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不想讓孩子沉迷手機?這些事情要及早知道 | 國慶伴讀

2021-03-04 中國教育報


很多媽媽都為孩子愛玩手機而頭疼。

  

的確,孩子玩手機眼睛容易近視,容易沉迷耽誤學習,還可能通過手機接觸有害信息,難怪媽媽擔心。

不過,我們希望孩子放下手機的同時,也要考慮一下,孩子不玩手機的時候能玩什麼?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課程,有的媽媽是帶著孩子來的。等課程結束,一個小女孩拉著媽媽要回家,但是媽媽在和學友們討論問題,不停地和小女孩說等一下等一下。  

小女孩拉了半天沒拉動,就從媽媽手裡抽走手機,坐在旁邊玩了起來。玩了二十多分鐘,媽媽的討論還沒結束。小女孩看了媽媽一會兒,放下手機在會場內外轉了一圈,小朋友們都走了,只剩下一些上課的媽媽們在討論、聊天。

小女孩轉了一圈,又回到剛才的座位,繼續玩手機。   

我看得清清楚楚,孩子一開始是在做遊戲,後來實在沒事幹,才拿起媽媽的手機玩。 

  

實際上,低年級的孩子們,玩的第一選擇往往不是手機。他們玩手機,只是因為實在找不到其他可玩的了。 

想讓孩子不玩手機,你得給他找點事幹。  

孩子玩手機,並不是因為手機好玩得不得了。實際上比起手機,孩子更喜歡和人一起玩。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孩子,比起手機上那些虛擬的、抽象的東西,他們更喜歡現實中的互動。   

我們觀察就會發現,兩個孩子或者更多孩子在一起,他們基本上是不玩手機的,而是有各種各樣的遊戲。

和父母在一起,父母又不想和孩子玩的時候,孩子才會玩手機。想想你們一家三口打打鬧鬧,笑得前俯後仰的時刻,這時候孩子會想玩手機嗎?

如果在網上搜索「孩子玩手機怎麼辦」,基本所有的帖子都會告訴你,要多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做不到這一點。他們陪孩子就是把孩子放在自己身邊而已,他們最喜歡的模式就是孩子玩孩子的,自己可以不被打擾地扣手機、看電視、聊天……  

所以,想讓孩子別沉迷於手機,父母就要替代手機做孩子的玩伴。



孩子玩手機問題上一個關鍵的詞叫做「替代」。  

孩子總是要玩,有人一起玩就和人玩,沒人了就和玩具玩、和手機玩。

當手機「替代」了人和玩具,父母就會發愁,覺得孩子玩手機玩太多了、上癮了。有智慧的父母,用別的東西替代了手機,讓孩子發展出一技之長: 

我認識一個剛上初中的孩子,他曾經說,手機無聊死了,有什麼好玩的?那在這個孩子眼裡,什麼是好玩的呢?  

答,攝影、動漫、定格動畫。

   

這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有自己的攝影集,自己做了12秒的定格動畫。在他眼裡,這些東西比手機好玩得多。   

他的媽媽到底做了什麼?就是陪伴和支持。  

這個孩子一開始只是喜歡漫畫,所有的零花錢都用來買漫畫書,後來喜歡攝影。 

孩子要拍蝙蝠俠照片,媽媽在大夏天的晚上陪兒子爬到天台,用手電給兒子照明打光一個多小時,被蚊子咬得渾身是包……   

媽媽這麼做的結果是,孩子「玩」攝影替代了玩手機,對攝影上癮替代了手機上癮。 

某種程度上講,上癮是建立「舒適域」的過程。  

人在某一個領域時間久了,對這個領域會非常熟悉,並獲取很多的成就感、價值感。你會留戀這裡,不輕易放棄,這就是我所說的舒適域。

 

孩子玩手機入迷之後,對手機裡各種應用門兒清,怎麼看視頻,怎麼打遊戲通關,哪個網站遊戲多……他對這些非常擅長,非常精通。  

 

拿起手機他就像一個掌控一切的將軍,而放下手機他卻會成為一個學習不好、沒有特長的、被媽媽批評的孩子。  

這時候父母再說「玩手機不好」「別玩手機了」,恐怕說破了嘴皮子孩子也是不會聽的。  

手機玩上癮,其他的遊戲就不那麼好玩了。這時候放下手機,孩子就真的是不知道幹啥了。

所以,不想讓孩子玩手機,就可以用別的東西替代手機,讓孩子建立舒適域。 

  

雖然我們經常為孩子手機上癮發愁,但其實大人在手機上建立了更牢固的舒適域,大人玩手機遠比孩子多得多。  

要知道,教育並不是人類學習的第一方式,模仿才是。

所以,不想讓孩子手機上癮的話,「父母不玩手機」最重要。至少孩子在身邊的時候別玩。   

一般來說,6歲以下的孩子玩手機,父母放下手機多陪孩子就可以了。6歲以上的孩子,我們需要培養興趣,讓他們在自己的興趣裡建立舒適域,這樣就對手機不那麼上心了。 

  

「陪」孩子的要點有兩個,一是前文說的,孩子沒什麼可玩的時候陪孩子玩,二是,孩子自己能玩得開心的時候不打擾。

這和前一條一樣重要。你可以加入和孩子一起玩,但是一定要按照孩子的規則,以孩子為主導。6歲以上的孩子,因為有更多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他們不太喜歡父母事事在自己身邊。

培養興趣父母需要做的不是給孩子報各種班,而是給孩子機會接觸這些東西,然後不打擾,一切讓孩子主動。 

只要他提出,你就不用擔心他會手機上癮了,因為他會在別的東西上建立舒適域。  

如果孩子不玩手機也能開心,我們就不必管手機的事兒了。

 

來源:深度育兒(ID: baomabaobao ),每天中午一點半,為您分享有深度,有態度的育兒知識。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相關焦點

  • 孩子特別沉迷手機 父母如何改善情況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父母的小寶貝,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學習又好,但是如果孩子沉迷於手機自然就耽誤學習,只要回到家裡大部分時間都是抱手機,盯著手機,甚至吃飯的時候也要看手機,孩子這樣沉迷手機應該怎麼辦呢,原因又是什麼?
  • 孩子小小年紀就沉迷手機?多半是家長帶的壞習慣,有的話趕緊改正
    隨著科技時代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一樣物品。手機裡的功能強大,什麼事情都可以進行。很多小孩就非常沉迷玩手機,每天吃飯走路都不離手,有的甚至會因為手機而不愛學習了。這讓很多家長都感覺非常頭疼,長時間玩手機,還會很傷害孩子的視力。
  • 寶坻人國慶中秋連休8天!這些壞消息來了!天下沒有白放的假期
    號)精神,為便於各地、各單位及早合理安排工作,現將2020年國慶節、中秋節放假日期安排通知如下: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 國慶假期不少人 有外出旅遊的計劃安排 那旅遊回來後需要進行隔離嗎?
  • 孩子手機上竟有18款遊戲APP!孩子沉迷手機,這些建議亮了
    由智慧型手機等做「玩伴」長大的青少年兒童,缺少父母關愛、缺乏基本的情感依戀;五是過度使用手機危害青少年兒童身體健康。青少年兒童的視力極易受損,用眼過度很容易造成近視。孩子沉迷手機遊戲這些建議亮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及城市外來務工子女等特殊群體,張雪認為,須加大教育引導力度,建立網路遊戲沉迷問題預警幹預機制,加強農村學校網絡安全教育,針對農村教師和家長開展培訓,建立家校協同的學生成長跟蹤平臺。孩子沉迷手機沒節制?家長一定要學會這3招!
  • 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這些資源、信息、體驗,對於高中生孩子來說就像是"獵物",讓他們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同時增長自己的知識。孩子沉迷這種體驗,就很難放下手機。自我酬賞:無論年紀大小,孩子始終是渴望認同的。很多孩子在網絡上活躍,僅僅是為了贏得別人的認可。
  • 媽媽斷網遭女兒毆打,家有沉迷手機的孩子,父母一定要知道這3點
    所以,發現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時,簡單粗暴地沒收或者斷網絕對不是好方法,尤其是面對青春期的孩子。2、找到孩子沉迷手機的原因。孩子因為手機而叛逆時,看起來手機和遊戲是罪魁禍首,其實是家庭教育當中潛在的問題所體現出來的外在表現。
  • 寒假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機?不妨「約法三章」
    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不少孩子日漸沉迷手機遊戲、短視頻等軟體,一有空閒就抱著手機玩,甚至有的孩子已經發展到無心學習、熬夜玩手機的地步。
  • 當孩子沉迷手機,這些方法值得借鑑!
    「你不讓我玩, 我也不想活了!」7月27日晚上11點,伴隨著電腦上遊戲結束的畫面,15歲的楊陽(化名)摘下耳機,結束了當天三個小時的遊戲時間。這是最近一個多月他和媽媽林悅(化名)多次協商的結果。這半年來,楊陽逐漸接受了這樣的場景:自己玩遊戲時,母親坐在身旁陪伴,遊戲結束後,母子倆會聊一聊遊戲裡遇到的事情。楊陽已經答應林悅,今年9月將結束已經一年多的休學,回到學校繼續讀書,「但我要走讀,下自習回來你讓我每天玩1個小時,周末每天3個小時。」林悅答應了。
  • 孩子手被門夾了,父母心痛,不如及早做好這些
    醫生包紮受傷的手指,圖片來自百度等一切安頓下來後,朋友才從兩個孩子那兒了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姐弟倆當時在家一起玩積木,姐姐感覺弟弟總是調皮搗蛋,就忽然不想和弟弟一起玩了。而姐姐並不知道弟弟追過來,就用力想把房門關上,而恰好弟弟的手正好伸到了門縫裡,所以在姐姐關門的時候,弟弟的手指就被夾住了,發出陣陣慘叫。
  • 「國慶假期遊客遺失物排行榜」上熱搜 他們竟然連這些都能丟
    提醒一下 你的國慶假期餘額不足3天啦! 有個3000億的大項目你參加了嗎?>是旅途物品遺失高頻人群 酒店成為旅途中客人遺失物品的高頻環節 除了證件、充電器、鑰匙等物品外 孩子作業也進入榜單 從地域上看 來自西安、重慶、廣州等地的遊客
  • 老師提醒: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2沉迷手遊,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1. 影響身體健康長時間捧著手機玩遊戲會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影響孩子頸椎等。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癮中毒太深怎麼辦?心理學家力薦這3個方法
    最近,有不少父母向老師反饋了這樣一個困惑:孩子整天沉迷手機遊戲,而且父母說幾句孩子就會非常暴躁。有一個媽媽提醒孩子少玩手機的時候,自己的親兒子竟然氣急敗壞地對媽媽說:「滾!不要你管!」有時候,如果遊戲打輸了,甚至把怨氣發洩在媽媽身上,直接對媽媽動手,用這個媽媽的話來說就是:「我覺得他已經喪心病狂,無可救藥了,我再也不想管他了!」
  • 【親子伴讀】巫婆的孩子
    在一個刮著強風的公園裡,巫婆的孩子施展魔法,他們把小美變成了一隻青蛙,把松鼠變成了士兵……但是他們不知道怎麼解除咒語
  • 7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只用1招,就讓孩子心甘情願放下手機
    還有許多家長,平時照顧孩子最頭疼的一件事,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家長也是覺得沒有時間陪孩子,只能給孩子玩手機,可是真的當孩子拿著手機玩的時候,連飯都顧不上吃了,父母又會非常擔心:再這樣下去孩子以後能怎麼辦?以下我們來看看一個7歲的孩子沉迷手機,奶奶用什麼方法,讓孩子自願把手機放下?
  • 沉迷手機與不玩手機的孩子相比,大腦有啥區別?觸目驚心
    似乎是閨蜜的聚會,不過都帶著孩子,貌似是親子活動,場面壯觀。這些媽媽們聊得很熱切,講自己的育兒經,都顧不上吃菜。 然而,媽媽們能有這樣的時間聊天,在於她們不約而同地給孩子遞上手機。孩子們各自在旁邊全神貫注地玩手機、平板電腦。誠然,公共場合以此方式帶娃,能很好地安撫孩子情緒,讓他們保持安靜,不影響別人。可是,沉迷電子產品帶給孩子的傷害,不知她們是否知道?
  • 8歲孩子沉迷手機,奶奶只用一招就讓孩子自願放下手機,全家點讚
    前言:手機現在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工具,只要離開手機,感覺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要去做什麼事情,沒有手機,我們會變得特別的緊張和焦慮。現在有很多孩子每天都沉迷於玩手機,網絡上經常有報導,某某家的孩子因玩手機荒廢了學業。
  • 國慶中秋假期加班3倍工資,可打工者卻不開心,學生假期要泡湯?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今年的國慶和中秋假期馬上就要到來了,對於上班族來說,此時國慶中秋假期放幾天,以及加班給不給工資就成了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最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對此事進行了解答。當然了,要是用人單位在這段時間內沒有讓員工加班,那就正常支付工資就好了,而且這些3倍或者2倍的加班費都是在員工月工資後另外支付的,也就是說他不包含在工資裡面,下面我們來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 孩子沉迷手機的世紀難題,竟被輕鬆破解(附攻略)
    怎麼說服自己的娃不玩手機呢?且看各行業職場媽媽們的怪招!為了防止孩子將來會沉迷手機,法務媽媽居然和孩子籤訂了《手機使用合約》,如圖所示。這位媽媽用行業知識培養女兒的契約精神,約束女兒使用手機的時間。這年頭,沒個一技傍身,還真稱不上業內好媽媽。可為什麼效果沒有長期有效呢?不僅僅這件事情,相信孩子一直處在弱勢當中,每天被控制、被監督,孩子的內心有著什麼樣的信念呢?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而這些,卻影響著她的一生。41歲的心理醫生王曉麗,從事心理諮詢治療十多年。
  • 孩子玩手機上癮、沉迷網絡,不能瞎緊張,要把它變成工具而非玩具!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導讀: 現在的父母提起手機往往是深惡痛絕,似乎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沉迷手機和網絡,所以家長都視手機為洪水猛獸,甚至疾呼國家為什麼不出臺政策
  • 寒假,如此安排讓孩子假期高品質有意義,是父母給予孩子理性的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度過快樂陽光的假期,精氣神實足的面對新學期,也都想讓他們在假期充實有意義,分享幾個實用的建議: 幫助孩子規劃假期生活寒假過得怎麼樣,父母怎麼引導是關鍵,對孩子的假期計劃要花心思,不能圖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