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與金屬的愛情故事

2021-02-18 PunkHub

  在有些人看來,punk和metal之間總有一種對立的關係。但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個有點荒唐的觀點,因為金屬和朋克從一開始便互相影響,並且同樣都是又響又躁且有些極端的搖滾樂,兩者也從不同角度表現出反叛的思想和對自由的狂熱。

 

  在obliteracionzine於2008年對加拿大速度金屬&朋克樂隊Inepsy的採訪中,主唱Pilote提到:「金屬頭和朋克黨之間的恩怨是十分愚蠢的,朋克搖滾是一種利用搖滾樂來表達對社會現實的憤怒的極端形式,也許很多朋克樂簡單粗糙,但這和金屬樂高超的演奏技巧並沒有什麼矛盾。而且很多激流金屬都受到了那些快速兇狠的硬核朋克影響。Slayer, Metallica, Kreator, Sodom,都承認受到過Discharge的影響。」

Discharge!!!

 

  讓我們看向80年代中期,對Discharge和摩託頭的狂熱崇拜、circle pit和無數次skinhead鬥毆共同完成了這場金屬朋克大雜燴。當留著長頭髮的金屬黨和豎著雞冠子一起坐下來,這場所謂的crossover潮流,雖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渡,但卻永遠改變了金屬和朋克的聲音。當Crossover首次出現在人們視野裡時,朋克和金屬的界限開始模糊起來,一些朋克們十分不滿,就好像自己的傳家寶被偷了。(事實上,像Discharge這樣的樂隊給了金屬樂隊相當多的靈感,以至於在今天很多入門樂迷會誤認為他們是金屬樂隊。)而最終金屬樂迷和朋克在拳腳相向後認識到,他們兩者有著比想像中更多的共同點,當你把你的激情和靈感放到正確的方向上,你的衣服和髮型就不那麼重要了。事後看來,交叉是兩種音樂的自然發展,雖然一路上有些顛簸,但將兩種風格結合在一起的優點遠遠超過了缺點。音樂,以及這類風格仍然保持良好的事實,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在Crossover的出現使金屬和朋克大融合全面展開之前,最初的種子是在英國重金屬新浪潮時期種下的。 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期,由性手槍帶領的朋克潮被媒體譽為」the next big thing」,當時的金屬樂隊一度很難與之競爭。不管有意與否,朋克樂的憤怒,侵略性和速度都開始滲透到其他音樂中。在Iron Maiden的第一張專輯封面,他們的吉祥物Eddie甚至有一頭尖尖的紅色髮型。很多NWOBHM(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樂隊也像朋克社區經常做的那樣,自己製作、發行DIY專輯,而不是等著主流音樂圈追趕他們的聲音和一紙唱片公司合約。

Eddie

  而在美國,大概是1983年前後,金屬和朋克開始他們的聯歡會。有趣的是,許多如今的大牌激流金屬樂隊通常都有一個人喜歡朋克。在Slayer中,它是已故的Jeff Hanneman,而在 Anthrax中則是Scott Ian,而經常Cliff Burton雖然是個bell-bottomed hippie,但他比很多朋克更傾向於朋克的態度。

  正如Hanneman在2004年的一部紀錄片中所回憶的那樣,「當我們聚在一起時,我真的就變成了朋克.我強迫其他人也這樣.我喜歡朋克的速度和能量,但我不想一直只彈和弦,雖然在當時那基本上就是朋克音樂的普遍形式。我希望通過更有技巧更快更重的形式來表達我的態度。」

在接受The Quietus的採訪時,Dave Lombardo回憶起Hanneman當時帶來了一部Dead Kennedys的錄像帶,在看過之後他們都被錄像裡爆發出的能量驚呆了。「..我們想模仿這股勁兒。」

 強迫大家朋克起來,事實上是個挺關鍵的事,Slayer的Kerry King回憶道,「剛開始我完全討厭這事兒,傑夫剃光了個頭,讓我煩透了,我不明白朋克音樂,我不明白為什麼傑夫在一個金屬樂隊裡剃著個光頭!!但實際上,他是一個革命者,只是我起初並沒有意識到它。畢竟在那會兒,我只是在關注吉他RIFF和主唱的唱腔,而這兩點朋克樂一樣都沒有——只有憤怒,這讓我花了好久才想清楚。」

 死甘迺迪LIVE1986

  而在他們之前,又出現了兩個號稱自己演奏世界上最快的音樂的硬核/激流樂隊,Suicidal Tendencies跟 D.R.I.。當時的大家都為他們的速度和憤怒所震驚。而Discharge絕對是影響現代金屬的最重要的硬核朋克樂隊,並且仍然被認為是有著最大影響力的朋克樂隊。Anthrax的吉他手Ian說,」即使你在今天播放Discharge的Hear Nothing, See Nothing, Say Nothing,聽起來仍然是相當重相當暴力。這張專輯裡有一種前所未有的殘暴,我可以一口氣說出15個受此影響的樂隊,如果沒有Discharge,他們也許都不會組樂隊。包括我們自己。沒有Discharge我也許根本不知道我要做什麼。」

DISCHARGE——Hear nothing see nothing say nothing LIVE 

  早在1983年,Anthrax就開始扒一些Discharge來玩,而且Ian非常喜歡硬核朋克,甚至願意冒著挨打的風險在周末去CBGB。「我想,『我寧願冒著因為留長髮挨揍的風險去看演出,就算有人想打我,我跑就是了。我去那兒看的第一個演出是Agnostic Front和Murphy's Law。我在那個節目中遇到了比利米蘭,多虧有了他,沒人敢搞我。」幾年後,詹姆斯赫特菲爾德和Ian去CBGB看Broken Bones,一群Skinhead想打老詹,比利米蘭走過來告訴他們,「他是我的朋友。他媽的,你得先找我。」「這些光頭都逃跑了,」Ian笑著回憶道。「接下來我就看到詹姆斯坐比利的肩膀上衝進了circle pit,瘋了。」

老詹和Cliff

  就像兩個相鄰的國家,一些溝通交流和種族融合是不可避免的。隨著激流金屬、輾核、Crossover、Crust Punk的出現,早期的硬核朋克與金屬黨在彼此看不順眼的一段時間後,早就在你出生前就達成了諒解並互相尊重。你可以在朋克現場看到摩託頭,Slayer,D.R.I的T恤,同時也會遇到一些留長髮騎摩託的傢伙在聽G.B.H和Discharge。像摩託頭的歌曲「R.A.M.O.N.E.S」和SOD的「United Forces」最能說明這點。

  事實上,9012年了,金屬和朋克的真正「爭鬥」,在我看來主要來自一幫精神未成年。他們通過在音樂APP創建一堆自己也沒怎麼聽過的冗長歌單,並去各大LIVEHOUSE和音樂節甩頭蹦迪發朋友圈來表現自己是個亞文化逼崽子。而我認為任何仇視自己所不了解的文化的人,都是無知且勢利的。作為兩種互相交叉的音樂流派,我能看到唯一一個彼此仇視的點,可能就是Anarcho-Punk或左翼朋克VS部分極右黑金屬。但少數人的行為並不能代表大多數。雖然總會有人不喜歡金屬和朋克的融合,但金屬/朋克的交叉組合為今天的極端音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果這兩種風格在三十年前沒有結合在一起,那幾乎無法想像現在會有什麼樣的金屬/朋克音樂。

編輯:skunx33

相關焦點

  • 巴西黑金屬MYSTIFIER:我們黑人金屬兄弟聯合了朋克痛毆光頭黨
    -還有那些經典的黑金屬審訊故事,比如「嘿,你知道你身上穿的這支樂隊是什麼嗎?告訴我他們發行過的專輯的名字。」當然還有更加嫉妒的,「你能夠把這張CD拷給我嗎?」,「不行,這是我獨享的,我不拷音樂。」接著是Armando仍然很喜歡的方式。
  • 《賽博朋克2077》Grimes人物圖放出 全身閃爍金屬光澤的女歌星
    《賽博朋克2077》Grimes人物圖放出 全身閃爍金屬光澤的女歌星2077》官方消息,由Grimes負責配音的角色Lizzy Wizzy人物圖現經由CybrMagazine放出,Lizzy Wizzy全身閃爍著金屬光澤,該角色的身體完全被Cyberware所替換。
  • 《新神榜》的朋克美學:哪吒不踩風火輪,三太子秀金屬脊椎
    這部由《白蛇:緣起》原班人馬歷時4年打造的東方朋克電影,是新神系列的開篇之作。故事設定在3000年後的架空背景,「新哪吒」李雲祥和三太子之間的生生世世、恩恩怨怨在東海市就此展開。《新神榜》有一套完整的美學體系,中心思想是朋克。串聯詞:金屬、機械、熱血、香豔。電影將東海市分為富人區、平民區、工業區和無人區等,為了體現各區域的差距,美術下了不少功夫。
  • 在《賽博朋克2077》躁起來 淺談金屬樂與遊戲的關係
    速度變得更快,受朋克的影響,並衍生出了速度金屬(代表樂隊大名鼎鼎的鐵娘子Iron Maiden)、力量金屬(Man O' War、Blind Guadian等)和敲擊金屬(Metallica、Megadeth等)等子風格。
  • 利用廢舊金屬製作的蒸汽朋克作品 ,夠帥夠硬 ···
    能夠讓蒸汽朋克迷們喜愛的蒸汽朋克電影有很多,例如《變異編年史》《美少女特工隊》《飆風戰警
  • 金屬鉚釘
    誕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一種源於六十年代車庫搖滾和前朋克搖滾的簡單搖滾樂。朋克樂隊朋克音樂不太講究音樂技巧,更加傾向於思想解放和反主流的尖銳立場,這種初衷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在英美兩國都得到了積極效仿,最終形成了朋克運動。
  • 賽博朋克機甲格鬥遊戲《金屬對決》2020年第四季度登陸PS4/X1/NS平臺
    New Game+ Expo線上直播活動中,官方宣布NExT Studios開發的賽博朋克機甲格鬥遊戲《金屬對決》將於2020年第四季度登陸PS4/X1/NS平臺。《金屬對決》現已上架Steam商店,遊戲的具體發售日期尚未公布。
  • 為什麼金屬樂迷熱衷於將金屬從搖滾中獨立出來?
    第三是金屬樂迷急需一種文化價值上的身份認同感(有點拗口)。一說搖滾,哦,反叛,叛逆,反戰,反文化,嬉皮士、愛與和平……一大堆的有趣的東西都來了,高雅的高雅,低俗的低俗,搖滾樂從來不缺「搖滾精神」,也不缺身份認同。
  • 叫板夢工廠,最顛覆大家想像,賽博朋克2077的「哪吒」,來了
    《白蛇:緣起》是在民間經典故事「白蛇傳」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講述了白娘子在五百年前與許仙的前世阿宣之間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不過在世界觀和時空背景方面還是遵循了封神演義故事。賽博朋克風格滿滿很有預見性一般,《新神榜:哪吒重生》故事發生地是架空虛構出來的一個充滿賽博朋克風格的海邊城市——東海市。
  • 【十部搖滾金屬樂漫畫】
    |4 Punk Rock and Trailer Parks(朋克搖滾與拖車公園)漫畫 Punk Rock...的時代背景是70年代末的朋克搖滾圈,講述一個男孩兒如何在當地音樂圈獲得成功,並最終見到那些真正的朋克英雄。
  • 金屬?重金屬?死亡重金屬?
    金屬(Metal) 由於80年代流行金屬甚至流行搖滾的泛濫,「重金屬」這個詞被用得過濫,一提到重金屬,人們首先反應到的是BON JOVI,GUNS 'N ROSES這樣的樂隊,仿佛他們就代表了重金屬音樂。
  • 朋克已死,但他的朋克電影沒有
    ©️[高中大恐慌]說的是一個高中男學生舉槍殺死自己的數學老師,在學校引發轟動的故事。短短16分鐘的電影裡,狂躁不安的朋克音樂無處不在,快速剪輯、晃動的鏡頭、粗糙的攝影,加上躁動的音樂和青澀的表演,[高中大恐慌]讓他在圈內一舉成名。緊接著,是他的第一部長片,16毫米膠片拍攝的[狂雷街區]。講一個對現實不滿的飛車黨少年如何被右翼團體吸納進去,又最終看清現實與之對立的故事。
  • 極端金屬、朋克、說唱同臺本該就是平常事 - 印度尼西亞著名音樂節目Extreme Moshpit路演項目現場回顧最後一期!
    負責露面的兩位主持人之一,就是本土超級大牌的金屬核樂隊/1995年組建初期風格為硬核的Burgerkill的吉他手Ebenz。節目主要以脫口秀Eps!、同期排練Live!、科普講堂Root!三個部分為主。由於主人名氣太大,所以國內有名的音樂人基本都在不同環節當中亮相過。
  • 【科普】金屬
    另類金屬:在其初始期,另類金屬以相對於那些可直接分類音樂的不同尋常的敏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重金屬是這種音樂的核心,但是這些樂隊太不規則了,應且他們的影響力對於適合地下的鞭撻金屬來說太折衷了,所以他們主要的樂迷都是些喜歡重型吉他搖滾的人。然而,在車庫音樂幫助另類金屬更豐富從而獲得了大量聽眾,特別是當更多的有闖勁的樂隊逐漸考究他們的音色後,另類金屬開始成為90年代重金屬中最流行的風格。
  • 【學術觀點】邢北辰、黃悅:從狐妖故事到「蒸汽朋克」——以《狩獵愉快》為中心
    [1]蒸汽朋克是具有朋克反叛精神和「怪異」美學形式的一類小眾藝術,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左右,其靈感原型是工業革命催生出的蒸汽機。蒸汽朋克藝術通常會架構一個蒸汽機高度發展的世界,故事舞臺大多被設定於維多利亞時代(Victorian era)——英國工業革命發展的巔峰時期。
  • 金屬風暴採訪Overkill主唱Bobby Blitz: 永不止步
    Blitz打算談談他們的第十七張錄音室專輯:White Devil Armory,同時聊聊幾首敲擊金屬經典背後的故事、以前克服的嗓音問題,還有他對於老式朋克搖滾的感懷。 Bobby:我覺得你如果把70年代在紐約大紅大紫的朋克搖滾與不列顛重金屬新浪潮放在一個口袋裡面搖勻,那你從裡面倒出來的是只能是Overkill。我們始終堅持著朋克搖滾的態度,或者說起碼維持著朋克搖滾的那種能量。我不知道這態度是不是必不可少,但毫無疑問地,這股能量始終保留在我們的歌曲裡。
  • 從《賽博朋克2077》聊起 賽博朋克與桌遊的趣味發展史
    當然,這一說法主要是由於1982年《銀翼殺手》的巨大影響力,其實早在電影上映的幾年前,法國藝術家莫比烏斯(Moebius)和編劇丹·歐班農(Dan O』Bannon)在知名科幻雜誌《金屬咆哮
  • 3月28日,不像朋克樂隊的朋克樂隊 「樂」歷牌
    On an island in the sunWe'll be playin' and havin' funAnd it makes me feel so fineI can't control my brain——《Island in the Sun》Weezer在批評家和擁護者的眼裡是支標準的流行朋克樂隊
  • 超酷的蒸汽朋克女神——艾瑪·杜蒙特
    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特別酷的小姐姐——艾瑪·杜蒙特什麼是蒸汽朋克?「蒸汽朋克」風格一直以來都是個比較小眾的詞兒,蒸汽(Steam)代表了19世紀、復古、機械,而朋克(Punk)本身就是一種邊緣亞文化。這兩個詞結合起來很有意思,既摩登又古雅。
  • 硬核朋克十年興盛史
    80年代末,硬核在理論上開始與金屬混合(這也同時發展了其多方面的身份),從90年代初到現在,這兩種流派的混合日益興盛,有時甚至主導著Billboard,被恰當地稱為金屬核。然而,由於硬核的根源及其涵蓋的精神(反獨裁、社會進步、DIY等),這個流派總是將自己與金屬區分開來,同時又與朋克的大多數分支保持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