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2473 字 預計閱讀時間:7 分鐘
作者 | 江寒山
關於「三國」的動人故事相傳已久,其中《三國演義》影響頗大。近年又不斷有三國題材的影視劇出現。不過這些文藝作品有其特定的敘述角度和主觀情感在內,以此為基本史實來看則大謬大誤。
以下內容基於史料梳理,細節缺失頗多,只為理清脈絡。
巨鹿(河北邢臺)人張角在公元170年前後自創「太平道」,四處發展下線。到184年揭竿而起的時候,隊伍已經發展到了幾十萬人,他們都用黃布包著頭,所以稱為黃巾軍。
但草臺班子的戰鬥力是非常差勁的。
漢靈帝派皇甫嵩、朱儁(這兩位都是後來位列三公的漢末棟梁)以及文武雙全的漢末大儒盧植去平叛,(這些名字可能大家並不熟悉,很少人會去傳說他們的動人故事,我後面一定會仔細說說這幾位被曹、劉、孫敬若神明的肱骨之臣)總之這幾個人一出馬沒多久就剿滅了黃巾軍。不過黃巾之亂對於這個時代的影響遠大於此。
黃巾很弱,但黃巾讓人們徹底看透了地方政府的懦弱無能。
如果人們發現,做百姓不如做強盜,會是怎樣的結果?——黃巾之後到處寇盜蜂起。
而漢靈帝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做出了一生中最愚蠢的決定——把一個州的最高長官從「州刺史」改成「州牧。州刺史是監察官,而州牧是行政官,等於是在風雨飄搖的末世,皇帝選擇把權力下放。這是導致分裂局面形成的特大原因。
除了地方上不太平之外,漢末時期的中央更加是矛盾重重,先不談奢靡攀比之風,宦官和外戚這兩股中央最大的勢力開啟了大亂鬥模式。靈帝有兩個孩子,何皇后之子劉辯、王美人之子劉協。靈帝想立劉協為儲君,但還沒立成就死了,臨死前讓大太監蹇碩完成這個遺願。這下何皇后不樂意了,皇帝說話好使不代表你個太監說話也好使啊。況且何皇后的兄弟是外戚首領大將軍何進。
蹇碩怕何進,想把何進騙進宮殺了,但是何進也沒傻到那個地步,就一直拖著不進宮,不進宮蹇碩就拿他沒轍,只能眼看著何皇后的兒子劉辯即為,史稱「廢帝」。
不過何進也沒辦法再對太監動手,因為何皇后當年能上位,是宦官們出了大力氣來的。何進急得沒辦法,自己不能動手,只能外面找人來幹,就把西涼軍閥董卓召來。
接下來就刺激了:
宦官一聽說這事兒特著急,拼死刺殺了何進。
袁紹等人一看老大讓人殺了也特仗義,直接殺進宮把太監一黨團滅。
團滅完了董卓也到了,廢掉廢帝,立劉協,史稱漢獻帝。
對於董卓,袁紹這波人高幹子弟是既看不上又幹不掉,只能偷跑回家,起兵「討董」。
「討董」是打嘴炮的。(孫堅是少數真心討董的人之一,並且是唯一能在正面戰場大勝董卓的人。)
各路諸侯只是為了借個由頭招兵買馬、搶佔地盤而已 ,根本不像《三國演義》裡寫的那樣煞有介事。
西涼軍閥倒臺是因為內訌。
王允、呂布殺了董卓。爾後董卓手下的李傕、郭汜反擊殺了王允,呂布逃跑。
李傕郭汜是一對鄉下盲流,還沒過兩天好日子就內戰了。獻帝趁亂逃回洛陽(之前被董卓強行遷都長安),並召來曹操護衛。曹操以洛陽殘破為由又遷都許昌。史稱「挾天子以令諸侯」或者「奉天子以令不臣」。(公元196年)
至此,天下分裂的局面正式形成了。
袁紹 —— 幽州并州青州冀州
曹操 —— 兗州
劉備 —— 徐州
劉表 —— 荊州
劉焉 —— 益州
袁術 —— 壽春 (今安徽壽縣)
馬騰、韓遂 —— 涼州
開始軍閥混戰。
在古代,「州」主要依據人口和稅收來劃分。南方的州雖大,但都是未開發的蠻夷之地,價值不高。
袁術攻劉備,呂布乘機奪取徐州。曹操聯合無家可歸的劉備反攻呂布,呂布身死白門樓。袁術想向他大哥袁紹求救(兩人關係並不好),卻被劉備堵死,袁術死在壽春。
劉備也不安分,與獻帝小朝廷的董承合謀想推翻曹操(衣帶詔事件),結果被曹操發現,殺掉董承等一批漢官,劉備投奔袁紹。青、徐、兗、豫四州都歸於曹操。
河南略定之後,勢必與河北袁紹一戰。200年袁曹戰於官渡(河南中牟縣北),此役袁紹大敗,一口氣沒繃住氣死了。
202年,曹操全定河北,袁紹長子袁譚被曹操所殺,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逃到遼東,遼東太守公孫康不敢接收,直接將二人殺掉。袁家一脈團滅。
著名的洛水女神甄宓,就是袁熙的妻子。之後才被曹丕迎娶。(並且我強烈懷疑魏明帝曹叡實為袁熙之子……這個以後細說)
講赤壁之前先補充一部分信息。
在天下割據那一節我們講到,此時曹劉發育情況雖然差別較大,但好歹也都有地有兵線收。
那孫家在幹嘛呢?
——打野。
孫堅(曹操劉備這一輩的人)終其一生,戰功無數,威名遠播,但是沒有給子孫留下半塊土地。自從191年孫堅去世後,孫家一直寄居於袁術帳下。直到196年孫堅之子、小霸王孫策向袁術借兵南下徵討江東。江東本地軍閥根本不是北兵的對手,很快就被孫策佔據了江東。
江東初定,孫策便遭暗殺,傳位給弟弟孫權。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是孫劉聯軍共同抗曹,而以上便是「孫」的由來。
接下來講劉。
之前提到推翻曹操的陰謀失敗之後,劉備被追殺,逃到袁紹處避難。劉在袁紹處的主要任務是在汝南(駐馬店)這個地方持續騷擾曹軍,此處離荊州不遠,所以很快劉備又投奔了荊州的本家劉表。
極品喪門星。
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劉表剛好病死,小兒子劉琮cong秒慫,把荊州送給了曹操。劉備勢必是不能再次投靠曹操的了,一路逃跑,逃到夏口聯合劉表的大兒子劉琦,此時已經是勢窮力盡了。劉備帳下的諸葛亮終於想起,江東孫家或許是可以聯合的,於是自己跑到江東去求救。(沒多久劉琦也「病死」了 )
江東這邊,孫權跟魯肅都是野心勃勃的人,周瑜更是個極端激進的天才&瘋子,這仨一合計決定幹,別人就說什麼都不好使了。
於是周瑜掌帥印與劉備合力抵禦曹操,大破曹軍於赤壁。
赤壁大捷之後,劉備乘勝攻下湖南這塊地方,周瑜也收了江陵。曹操跑回北方,頭痛欲裂,西邊馬超卻又打了過來。曹操親自帶兵抵禦,吃了不小的虧,最後幸好離間計奏效才打贏。
劉備想要更多地盤,必須得往西去搶劉璋(劉焉之子)的益州。劉家的作死基因真的是一脈相承。劉備正發愁如何拿下益州的時候,劉璋主動把皇叔請進來,指望皇叔幫他把北邊漢中的張魯幹掉。劉備一到益州,大侄子劉璋送兵送糧,無比殷勤,手下的人也一個賽一個地想直接跳槽到皇叔帳下。
沒過多久,皇叔隨便找了個藉口就跟大侄子翻了臉,毫不費勁取了益州。第二年(215年),曹操打完馬超順路收了漢中,劉備又很快從曹操手裡奪過了漢中,令馬超駐守,西北邊沒人敢跟馬超抬槓的。
劉備一路向西的時候,派關羽看住荊州。孫吳的陸遜和呂蒙聯手襲擊關羽成功,殺死關羽佔領了整個荊州。(這種毫無藉口的攻伐在歷史上都是很少見的,十分無恥)
219年,劉備失荊州,三分天下的格局在這時就基本確立了。
220年曹操去世,兒子曹丕廢獻帝自立,是為魏文帝。221年,劉備稱帝,是為漢昭烈帝。229年孫權稱帝,是為吳大帝。
從229年孫權稱帝到公元280年三國真正同歸於盡晉,期間還有半個世紀之久。篇幅有限,這後半個世紀我們留待下篇再講。
需要了解的一點是,東漢桓帝時期,全國人口總量達到6500萬(公元157年),而到了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稱帝),全國人口銳減至2361萬,減少了2/3以上的人口。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也是一個命如草芥的年代。
嘗試持續更新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