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人名單率先被揭曉: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以及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獲得這一獎項。獲獎理由為「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
由此,第118個諾貝爾獎「開獎周」正式開啟。
10月7日起,6個獎項將輪番揭曉,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因醜聞而停發的文學獎,將隨2019年的獎項一同「雙倍奉送」。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彼得·拉特克利夫在英國牛津大學受訪。
諾貝爾獎歷經百年,截至2018年,已頒出590個獎項,共935個個人或組織獲獎。時至今日,諾貝爾獎一直都被視為各領域最重要獎項之一。
獎項:生理學與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
首次頒發:1901年、1969年(經濟學獎)
頒獎日期: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的逝世日期)
獎品:獎牌、證書、獎金(諾貝爾的遺產)
評獎機構:各獎項指定的委員會
發獎機構:諾貝爾基金會
有資格的提名人:各評獎機構成員、各領域的專家、大學教授、前諾獎得主等
1833年10月21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瑞典出生,他自小就對文學、化學、物理等方面產生濃厚興趣,更走上了成為化學家的道路。在其一生中,共獲得355項專利,更因發明硝化甘油炸藥而聞名於世。
然而,諾貝爾終生未娶,亦無子嗣。在其逝世前,親兄弟也早一步去世。1895年,62歲的諾貝爾在遺囑中寫道,「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
諾貝爾獎由此產生,並一直持續至今。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的規則,提名人與被提名人的信息將嚴格保密50年。截至目前,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上僅公布了1966年(生理學與醫學獎截至1953年、和平獎截至1967年)以前的信息。截至上述年份,諾獎一共完成了18347次提名。
據了解,每年9月起,各大評獎委員會開始徵集新一年的提名信息。次年3月至9月,他們將對收到的被提名人進行審查,並逐步縮小候選人名單。10月,當年獲獎名單將公諸於世。
2018年,因瑞典文學院院士家屬深陷醜聞,該機構決定停頒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改為與2019年的獎項一同頒發。因此,2019年文學獎的頒獎現場,將現「雙黃蛋」。
百年來,許多科學家因獲諾獎而「聲名大振」,然而,還有一些人,雖取得重大成就,卻和諾獎「一直在錯過」。
如果奧地利-瑞典原子物理學家莉澤·邁特納還在世,她看到諾貝爾獎提名記錄,大概會很鬱悶。畢竟,40多年間,她曾被提名48次,卻從未「走到最後」。
據了解,邁特納最重要的成就,被認為是解釋了奧託哈恩1938年發現的核裂變。她在一生中,共獲得29次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和19次諾貝爾化學獎提名,但都從未獲獎。
無獨有偶,作為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獲得33次諾獎提名。1936年,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甚至提名弗洛伊德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在提名信中,羅蘭寫道:「我知道,乍一看,精神分析學家更適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他(弗洛伊德)的偉大作品,在過去30年間深深影響了文學界。」
然而,弗洛伊德最終還是沒能將諾獎「收入囊中」。
諾獎官網數據顯示,提出相對論的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被提名62次,在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1921年,就獲得14個提名。
因「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而被大眾熟知的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先後獲得41次提名,他於193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時的11個提名人中,其中一個就是愛因斯坦。
與愛因斯坦和薛丁格相比,法國物理學家居裡夫人則「更具效率」,她僅被5人提名,就先後獲得了兩個獎項(物理學獎和化學獎)。
9月24日,被譽為「諾獎風向標」的「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名單公布,19位來自美洲、歐洲和亞洲的科研精英入選,掀起了新的一輪「諾貝爾獎猜想」。
目前,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最先揭曉,其餘獎項將花落誰家?
公布其餘各獎項的具體時間如下(均為北京時間):
物理學獎:不早於10月8日下午5:45
化學獎:不早於10月9日下午5:45
文學獎:不早於10月10日下午7:00(2018與2019兩年同頒)
和平獎:不早於10月11日下午5:00
經濟學獎:不早於10月14日下午5:45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