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手機上竟有18款遊戲APP!孩子沉迷手機,這些建議亮了

2020-12-24 騰訊網

今年疫情期間,孩子上網課時偷玩手機遊戲的新聞屢見不鮮,這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的關注。近日,李秀香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曾遇到一個孩子,手機上裝有18個遊戲APP

李秀香認為,現有防沉迷措施存在信息孤島,亟需立全國統一網路遊戲防沉迷平臺,實現有效監管,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

今年疫情期間,孩子上網課時偷玩遊戲致父母損失的新聞屢見不鮮,引起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的關注。5月22日,接受新京報視頻專訪的李秀香,在介紹自己「建立全國統一網路遊戲防沉迷平臺」的建議時稱,她曾遇到一個裝有18個遊戲APP的孩子。她認為,現有防沉迷措施存在信息孤島,亟需建立一個統一平臺來實現有效監管,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93.1%

你家孩子上網了嗎?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網際網路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

一方面,網際網路已成為青少年學習、交友的重要載體。

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的前三位。調查顯示,初中生網民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學習的為22.2%,這一比例在高中生網民中為20.1%,小學生網民中為16.8%。網際網路已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力幫手。各學歷段未成年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小學生網民玩手機遊戲比例達到51.1%。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對未成年的健康成長帶來了重要衝擊。

一是未成年手機用戶中,工作日玩手機遊戲日均超過2小時的達到12.5%,這對其正常生活和學習造成不良影響;

二是短視頻成為僅次於聽音樂和網路遊戲中使用最普遍的網絡娛樂之一。2019年,未成年網民娛樂活動中短視頻佔比達到46.2%,較2018年提升了5.7個百分點。短視頻題材內容豐富,且根據人工智慧算法針對用戶興趣偏好定製推送內容,使很多未成年人受吸引而沉迷。同時,短視頻網絡是內容發布和運營平臺而非創作方,平臺內容為用戶主動上傳,這很難避免未成年人看的低俗或不健康內容;

三是網際網路不良信息對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產生很大負面影響。46.0%的未成年人網民在上網過程中曾遭遇過各類不良信息。

四是網際網路交往成為阻礙未成年人正常人際關係建構的重要因素。調查顯示,上網聊天已成為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溝通社交方式,佔58.0%。由智慧型手機等做「玩伴」長大的青少年兒童,缺少父母關愛、缺乏基本的情感依戀;

五是過度使用手機危害青少年兒童身體健康。青少年兒童的視力極易受損,用眼過度很容易造成近視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這些建議亮了!

全國政協常委朱永新: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

未成年人沉溺網路遊戲,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針對此現象,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議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從網路遊戲類別、認證、時長、充值方面建立網路遊戲分級制度,遊戲企業必須執行,並由文化和新聞部門審核監管。

根據目前社會發展客觀實際和網路遊戲內容(是否包含暴力內容、不良語言、性內容等),可從早教類、管控類、限制類、禁止類等方面劃分,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建立網路遊戲產品分級制度,其中包括實行用戶註冊登陸實名認證分級(未成年人及其監護人身份證信息、手機號、人臉識別等),實行未成年人登入網遊時段、時長監管分級,實行遊戲充值限額分級等。

同時,他認為應建立網路遊戲分級監管與評價機制,包括建立第三方網路遊戲分級監督及評價機構,試行行業自主監管,制定評價標準、評價體系;由文化和旅遊部、中宣部新聞出版局等部門負責加強網路遊戲分級審查監管,對違規企業依法加大處罰。

全國人大代表張志勇:為未成年人配備專用智慧型手機

既然網際網路學習是趨勢,能不能設計一款未成年人專用的智慧型手機?可以滿足通信定位功能、能輔助課堂教學,並且可以控制使用手機時長,還能對網絡內容進行管理……相信有這樣的手機,家長和老師就放心多了。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領銜提出了《建立未成年人專用智慧型手機準入、管理和使用制度的建議》,並建議國家儘快立項,集中攻關,儘快頒布實施《國家智能終端產品和服務未成年人保護規範》,利用產品和服務規範幫助學生遠離網絡沉迷。

張志勇建議:一是要明確學生、教師和學校可以使用智能終端產品的範圍,既確保學生在校時間不被手機遊戲侵佔,又要發揮智慧型手機在促進學生學習、成長、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二是要明確學校對兒童專用智能終端產品的使用管理辦法,避免因老師沒收學生手機等帶來糾紛事件。三是要全面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張雪:儘快完善未成年人網路遊戲監管

「未成年人網路遊戲成癮,可能導致未成年人學業荒廢、校園欺凌,暴力傾向增長、人際關係疏遠,甚至誘發犯罪。」這讓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張雪憂心不已。

張雪調研發現,導致未成年人網路遊戲問題的原因主要有法律體系不健全,監管不到位,遊戲商社會責任不強,未成年人獲取自我價值實現的途徑缺失,家庭功能缺位等。對此,張雪建議,加快立法步伐,明確部門監管職能,加強防沉迷技術研究與應用,利用大數據對未成年人網路遊戲使用嚴格限控,並督促行業自律。此外,應當建立第三方監督評價制度,向社會公布投訴電話並快速處置,建立黑白名單,有針對性地進行監控。

在對未成年人的引導幫扶方面,她建議,建立對未成年人網絡成癮矯正和幫扶的社會機構,政府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組織建立未成年人網癮矯正專業機構,研究部門、高校及醫療機構等參與其中。建立網絡保護教育綜合平臺,面向全社會進行網絡保護教育,大力推進網絡素養教育進入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及城市外來務工子女等特殊群體,張雪認為,須加大教育引導力度,建立網路遊戲沉迷問題預警幹預機制,加強農村學校網絡安全教育,針對農村教師和家長開展培訓,建立家校協同的學生成長跟蹤平臺。

孩子沉迷手機沒節制?

家長一定要學會這3招!

約法三章,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

面對孩子日漸沉迷手機,多數家長採取過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了手機,情到不可控時,還打過孩子。哭過,鬧過,繞了一圈,發現問題仍在原地等你。

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時間來得有效。家長可以抽出10分鐘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例如:

· 手機不可以帶去學校,孩子要學會和同學面對面交流,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出門玩耍時,可以要求不帶手機出門。

·小學生:周一至周五19:30,周末21:00,準時將手機收走,並且關機;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開機,囑咐孩子不要出門藉手機。

·初中生:平時住校,周末21:00準時收走手機,直到第二天早上7:30才可以開機,囑咐孩子不要出門藉手機。

·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至於具體玩多久,由家長和孩子商量後決定。

·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機作為懲罰。

轉移孩子注意力

把這5條堅持一個月時間,一份堅持一份收穫,做到不心疼、不放縱、不妥協,才能一點一點地從孩子身上拿掉對手機的依賴。分享一位媽媽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的小故事——

有一天,東東像往常一樣起床,吃完早餐後想玩手機,竟然發現手機上貼了一張小紙條:

媽媽從今天起對你的手機進行幹涉,手機已經設置了密碼,每天不定時更新;

你每天要完成表格裡隨意被挑選的3件家務,完成之後你會得到你的密碼!

這項新規定將會持續3~4周,視情況做調整。

如果你接受,那就開始行動,中午12點前不能完成,你就得不到密碼了,先去拖地吧,加油,我的孩子!

東東當時又氣又惱,一按手機就是輸入密碼的界面,加密的手機對東東來說毫無用處,他只好乖乖聽從媽媽的安排。

他拎著一桶水,拿著拖把樓上樓下來回跑,將地板拖得乾乾淨淨,當他彎腰拖桌子底下的地板時,發現桌腳粘著一張紙條:不錯喲,完成了第一件家務,請將自己的書桌整理乾淨吧!

當他將自己凌亂的書桌整理乾淨後,發現了桌子中心另一張紙條:真棒,媽媽看到你的努力了!請出門將垃圾倒了吧,你會找到你要的密碼!

東東拿起家裡的垃圾袋出門,隔壁開小賣部的阿姨喊住了他:「東東啊,你媽給你留了張紙條,說12點前看見你拿著垃圾出門,這紙條就給你,12點後就作廢。」而紙條上寫著的正是手機密碼。

不得不說這個媽媽的新規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還養成了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事實證明,一周後,東東不再對手機過分迷戀!

最重要的一點: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

有些家長不禁會說,我試過和孩子約定手機使用守則,但是沒有用。那是因為孩子覺得這份守則只針對自己太不公平了。在孩子禁玩手機期間,請家長陪著孩子一起堅持!也就是說家長要以身作則!

陪孩子時,不玩手機:當家長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無論是陪寫作業還是陪玩,可以提前將手機靜音,並且不讓手機暴露在孩子眼前,保證家長的陪伴是一心一意的。

孩子鬧脾氣時,不拿手機哄:孩子是情緒多變的物種,有時候誰也沒惹他,他自己一個人生悶氣或者來鬧鬧你,家長覺得煩,怎麼哄都不聽,這時候就祭出了大法寶——手機。而孩子的手機癮多半就是這樣染上的!

家長態度要堅定:如果家長已經開始實施如何解決孩子玩手機的方法時,態度一定要堅決!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

同時,在達成約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吸取孩子的意見,千萬不能把「約定」變成父母單方向的「命令」。

不要讓孩子的童年

只剩下「手機」!

本文來自 中國教育報(ID:Zhongguojiaoyubao)

………………………………………………………………

現在訂購2020年《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享受8折優惠

原價300元,現在只需240元,

就能把一整年的知識抱回家!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懊悔不已的小林父母打罵指責過孩子、也試圖沒收孩子手機,但效果都不明顯……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弊端孩子玩遊戲上癮,弊遠遠大於利,想必已經成為當代父母的心病。打遊戲隨隨便便就是連續幾個小時對著電子屏幕,極其傷害眼睛,很多孩子近視的原因就是長時間玩手機。
  • 孩子沉迷手機的世紀難題,竟被輕鬆破解(附攻略)
    比如這些:你電腦不能開太長時間,會爆炸!你電視不能看太長時間,會爆炸!小靈通也不能玩太長時間,不然你會瞎,然後小靈通會爆炸說來慚愧,我都記得。自從上了小學一年級後,我就開始接受我媽斬釘截鐵、有零有整的洗腦:電視開滿 5 小時會爆炸!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教育學家:每一把遊戲都是孩子在成長!
    一逢寒假暑假或節日的小長假,家長紛紛頭疼孩子痴迷於手機中的遊戲,「手機」一度成為引發家庭矛盾爭吵的重要源頭之一。面對放假期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到遊戲的全方位概念,不能將遊戲簡單歸類於壞的,更不能教遊戲歸類於網路遊戲。
  • 從心理角度來說,沉迷手機遊戲是一種必然,不然孩子就有精神問題
    哪怕是再卑鄙齷齪、再沒有理想的人,他們也都會有這種精神追求,希望獲得別人的尊重認可,甚至更加強烈。那這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有什麼關係呢?有,因為孩子通過手機遊戲與人的互動中,獲得了這樣的精神滿足。我們可以觀察下,大部分沉迷遊戲的,普遍都是成績不好的孩子。
  • 7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只用1招,就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
    還有許多家長,平時照顧孩子最頭疼的一件事,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家長也是覺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只能給孩子玩手機,可是真的當孩子拿著手機玩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了,父母又會非常擔心:再這樣下去孩子以後能怎麼辦?以下我們來看看一個7歲的孩子沉迷手機,奶奶用什麼方法,讓孩子自願把手機放下?
  • 男孩玩遊戲6小時猝死,孩子沉迷手機的真相讓人心疼
    很多父母都不明白,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沉迷於手機,動不動就尋死覓活,似乎孩子的世界除了手機,什麼都沒有了。 手機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這麼可怕? 美國的調查研究顯示:經常玩手機等電子產品讓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31%;日本的一份研究也表明:孩子每多玩一個小時手機,患抑鬱症的風險就會增加8%。趁孩子對手機還沒有沉迷,趁還來得及糾正,請一定不要讓孩子越陷越深。西雅圖兒童行為學家迪米特裡·克裡斯塔基斯研究發現:沉迷於手機、電視的孩子的大腦,與普通孩子的大腦有著明顯的區別。
  • 手機上這些軟體如果運用不好就會毀了孩子,一起學習避免踩雷
    雖然說智慧型手機是小孩子個人隱私的其中一部分,但是有一些手機應用確是不可以讓小孩子用到的,這類手機應用不僅會讓小孩子考試成績降低,更會把小孩子帶壞。小孩子考試成績斷崖滑下來,原來是用了這款手機軟體慕慕的寶寶如今上小學六年級了,寶寶常常鬧脾氣說我想要一個手機。
  • 寒假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機?不妨「約法三章」
    而接下來馬上就是寒假,孩子們的空閒時間更多了,家長勢必要和孩子上演一場「手機大戰」,但是這樣真的太傷害親子關係了!有沒有什麼方法既可以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又不傷害親子關係呢?先給大家講兩則針對孩子沉迷手機的故事,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小武媽媽因為孩子沉迷手機,上星期把他手機收繳了。前天陪孩子出門,他見到一個小吃店,說要去買點吃的東西。
  • 孩子特別沉迷手機 父母如何改善情況
    1:第一是告知危害性當孩子沉迷於手機家長應該給孩子講明白看手機時間長的壞處,手機看多不但對眼睛傷害很大,有一學會耽誤其他的正事,需要在必要舊調重彈下手機專心做其他的事情,好好和孩子說,孩子會學著理解,不要急躁。
  • 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這些資源、信息、體驗,對於高中生孩子來說就像是"獵物",讓他們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同時增長自己的知識。孩子沉迷這種體驗,就很難放下手機。自我酬賞:無論年紀大小,孩子始終是渴望認同的。很多孩子在網絡上活躍,僅僅是為了贏得別人的認可。
  • 8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只用一招就讓孩子自願放下手機,全家點讚
    前言:手機現在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只要離開手機,感覺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要去做什麼事情,沒有手機,我們會變得特別的緊張和焦慮。現在有很多孩子每天都沉迷於玩手機,網絡上經常有報導,某某家的孩子因玩手機荒廢了學業。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暴躁怎麼辦?3個智慧錦囊讓改變輕鬆發生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都知道這句話的本意是治標不治本,費力不討好,儘管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特別是針對手機遊戲成癮孩子的管教中),我們仍舊難免會犯同樣的問題——比如孩子玩手機,我們便要求孩子少玩手機;孩子沉迷遊戲,我們便管控孩子少玩遊戲;孩子熬夜不睡覺,我們便反覆催促孩子早點休息;
  • 假期不想讓孩子沉迷手機?這些事情要及早知道 | 國慶伴讀
    很多媽媽都為孩子愛玩手機而頭疼。  的確,孩子玩手機眼睛容易近視,容易沉迷耽誤學習,還可能通過手機接觸有害信息,難怪媽媽擔心。實際上比起手機,孩子更喜歡和人一起玩。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孩子,比起手機上那些虛擬的、抽象的東西,他們更喜歡現實中的互動。   我們觀察就會發現,兩個孩子或者更多孩子在一起,他們基本上是不玩手機的,而是有各種各樣的遊戲。
  • 初中男孩為手機縱身一躍,當場身亡!孩子沉迷手機,爸媽到底應該怎麼辦?
    父親跪地嚎啕大哭的視頻令所有人心碎……而就在三個月前,河北邯鄲一名初一女孩在課堂上玩手機,被老師沒收後自盡身亡……青春期是每個孩子都必經的一段旅程,這段旅程既令人興奮又令人望而生畏,友誼、學習、成長帶給青春期的孩子非同一般的壓力和體驗。同樣,面對青春期的孩子,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冷漠、怪異,父母也會有很多壓力,不約而同地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和焦慮。
  • 害了孩子的不是手機,而是家長用手機替代自己給孩子的陪伴
    青少年沉迷手機的現象已經引起了教育部門乃至全社會的關注,這不,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就有政協委員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青少年沉迷手機的原因,是很多家長「懶」。有人說,手機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用手機來代替自己。孩子玩手機時,他們的父母在幹嘛?
  • 老師提醒: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 當孩子沉迷手機,這些方法值得借鑑!
    無獨有偶,邯鄲磁縣講武城鎮有一家人,孩子母親常年臥病在床,有天,孩子父親上縣城買藥時,發現自己手機裡的錢居然「不翼而飛」了。父親查看帳單才發現,裡面有一萬六千多塊錢,竟被孩子拿去玩遊戲,一周之內便花完了。
  • 班主任坦言:孩子手機裡最好不要裝這3款軟體,一旦迷上後悔不迭
    智慧型手機雖然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很多人也因為玩手機而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而受智慧型手機影響最大的人群應該就是學生了。每一個人幾乎都能用智慧型手機下載自己喜歡的軟體,孩子們也不例外。有班主任坦言,這3款手機軟體容易耽誤孩子的學習,孩子一旦迷上,家長後悔不迭,很多家長都忽略了。1.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17173總經理趙佳給年輕家長的一些建議
    當未成年沉迷遊戲後,身為家長或者老師的我們該怎麼做?是一味責罵,還是沒收手機以示懲戒?第三屆中國數字創意科技展上,冠遊時空&17173媒體群總經理趙佳是這樣回答的,她認為想要徹底解決未成年沉迷遊戲的問題,家長或老師應當更注重和未成年之間的有效溝通。
  • 讓業內人士冒冷汗的紀錄片,告訴你為什麼孩子容易沉迷手機(以及解決方法)
    看完讓我對「沉迷手機」這件事有了深一層的了解,明白到這不是孩子愛不愛學習或者靠意志力就能抵禦的事情。紀錄片採訪了眾多網際網路龍頭行業的前高管或者核心技術人員,有位受訪者為此和律師周旋了八個月。大多數手機軟體刷新方式是相似的,往下拉,最上面就是新的內容。再往下再刷新,又是新的,每次都是,這在心理學上稱為「正積極強化」。Tristan形容道,就像賭城裡的老虎機。看起來出現什麼是偶然的,你過去按一下就會有東西出來,但你不知道會是什麼。實際上,這些都是設計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