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過一部印象深刻的電視劇《法門寺猜想》,最近無意中回想起來,與大家交流。這部97年的電視劇,距今已經20年,現在看看,依然大氣唯美,國產劇的良心之作,甩現代古裝劇十八條街。那個時代出了不少好作品,雖然我們不能厚古薄今,但看過之後大家可以比較一下。
法門寺以地宮中供養佛指舍利而著稱,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院。韓愈曾因為勸阻皇帝迎佛骨而被貶潮州。古代潮州就是蠻荒之地,人們視為畏途,所謂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法門寺猜想》講了三個故事,在短短十六集的電視劇中,把第一世(元公主與覺能和尚)、第二世(賣茶的緣妹和金銀匠阜能)、第三世(主持人元緣和小唐博士)穿插在一起,宮廷鬥爭、家國情懷、個人無奈和輪迴宿命有機融合。
開場的老飛機,蘇聯圖154客機,世界上事故率最高的客機,我國已停飛,屁股上的三個發動機是標誌。
袁立,女主角,在劇中分別飾演伊春、元公主、緣妹和元緣。90年代的淡妝,頗有杜工部「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正尊」的意味。
佛教中有步步生蓮之典故,寺院中的這種水榭布局,五彩蓮花池,在敦煌壁畫中多見。河南汝州風穴寺也有這種遺存。現在電視劇多是明清佛教建築,太不認真。
伊美(宗正的老相好,後來被皇帝奪取)洗浴的場景,浴池與華清池唐代浴室神似。《長恨歌》中寫「朝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像老戲劇中唐明皇遊月宮的段子,舒緩大氣,典雅幽長,有電影的感覺。導演陳家林,高手,完全能把控作品的節奏,如公孫大娘舞劍,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青海凝清光。
伊春與宗正結婚時,飲合歡酒。「雲鬢金顏花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劇中伊春畫眉,點笑靨。木蘭辭中有「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與之有相通之處。
當時的袁立,真是風華絕代。跟現在錐子臉風尚不同,袁立臉型也符合大唐的豐腴之美。
博物館中找來的唐代化妝步驟
故事開始,宗正著軟腳幞頭,綠衣,與當時七品文官的身份相符。
此時加官進爵,變成從三品的光祿寺卿,紫色,圓領官服。唐詩有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之句。宗正用別人的犧牲換來加官進爵。
阜能遠徵党項,緣妹送別後悲痛欲絕。注意,服飾上的連珠紋,來源于波斯,經粟特人傳入大唐。其實晚唐時期已不流行此紋樣。
藏於日本法隆寺的唐代連珠獵獅騎士紋錦,富麗堂皇,一派異域風情。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阜能戰死沙場,只留下緣妹陪伴青燈古佛。這部劇是個悲劇,所以很讓人揪心。中國人喜歡大團圓,而悲劇在西方是正劇,如莎士比亞戲劇多是悲劇。
元公主的故事,融合了呂不韋和狸貓換太子,又摻雜印度傳說,在舒緩如夢的敘事中,隱含著劍拔弩張的氣勢,令人擊節讚嘆。
某種程度上,這部電視劇比大明宮詞還要略高一籌,情節過渡自然,邏輯嚴密,形成閉環。如果現在的古裝劇是麻辣燙和散打,《法門寺傳奇》如同淮揚菜和太極,柔中有剛,回味無窮。和尚與公主的故事,歷史上倒真有。他就是《大唐西域記》的作者,玄奘和尚的高徒,辯機和尚,因與太宗皇帝的高陽公主有私情,被腰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