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管理者要會講故事?

2021-02-19 行動教育

小故事裡有大智慧,這裡是每日商道。

很多人以為,喜歡聽故事是兒童的特點。其實,不管大人還是小孩,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故事有三大優點:1、故事非常容易記憶;2、故事能夠激發情感;3、故事能夠傳達意義。縱觀人類歷史,幾千年來流傳至今的,都是像希臘神話、伊索寓言這樣的經典故事。那麼,身為管理者,也要會講故事嗎?當然。優秀的企業家,往往都是講故事的高手。比如,一說到張瑞敏,你就會想到一把鐵錘砸冰箱的故事;一說到馬雲,就會想到他6分鐘獲得孫正義2000萬美元投資的故事。管理者要講各種各樣的故事:給自己講的故事叫使命,給員工講的故事叫願景,給投資者講的故事叫商業模式,給政府講的故事叫社會責任。那麼,管理者怎麼講故事呢?接下來,我先給你講一個故事帶給組織的深遠影響,然後再分享一個講故事的萬能公式。

撰稿 | 周方舟

剪輯 | 張柏赫

根據《人類簡史》記載,早在遠古時期,人類分成兩支,智人,也就是咱們的先祖,另一支叫是尼安德特人。

當時,尼安德特人身體比智人壯,智商也比智人高。可是人類的祖先智人在嚴酷的生存競爭中活下來了,而尼安德特人,後來卻滅絕了。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很關鍵的區別就是會不會講故事。

舉個例子,打獵的時候,尼安德特人會說,我們去森林裡打兔子。可是智人卻說,咱們去森林裡找仙女吧。

仙女長什麼樣子?誰都沒見過。可是很多人就相信找仙女這個故事是真的,然後演化出各種各樣複雜的行為儀式、情感、表達。

你看,故事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可以讓一群人團結在一起,產生強大的組織力量。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講故事好是好,可是我不會講,怎麼辦呢?別著急。我們一起來讀一本書,名字叫《故事課》。

在這本書裡,作者分享了一個講故事的萬能公式,叫做「靶心人公式」七步曲。

「靶心」就是目標的意思。總的來說,「靶心人公式」就是圍繞目標,設置起承轉合。具體包括七個步驟:目標、阻礙、努力、結果、意外、轉折以及大結局。接下來,我用賈伯斯的故事來舉個例子。

第一步,目標:賈伯斯的人生目標我們都知道,改變世界。這個目標太難了,讓人一聽就想繼續下去。

第二步,阻礙:賈伯斯一出生就過繼給了養父養母。養父母是賣二手車的,不像比爾·蓋茨的父母都是富豪。而且,賈伯斯學習不好,大學才念了6個月就休學了。

第三步,努力:賈伯斯不會編程,但這不重要,他說服了沃茲尼亞克和他一起創業,在車庫裡成立了蘋果公司。

第四步,結果:蘋果公司一開始蒸蒸日上。但是,1984年,麥金塔計算機銷量下滑,董事會把賈伯斯踢出了公司。

第五步,意外:可是賈伯斯離開後,蘋果的經營陷入困境。董事會不得不拉下臉,請賈伯斯回去。

第六步,轉折:賈伯斯回到蘋果後,推出了 iMac 和其它一系列產品,款款大賣。

第七步,結局,我想你已經知道了,賈伯斯實現了他的目標「改變世界」。

你看,賈伯斯的故事,是不是和電影裡的英雄很像?很多人聽完這個故事,都變成了果粉,他們買蘋果,其實買的是賈伯斯這個偶像。

如果你實在想不出來完完整整的七個步驟,那至少要抓住一個關鍵詞,就是「兩難時刻」。在講故事的時候,找到自己最「兩難」的時刻,放到開頭。

如果你要講企業的品牌故事,不妨談談企業「兩難」的時刻——張瑞敏砸冰箱,新東方合伙人之間的爭執;

如果你要講一個產品的故事,那麼這個產品必須解決一個巨大的,用戶的「兩難」——比如說,你想看書,但是又沒時間——於是有了《每日商道》這個每天5分鐘的讀書欄目。


好了,今天說的是「為什麼管理者要會講故事」。我先給你講了尼安德特人和咱們的祖先智人的故事,然後分享了講故事的萬能公式,叫做「靶心人公式」七步曲。

今天是每日商道第600期特輯。每次到了整數的時候,就是分享每日商道秘密的日子。之所以打算做1001期,就是源於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還記得我前幾次的爆料嗎?第100期,是重複學習。第200期,是找回初心。第300期,是要學就學經典。第400期,叫花錢試錯,是最好的培訓。第500期,是自己當用戶。而今天的主題就是管理者要會講故事。

希望今天的故事和方法,讓你有收穫。喜歡每日商道,請分享給你身邊愛讀書的管理者。感謝有你。

附:文中故事出自於《故事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優秀的管理者看起來很像「性格分裂者」?
    什麼樣的管理者才算得上是優秀管理者?這個問題應該不存在標準答案,只能見仁見智。在我的理解中,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看起來很像一個「性格分裂者」。此話怎講?直白的說法就是,作為管理者,在不同的場合應該有不同的風格,該嚴格的時候要特別嚴格,不講情面;該nice的時候要特別nice,和風拂面。
  • 管理 | 為什麼說優秀的管理者看起來很像「性格分裂者」?
    有時候,這樣做真的挺分裂的,這也正是當好管理者的難度所在。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優秀的管理者都是「表演大師」。什麼樣的管理者才算得上是優秀管理者? 這個問題應該不存在標準答案,只能見仁見智。在我的理解中,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需要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看起來很像一個「性格分裂者」。 此話怎講?
  • 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忍不住講身邊一個典型例子 幾年前就職的公司,當時公司要提拔一位部門經理,老王和老趙都是後備,兩個人技術都過硬,經過層層篩選,以及民意測評,
  • 人類為什麼要講故事
    敘事即講故事,講故事離不開「講」——不管是真的用嘴講,還是譬喻性的用筆或其他方式「講」。一般認為語言是敘事的前提,但若考慮到人類祖先僅憑眼神、手勢或輕微的咕噥聲,便能傳遞「野牛過來了」這樣的事件信息,我們或許可以把敘事交流的起點提到語言尚未正式形成之前。
  • 會講故事,與讀者更進一步
    文:霍輝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這句話表明:講故事,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力量,故事講得好,能讓你的文章更有吸引力。美國有一位心理學家羅傑斯.坦克曾經說過,人類生來不能很好地理解邏輯,但是卻能很好地理解故事。
  • 凡是卓越的管理者,一定是堅持做到了八個字(乾貨原創)
    02說事卓越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位善於說事的人,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結果反饋報告給直屬領導,所以在報告之前,會將需要報告的事項逐一羅列出來,然後審查,以確保各事項有相應的邏輯連貫關係,以確保在直屬領導面前報告時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前後連貫、思維邏輯、考慮周全,以在直屬領導心目中贏得工作嚴謹、負責、全面
  • 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相隔2500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宮玉振老師的《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給出了充足的理由。這是深深困擾著每個人的問題,管理者體會尤深。今天人們所經歷的那些考驗——在野心和能力之間權衡,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糾結,在榮耀與責任之間徘徊——也是成大事者所經歷過的,無論是東徵的亞歷山大還是西徵的成吉思汗,無論是滑鐵盧的拿破崙還是垓下的項羽。從前人的故事中照見自己,從戰略的歷史中看懂未來。軍事戰爭的勝負與商業競爭的輸贏,大國的興衰和公司的興衰背後有著共通的邏輯。
  • 抓住「說話」的四個訣竅,成為一名極具影響力的管理者
    但研究成功的管理者,我們可以發現,沒有一位管理者講話是唯唯諾諾、欲語還休的,要知道你提高的可不只是你的聲音,而是你的當仁不讓、捨我其誰的領導氣質!他們最起碼能讓別人知道你準備講多久,這叫領導水準。3、將語速放慢一點注意停頓——領導做派溝通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內容,優秀的管理者,都會注意在溝通的時候放慢語速,注意停頓。
  • 我的不幸,撒了謊:5個故事,5條給管理者的建議
    那篇文章寫完,發現還有好多精彩的話,尤其是李松蔚老師分享的5個心理學故事,值得反覆思考。意猶未盡。於是,我迫不及待地把聽完5個故事後的一些思考,作為給管理者的5條建議,分享給你。期待能給到一些幫助。但是遊戲,也會讓我們不知不覺會按照遊戲腳本進行下去。所以,作為管理者,首先你要覺察遊戲,並在必要的時候,跳出遊戲,打破遊戲。才能更好地管理好你的團隊,你的下屬。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 為什麼老闆不在意能力優秀的員工,而遷就一些能力平庸的管理者?
    有網友問,為什麼公司能力優秀的員工,不受老闆重視;而能力平庸的管理者,卻受到老闆青睞呢?從業10餘年,當過優秀員工,也做過管理層,我來回答這個問題。1、老闆真的不在意優秀員工嗎?10月18日,雷軍的一個微博上了熱搜。
  • 講故事勝於講道理,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
    為什麼讀此書呢?俗話說:聽故事勝於聽道理;講故事也勝於講道理。故事,本身有其巨大的魅力。可是,人人都會聽故事,但講故事卻少有人會。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呢?簡單來說,故事應該講述發生的事情是如何影響某個人,而這個人正力圖實現一個困難的目標,最終這個人是如何變化的。
  • 為什麼說「講故事」的能力很重要?
    講故事被強調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在未來社會生存的能力。相信各位讀者對「講故事」也一點兒也不陌生,但是大家有沒有認真想過,講故事到底為什麼重要?今天睿媽就來說說。 我們再來看看「講故事」的「今生」了解完是「講故事的能力」助我們智人戰勝其他人種成為了萬物之靈長,現在來看看,對當下的我們來說「講故事」為什麼重要,我們又該如何做。
  • 為什麼你講出來的故事味同嚼蠟?
    照例,我要起來唱首歌或者講個笑話什麼的。我思忖半天,想起從那時候鄭淵潔編寫的《故事大王》上找到一個長得不能再長的」笑話「。其實,那是一個故事;只是情節設置的比較搞笑而已。然後,就開始複述了。▼02為什麼我們的笑話經常不好笑?為什麼我們的故事讓人味同嚼蠟?因為你的主題不明確啊,就像上面尼莫的老爸。你要說啥自己都不知道呢,想到哪兒是哪兒,處於多主題的游離狀態,又能給別人帶來什麼?要有意思就奇了怪了。所以不管講什麼,主題一定是要有的,在一個時間段內有且只能有一個。
  • 你與優秀管理者之間,還有這6大差距
    為什麼優秀管理者,比普通管理者在工作中更加高效和成功? 以下這 6 點,告訴你他們的差距到底在哪兒。 1 對待下屬態度的差別 1、普通管理者對下屬的態度 情商是管理者重要的特質,高情商的主要表現是情緒穩定。
  • 吳念真很會講故事
    吳念真先生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他的《這些人,那些事》,不到 200 頁,大約講了 30 個小故事,真心覺得每個都很好看。
  • 管理者該如何選擇
    對於所有管理者而言,決策是必須要做的選擇,也可以說管理者本身就是決策的制定者。管理者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做決策時,一定要對個人決策和群體決策有正確的理解和認知。因為這個時候的你離現實又遠了一點,你的信息量肯定被過濾掉,會變少,可是你又足夠的成功,往往你做的決策大家會接受。而且這時每一個決策影響的資源太多,可以調整的餘地就少了,所以風險會變大,這就是為什麼最後一定要群體決策。
  • 會講故事是一種能力,《故事思維》這本書給...
    會講故事是一種能力,《故事思維》這本書給我們的十二個啟發:1.影響力的魅力並不在於我們說了什麼,而在於我們如何去說。2.傳授別人技能的故事,應該能讓人明白他們學這些東西會有什麼用處,你不會無緣無故去教人做某件事情。3.永遠,永遠,永遠都不要對你不尊重的人講故事,因為那樣做只會讓對方知道你不尊重他。
  • 管理者的雙重人格:雷霆手段,菩薩心腸
    很多管理者第一次聽到這句話非常吃驚,因為他做管理不管多少年,可能都沒有開除過那麼多員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的管理根本就還沒有入門。為什麼我們說開除 100 個人是管理是否有境界的體現?因為開除人是管理者建團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 你是「管理者」還是「領導者」?
    在其經典著作《做領導》中,本尼斯巧妙地對領導和管理的功能進行了比較:◎管理者經營,領導者創新◎管理者是複製品,領導者是原創者◎管理者維持,領導者發展◎管理者接受現實,領導者考察現實◎管理者關注系統和結構,領導者關注人
  • 寧高寧:管理者把員工看成什麼,他就是什麼
    不然,為什麼有的員工換了個工作環境,就判若兩人呢?所以,總體上來說,應該相信每個員工都在努力創造一片自己的天地,我們要多鼓勵、多肯定,多給員工貼正能量的標籤。下屬看到領導自我批評了,也會分析他自身的原因,而不會再去想著推諉扯皮。總之,管理者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要先從自己找原因,很可能都是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