

嫁給包法利之後,愛瑪是平凡的村婦,依舊穿素服,吃簡餐。

然而,一場上流社會的party,改變了愛瑪的生活態度,讓她下決心做一個精緻girl。

愛瑪的老公包法利是個村醫,雖然醫術平庸,卻誤打誤撞治好了一位侯爵的口瘡。

侯爵甚為感激,邀請包法利和愛瑪到家中做客。

在侯爵家中,愛瑪第一次見識到了上流社會的浮華與奢靡。

愛瑪發現,侯爵家裡每一件擺設都精巧別致,品位不俗,連餐具和桌布都異常精美。

而那些貴婦人風姿綽約,衣著華麗,髮飾考究,舉止優雅,嘴裡談論的都是當下最時興的事物。

愛瑪的眼睛、思想、味蕾和身體,一起陶醉了,她決心改變潦草的生活態度,用精緻給生活鑲一道金邊。

愛瑪處處效仿上流社會的生活,她教導僕人端水用盤子,說話用第三人稱,進屋前先敲門。

她把居室的擺設煥然一新,把窗簾換成考究的提花款式,給蠟燭剪各種精美的紙託盤,在壁爐上擺碧琉璃大花瓶。

她刻意裝扮自己,用最昂貴的料子做衣服,給袍子換上別致的花邊,搭配墜著流蘇的腰帶,穿貴婦人鍾愛的爆款小拖鞋。

她還訂購巴黎最流行的刊物,每一頁都翻了又翻。

即便身處鄉村,愛瑪卻了解巴黎時裝新款式,上等裁縫的地址,甚至是歌劇院的日程。

在閉塞的小鄉村,愛瑪是那麼與眾不同,人們忍不住總要說幾句溢美之詞。

話吹到了愛瑪的耳朵裡,就成了銷魂的「春藥」,她愈發沉醉在奢靡的生活氛圍中,每天變著花樣穿新衣,把破舊的樓屋裝扮得富麗堂皇。

然而,世間所有的精緻,聞起來都是金錢的味道。

愛瑪為精緻搭進去的錢,遠遠超過了她所能負荷的。但她根本不管這些,為了維持表面的光鮮,她背著包法利籤下一張張帳單。

日積月累,帳單上的數字成了天文數字,債主找上門來,法院的傳票也緊隨其後,這時愛瑪才開始慌了。

電影《飛馳人生》中,有一句扎心的臺詞: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愛瑪的崩潰,也是從借錢開始的。

她不敢告訴包法利自己欠了巨額債務,挨個兒向身邊的人借錢,甚至放下顏面去求情人,但沒人願意幫她。

不得已,愛瑪用美色討好債主,想把欠帳一筆勾銷,但債主像看垃圾一樣看愛瑪,毫不留情地把她推開了。

愛瑪的人生徹底陷入了絕境,極度痛苦之下,愛瑪吞砒霜自殺了。

愛瑪的死,不免讓人唏噓,她為了物質上的享受,搭上了自己的命,代價未免太大。

《奇葩說》討論過「精緻窮」的話題,辯手詹青雲說過這樣一段話:你不是在為喜歡的東西花錢,你是在為「精緻」這個概念花錢。

這句話太一針見血,自始至終愛瑪都在為精緻的概念花錢,她不曾真正享受過自己用金錢換來的一切,只是想讓自己像個貴婦人,成為男人矚目的焦點。

可,這是真正的精緻嗎?

這不過是活成了一個燦爛的軀殼,表面光鮮亮麗,內裡依然空洞乏味。

一切以窮為代價的精緻,都不是真的精緻,那叫虛榮。

愛瑪的悲劇,就在於她把物質和精緻劃上了等號,忽視了精神的豐盈,才是女性最強大的資本。

真正的精緻,不是用奢侈品裝點外在,在別人的目光和誇讚裡找存在感,而是不斷豐盈自己的精神世界,把自己活成一束光,無需物質的照耀和折射,就能閃耀璀璨。

奢侈品掩蓋不了無趣的靈魂,假裝出來的精緻也終究難以維持。與其追求外在的浮華,不如先讓自己的內心富足起來。

婚外情,最不可靠

像白開水一樣平淡的婚姻,讓愛瑪心生厭倦,她出軌了。

愛瑪第一個曖昧對象,是小鎮上年輕的書記員萊昂。

萊昂是個小資調調,又自我感覺良好的男人,潦草地翻過幾本介紹音樂的雜誌,就對外炫耀自己懂音樂;讀過幾本文學的書籍,就覺得自己是浪漫本漫。

聰明的女人一眼就能看出來,萊昂是個空架子,嘴巴能扯,肚子沒貨。

但愛瑪顯然不是個聰明的女人,她把萊昂當成千年難遇的知己,她甚至覺得在萊昂的身上,碰觸到了自己的靈魂。

愛瑪發狂似的,愛上了萊昂。

事實證明,愛瑪太傻了。

萊昂是個怯懦的人,他只敢在言語上有意無意地撩撥愛瑪,不敢有實質性的行動,最後更是招呼不打地遠赴巴黎求學,留愛瑪一個人在小鎮思念成狂。

萊昂走了之後,愛瑪的世界熄了火,她終日悶悶不樂。

就在這時,情場浪子——羅道耳弗出現了。

羅道耳弗第一次見到愛瑪時,就看出了愛瑪身上的不安分,和眼睛裡的孤獨。

羅道耳弗閱女無數,他知道不安分和孤獨是女人身上長出的鉤子,引誘著男人往上掛。

羅道耳弗習慣把女人當成獵物,他享受狩獵的過程,而愛瑪容貌靚麗,是羅道耳弗眼中優質的獵物。

於是,他步步為營,表面上邀請包法利夫婦一同打獵、參加舞會、騎馬郊遊,實則暗中對愛瑪發起浪漫攻勢。

愛瑪聽到男人的甜言蜜語就暈頭轉向,她不可自拔地迷失了自己。

漸漸地,愛瑪不滿足地下情,她鼓動羅道耳弗帶她私奔,到流光溢彩的大城市過快活的日子。羅道耳弗只把和愛瑪的這段情,當成露水情緣,他可不願為了一棵樹,放棄一整片森林。

羅道耳弗嘴上許諾愛瑪美好的未來,心裡卻在謀劃如何甩開這個難纏的女人。

最終,愛瑪被無情地拋棄了,大病一場。

就在這個時候,萊昂又闖進了愛瑪的世界。

見過巴黎燈紅酒綠的萊昂,早已不是當初的稚嫩少年,此時的他風流浪蕩,是風月場上的老手。

見到昔日未得手的曖昧對象,萊昂決定主動出擊。

很快,愛瑪就成了萊昂的囊中物,完全沉浸在萊昂編織的愛情幻境裡。

然而,愛瑪還是錯付了。

和愛瑪快活了一陣子後,萊昂為了自己的前途,甩了愛瑪。

這成了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催化了愛瑪的自殺。

兩段婚外情,都未能善終。

愛瑪的情人們,只把她當成生活的消遣,玩玩罷了,從未交付真心。

婚外情,最不可靠。

每個人的婚姻,大抵最後都要走向平庸,即便最初是帶著熾熱的愛走進婚姻,在生活的打磨和柴米油鹽的消耗下,最終也會褪去激情,變成一杯涼白開。

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要走愛瑪的道路,在婚外情裡找寄託呢?

我想,聰明的女人不會這麼做,她們不會把虛幻的愛情當成生活的全部,把男人的甜言蜜語當成生活的養料。

她們會努力改善和伴侶的關係,努力活出精彩的自我,用書本餵飽靈魂,用工作成就自信,用旅行安放寂寞,交一兩個知己,培養一兩個興趣愛好。

女人的幸福,不是只有男人和婚外情可以成全,書本可以,工作可以,旅行可以,烹飪可以,擼貓也可以。

當你把男人當成全世界的時候,你終將有一天活得孤獨,活得悲涼。

卡耐基曾說:獨立的女性自身帶著創造幸福的能力,愛情對於她們來說只是錦上添花。

女人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把愛情當成錦上添花,有就錦上添花,沒有就獨自精彩。

毫無疑問,愛瑪的人生和婚姻一敗塗地。

她稀裡糊塗嫁了自己不了解的人,婚後從來沒想過認真經營關係,而是把婚外情和物質享受,當成生活的甜味劑,最終迷失了自己,也害了自己。

愛瑪用悲劇的一生,給我們上了一節血淚人生課,她讓我們知道,女人這一生不能犯3個錯誤:

第一,不能盲嫁。盲嫁遇到同頻的男人的概率,和買彩票中一等獎差不多。所以,婚前一定要好好了解,你確信自己能包容他的不完美,也能接受他的小毛病,再共赴婚姻的殿堂

第二,可以精緻,但不要窮。你可以追求自己經濟能力範圍內的精緻,但不要為了精緻負債,因為每一筆債,都可能是未來生活的一顆雷。

第三,不要把婚外情,當成人生的救贖。婚外情遇到的男人,大都只是想玩玩,他們即便嘴上說愛你,真正在意的還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妻。

往後餘生,願你活得清醒肆意,在人世間優雅前行。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這一切,還要從包法利夫人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開始講起。包法利夫人在結婚前的閨名叫愛瑪。她出身於法國外省的一個鄉村家庭,但由於她是在修道院長大的,從小耳濡目染也讓她稱得上是受過所謂「良好教育」的人。她會跳舞,懂地理,會畫畫,能刺繡,還能彈一手鋼琴,在當時的法國外省,一個女人會這些也就算到頂了。愛瑪是個多愁善感型的文藝女青年。
  • 蘇童:《包法利夫人》是現實主義小說經典中的經典
    為什麼對一部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的經典,一個法國作家如此貶低它,而我作為一個中國作家,卻下意識地要維護它?我想其中涉及的不是不同國別的文學觀,而是不同的寫作者的文學觀,她也許不用多談她不喜歡的理由,我卻有必要談我喜歡的理由。所以我今天在這裡談的,也許是維護《包法利夫人》的理由。一百多年的時間完全可以成就一部經典了。
  • 解讀《包法利夫人》《一生》的女主,明白女性獨立覺醒要靠自己
    女性題材小說中有關女性獨立意識地探尋很多,其中《一生》《包法利夫人》這兩部小說算是女性獨立意識探究類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兩本小說。這兩部小說的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和雅娜的悲劇人生與時代背景密不可分。小說中的兩位女性都在追求完美愛情,但現實生活中本就沒有完全的愛情,任何愛情都存有缺陷,當她們發現愛情不夠浪漫和完美後開始背叛愛情。
  • 《包法利夫人》:對婚外愛情充滿幻想的女人,人生註定是一場悲劇
    愛如烈酒,有人從中品嘗到生活的甘甜,有人卻飲盡苦澀;有人從黑暗中得到救贖,有人卻從光明中因「愛情」墮入深淵,包法利夫人屬於後者。她用生命為代價,讓世人看清「愛情」的虛妄和殘酷。《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成名之作,這部小說雖然寫於十九世紀中葉,距今已有將近二百年,但是其中女主人公錯誤的婚戀觀,放在今天的現實生活裡,仍然具有濃濃的警示教育意義。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能從這部作品中獲得啟發。讀過故事,你會發現,我們身邊有無數個「傻女人」愛瑪。
  • 《包法利夫人》艾瑪的愛情悲劇,值得所有女孩子警醒
    看《包法利夫人》後,對艾瑪是又愛又恨,她身上有一股子執著勁,為了夢想的中的浪漫愛情,不屈不撓堅定的追逐,讓人佩服。又恨她自私的愛情觀,不顧丈夫、女兒,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最後還落了個服毒自殺的下場。即使真的如艾瑪一樣,婚後才發現找了一個並不理想的郎君,要及時止損,不要象艾瑪一樣將錯就錯,通過婚外情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才是大錯特錯。02 艾瑪的錯在於將錯就錯艾瑪最大的錯誤是,婚後她才發現包法利是一個非常無趣的人,他既不浪漫,又不善言辭,完全不是她想像中的樣子,她失望,憂鬱,心情非常糟糕。
  • 《包法利夫人》:愛瑪的下場,不僅是自己的過錯,更是時代的悲劇
    長篇小說《包法利夫人》就是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講述的是:富農之女愛瑪,天性嚮往浪漫愛情和富貴生活,奈何嫁給了庸俗無能的鄉村醫生夏爾·包法利。因為不甘心被淹沒在死水般無趣的生活中,她有了婚外情,為了讓自己優雅別致,賒帳、借錢超前消費,最終因無力償還而服毒身亡。
  • 《包法利夫人》:老好人查理認真對待感情,卻為何都以悲劇結尾?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講述主人公查理·包法利的兩段婚姻以及由此引發的人們對於愛情和婚姻的想法和感嘆人們崇拜的或者說追求的對於愛情方面的浪漫因素,在《包法利夫人》這部作品中完全是偏離現實主義的體現,而查理其實只是一個老實人,老好人。這註定使他成為一個超級現實的人,而這樣的人對於愛情的期盼直白又簡單,他認真對待感情,愛一個人就全身心對她好,生怕對她愛的不夠,但無論是查理的生活還是查理的愛情,卻為何都以悲劇結尾?
  • 範冰冰 我不是潘金蓮,也不是包法利夫人.
    這部電影的英文翻譯很耐人尋味: I Am Not Madame Bovary(我不是包法利夫人)。潘金蓮和包法利夫人這兩個人物雖然經歷有些不同,但她們的悲劇其實都是男權社會壓制下女性的悲劇。如今潘金蓮被大家等同於薄情、狠毒的女性,但很多人並不曾想到潘金蓮的所作所為雖然狠毒,但當時那個女性被壓迫的男權社會也是幫兇。
  • 包法利夫人的欲望與我們
    愛瑪·包法利(Emma Bovary)天性浪漫,不甘於布爾喬亞庸俗的生活圈,一心要超越之,無奈卻將高尚與庸俗混淆,一次又一次被布爾喬亞欺騙,結果在布爾喬亞的世界裡沉淪墮落。愛瑪一心想超越布爾喬亞,反而淪陷於布爾喬亞,是《包法利夫人》這部小說最大的反諷。
  • 《包法利夫人》:不只是一隻在欲望和幻想中迷途的羔羊
    在19世紀的文壇上,繞不開一部小說,它充滿爭議,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形式,它是「法國文學中一顆卓絕無比的珍珠」,它就是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連一向高傲毒舌的納博科夫,都對其讚不絕口,稱它「以散文的形式擔當了詩歌的職責」。叔本華曾說:「每一本重要的書籍都必須一氣呵成連續讀上兩遍」,《包法利夫人》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 《包法利夫人》:從人物關係看愛情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法】居斯塔夫•福樓拜《包法利夫人》本文圖片均來自電影《包法利夫人》最近這讓我想到了包法利夫人,那個有著極其愛自己的丈夫,卻深陷浪漫主義迷潭的女人。包法利夫人的婚姻從來就是不對等的,而那些插足的情人們,也未曾與她平等過。
  • 從《安娜卡列尼娜》到《包法利夫人》:淺談安娜和艾瑪悲劇的異同
    文/陽光緣素讀完《包法利夫人》,細品主人公艾瑪的悲劇,讓我想起了《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不同階級下的女性,卻有著相似的命運。時隔8年的今天,我讀完了《包法利夫人》,我看到了艾瑪和安娜有著相似的時代背景,相似的原生家庭,相似的婚姻,相似的性格。這一切,好像註定了她們相似的悲劇。但當我細細品味時,卻發現她們的悲劇又有著本質的不同。
  • 《包法利夫人》:沒有節制的愛是砒霜
    夏爾·包法利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小說《包法利夫人》中的人物。他比故事的主角愛瑪更早出場,也更晚退場,卻擁有同樣悲慘的結局。妻子包法利夫人不僅讓他負債纍纍,也奪去了他的魂。在故事的結尾,夏爾經不起這一次次的打擊,終究離開了人世。
  • 《包法利夫人》:我為愛著了魔,像那飛蛾撲向火
    「我就是包法利夫人」,在創作的時候,往往也是辛苦寫一個禮拜,最後只留下兩頁,力求完美地詮釋心中的她。乍看下來,《包法利夫人》講的就是主人公愛瑪婚外偷情,先後被兩位情人拋棄,最後破產自殺的悲劇故事,劇情平淡無新意,一個出軌女子的桃色緋聞而已。那她到底擁有怎樣穿越歲月和時空的魔力,不僅讓作者恨不起來,就連每個讀過的人都覺得,包法利夫人就是自己呢?
  • 重讀《包法利夫人》:看愛瑪的悲劇是如何形成的?
    沒必要像包法利夫人這樣,最後只能走向死亡,才能彌補她犯下的錯。《包法利夫人》是法國作家福樓拜的經典作品,它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鄉村醫生的夫人服毒事件。作者用細膩的文筆描繪出,愛瑪即包法利夫人的成長以及她的悲劇是如何形成的?
  • 重溫電影《包法利夫人》,淺析愛瑪人生悲劇的根源
    包法利夫人-愛瑪2014版的美國電影《包法利夫人》,取材自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同名長篇小說。而她的人生悲劇也就從她踏入婚姻生活之後,開始了。那麼,造成愛瑪人生悲劇的根源都有哪些呢?1. 成為包法利夫人的愛瑪,現實的婚姻打碎了她美好的愛情夢想。
  • 李小璐:在情慾裡沉淪的包法利夫人
    講真,看著他激烈的口氣,有一種窮途末路的喪家犬之態,哪天真直播個過激舉動也說不好,畢竟情緒真不太穩定。路是自己選的,牌是自己打爛的,但是走不好都賴別人?她讓我想到了福樓拜筆下的包法利夫人,前一秒還因為情人的離去奄奄一息,後一秒又因為遇到了第二個情人而重新煥發蓬勃的生機。她和他在一起的那一剎,是真的有點飛蛾撲火奮不顧身了。飛蛾只要追光,並不管光來自何方。
  • 《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誰該為愛瑪的命運買單?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是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的代表作之一,講述的是包法利夫人在物慾和情慾之中迷失,最後陷入高利貸被逼自殺的悲劇故事,小說客觀展現了法國十九世紀鄉鎮綿長愁悶的生活,揭露了資本主義貪慕虛榮、追名逐利、恣意享樂、投機鑽營的社會現狀。
  • 《駱駝祥子》:虎妞和祥子的畸形婚姻,藏著三個發人深省的真相
    它既是一部優秀的現實主義小說,又是一出永不落幕的人生大戲。故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祥子坎坷的創業經歷,還有他和虎妞、小福子兩個女人之間的感情糾葛。今天這篇文章就從虎妞和祥子的畸形婚姻出發,談一談從中得到的啟示和教訓。
  • 《包法利夫人》:一個沉淪於情慾的女人,卻被福樓拜賦予了新生命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這本書起初因內容太過敏感,被當局指控為淫穢之作,並被要求刪除一些露骨片段,但福樓拜堅持不刪改一字,經法院審判無罪後,《包法利夫人》這本書頓時賣到脫銷,堪稱「巴黎紙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