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總書記一直強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而「勤」「儉」兩字也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佛教界常用一句術語叫做「惜福」,就是說要珍惜得來的幸福或福報。佛教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有節儉的要求,在飲食方面,佛教由持午、過午不食、非時食等戒律。佛教要求不能剩飯,要儘量避免飯菜掉在地上,把粘在碗盤上的飯菜都要吃乾淨。
為了將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落實到實際的修行生活之中,佛陀還提出,凡是修行佛法的佛弟子們,在進食當中要心存五種觀想,即「食存五觀」: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道業,故受此食。
8月16日,釋印廣在江蘇邳州白馬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表示,將在白馬寺愛國主義基地注重宣傳,加強引導,營造氛圍,全面推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美德與責任。在建設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弘揚勤儉節約的中華傳統美德必不可少。白馬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通過大力弘揚「儉以養德、惜糧節糧」的糧食文化,堅決制止鋪張浪費行為,讓節約每一粒糧食成為每個宗教界人士與信教群眾的自覺行動,絕不允許白馬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出現餐飲浪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