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存款偃旗息鼓 攬儲爭奪戰斂而難止

2020-12-26 北方網

  天津北方網訊:近期,網際網路平臺存款遭全面封殺。支付寶首先對未持有網際網路存款的用戶在理財頁面對銀行存款產品進行下線處理。隨後,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攜程金融APP、京東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等平臺也陸續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撰文稱,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銀行在網際網路渠道吸收存款,這種模式突破了地方法人銀行經營的地域限制。孫天琦認為,部分地方銀行通過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得以從全國吸收存款,從負債業務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

  爭奪

  網際網路存款是近幾年網際網路平臺的標配,通過網際網路平臺銷售的存款產品基本都為個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為主。3年期存款年利率可以達到4.125%,5年期可以達到4.875%,這一水平均已接近全國自律定價機制上限。與銀行網點存款需要達到10萬元甚至是20萬元才能享受到大額存款的高利率不同,網際網路存款普遍為零門檻,且多數還可以提前支取。

  那又是哪些銀行更願意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呢?答案就是缺乏線下網點優勢,網銀也並不發達的中小銀行。

  在網際網路平臺「導流」下,部分中小銀行存款規模快速增長、有些甚至在一年時間內翻番。這種存款搬家情況導致了銀行負債端成本的變化,國開證券的研究顯示,商業銀行今年三季度負債端成本較二季度全面上升。經測算,今年三季報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負債端成本分別為 1.65%、2.27%、2.41%和 2.11%,分別較中報上行0.07個百分點、0.16個百分點、0.09個百分點和 0.06個百分點。這其中應該是有網際網路平臺存款一份「功勞」的。

  大型銀行或許為了考慮負債端成本不能提升過高,導致總體息差收窄,最終影響到利潤,因此無法與中小銀行在資金價格上硬碰硬,只能採取「靠檔計息」等方式吸引或者是「挽留」存款。

  直到近期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這六大銀行從2021年元旦起取消「靠檔計息」,提前支取的個人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等產品計息方式只能以活期存款掛牌利率計息,標誌著攬儲大戰暫告一段落。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網際網路存款和「靠檔計息」的消失,總體上對銀行來說,有利於維持存款的穩定性,減少流動性風險。

   反思

  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暫時偃旗息鼓了,但問題值得思考。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的儲戶往往對利率敏感性高、客戶粘性低等,一旦有銀行給出更高價,這些儲戶就可能讓資金搬家,導致相關銀行負債穩定性低,網際網路平臺存款變相成為「高息攬儲」的工具,長期來看或導致對其依賴度較高的銀行負債穩定性偏低、資產風險增加。

  部分網際網路平臺通過分段付息等方式抬高存款利率,突破利率自律定價上限,疊加開放性高、利率敏感性高、客戶粘性低、隨時支取等特徵,導致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穩定性遠低於線下和銀行的網銀存款,容易高估銀行流動性考核指標。

  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攬儲的銀行大多體量較小、存款規模佔比不高,同業市場參與度較低,使得銀行體系受到的流動性衝擊更加明顯。

  此外,商業銀行以高存款利率在網際網路平臺攬儲,必然是要向網際網路平臺支付一定比例的「導流費」,進一步推升其負債端資金成本,這將刺激銀行尋求高收益資產,將資金投向高風險領域。

  隨著監管加強,網際網路平臺主動下架銀行存款類產品等,或使得相關存款規模增長放緩,部分產品提前贖回的壓力或上升,進而導致存款規模下降,並最終可能歸零。

  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網際網路金融、大資管紛至沓來,存款業務首當其衝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大量客戶轉移了資金交易渠道和理財渠道,金融系統內的資金爭奪戰將進入下一個戰役。(津雲新聞記者 劉子安)

相關焦點

  • 監管治理網際網路存款 中小銀行攬儲困難
    先是靠檔計息等創新存款產品「被限制」,後是網際網路銀行存款「被下架」,銀行「開門紅」大跨步「攬儲」受阻。  近日,包括BATJ旗下度小滿、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在內的網際網路平臺紛紛下架了銀行存款產品,停止新增上線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停止新用戶購買相關產品,並已對存量客戶和業務進行調整。
  • 銀行「最難開門紅」: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 保險代銷意外走俏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夏子軒年終將至,即將開始的銀行「攬儲大戰」卻遭遇政策大調整。12月18日,受監管政策影響,螞蟻集團率先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來,京東金融、陸金所等金融科技巨頭紛紛跟進。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近年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漸成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之一。據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11月一次講話中提供的數據,目前,11家主要的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涉及50多家中小銀行。
  • 攬儲「招數」在變少 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
    對於備戰年終考核的銀行業來說,12月是攬儲意願最強的月份之一,今年年末也不例外。據了解,由於網際網路高息存款、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接受監管而有所收縮,目前攬儲壓力更大的中小銀行手中並沒有很多「底牌」。
  • 網際網路存款大變局!定存產品集體下線 監管部門將完善網際網路存款規則
    據了解,用戶上網際網路平臺存錢時,需要跳轉至相應銀行頁面,開通銀行電子帳戶,方可存錢。在這種合作模式下,網際網路平臺與銀行產生互利共贏的結果。但是,大部分合作銀行都是區域性銀行或者民營銀行,這意味著,若用戶在上海,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的導流,購買了河北某小銀行的存款產品,相當於這家銀行就突破了經營區域限制。
  • 俠客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為啥?
    這是否意味著監管層要繼續加大整頓網際網路金融亂象的力度?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還得從什麼是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說起。一所謂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指的是銀行在網際網路平臺上推出的存款產品,跟餘額寶、基金之類的沒關係。這些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則提供產品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
  • 螞蟻們再次攤上大事,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線!
    上周五螞蟻宣布在支付寶下架了所有的銀行存款產品。一石激起三層浪,很快,百度度小滿、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攜程金融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陸續跟進,逐漸下撤網際網路存款的相關產品。螞蟻金融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事件的起因,回到12月15日,央行官員在公開場合點名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無證駕駛」,屬於違規金融活動。這一次,螞蟻金融迅速反應,率先、主動下架了相關產品。
  • 網際網路銀行存款,怎麼就被叫停了?
    ,紛紛叫停「代銷」的銀行存款。  此後一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推出隨存隨取、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年利率一度高達4.5%,開始受到追捧。  然後就像當年餘額寶流行後,很多「寶寶」突然冒出,一些城商行、農商行及民營銀行,開始與網際網路平臺合作,推出線上存款。
  • 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
    存款、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接受監管而有所收縮,目前攬儲壓力更大的中小銀行手中並沒有很多「底牌」。  攬儲問題上,中小銀行一向比大行更難。原先通過網際網路存款可以異地攬儲,但是在監管屢次表態網際網路存款導致的無證駕駛、擾亂存款利率市場、突破地域限制、流動性隱患突出、資產端風險增加、對中小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等問題之後,網際網路存款已經出現了全面收縮。
  • 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 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銀行年末攬儲怪象迭出 個別農商行竟主動「縮表」對於備戰年終考核的銀行業來說,12月是攬儲意願最強的月份之一,今年年末也不例外。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在對各家銀行的調查中發現,由於網際網路高息存款、靠檔計息的「智能存款」接受監管而有所收縮,目前攬儲壓力更大的中小銀行手中並沒有很多「底牌」。而極端現象是,某些農商行為了完成貸款佔資產比重超過六成的監管指標,甚至開始「自廢武功」,縮減負債端以「削足適履」。
  • 螞蟻、京東、微信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全部下架!
    12月20日,繼支付寶存款產品下架後,京東金融、攜程金融、陸金所、理財通、滴滴金融等存款產品陸續下架,其它網際網路平臺也有此趨勢。劉全認為,幾乎一夜之間所有網際網路巨頭存款產品都消失殆盡,可見網際網路金融嚴管時代已經開始。網際網路巨頭憑藉其平臺和流量優勢,普遍開展金融業務,對金融市場交易秩序和金融系統安全已構成了嚴重影響。
  • 騰訊、螞蟻網際網路存款相繼下架,消息稱監管規則即將出爐
    財聯社(北京,記者 姜樊)訊,網際網路存款的下架風波仍在持續。近日,騰訊、螞蟻悄然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度小滿昨日晚間也回應財聯社記者稱,已啟動平臺上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處理工作。目前,京東金融、度小滿、陸金所等多個平臺上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數量及參與銀行數量均有所減少。
  •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3天內基本全軍覆沒,發生了什麼?
    相比傳統銀行的存款產品,網際網路渠道銷售的小銀行存款產品收益更高、期限更靈活,加上存款保險制度50萬以內的保障,深受大家追捧。  然而,央行兩度發聲,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備受關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銀行存款產品或迎來嚴監管。
  • 智能存款正在加速退場 銀行推「拼團提息」攬儲新招
    不過,銀行攬儲也是新招頻出,拼團提息、縮短付息周期等新型攬儲方式收益較可觀,對於保守型投資者還是有不小的吸引力。智能存款正在加速退場日前,有市民反映收到了張家口銀行智能存款即將清盤的消息。所謂智能存款其實就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其收益會根據存款時間分段計算利率。受制於網點少、知名度低等原因,不少吸儲能力有限的地方性中小銀行及民營銀行力推智能存款產品攬儲。由於智能存款產品具有起存點低、計息付息靈活、隨存隨取等特點,所以近年來受到市場的追捧。但是這類存款其實就是變相的高息攬儲,存在很多問題。
  • 監管發聲指「無照駕駛」,支付寶下架全部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儘管監管已經幾次出手,已經對靠檔計息的「活期高息」產品做了下架處理,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依然有其獨有的收益優勢吸引著投資者,在當前攬儲壓力較大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銀行加入其列,以期拓寬攬儲渠道、獲取客戶和資金。事實上,民營銀行紛紛「觸網」發力網際網路平臺存款除了迎合數字金融發展大勢之外,也反映了彌補短板的訴求。
  • 繼保本理財之後,網際網路存款也「遭殃」,一夜清零後我們怎麼辦?
    近幾日的熱搜話題,相信大家都知道了,風靡一時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正在陸陸續續的開始下架,包括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以及滴滴金融等平臺,都沒能逃過這次監管「大掃除」。此次網際網路存款被全面下架,也被外界稱為是央行對網際網路金融亂象的進一步整頓。
  • 積極高息攬儲 民營銀行「花式」發力自營渠道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了解到,網際網路存款「剎車」後,多家民營銀行正大力通過自營渠道進行攬儲,不僅起存金額低、期限靈活,且利率遠高於同業,甚至超過部分大額存單利率。具體來看,起存金額低至50元,期限則30天、90天、6個月均有,年化利率一般在4%以上,部分可達5%以上。
  • 熱銷背後風險暗湧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齊「熄火」
    網際網路存款的下架風波仍在持續。繼支付寶悄然下架所有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之後,周末兩天,騰訊理財通、百度度小滿、京東金融、平安陸金所等頭部互金平臺也相繼跟進。正值年底「攬存大戰」,存款監管趨嚴,銀行高息攬儲的招式買少見少。除了下架網際網路存款,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六大行齊發公告,宣布明年起定期存款停止靠檔計息的方式,而實際上,這也是監管針對整個銀行業的要求。
  • 你APP的網際網路存款還在嗎?
    年終將至,銀行「攬儲大戰」卻遭遇政策大調整。近日,多家頭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定存產品。12月18日,受監管政策影響,支付寶平臺上的銀行存款產品被清空。緊接著,各大App等平臺都相繼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這類產品的特色在於,它門檻低、利率高,因此備受投資者們的青睞。
  • 監管叫停智能存款,多行清盤高息變活期,還好銀行攬儲有新招
    不過,銀行攬儲也是新招頻出,拼團提息、縮短付息周期等新型攬儲方式收益較可觀,對於保守型投資者還是有不小的吸引力。智能存款正在加速退場日前,有市民反映收到了張家口銀行智能存款即將清盤的消息。所謂智能存款其實就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檔計息產品,其收益會根據存款時間分段計算利率。受制於網點少、知名度低等原因,不少吸儲能力有限的地方性中小銀行及民營銀行力推智能存款產品攬儲。由於智能存款產品具有起存點低、計息付息靈活、隨存隨取等特點,所以近年來受到市場的追捧。但是這類存款其實就是變相的高息攬儲,存在很多問題。
  • 8家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支付寶、微信、京東、百度全部撤出
    近日,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度小滿等平臺先後對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進行了下架。據國內媒體報導,截至12月20日晚間,包括螞蟻集團的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攜程金融APP、京東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均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