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漿玉液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在道家養生中它的最初意義,便是唾液。
唾與涎都是口中液,合稱「唾液」,俗稱「口水」。唾,較稠,生舌下,從口中吐出;液,較稀,液溢於口,從嘴角流出,兩者略有區別。由於腎的脈系上挾舌體、通於舌下,而唾的生成又依賴腎精所化,所以唾為腎之液。一般修煉者和習武練功者,都不會輕易隨地吐口水,一旦有唾液可以分三口慢慢吞咽,吞咽口中的津液,可以滋養腎精,便於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
「自飲長生酒,逍遙誰得知」許多道家修煉者視口水為金津玉液、華池之水、長生瓊漿。在修煉過程中,心理與生理的優化,使練功者內分泌系統旺盛,能感知到的只有津液充盈,其它的臟腑內分泌增多不能直接感受到。修煉時要求舌舐上顎,任督相接、陰陽相貫,會產生大量津液。
我們平時的一些習慣,包括飲食、生活習慣,比方說久坐、久臥等長期保持一個姿勢不動,這是不可取的,很容易誘發氣血不足的問題;另外,像是貪食生冷和辛辣食物、抽菸、熬夜等,也有可能影響到氣血,導致氣血不足,進而損害到精氣神。對於修煉人來說,在修煉之前最重要的是必須要精滿、氣滿、神滿,就是說如果精與氣不是滿的,是無法進行正兒八經的修煉。「精滿則化氣」,「氣滿則化神」,所以「聚化精」是修煉的第一步。歷代醫學家、養生家為強調它的重要性,取名「金津」、「玉液」、「瓊漿」、「甘露」、「玉醴」、「華池神水」等美稱。
修煉是要"聚成精、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化虛等"。先用津液化成精,然後把精化成氣,完整的修煉功法,都是環環相扣,現在的生活節奏快,人體的損耗精、氣、神,現代人更要遵循功法的修煉,修煉樁法與盤腿中「舌抵上顎」, 其實是生精補漏體、由後天返先天的好方法。舌根處有兩穴,左為金津穴,右為玉液穴。舌抵上顎時津液會迅速生長。
熱愛道家養生的小夥伴們,可以在平日中注意唾液的利用,身心結合,方能修身養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