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06
21,Sept. 🌧️
醒來又是🌧️,
感覺東京一夜入秋,
嗓子還是很難受,
於是去了趟仲御徒町的「多慶屋」
買龍角散的潤喉糖,
又去對面那棟優衣庫的GU入秋裝。
中午在旁邊的全家
買了熱咖啡、蔬菜湯、關東煮🍢,
(加起來完全是兩個人的份量)
坐在窗前的位置熱氣騰騰吃下肚,
身邊的上班族大叔只啃了倆飯糰🍙,
然後默默看了我一眼,
大概是覺得我食量驚人👀。
終於恢復了一些元氣,
雨還是下個不停,
索性就去銀座吧!
商場多,能躲雨。
銀座給我的印象就是很「貴婦」,
這裡有著無數個「第一」:
日本全國商業地產價格中排行第一,
日本第一家咖啡店從這裡開始,
還有第一間國民美食蛋包飯.
銀座是高級商店街的象徵,
從銀座一丁目直至銀座八丁目。
主街上分布著無數名牌旗艦店、
百貨公司、歷史悠久的傳統老店。
「銀座的歷史跟近代日本一樣長。」
——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
《我這一代東京人》
這次散步,
我更願意鑽進偏離主街的小巷裡
尋找精品老東京的模樣。
為了節約體力
我果斷放棄了這棟
優衣庫的12層旗艦店。
13:30
🏃
TOKYO FM
從地鐵出來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時,
偶遇了一輛超可愛的電臺巴士,
於是我就打著傘在巴士前站了20分鐘,
看他們是怎麼做節目的,
剛好放的歌也是我喜歡的日式黑泡。
14:00
🏃
Tokyu Plaza Ginza
「整整一層的創意市集」
位於東京銀座數寄屋橋十字路口的
東急廣場(Tokyu Plaza Ginza),
它從2016年 3 月開業,
就成為整個銀座最搶眼的建築。
負責這座商場設計的
是日本著名的建築設計公司「日建設計」。
他們將整棟建築的主題定為:「燈之船」,
僅僅是玻璃立面就花了不少心思。
嘗試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外立面,
商場周圍的景物就會像切片一樣,
被零碎地映在稜錐狀的 3D 玻璃的表面。
這種特殊的玻璃立面設計,
靈感來自於日本傳統的
玻璃手工藝製品江戶切子。
稜錐狀的圖案,
就像在玻璃器皿表面,
用金剛砂手工切割磨刻出的精緻花紋。
而這也是設計團隊追求的
「傳統與現代的一種融合」。
如果時間緊迫來不及逐層逛完,
就和綠醬一樣直奔7樓的 Hands Expo 吧,
這一層簡直就是個
室內版的「日本創意市集」。
這個創意空間分成了
「和、都、知、美、食」5個區,
大量帶有日本文化潮流特色
的創意設計類都聚集在這裡,
這裡真的非常適合買手信。
很多綠醬當時看中的小物件
因為懶得背就沒有下手,
後來想買的時候都沒有再找到。
逛完後,
千萬別忘了在7樓的透明窗戶前
俯拍銀座的岔路口。
下面的照片都是
拍攝於銀座 Tokyo Plaza 樓頂。
15:00
🏃
GINZA SIX
「是新的,也是舊的」
一年半前,
銀座多了一座大型商業綜合體,
因為「超越五感」的定位,
並期望創造出六星級體驗,
再加上又位於銀座六丁目,
所以就叫 GINZA SIX,簡稱GSIX。
GINZA SIX裡匯聚了
241個世界級品牌,
12個日本第一家,
3個世界最大店鋪,
35個日本最大級店鋪。
這個銀座最大的複合商業設施
無疑是含著金湯勺出身的。
來看看它幕後的超豪華陣容:
建築:日本國寶級建築師谷口吉生
室內裝潢:法國設計師 Gwenael Nicolas
logo設計:原研哉
森美術館監製各類藝術裝置,
還與teamlab合作大型LED瀑布牆,
中庭還有草間彌生的巨型南瓜燈。
可能是來之前對它的期望太高,
綠醬慕名逛了一圈之後
(不過也沒有完全逛完),
印象深刻的其實只有這3處:
首先是中庭挑高的穹頂之下,
由無數面藍白和紅白相間的
三角形小旗組成的矩陣傾斜而下,
在不同角度能欣賞到不同的美。
然後是 lifestyle樓層,
擁有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的
日本雜貨店的代表性品牌
「中川政七商店」和傳統漆器等。
以及位於6樓的蔦屋書店,
它幾乎被設計為了美術館一般的存在。
這裡以藝術,日本文化和生活方式
書籍為主,
配以道具,比如日本茶日本酒、
浮世繪、刀劍等日本傳統工藝。
這裡還會定期更換
攝影、建築,時尚等主題的策展。
重點是這間書店會營業到晚上11:30,
簡直是「夜晚充電族」的福利。
如果你也很好抹茶這口,
千萬別忘了去4樓的「中村藤吉抹茶店」,
以及地下二樓的甜點美食街
的京都百年老店「辻利」。
16:00
🏃
銀座月光莊
「百年美術用品店」
東京的很多店都沒有顯眼的招牌,
於是綠醬打著雨傘找了很久,
終於在8丁目主街後面的第一個小路口,
找到了這間百年美術用品店。
紅磚牆和有節奏的立面層次,
內嵌牆內的店名牌,
以及在店外就能看到的明亮的陳列窗,
一打眼讓人對店鋪的格調瞭然於心。
雖然不買什麼,
卻實在很想感受這裡獨特的氛圍。
「月光莊」在文具迷中相當有名望,
但店鋪內部跟其他時髦的店家比起來
卻顯得非常樸實,
看起來就像
美術學院外專賣顏料紙筆的老店。
這裡主要販售藝術用品和畫材用具,
這裡最著名的是透明水彩,
這可是當年日本第一套純國產顏料。
還有月光莊的「鋁製調色盤」曾獲得
日本設計界「Long life design award」獎。
入口處是月光莊與畫家合作設計的明信片,
左手邊是從底端到房頂整整一面牆的本子,
按尺寸和顏色整齊擺放,
隔板上訂著各種紙的範例,
可以摸可以試寫可以揉,
GEKKOSO 繪畫本也曾在
ISOT文具大賞中獲獎。
右手邊是滿滿一面顏料牆,
水彩顏料主要分
「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
又分為各種容量包裝,
不知從何下手的話店員會光速出現,
給你看所有的顏料色板和使用範例。
除了畫筆顏料,
包包也是非常人氣,
卡其色和白色牛仔布
都非常好搭配工裝。
復刻版的扣子
則是自製手帳綁帶的中心扣。
別錯過樓下的畫室,
不僅有明信片展架,休閒咖啡區,
還有陳列廳。
16:30
🏃
G.ITOYA 伊東屋
「值得揮霍一整天的文具店」
東京無疑是是文具迷的天堂,
說到現代文具店的代表
想必一定是創業110多年伊東屋。
伊東屋在日本全國開設有10多家分店,
總店就位於銀座。
2013年伊東屋總店
因建築年代久遠閉店改造。
2015年在原址全新重裝開業。
新開業的伊東屋總店,
不只販售文具,
還新增了許多具有設計感、
能提高生活效率、品質的商品專區,
轉變成了一家生活方式型集合店。
新改造後的 G.ITOYA,
保留了原來標誌性的紅色曲別針招牌。
在寸土寸金的銀座坐鎮整整一棟樓,
這12層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主題。
從1層到8層,
按主題和品類布滿了
在日本「分類細到變態」的文具。
從普通的賀卡、信紙、筆具、本子,
到奢侈品文具跨界、紙周邊、專業美術顏料工具,
從歐美大牌到傳統日本老廠,
這棟樓簡直值得揮霍一整天!
綠醬直接坐電梯到了8層,
然後再逐層走下來!
就這樣把膝蓋獻給了伊東屋。
一層一層走下去,
最大的驚喜是發現
連樓梯間都這麼美!
8F:CRAFT手工藝品
西樣紙、卡片、信封
這層以「讓紙變幻成形」為主題,
展示著為生活添彩的剪紙產品,
匯集了從世界收集來的
包裝紙、摺紙、彩帶、印章、手工盒等。
這裡還為客人提供包裝服務,
定期舉辦剪紙培訓活動。
7F:FINE PAPER精選紙品
西洋紙、卡片、信封
這層是由紙品經營公司竹尾
和伊東屋共同經營的紙類專賣店
「竹尾摺紙作品 at Itoya」。
展示的紙類有1000多種,
店內還配備了專職的諮詢師,
客人可以請諮詢師給自己提供建議,
選擇適合自己的紙品。
這裡還會經常舉辦花樣摺紙造型競賽活動。
最過癮的是這裡有
整面牆幾千種質地和顏色紙樣,
我們可以依照色卡挑選顏色,
色卡被裁剪成正方形,
整齊地排列在一整面牆上,
顏色依照色度排列。
6F:HOME家居
家居用品、起居用品
以「整理思緒、整理物品」為主題,
甚至還設有樣板房,
匯集了有助於提高家中
廚房、餐廳、起居室、洗漱間、陽臺等
各個空間的使用效率的生活雜貨。
5F:TRAVEL旅行
手提包、旅遊單品、書皮、皮質配件
這一層則以「收納」、「移動」為主題,
提供跟旅行相關的商品,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皮質用品,
手提包、錢包、配飾,
還有一些旅遊便利用品(首飾盒、晴雨傘)
相比專營皮質包、飾品的店,
這些單品的風格更加簡潔,也更有質感。
這層還開設了一處主題角「流浪者之角」,
放置有桌椅,
客人逛累了可以從這兒俯瞰銀座大街,
短暫休息,
甚至還有電源供客人工作所需。
4F:MEETING會議
手帳及其周邊
這層主要販售日記、筆記本等
以「交流」為主要目的的文具。
這裡有
MIDORI、color chart、Nolty等品牌
的文具、封皮、內頁、各式各樣的筆記本。
在「Note Couture」,
大家還可以選擇喜歡的封皮和內頁紙張,
製作自己專屬的筆記本。
3F:DESK書桌
書寫工具、桌上用品、整理收納用品
伊東屋的第3層文具種類較多,
主要是一些小件且常用的文具:
書寫工具、尺子、膠水、訂書機.
「Pen&Ink Bar」
還展示了種類豐富的筆具,
大概有2000多支筆,
貴的高達10萬、20萬日元,
這些高檔鋼筆精緻、美麗,
宛如珠寶般光彩熠熠,
當然也有適合日常使用的高性價比筆具。
這裡鉛筆還可以提供特別的定製服務,
你可以要求在鉛筆上刻不同的字,
例如:畢業紀念、感謝的話,
作為一份宇宙僅此一件的禮物。
2F:SHARE分享
賀卡、信封信紙、標籤、明信片、Crane文具(美國品牌)
在這一層,
我充分領略到了
日本人的「變態」分類大法。
光是賀卡的種類就多達十幾種:
生日卡、婚禮祝福卡、季節卡、感謝卡、早日康復卡.
信紙多為和紙。
在這裡可以買到伊東屋的獨創物件:
帶名字的便籤。
還貼心地在窗邊開闢了主題區「Write&Post」,
主題區內有寫字檯,
客人可以在選好的便籤或卡片上寫書信或祝福語,
然後貼上伊東屋特有的郵票,
投到店內的郵筒裡💌。
1F:SENSE品味
問詢臺、果汁吧、賀卡等
伊東屋的第1層
只設有少量的文具銷售櫃檯,
陳列了一部分賀卡以及和風手帕、扇子以及單肩大包,
賀卡區陳列著從世界各國收集來的賀卡。
如果你「任務緊、時間急」,
不妨在1樓的問詢臺,
直接詢問工作人員你要的商品所在的樓層。
問詢臺旁邊有提供中文版的樓層導覽。
這一層還開設有水吧「Drink」,
為上班族注入滿滿元氣。
整棟樓還有4層是非文創用品層:
負1層的多功能大廳、
10樓是商務會議廳(需預約)、
11層的果蔬工廠,
以及頂樓的一間美式咖啡館CAFE Stylo,
這裡直接以11層種植的新鮮蔬菜為食材,
可以想像夜晚在這裡一邊用餐,
一邊欣賞銀座大街的美景多愜意!
18:30
🏃
松屋百貨
「日本的第一間買手店」
不能不說銀座這一區簡直是
設計選品店和生活方式店的激戰區。
如果你也喜歡日本設計
千萬別忘記去探訪
日本的第一間買手店 design collection
它位於銀座松屋百貨。
外表由原研哉設計的松屋銀座
建築外牆運用白與玻璃,
現代設計卻沒有距離感。
它是60年代由日本的好幾位設計師、建築師
如:柳宗理、岡本太郎等
一起和松屋百貨合作,
專門用一個空間陳列、販售歐美
以及一小部分日本的生活用品類設計品牌,
在50年前,
這些日本設計師希望通過一間店的形式
讓大家能夠在逛百貨商店的時候
能夠接觸、了解、愛上這些好設計。
雖然在它開店後的10年,
因為「曲高(價格也高)和寡」
幾乎沒有賣出什麼物件,
但也算是培養了日本第一批
愛好這些生活類設計品牌的族群。
design collection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藝廊,
不定期地舉辦相關的展覽,
策展人和參展人也都是日本當今活躍的設計師,
他們大多也出自「日本設計委員會」,
如:原研哉、黑川雅之等都是其中的委員,
來挑選來自日本以及全世界的設計好物。
如今,
這裡已成為東京人
購買極具設計感和質感的「伴手禮」的必來地,
大概單品價格在1萬-5萬日幣
(約600-3000人民幣),
加上還可以退稅,
其實價格比我想像中便宜很多。
也正是因為受到design collection的影響,
東京的其它一些百貨才陸續有了選品店。
腿斷之前綠醬還去了這幾個地方
📌
GGG(Ginza Graphic Gallery)
銀座平面設計美術館
這間美術館規模不大
卻在圈子裡相當有人氣,
而且堅持了30年推廣平面設計,
靠著銀座黃金位置的
小小兩層gallery和免費展覽、設計師講座,
滋養了不少東京的設計師和平面設計控。
📌
GINZA SONY PARK
📌
Nikon Plaza Ginza
Conan Gallery Ginza
Ring Cube (RICOH 專屬寫真藝廊)
這次的「銀座半日遊」
完全顛覆了我之前對這裡的「偏見」,
除了高級、精緻、傳統,
還是一張濃縮的「東京設計創意圖鑑」。
2分鐘銀座散步視頻明天放上來。
📹
HAVE A NICE DAY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