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看垃圾分類多「時尚」各類垃圾「一網打盡」

2021-01-18 中國文明網

  12月23日下午,來江蘇揚州參加全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的省內各市城管部門負責人,觀摩了運和藍灣小區、花都匯生態公園、景區環衛綜合體等先進典型。現場,省內同行們對揚州垃圾分類工作給予好評,認為「揚州經驗」值得借鑑。

四分類垃圾回收亭。 

  各類垃圾在這裡被「一網打盡」 

  「好大一個場子啊,各類垃圾在這裡『一網打盡』,集約化程度值得借鑑。」參會人員來到位於江平東路北側的景區環衛綜合體,這裡融合了「一園三站三中心」,內含垃圾分類主題公園、環衛車輛衝洗站、有害垃圾臨時歸集站、環衛工人愛心驛站、生活垃圾轉運中心、綠化垃圾處理中心、大件垃圾拆解中心,還附加了垃圾分類宣傳、展示、科普等功能,讓人耳目一新。「一座環衛綜合體,佔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不多見。」來自淮安的城管負責人感嘆。

  現場,小黃狗環保科技公司技術人員展示的垃圾分類全鏈條解決方案,也令參會人員開了眼界。全鏈條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垃圾分類回收機、四分類垃圾回收亭、廚餘垃圾處理設備等。小黃狗四分類垃圾回收亭用一臺設備解決了廚餘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收取難題,可有效助推社區居民形成定時、定點四分類投遞的習慣。截至目前,「小黃狗」已成功進駐揚州近150個社區。

垃圾分類主題公園。 

  垃圾場上「長」出來的公園 

  「垃圾堆上還能建公園,很不容易。」參會人員仔細對比展板上花都匯生態公園建成前的垃圾堆,走過建在垃圾堆上的花鳥市場,欣賞著公園內的綠化景觀和垃圾分類宣傳牌,大家發出感嘆。

  花都匯生態公園前身為小茅山垃圾填埋場,曾是市民生活垃圾集中「消化點」。2015年起,市委市政府和景區管委會投資3億多元進行生態修復,通過實施山體整體封閉、滲濾液內部循環處理、土質坡體改造等,打造成集休閒、娛樂、遊覽、科普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開放空間,成為市民生活休閒的好去處。

工作人員正在分揀垃圾。 司新利 攝 

  市區不少道路用材來自這裡 

  在位於揚州環保科技產業園的建築垃圾處理廠,參會人員參觀了建築垃圾處理再利用的過程,當聽說揚州市區不少改造道路的廢棄渣土送來加工後「變廢為寶」,被再次用到道路建設中時,不少參會人員表現出濃厚興趣,表示要進一步了解運作模式和效益等情況。

  據悉,這一處理廠佔地面積65000平方米,總投資11366萬元,於2014年7月建成投產。目前建成100萬噸級建築垃圾地下破碎、地上篩分,脈衝收塵、水霧噴淋、固定式環保型生產線;年生產50萬立方再生混凝土生產線;年生產60萬噸再生水泥穩定碎石生產線;年生產20萬立方再生預製板塊生產線;年生產35萬噸再生水洗砂生產線。其廢物利用生產的水穩碎石等,被運用到揚州城市快速路等諸多道路工程中。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2410噸/日 

  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終端處置設施建設是關鍵。在市區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參會人員參觀了趙莊垃圾衛生填埋場,對揚州超前謀劃垃圾處理場地和設施建設的做法給予肯定。

  市區垃圾協同處置利用基地佔地700畝,現有終端企業包括趙莊垃圾衛生填埋場(一期、二期)、揚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二期、三期)、市區餐廚廢棄物處理廠(一期、二期)、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爐渣利用廠。目前垃圾填埋庫容200萬立方米,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2410噸/日,餐廚廢棄物處理能力200噸/日,焚燒爐渣利用能力25萬噸/年。這些設施和場地的建設,完全可以滿足各類垃圾的處置需要。「揚州注重硬體處理設施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分類後的出路問題,以終端建設倒逼前端分類,這一做法值得借鑑。」參會人員表示。(揚州日報記者 姜傳剛 宮鋆煜)

相關焦點

  • 揚州:垃圾分類新時尚 瓶瓶罐罐美庭院
    奶粉罐種太陽花、瓜子盒種牽牛花、洗衣液瓶種月季花……在揚州市邗江區汊河街道許莊社區,有這麼一個小區,大多居民熱衷廢物再利用,收集廢棄容器,經過簡單改造,用於種植花草的花盆,探索出一條「垃圾分類」新路子。昨日,記者走進許莊社區陽光地帶小區,親身體驗「瓶瓶罐罐」打造的別樣庭院。
  • 王曉明:垃圾分類督導員 當好分類「大管家」
    「大姐來扔垃圾啊?先讓我看下是不是分類正確哦。」11月5日7點,志願者王曉明已經在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梅嶺街道錦旺社區的垃圾投放點執勤,只見他身穿藍色馬甲,熟練地接過垃圾,確認分類正確後,又帶著居民分類將垃圾扔進投放點。
  • 下一步,江蘇垃圾分類這樣做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成為社會發展的「新時尚」。根據江蘇省人大常委會2020年代表工作計劃,6月29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對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牛玉華等6位代表提出的推進垃圾分類建議進行督辦。  回應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確定垃圾分類方向,實現「一種垃圾、一種車輛收運」  針對分類標準不夠統一的問題,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表示,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四分法」;對於條件暫不具備的城市可推行「三分法」;對農村生活垃圾,推行「二次四分法」。
  • 江蘇兩會代表:建議統一垃圾分類標準和定義
    揚子晚報記者第一時間來到報到現場,聽聽今年代表們又關注了哪些熱點問題,帶來了哪些「江蘇好聲音」。隨著開展垃圾分類的城市增多,「這是什麼垃圾」考題難度升級,但不同城市的不同叫法也讓人「頭疼」。今年江蘇兩會上,省人大代表、蘇州市政協副秘書長、民進蘇州市委副主委陸麗瑾帶來了統一垃圾分類標準的建議。
  • 垃圾分類新時尚· 青年創意無極限丨東營區垃圾分類主題創意作品...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團市委、區委區政府垃圾分類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全面實施共青團助力生活垃圾分類「五項行動」,鼓勵和引導全區廣大團員青年、少先隊員運用多種形式表達生態文明情懷,不斷夯實全民參與、人人動手的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基礎,進一步提升東營區生態文明水平。
  • 陳坤竟不知溼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楊洋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主要包括剩飯菜、瓜皮果核、花卉綠植、肉類碎骨、過期食品、餐廚垃圾等。幹垃圾是指除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溼垃圾以外的生活廢棄物。看了上面的分類,你是否可以輕鬆地分辨出生活中的各種垃圾了?回到陳坤的問題上「溼紙巾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有網友給陳坤出招了,把紙巾曬乾了再扔,不得不說是一個好辦法!可是怎麼感覺有點費時呢?
  • 垃圾分類新時尚,「永和模式」推廣有方
    為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在居民中進一步樹立「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理念,今年以來,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在黨工委書記鍾才雍堅持黨建引領下,積極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永和街環衛監督管理站(下稱永和環衛站)組織社會力量,在全街範圍內進行垃圾分類系列宣傳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全民垃圾分類工作,並打造了「永和模式」垃圾分類宣傳模式
  • 「老街坊」踐行「新時尚」,白將軍社區的「垃圾分類養成記」
    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白將軍社區的大部分居民均嚴格按照分類標準進行投放,雖然社區平房區居多,又是老舊小區,住著的都是老街坊,但大家已然養成了源頭分類的良好習慣,積極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注重源頭分類,推動習慣養成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從宣傳到實施,如今已逐漸走進人們日常生活。然而垃圾分類並非易事,要想實行好,關鍵在習慣養成。
  • 垃圾分類新時尚 文明創建我先行慶利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垃圾可變寶,分類更環保」。為夯實轄區居民基礎,倡導轄區居民爭做垃圾分類行動者,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慶利社區通過發放《新時尚社區》報紙、網格便民微信群、電子屏播放等形式宣傳垃圾分類知識,組織轄區黨員、「三長」、志願者們開展了「敲門行動」入戶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報紙,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 垃圾分類也有時尚榜?這個街道很「走心」
    為了長久地推行垃圾分類,九龍坡區中梁山街道在已經實施的垃圾分類基礎上,根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和層層考核機制,結合街道實際,制定三榜公示制度,「包括街道考核榜、社區評議榜、樓道時尚榜」。據了解,三榜公示目的在於層層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讓環保成為深入人心的一種習慣。
  • 垃圾分類 光明未來,光明乳業牛奶紙盒回收綠色大行動江蘇站收官告捷
    12月25日,由光明乳業與江蘇城市頻道共同舉辦的2020「助力垃圾分類,大家一起來」江蘇站收官大會在揚州盛大舉行,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委員 崔峰,省文明辦美德基金會秘書長 張仕衝,省住建廳城市管理與行政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
  • 我市積極推動各類商業機構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呼和浩特日報訊 隨著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的深入推進,市市場監管局垃圾分類工作也由機關內部向外延伸,通過多項舉措推動全市各類商業機構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建立「三個一」機制體系。一是成立一個領導小組,市市場監管局成立商業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商業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指導,確保準時完成市場監管部門承擔的各項任務。二是建立一個體系,強化商業機構經營者主體責任的落實,加快建設垃圾分類設施,督促其根據垃圾產生需要配置收集容器,逐步建立商業機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清運體系。
  • 垃圾分類知識
    主要種類:廢紙類--—報紙、紙箱板、圖書、雜誌、各種本冊、其它乾淨紙張、各類利樂包裝牛奶袋、飲料盒(需衝洗晾乾)。 塑料類--—各種塑料飲料瓶、塑料油桶、塑料盆(盒)。玻璃類--—玻璃瓶、平板玻璃、鏡子。金屬類--—鋁質易拉罐,各類金屬廚具、餐具、用具,其它民用金屬製品。
  • 【關注南京垃圾分類】最棘手的廚餘垃圾如何處理?看南京各區如何...
    南京生活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類,其中廚餘垃圾佔大部分,且不易處理。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廚餘垃圾的終端處理,目前南京各區因地制宜、各顯其能。
  • 福建漳州市推行垃圾分類 294座垃圾生態屋遍地開花
    漳州市區每日至少產生各類生活垃圾700噸,「垃圾圍城」畫面已在上演,可目前漳州市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還不到位。不過,漳州市致力於推行的垃圾分類理念,配合相應的垃圾生態流轉屋和垃圾直運車,在最快速度內完成垃圾處置,有效改善了周邊環境。同時,漳州市環衛中心工作人員也走上街頭,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市民講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及如何分類,也為今後全市開展垃圾分類打好了前戰。    為了讓垃圾分類在漳州更好地推廣,記者也採訪了眾多市民,他們也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建議。
  • 垃圾分類,光明未來,光明乳業牛奶紙盒回收綠色大行動江蘇站收官告捷
    12月25日,由光明乳業與江蘇城市頻道共同舉辦的2020「助力垃圾分類,大家一起來」江蘇站收官大會在揚州盛大舉行,省廣播電視總臺黨委委員崔峰,省文明辦美德基金會秘書長張仕衝,省住建廳城市管理與行政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徐家斌,揚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 「垃圾分類」實施垃圾分類 共建美麗家園——致清水河縣廣大居民的...
    實施垃圾分類 共建美麗家園——致清水河縣廣大居民的倡議書廣大居民朋友: 「垃圾分類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清水河是我們的共同家園,創造整潔、優美的人居環境是我們的共同心願。為推行垃圾分類,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清水河縣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向全縣廣大居民朋友發出以下倡議:一、率先垂範,做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全縣各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各級文明單位要號召廣大黨員志願者增強責任意識,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準確規範投放,帶頭踐行綠色辦公、低碳消費,從源頭實現垃圾減量。同時宣傳垃圾分類政策、分類知識,讓垃圾分類走進千家萬戶,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
  • 垃圾分類看看這些城市怎麼做臺北有這樣的"音樂垃圾車"
    臺北居住區內設置的分類垃圾桶。連日來,本報推出聚焦「垃圾分類新時尚」系列報導,報導了垃圾分類的「上海經驗」,探尋上海如何打贏垃圾分類「攻堅戰」,破解垃圾收集的難點、痛點問題,讓市民自覺主動參與垃圾分類。
  • 「垃圾分類始於心,綠色生活我先行」邢臺市三幼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當今社會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它們正以驚人的速度充斥著我們美麗的星球。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垃圾分類作為節能減排、資源循環的一項重要內容,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對我們環境造成的傷害,因此,垃圾分類是全民都在行動的新風潮。
  • 北京:垃圾分類凸顯「工」力量
    來源:工人日報圖集 廚藝大師當代言人、短視頻達人手把手教學……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後,北京市總在全市職工中發起垃圾分類總動員,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成為文明新風尚——北京:垃圾分類凸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