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回眸 吹盡黃沙始見金——《法門寺猜想》

2021-02-08 舊雨閒話

國劇是一種很神奇的存在,有人孜孜不倦,有人嗤之以鼻。

老石屬於另外一類——想看戲,又沒得選。說白了,就是由於讀書不夠好,長這麼大只能熟練運用兩門語言,一種是普通話,一種是家鄉方言。因此為了在看電視劇時,避免思考看人還是看字幕這樣的無解謎題,國劇就不戰而勝地成為了最佳選擇。

老石看國劇經常在以下兩種狀態間切換。

一種是這樣的:

另一種是這樣的:

你以為接下來友誼的小船要翻了?不好意思,你想多了。朋友們都很懂老石了,老石在看片的同時,還在喝茶吃堅果打遊戲聊天……記不得,也很正常嘛。

因此在朋友圈的日常裡,老石的形象是篳路藍縷、頂雷浴血、奮戰無數國劇收割機。據監測,老石的雷點相對較高,只要不是加了buff的天雷,一般都可以從頭到尾無快進地刷完全程。所以,一般人看不下去的劇,老石也敢挑戰。


當然了,國劇也不都是渣,從老石當上沙發土豆起一直到現在,鮮花也是不少的。所以,老石打算淘一淘看過的那些劇,把花兒和翔都來講一講。

但是,第一篇寫啥呢?首先,它必須是鮮花。然後,作為一枚對佛學有著迷之好奇的大道家腦殘粉,老石決定選擇——《法門寺猜想》

我是廢話終於結束的分割線

《法門寺猜想》,首播於1997年,導演陳家林,主演袁立、王濤。目前豆瓣評分8.9。

也許很多人沒看過這部片子,但是大家都知道法門寺。

1987年4月,法門寺重修的時候,發現了傳說中的地宮密室和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佛指舍利,轟動一時。

1996年,陳家林「畫」法門寺方圓百裡為界,導演了這部中唐推演至當代的電視劇《法門寺猜想》。

這劇一播出,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好評。臺灣的星雲大師購買了這部劇的版權,將之作為臺灣佛教電視臺開臺首播劇播出,在佛教徒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後來,星雲大師又親往法門寺參拜,幾經協商,最終促成了2002年春陝西法門寺佛指舍利赴臺。當時,兩岸出動專機迎送,時任國家宗教局局長的葉小文親自護送到臺。佛指舍利在灣灣供奉37天,約有四百萬人去瞻仰膜拜,盛況可見。進而也導致,這部劇在臺灣比在大陸更有名。

老石已經不記得自己是什麼時候看的這個片子,反正很早了,總記得劇中人物在光影裡,很朦朧,色彩很特別……

大家感受一下——

在這樣的基調下,導演給我們講述了一個三世輪迴的故事。

第一世,女主是盲公主元,男主是和尚覺能;

第二世,女主是燒茶的緣妹,男主是金銀匠阜能;

第三世,女主是記者元緣,男主是考古博士小唐,後來出家,法號可能的和尚。

熟悉套路的老司機都知道,這些名字加在一起是六個字——「絕不可能圓緣」,果斷預示了一個悲劇的結局。

當然,它之所以被佛教人士看中,還因為它的三世又有另一重意義,即佛家所講的「三皈依」。

第一世,覺能為護佛指舍利,身投火海。這一世,皈依佛。

第二世,阜能披上戰甲,兵徵欲東進而奪取佛指舍利的西夏。這一世,皈依法。

第三世,考古博士小唐在法門寺出家,法號可能。這一世,皈依僧。

這是貫穿全劇的兩條線索,也是這個劇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除此之外,便是細節。老石試著講幾處還在記憶中的聲色影像。

▲《法門寺猜想》片頭

在片頭處,有長安城外驟然吹起的黃沙,也有法門寺殿角和鳴的鐵馬。說起這鐵馬,大家平常去寺院都能見到,它懸於塔簷殿角,是一種「風鈴」。風過時,它的清音講述的是佛弟子唄比丘的故事。唄比丘貌醜而聲佳,被稱為妙音尊者,據說他所吟誦的梵唄,能感動人畜。

第一世時,盲眼的元公主要挑選僧人為自己講課。石窟中沙彌們圍地而坐,公主開始「叮叮噹噹,海螺燒香,粗米細米,黑米白米,大米小米……」地點將,最後選中了小沙彌覺能。而覺能就是當初被掉包的小皇子。他開始給元公主講故事,佛家故事那麼多,他偏偏講了一個蓮花夫人生五百太子的故事,暗合了掉包的那段過往密辛。

接著,覺能講起了「三皈依」。

他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她說:皈依元公主,皈依元公主,皈依元公主。

呼應到全劇結尾處,老和尚無悲無喜的那句佛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電視劇裡只有三世。三世裡,女主都沒有得償所願,然而三世過了,這段公案就已經了結,如果觀眾還有另外的念想,那只能從頭來過,可這又略有種永墮輪迴的意味。

忽然又想起了《桃花扇》的末了,道人張瑤星的呵斥:「呵呸!兩個痴蟲,你看國在哪裡?家在哪裡?君在哪裡?父在哪裡?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它不斷麼?」最後結尾處老和尚的「三皈依」也就是這個意思吧。

關於這部劇,還有人寫過裡面對於唐代服飾裝束和唐茶烘茶、煎茶、煮茶、調味等一系列煩冗程序的還原,老石不再贅述。用時下的話講,這部劇很「良心」。

當然,以現在的眼光去看,這部劇的臺詞有些舞臺和肉麻。有人曾拿它跟後來紅極一時的《大明宮詞》相比,覺得它是一個起點。是否如此,各人各見吧。

最後,老石想提一下導演陳家林和男主的扮演者王濤

當老石還是小石的時候,看過他好多電視劇,部部印象深刻。相比於時下最流行的劇,大家看一下豆瓣評分的差距吧,我就不說什麼了。

只能說:一個大寫的「牛」。

相比現在毀譽參半的女主扮演者袁立,男主的扮演者王濤大家可能都不太熟悉。


打開百度百科,也只有這麼短短的一條介紹「王濤,男,河南鄭州人,中央戲劇學院87屆本科畢業生,曾經與江珊、陳小藝、徐帆、何冰、胡軍等國內知名演員一起專攻表演,現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

▲《大明宮詞》王濤飾李旦

大家最熟悉他的角色,應該是《大明宮詞》裡的李旦,旦哥哥。老石特別喜歡他的和尚造型。就像大家最近老說高以翔眼神清澈純真,在老石長期的國劇觀賞路上,這樣的清澈純真,有他一份。


相關焦點

  • 【影】法門寺猜想
    放眼亞洲比比皆是穿越題材的電視劇,除了當年爆火的《宮鎖心玉》,有一部少為人所知的《法門寺猜想》很想拿出來聊一聊。
  • 輪迴與宿命:《法門寺猜想》,一部被禁的老電視劇
    小時候看過一部印象深刻的電視劇《法門寺猜想》,最近無意中回想起來,與大家交流。
  • 洗盡鉛華始見金——讀賈振葵女士散文集《只緣》
    「洗盡鉛華始見金,褪去浮華歸本真。」《只緣》與讀者分享的是作者的人生遇見和感悟,而我卻從中品味到作家心靈深處的青春芳華,那是一束永遠綻放美麗的文學藝術之花……2021年2月9日於秋浦堂
  • 法門寺與唐代密教藝術
    香囊是法門寺地宮出土的重要佛教供養或世俗持帶之香具,西安何家村窖藏、沙坡村窖藏等均有出土,海外多家博物館亦有類似器物收藏,多裝飾花鳥紋。法門寺地宮出土《物帳碑》中稱之為「香囊」,糾正了以前所謂「香球」、「燻球」稱呼。又據《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中載「初座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由此可知唐所謂香囊即此類金銀質地鏤空香具而非絲質香包。
  • 最憐惜,塵世煙雨中的一回眸,5首古詩詞,盡在不言中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當中這樣描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可以想像,雍容華貴的楊玉環出浴之後,由宮女攙扶著向前走,突然聽到有人喚她,便回過頭來,嫣然一笑。這一笑,該有多動人啊。也有人說:今生的相遇,是前世千百次的回眸。
  • 抖音故鄉外半卷黃沙是什麼歌 黃沙歌詞全文意思介紹
    抖音故鄉外半卷黃沙是什麼歌?《黃沙》歌詞什麼意思?抖音故鄉外半卷黃沙是什麼歌?  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黃沙》,演唱這首歌曲的歌手叫做名決,但是這首歌曲的曲調目前在網絡上面存在一些爭議。歌曲一開頭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歌詞故鄉外半卷黃沙,直接將將士出徵的那一種氣場唱出來了,《黃沙》這首歌曲是在2019年1月份的時候發行的,算是才發行不久的一首新歌。《黃沙》歌詞什麼意思?  《黃沙》這首歌曲讓大家感受到了一個故事,講述了將士在需要的時候就會放下一切的愛恨情仇整裝待發,可能就會辜負自己心愛的人。
  • 書名一般容易錯過的完本小說:劇情精彩看點多,淘盡黃沙終見金
    強推書名一般容易錯過的網絡小說:劇情精彩看點多,淘盡黃沙終見金《法師手札》作者:沁紙花青一本非常經典的西幻偽DND風文。《文藝時代》作者:睡覺會變白一本名字有點土但絕對經典的華娛文。作者文筆妙極,能讓書蟲從骨子裡感受到舒服,雖是文藝但絕不文青。文風溫馨質樸,讀來給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強烈震撼感,三言兩語之間就將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勾勒出來,且栩栩如生。其實網文界能做到這一步的不在少數,但文筆好又很會講故事卻是極少。
  • 秘藏無數盛唐珍寶的法門寺地宮,是怎麼樣被發現的?
    法門寺,位於陝西西安西面110公裡的扶風縣內境內。寺內的法門寺塔始建於東漢,是一座佛教舍利塔。史籍中記載著法門寺塔下有地宮,裡面埋有釋迦牟尼指骨舍利和無數珍寶,但千年來,這個記載更像一個傳說,讓後人無從斷定真偽。直到1981年,陝西關中突遇一場暴雨。
  • 中楚漢秀:陳坤周迅再聚首,出演懸疑電影《法門寺密碼》
    《法門寺密碼》是由著名導演徐克執導,姚嵐操刀編劇的一部武俠懸疑電影。該影片改編自黃裳瑾瑜的同名小說,由陳坤,黎明,周迅等演員領銜主演。這次的主演陣容也是格外強大,陳坤和周迅的《畫皮》到今天依舊是經典,不能被超越,如今,陳坤與周迅再聚首出演新電影,也是讓人期待。時隔多年,他們的新作品即將來襲。
  • 扶風縣法門寺禪修養心中心項目推進會召開
    4月20日,法門寺禪修養心中心項目推進會召開。寶雞市市長惠進才,市委常委、法門寺佛文化景區黨工委書記、扶風縣委書記周宇松出席會議並講話。法門寺佛文化景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扶風縣縣長齊軍建主持會議。  惠進才強調,法門寺是名揚國內外的佛教聖地,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和影響力。
  • 經典影院《日落黃沙》
    6、收尾:禿鷹,劫屍,黃沙。暴力美學,又在影片中讓暴力彰顯正義,找到安寧之地,正是電影的成功之處。1969年的經典西部片,年老的賞金殺手和劫匪,日落風景男豬突然從殺人如麻的悍匪變雲天的鬥士有些莫名其妙,或者說墨西哥人死比美國人死更有震撼吧~~但經典的亦正亦邪的設計還是挺出彩的
  •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尤其是一本非常高深的佛教經典,《瑜伽師地論》,他沒有看到,很渴望親自去印度學習。也就是說,他懷著追求終極真理的熾烈理想,踏上了極為艱辛的西天取經之路。一路上,他一邊經歷著難以想像的危險、困難,一邊還不忘記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宗教文化,這就誕生了一部中西交通史名著《大唐西域記》。至今,印度人研究自己國家一千多年前的歷史,還需要藉助玄奘法師的這部名著。
  • 法門寺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1200多年前打造,世界錫杖之王
    這枚錫杖現珍藏在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的法門寺博物館,於1987年出土於法門寺佛塔地宮,出世即震驚世界,是全世界唯一一件「四股」、「雙輪十二環」、「銀金花」錫杖,被譽為「世界錫杖之王」,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出境)展覽的國寶級文物。
  • 陝西西安: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展亮相陝西歷史博物館
    遊客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國寶廳內參觀法門寺出土的皇家茶具。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近日,由陝西省文物局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法門寺博物館承辦的「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亮相陝歷博國寶廳。展覽展出了從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器物中挑選出來的一組7件包括儲茶器、篩茶器等在內的唐代皇家茶具,將面向公眾免費展出5個月。
  • 由法門寺《璇璣圖》而認識的「上海一家人」
    《文博》雜誌1993年刊出的一篇法門寺織錦回文《璇璣圖》的論文,引起了學者丁勝源的關注,也因此與法門寺結緣,法門寺旁的織錦巷,即傳為織錦回文《璇璣圖》作者蘇蕙的故裡。其後,丁勝源、周漢芳兩位老人寫出了論文《前秦女詩人蘇蕙研究》並在古典詩詞界引起反響。
  • 傳說終證:打開法門寺地宮石門,滿室稀世珍寶,猶如夢回唐朝!
    而今天要講的就是有關宗教文化的一個重要遺蹟——法門寺地宮。法門寺地宮的傳說法門寺,別稱法雲寺,地處於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據傳,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明帝十一年(68年),周魏以前原名也叫「阿育王寺」,隋改稱「成實道場」,唐初改名「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法門寺最著名的就是有關法門寺佛塔下方地宮供奉著的釋迦摩尼佛的真身舍利的傳說。
  • 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歲月流逝無痕跡
    導語: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歲月流逝無痕跡,物是人非心傷悲。微風輕吹蘆花飛,輪迴復轉已秋盡,獨酌青酒負相思,西風過境離別詩, 拾來蘆花入泥雪,飲盡山河渾不知。菊花綻放競芬芳,秋風吹拂蕩心間,人間美景閱不盡,無限愛戀悠悠長;海水夢悠悠 ,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 ,吹夢到西洲。落梅一片澀紅顏,髮髻清清似雲鬟,空空回崖幾微暖?指尖一曲瑤琴凌,唯見山外山,翠竹再無傾城色,風瀟瀟雲瀟灑,花開三千沁香歸,冰無雨霜相纏,雪洗江畔凜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