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幾乎殺光了所有兄弟姐妹,為何會留下扶蘇的兒子子嬰沒殺?

2021-02-13 大眾醫說

秦二世胡亥不殺子嬰,其實與子嬰的身世有很大的關係。

秦始皇死時,留有二十餘子。胡亥是秦始皇少子,也就是小兒子。由於秦始皇突然離世,又在巡幸途中,加上身邊隨從官員和皇子,只有趙高和李斯以及胡亥,這就使得胡亥矯詔繼位創造了條件。

見慣後世子孫爭立的秦始皇,特意留下遺詔進行規避,但因遺詔內容僅是召回在外駐軍的長子公子扶蘇辦理喪事,內含讓扶蘇主政的意思,致使胡亥趙高和李斯三人認為扶蘇的回歸將使三人的權力和利益將要受損,趙高力促胡亥李斯合謀矯詔。前後一共籤發了兩封詔書,一封的主要內容是任命胡亥為太子接掌皇位,另一封以秦始皇口吻逼迫扶蘇自殺。

公元前210年,胡亥繼位。在安葬秦始皇之後,趙高站在胡亥的立場上,再次建議胡亥將秦始皇留下的二十多個兒子斬殺。胡亥點頭同意。

公子高,將閭等22人先後被殺。除此之外,還有10位公主也未能倖免於難。

也就在如此血雨腥風的時候,子嬰沒有故意去避嫌避禍,反而是主動跑到了胡亥面前,勸諫胡亥不要擊殺蒙恬兄弟二人。請求胡亥吸取春秋戰國時各諸侯的教訓,不要誅殺忠臣,以免重蹈各諸侯覆轍,引來亡國滅種之禍。

二世欲誅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嬰諫曰:「趙王遷殺李牧而用顏聚,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用後勝,卒皆亡國。蒙氏,秦之大臣、謀士也,而陛下欲一旦棄去之。誅殺忠臣而立無節行之人,是內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鬥士之意離也!」

迷案也就因子嬰的這一次露面而引發。

此時子嬰是以二世兄子的身份勸諫的。

但在三年後子嬰的身份卻又變了樣子。

秦二世三年,趙高藉口皇宮內有賊的藉口,命女婿閆樂堂而皇之的領兵進入皇宮,再次強逼胡亥自殺,而後召集大臣和王侯於朝堂,告知胡亥身亡並選取新君,一番商議之後,還是趙高拿出決議,推選始皇弟,子嬰為新君。鑑於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六國貴族先後聚兵割據,關東不在大秦控制之下,並為了減弱六國對大秦的敵視而自降身份,新君稱王不稱皇帝,是為秦王。

也就是說,子嬰因為身份遠近的問題,一個兄子,一個始皇弟,與胡亥之間沒有直接的衝突關係,這個不同的身份,也就造成了連兄弟姐妹都不放過的秦二世,沒有將子嬰誅殺的主要原因。

而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存在,那就是子嬰究竟是兄子,還是始皇弟?這與胡亥出不出手有很大的關係。

因為胡亥出手的主要原因是懼怕秦始皇留下的二十餘子與自己爭奪皇位,上文已經說過胡亥共殺了22位秦國公子和10位公主,基本上是將秦始皇的後代剷除乾淨,那麼秦始皇的第三代就被自動賦予了皇位的繼承權,同樣對胡亥有威脅。

可是,在這裡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同樣是上文提過了,子嬰竟然主動出擊,面諫胡亥。

子嬰所說的話,與其說建議,更像是批評教育。作為皇長子扶蘇的兒子,子嬰這麼做無疑是自投羅網。

可奇怪的是,於情於理都應該出手將子嬰處死的胡亥,竟然輕輕鬆鬆讓子嬰逃過了此劫?

那麼,只有一種答案能夠給與解釋,子嬰很可能不是兄子,而是始皇弟。

我們來計算一下。秦始皇生於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死於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享年50歲。

按照15歲生子來計算的話,扶蘇死的時候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35歲。扶蘇15歲生子,扶蘇死的時候子嬰的年紀是20歲,子嬰在20歲時,他的長子最多是5歲,次子最多是4歲。

但是在子嬰命人刺殺趙高前即秦始皇死後三年,史書是這樣記載的。

子嬰與其子二人謀曰:「丞相高殺二世望夷宮,恐群臣誅之,乃詳以義立我。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中。今使我齋見廟,此欲因廟中殺我。我稱病不行,丞相必自來,來則殺之。」

也就是子嬰在與他兩個4,5歲的兒子商議事關全家性命交關的大事,這本身看起來就是一個笑話。

另外,子嬰作為扶蘇的直系親屬,去面諫秦二世不要擊殺親族。作為有罪的家屬,甚至有可能連宮門都進不去,怎麼可能去面諫秦二世,更何況此時此刻子嬰自保都來不及。

如果子嬰是始皇弟,那麼這些都順理成章了。

子嬰作為旁支遠族,對秦二世威脅不大,以宗室長者的身份出面勸諫秦二世也就合情合理了,秦二世沒有出手殺子嬰也說的過去了。

另外,幾乎掌控了大秦帝國的趙高,先後兩次向大臣們誇讚和推選子嬰。

第一次,趙高與女婿閻樂和兄弟趙成商議謀殺胡亥之時,「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

第二次,趙高逼殺胡亥後,身挎印璽召集眾臣時。

趙高曰: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秦始皇本紀》

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授之璽。——《李斯列傳》

令子嬰齋,當廟見,受王璽。——《秦始皇本紀》

乃立子嬰為秦王。——《資治通鑑·第八卷》

要知道,子嬰如果是秦二世兄子的話,那麼趙高不會先後兩次誇讚和推選子嬰,因為趙高之前受命於胡亥,對秦始皇二十餘子施行虐殺。

子嬰一旦上位,勢必會報復,事實也是如此。兇狠狡詐,老謀深算的趙高怎麼會幹這種不需要耗費多少腦細胞就可以想清楚的蠢事!?

所以,子嬰定然與秦始皇諸子並不是直接的血緣關係,對胡亥和趙高產生不了直接的威脅,才會成為秦二世元年的漏網之魚。

相關焦點

  • 秦二世殺了所有的兄弟姐妹,為何獨留扶蘇的兒子子嬰?以訛傳訛!
    秦二世不僅殺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而且與兄弟姐妹有婚姻聯繫的大臣子弟也都屠戮殆盡,而且以此作為與秦二世昏庸的聯繫。在秦國朝堂上,幾乎所有的功臣也被二世皇帝屠戮殆盡,很多人認為秦二世為什麼會留下扶蘇公子的兒子子嬰。雖然秦二世沒有死在子嬰的手裡,但是禍國亂政的權臣趙高卻因子嬰發動的政變斬殺在秦國滅亡的最後一刻,終還政治清明。
  • 秦二世胡亥即位後,將兄弟姐妹誅除,為何卻留下扶蘇的兒子子嬰?
    ,殺死了兄弟姐妹二十餘人,皇長兄扶蘇也死了,胡亥最終當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相信秦始皇死後也不會想到,自己喜歡的小兒子胡亥竟然在篡位後把自己的子女全部殺光,還把自己辛苦一生建立的大秦帝國毀掉。胡亥當上皇帝之後,在冷血殘忍方面不是他爹秦始皇可以比擬的,由於自己的皇位是從哥哥扶蘇手裡搶過來的,胡亥明白自己的皇位來的是名不正言不順,擔心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大臣不服,從而影響自己的統治,就開始殘害前朝重臣和兄弟手足,甚至連自己的姐妹的也沒有放過。
  • 為何胡亥不殺子嬰?為什麼有人會說子嬰是成蟜的兒子
    在秦始皇於沙丘去世後,本來留有一封給長子扶蘇的信。在沒有確立太子的情況下,誰都知道這封信,必然是要扶蘇即位主持大局。不過,跟隨他一同出遊的皇子胡亥,卻在趙高的攛掇下,將這件事悄悄壓了下來。不僅如此,他們還宣稱秦始皇死前曾留下了遺詔,要立皇子胡亥為帝。至於留給扶蘇的信,卻被替換成了一道自殺的命令。
  • 末代秦王的身份之謎:子嬰是秦始皇的兒子、還是孫子、還是弟弟?
    在有關子嬰的記載裡,有一條歷史記載不可忽視,那就是子嬰的兒子參與了子嬰謀殺趙高的行動,按照這條記載,子嬰的兒子不可能是幼小的孩童,按照生育年齡的極限推算:秦始皇13歲生有扶蘇,而扶蘇13歲生有長子子嬰,子嬰13歲生有兒子,那么子嬰的長子也只有14歲,試問這樣的孩子能否參與擊殺趙高的密謀?即使是秦始皇,在14歲時朝政依舊操縱在呂不韋和趙太后手中;即使是唐太宗,也要等到17歲才能參加軍事行動。
  • 子嬰身世成謎,到底是誰的兒子,為何要殺死擁立他做秦王的趙高?
    千百年來,關於子嬰到底是誰的兒子,歷史上有很多種說法,他的身世始終沒有定論,那麼,子嬰到底是誰的兒子?他為何要殺死擁立自己當秦王的趙高呢?身世關於子嬰的身世,有多個版本,到今天都是個謎,他的父親是誰?他是誰的兒子?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沿著諸多線索,去尋找子嬰的身世,看能不能揭開他的身世之謎呢?
  • 秦二世屠殺宗親,為什麼22個兄弟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
    公元前210年,被趙高和李斯扶上皇帝寶座的胡亥一口氣殺死了自己的22個兄弟及10個姐妹,幾乎將贏氏血親荼毒殆盡。
  • 趙高發動望夷宮政變,殺害了秦二世,為何輕易就被秦三世殺了?
    趙高掌權實權後就開始實行殘暴的統治,任職期間的做所作為已經失去了民心,大部分官員因懼怕被趙高殘害,不得已而向趙高低頭,而趙高在子嬰設計殺害後,死了也就死了,只會大快人心,朝臣振奮,文武百官還會幫助秦王子嬰將趙高黨羽掃除。
  • 胡亥死後趙高為何讓子嬰繼承大統,他的真實身份竟是
    到了南宋時期,史學家鄭樵在《通志》中更是對這一傳統觀念進行發揮,認為子嬰不僅是秦二世兄長的兒子,而且這位兄長就是公子扶蘇。於是,子嬰為扶蘇之子的說法也成一家之言,受到許多人的追捧。然而,就在同一部書中,繼《秦始皇本紀》裡表明子嬰為二世「兄子」後,司馬遷卻在另外的篇章裡給出了一個不一樣的答案。《李斯列傳》記載,趙高迫使二世自殺後,「乃召始皇弟,授之璽。子嬰既位。」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現在幾乎聽不到贏姓了,他的後人去哪了
    其中史書上有名的只有四個,分別是大兒子傅肅、小兒子胡亥、大兒子高、小兒子姜,其餘的都沒有留下名字。但據專家對古代史籍和遺物的分析,秦始皇大約有33個孩子,其中有23個兒子,10個公主。王侯中,年齡最大的是伏肅,胡亥、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十八子。扶蘇剛毅勇敢,慷慨仁厚,政治遠見卓識。他是秦始皇最好的兒子。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現在幾乎看不到贏這個姓了,他的後人去哪了?
    關於秦始皇到底有幾個孩子,尚有爭議,其中史書記載最多的,只有長子扶蘇、少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將四人,其餘四人均無名字。然而,專家們通過對古代史籍和遺蹟的分析,推斷出秦始皇有33個孩子,其中23個兒子,10個公主。所有王妃中,最年長的是公子扶蘇,秦始皇第18子,即胡亥二世。
  • 傀儡子嬰毫無權勢,卻用5天就殺掉太監趙高,當了46日「真皇帝」
    子嬰劇照  01、知道自己的準確定位  秦始皇在出巡的時候病死,不過卻留下了詔書,想要把自己的皇位留給公子扶蘇。  胡亥得到了皇位那是老高興了,直接把趙高當作自己的親爹,上位沒多久直接殺了大將軍蒙恬和自己十多個兄弟姐妹。隨後繼續花天酒地去了,  而趙高已經權傾朝野,和皇帝沒多大區別了。
  • 秦三世身世之迷,他究竟是誰的兒子?
    因為子嬰去世在秦末的混亂時期,對於子嬰的記述不是很詳實,究竟其和秦始皇、胡亥什麼關係不得而知。對於他的身份比較流行四種說法。1.公子扶蘇之子這種說法佔大多數,因為史書記載「(趙)高立二世兄子嬰」,所以後世傾向於其是胡亥哥哥的兒子,名嬰。而從子嬰的年齡看,是胡亥年齡最大的哥哥扶蘇兒子的可能性最大。
  • 秦三世子嬰是趙高的傀儡,無兵無權,是如何殺掉趙高的
    秦三世子嬰能夠成為秦朝最後一位統治者,完全是因為趙高。在秦二世三年,趙高逼死秦二世胡亥,然後立子嬰為秦王。僅僅五天後,趙高就被子嬰所殺。在當時子嬰只是趙高的傀儡,手裡沒有任何的權利和軍隊,那他是如何殺死掌握大權的趙高?趙高出生在罪犯家庭裡,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被秦始皇提拔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他又憑藉精通法律,又當上秦始皇兒子胡亥的老師。
  • 關於子嬰的傳說 據說是其子」改嬴為秦「?
    非子(上古贏姓伯益後裔)與造父相處甚好,拜造父為師,盟誓於趙城,也改姓趙氏。大將蒙恬甚感懷疑,便帶兵回鹹陽質問秦二世胡亥,胡亥將蒙恬囚禁,遭到諸多大臣、公子的抗議,秦二世胡亥為了獨霸王權,遂誅殺諸大臣、公子,並殺公子將閭昆弟三人,秦朝宗室恐懼,群臣的直言進諫被視作誹謗。  扶蘇的兒子子嬰進諫道:臣聞故趙王遷殺其良臣李牧而用顏聚,燕王喜陰謀用荊軻之謀而背秦國之約,齊王建殺其故世忠臣而甩後勝之議。此三君者,皆各以變古者失其國而殃及其身。
  • 趙高那麼厲害為什麼被子嬰殺了?
    趙高那麼厲害為什麼被子嬰殺了?
  • 秦王子嬰無權無勢,為何僅用了5天,便弄死了權傾朝野的趙高?
    臨終前,秦始皇傳下遺詔,命公子扶蘇將軍事託付給大將蒙恬,趕回鹹陽主持喪事。扶蘇仁孝,如果是由他繼承皇位,那必定會以德治天下。但趙高卻因與蒙恬有矛盾,擔心扶蘇繼位後不能容他,所以暗中拉攏了丞相李斯,篡改了遺詔,擁立秦二世胡亥上位。胡亥本是秦始皇的小兒子,自幼驕奢淫逸,沒啥本事。趙高之所以推舉他,一方面是因為曾當了他兩天「老師」,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方便掌控。
  • 逼死胡亥擁立子嬰,隻手遮天的趙高,為何能被輕輕鬆鬆除掉?
    給他們陪葬的有公子扶蘇、將軍蒙恬,已經眾多宗室子弟、大秦王朝等都成了這次奪權的陪葬品。 胡亥對他又愛又怕,果然,李斯死後第二年,趙高又和女婿閻樂發動望夷宮之變,逼死秦二世胡亥。這時候,趙高已經是帝國權勢第一號人物,當然,當時山東六國已經吹起復國號角,項羽、劉邦等已經聲勢浩大,秦軍節節敗退。
  • 秦二世胡亥「臨終遺言」及評析
    為便於讀者更好的理解青年秦二世短小的「臨終遺言」,在照錄「遺言」之前很有必要簡單敘述一下「遺言主」短暫的生平及其所涉之大事要事。年青的二世上位後,為了能讓他更有力更高效地治理天下及臣民,已兼任郎中令(相當於帝國辦公廳主任)的趙高老師隨即雷厲風行地為胡亥學生精心泡製了連前輩酷吏商鞅也會自嘆弗如的五大「治國方略」:一、嚴肅整頓淨化皇帝身邊的工作環境,斷然清除了原宮廷近侍隊伍(原始皇帝身邊的服務人員),原有工作人員絕大多數或調職或遣散或繩之以法;新組建擁有5萬官兵的京城衛戍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