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輝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
這句話表明:講故事,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力量,故事講得好,能讓你的文章更有吸引力。
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羅傑斯.坦克曾經說過,人類生來不能很好地理解邏輯,但是卻能很好地理解故事。好的故事能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寫文章不能只講乾巴巴的大道理,那就沒人看了,就像奇葩說裡的許吉如,她就喜歡乾巴巴地講道理,越講越抽象,最後被淘汰出局。我們需要用故事來講道理。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一章:故事力,寫作的核心競爭力。
為什麼家長在教育孩子要堅持的時候,一定要講鐵杵磨成針的故事?為什麼媽媽教育孩子誠實的時候,一定要講狼來了的故事?為什麼老師教育孩子要導助人為樂的時候,一定要講雷鋒的故事?
答案很簡單,因為故事有情節,有細節,有趣,又便於記憶。講故事是最具吸引力,且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之一,精彩的故事總會讓人豎起耳朵聽,好的故事值得讓人記住,而且還吸引其他人,複述和傳播這些故事。
舉一個例子,教育孩子努力學習,我們看看講道理和講故事兩者差距有多大。
熱播劇《小歡喜》裡,高三學生方一凡成績不好,快高考了,媽媽童文潔(海清飾演)很著急,苦口婆心給兒子講道理,勸兒子要努力學習,再不努力,考不上大學,人生就毀了……
這樣的說教,讓方一凡特別生氣,他終於爆發了,他對媽媽發出最後的吼聲:「你永遠都看不到我好!童文潔,你眼裡只有大學是吧!從今天開始我不學了,大學我不考了!你自己去上那個(補習)班,我祝你考個好大學,媽咪!」
乾巴巴地講道理,孩子很反感,很牴觸,換個方法,用故事來勸孩子努力學習呢?大家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
有一個學生第一次高考數學只得了1分。他下定決心要努力,參加第二次高考。那年夏天,他報了高考復讀班,天天努力學習。
沒想到第二次高考依然失利。這一次他數學考了19分,這次父母也失望了,可他毅然開始了第三次高考的複習準備。
終於這一次,他數學考了79分。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考上了大學。
他就是馬雲。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將道理藏在故事中講給孩子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學習。白巖松曾說過:「講故事最重要的就是將心比心,用感性的方法去傳達理性。」
好故事能深入淺出講出道理,能挖掘出一種普遍性的人生體驗,能給人以代入感讓我們感同身受。
會講故事,你就離10W+更進一步
大家有沒有發現,新媒體文章,無論觀點文,還是情感文,親子文等,都離不開好故事。寫微頭條,也離不開好故事。會講故事,你的文章就離10W+更進一步。
有什麼比講一個精彩的故事更具吸引力,更加引人入勝呢?故事講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你文章的閱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