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暴躁怎麼辦?3個智慧錦囊讓改變輕鬆發生

2020-12-22 廖老思父母加油棧

中國人有一句古話叫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我們都知道這句話的本意是治標不治本,費力不討好,儘管都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特別是針對手機遊戲成癮孩子的管教中),我們仍舊難免會犯同樣的問題——

比如孩子玩手機,我們便要求孩子少玩手機;孩子沉迷遊戲,我們便管控孩子少玩遊戲;孩子熬夜不睡覺,我們便反覆催促孩子早點休息;總之,孩子當前呈現出什麼問題,我們就火急火燎地解決什麼問題,導致的結果當然是隔靴撓癢、事與願違了。

那麼,對於青春期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輟學、情緒暴躁等不良或成癮問題,父母到底應該如何有效應對呢?孫子兵法裡給出了三條智慧錦囊,分別是a利而誘之,b強而避之,c佚而勞之,接下來我們從家庭教育的角度,逐一論述:

智慧錦囊一:利而誘之——挖掘出孩子所熱衷的「利」並對其循循善誘

什麼是「利而誘之」?意思是:「對方如果貪心,就用利益來引誘他」,從家庭教育的角度,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抓住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並且以此對其進行循循善誘」;但是,很多時候,父母們往往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而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管教孩子,單方面的認為,孩子不應該一天到晚玩手機,通宵達旦玩遊戲,而應該多和父母溝通,多外出運動,多出去走走,多與人交際,不要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其實這些道理孩子都懂,但問題在於:a.孩子壓根就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就像有一個青春期女孩所講:「爸媽和我聊天不是聊學習寫作業,就是聊限制手機減少玩遊戲時間等話題,煩死了!」

b.同時也不喜歡外出運動與人交際。有一個媽媽看到孩子整天閉門不出,手機不離手,便想方設法邀約引導孩子外出散步,還強調公園裡鳥語花香,天空中萬裡無雲,總之把父母眼裡的花花世界都描繪了個遍,但是孩子仍舊無動於衷,好不耐煩地甩出了一句話:「你自己去吧,別煩我!」

以至於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到底真是孩子百無聊賴,萬念俱灰,還是是我們父母不善於驅動孩子的內在動力呢?答案顯然是後者,為什麼?

著名心理學家露絲·羅茜曾說:

「沒有目標,我們便失去了方向,除非我們找到充分發揮自己的途徑,我們才有可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換句話說,要麼我們幫孩子找到能夠充分發揮其熱情、能量的途徑,否則孩子必然失去方向,只能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具體怎麼做呢?

父母應該挖掘出孩子所熱衷的「利」,從而對孩子循循善誘。舉例說明:一個15歲半的青春期女孩,排斥學習、拒絕溝通、黑白顛倒、作息紊亂,整天手機不離手,這個媽媽幾乎把能試的方法都試了個遍,但是孩子一點改變都沒有,後來聽了我的建議,停止一切無效的辦法,重點從孩子感興趣的「小說」入手,據這個媽媽介紹:

「在一次吃完飯後,我和孩子一起聊小說《左耳》,我感概裡面的愛情,並引導孩子如何建立正確的愛情觀、價值觀及人的性格養成;在這過程中,孩子跟我說她有一個不好的性格,我問她是什麼,她說:『見不得別人比我好』;我說為什麼呢?她說就是因為小時候,我(媽媽)老是跟她說『怎麼考試成績又比別人差,沒有別人好』,長期以來落下的,慢慢的就見不得別人比她好了。

於是我給她道歉,告訴她媽媽以前的這個觀念是錯的,人是應該跟自己比,不應該跟別人比,跟別人比永遠都不能贏,只有贏了自己才是真的贏,此時孩子說:『這麼多年了,你才發現自己錯了,你(媽媽)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現在改還來得及嗎?』我說:『來得及,只要想改,哪天都不晚!』她用質疑的眼神及語氣來看著我,我很肯定的告訴她:『可以的,你不也是覺得媽媽改變了嗎?』孩子默許地點點頭……」

由此我們發現,並非是孩子不願和父母溝通,也並非是孩子天生就厭學沉迷遊戲,實際上,孩子也渴望和父母溝通,通過學習遇見更好的自己,關鍵在於,我們父母如何抓住孩子感興趣的事物(例如:玩遊戲、看小說、刷視頻、學樂器、動漫周邊、摩託車、學日語等等),對孩子進行循循善誘;

有的父母頗有先見,從小就牢牢抓住了孩子愛玩的天性(利),把孩子所沉迷的遊戲項目,從電子產品中活生生搬到了如常生活中(誘),比如父親把孩子放在儲物籃子裡,上演現實版的「過山車」;

或者乾脆把垃圾桶倒扣在頭上,在家中客廳和孩子們玩起了「植物大戰殭屍」,又或者上網淘了一件「蜘蛛俠」的高仿服裝,藉助父親強有力的雙臂,在家中的門沿或牆上練習「飛簷走壁」,有如此善於「誘導」的父母,孩子哪有不愛的道理?

某公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為行為成癮患者專門設計的「行為成癮病房」,更是把「利而誘之」的智慧發揮到了極致,他們在病房裡為行為成癮患者設置了與家人一同互動的迷你KTV、動感單車、遊戲沙盤、彩色鉛筆等項目,簡直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儘管呈現的方式豐富多彩,但萬變不離其宗,幫助青春期孩子擺脫手機遊戲癮,重新回歸學習生活的不二法門便是:通過另外一種更有趣更健康的事物,來贏得(爭取)孩子的的時間、精力以及注意力。

切記,人的時間、精力以及注意力是有限的,當孩子願意重新信任並接納父母,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父母身上,與父母保持親密、良性的互動與連接,自然而然就削減了對手機遊戲的依賴程度。

智慧錦囊二:強而避之——在情緒消極暴躁時先自我隔離,安頓情緒

什麼是「強而避之」?意思是:「如果對方強大,就要暫時避其鋒芒」,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父母的敵人是誰呢?當然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叛逆思維以及消極情緒;

換言之,當孩子叛逆思維強大,消極情緒激烈敗壞的時候,父母就要注意了,千萬不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管教孩子,而應該暫時避其鋒芒,否則不僅毫無效果,反而適得其反,舉例說明:

有一個15歲男孩媽媽介紹:

「在剛放寒假的時候,我們與孩子約定每晚十點前全部完成作業,並交出手機睡覺,但效果根本就沒有達到——剛開始(孩子上交手機的時間)會推遲一個小時左右,後面會越來越久,再後來是乾脆手機不交了,作業也不寫了,只是一天到晚的玩手機;

我和孩子爸爸非常生氣,經常指責怒罵孩子,結果孩子越來越反叛,經常和父母對著幹,把父母氣得半死,那段時間,由於父母也經常在孩子面前大發脾氣,沒想到孩子也「完美」的學會了我們大人發洩情緒的方式,經常跟父母對罵、怒罵、摔門;除此之外,孩子還把情緒發洩到弟弟的身上,經常打弟弟,完全就把弟弟當成了出氣筒,家裡每天都充滿了火藥味……」

後來,我給這個媽媽提建議,讓她在孩子情緒不佳,火氣沖天的時候,採取「不反應」、「延遲反應」等避其鋒芒的應對方法,過了段時間,孩子的情緒大有好轉,對媽媽的態度有了明顯改變——

在媽媽表示身體不舒服時,孩子會主動幫媽媽泡藥(據媽媽說講,換做是以前,哪怕是強硬要求孩子也不會去做的),父母忍不住向孩子表達:「你最近脾氣好了很多哦!」孩子回答得倒也乾脆:「因為沒有事可以讓我發脾氣。」

「強而避之」的智慧不僅適用於孩子,也同樣適用於父母。換言之,當我們父母感到氣急敗壞、火急火燎、怒火衝天時,同樣需要需要採取「避己鋒芒」的態度——

相關焦點

  • 孩子沉迷遊戲厭學輟學,為啥越打壓越嚴重?父母這樣做四兩撥千斤
    不少父母在面對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厭學輟學等問題是,往往採取的態度是「壓制性」的管教態度,就像有一個全職媽媽所講:「孩子每天玩手機不去上學,再這麼下去怎麼得了,我必須得給他點顏色瞧瞧!」結果,隨著父母強制管教的升級,孩子逆反的程度也水漲船高,最終導致的結果便是親子關係徹底破裂,孩子多次選擇離家出走;由此,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在管教孩子過程中,父母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呢?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四兩撥千斤輕鬆應對呢?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癮中毒太深怎麼辦?心理學家力薦這3個方法
    最近,有不少父母向老師反饋了這樣一個困惑:孩子整天沉迷手機遊戲,而且父母說幾句孩子就會非常暴躁。有一個媽媽提醒孩子少玩手機的時候,自己的親兒子竟然氣急敗壞地對媽媽說:「滾!不要你管!」有時候,如果遊戲打輸了,甚至把怨氣發洩在媽媽身上,直接對媽媽動手,用這個媽媽的話來說就是:「我覺得他已經喪心病狂,無可救藥了,我再也不想管他了!」
  • 孩子厭學,不是墮落,真是無奈!
    誰都可以管孩子,但並不是誰都可以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到底是為了實現父母的願望,還是為了實現孩子的願望,大多數父母都能想明白,但卻很少有父母做得明白。由此可以,孩子厭學,不是墮落,真是無奈!孩子厭學了,開始拖拉、遊戲、早戀等等,而父母又將開闢新的戰場,又將反覆的加劇孩子厭學。
  • 孩子沉迷遊戲怎麼辦?想真正幫他戒掉「遊戲癮」,家長要這樣做
    但是對於很多沉迷在遊戲中的孩子來說,究其根本並不是遊戲吸引了他,而是當他開始產生「厭學」情緒,或是在學習中產生了挫敗感時,卻在遊戲中得到了慰藉。所以即使沒有了遊戲,孩子為了逃避現實還是會被電視劇、漫畫等其他事情所吸引,從本質上來說,一切讓他感覺到存在感和自豪感,或者一切比學校和學習有意思的事情都會讓他著迷。小林的孩子最近沉迷於手機遊戲,剛開始孩子聽話說不玩就不玩了。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教育學家:每一把遊戲都是孩子在成長!
    一逢寒假暑假或節日的小長假,家長紛紛頭疼孩子痴迷於手機中的遊戲,「手機」一度成為引發家庭矛盾爭吵的重要源頭之一。面對放假期間孩子沉迷手機,家長應該如何處理?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到遊戲的全方位概念,不能將遊戲簡單歸類於壞的,更不能教遊戲歸類於網路遊戲。
  • 孩子沉迷網絡怎麼辦?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缺乏學習動力怎麼辦孩子沉迷網絡,家長是既頭痛又無奈,明知這樣下去荒廢學業、損害身心健康,影響一生,但卻無計可施。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嗎?網絡的危害,家長都清楚,也有很多家長對於沉迷網絡的孩子採取了各種手段,包括沒收手機、批評教育、甚至送去戒網中心等,但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還激起了孩子的叛逆心理。其實要想讓孩子擺脫網癮,最先要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沉迷網絡?
  • 老師提醒: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 孩子整日沉迷手機怎麼辦?這3個妙招,能讓其自覺將手機放下
    ,走路、吃飯的時候更是視線不離手機,有的孩子甚至會下載一些網絡熱門遊戲,每天沉浸其中,情緒被遊戲的勝負所左右,因此他們的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面對孩子存在的這種情況,家長們有心勸阻,卻無力阻止,孩子依然如舊,聽著你所說的話,左耳進右耳出,這種情況想必不少家庭裡都存在著,那麼當孩子整日沉迷手機時該怎麼辦呢
  • 自殺、厭學、抑鬱,怎麼辦?
    當她決定自殺而尚未自殺時,已經感到解脫和放鬆,這在提示:她的抑鬱和痛苦是可以改變的,而且不通過自殺也是可以改變的!(尚未實施前就已經無比輕鬆了)也有人說,她的自殺是抑鬱症的症狀之一,是絕望和無助,她們不怕死亡,而是更害怕活著的時候感受的痛苦。「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這是覺得活著還有希望的人的理解,絕望無助的人不這麼認為。
  •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兒童健康測評
    即使是有些家庭因為孩子不買電腦,也會有智慧型手機,所以經常會看到孩子們趴在電腦邊或是抱著個電話經常玩很長時間,吃飯、睡覺都叫不動。長時間對著電腦或手機屏除了有輻射外,還會導致孩子視力下降,損害孩子視力健康。2、容易沉迷網路遊戲有些孩子喜歡上網、玩手機是因為沉迷於網路遊戲。這些遊戲雖然是虛擬的,但是孩子因為年紀小尚不能清楚地把現實與虛擬界分得很清楚。
  • 孩子有厭學情緒怎麼辦?分析這三點,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
    孩子有了厭學情緒怎麼辦?分析這三點,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厭學問題孩子的厭學情緒一般在孩子的大考試之後會出現,尤其是考試成績不佳的時候,更容易讓孩子產生一種挫敗感,年幼的孩子由於心智還不成熟,失敗的考試經歷,會讓他們覺得在學習中根本獲不到樂趣。
  • 初中男孩為手機縱身一躍,當場身亡!孩子沉迷手機,爸媽到底應該怎麼辦?
    前幾天,有一位讀者留言:「我的孩子現在沉迷手機遊戲,我覺得擁抱好難哦!」 經過交談,我了解到:這個孩子現在讀初中一年級,由於沉迷網路遊戲,以至於廢寢忘食,成績更是一落千丈。但孩子還是「屢教不改」,在答應媽媽不玩遊戲後,他會在媽媽睡著後,半夜兩點鐘爬起來連網,繼續陷入遊戲中,無法自拔……當媽媽的已經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在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媽媽只得選擇暫時把孩子送到奶奶家去,讓自己來一個「眼不見為淨!」我相信,上文爸爸媽媽是非常非常愛他的孩子的,初衷也很明顯,是為了讓孩子少走彎路。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
    懊悔不已的小林父母打罵指責過孩子、也試圖沒收孩子手機,但效果都不明顯……孩子沉迷手機遊戲,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孩子沉迷遊戲的弊端孩子玩遊戲上癮,弊遠遠大於利,想必已經成為當代父母的心病。打遊戲隨隨便便就是連續幾個小時對著電子屏幕,極其傷害眼睛,很多孩子近視的原因就是長時間玩手機。
  • 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利用上癮模型,從根源戒掉孩子手機癮
    有些家長選擇"暴力解決",用武力鎮壓孩子的手機癮,但結果是兩敗俱傷。面對沉迷手機的高中生,我們到底咋辦?高中生沉迷手機怎麼辦?上癮模型了解下高考被稱為"一分定輸贏"的戰爭,所以在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三時期,孩子、老師、家長都會嚴陣以待。
  • 孩子沉迷手機的世紀難題,竟被輕鬆破解(附攻略)
    這位媽媽用行業知識培養女兒的契約精神,約束女兒使用手機的時間。這年頭,沒個一技傍身,還真稱不上業內好媽媽。可為什麼效果沒有長期有效呢?不僅僅這件事情,相信孩子一直處在弱勢當中,每天被控制、被監督,孩子的內心有著什麼樣的信念呢?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而這些,卻影響著她的一生。41歲的心理醫生王曉麗,從事心理諮詢治療十多年。
  • 法國中小學全面禁止學生用手機,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遊戲?
    隨著智慧型手機、4G網絡的普及,各類網路遊戲還迅速向學校蔓延,越來越多的孩子深陷手遊世界。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有手機、痴迷手機遊戲的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因此厭學,甚至輟學,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的教學質量。除了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外,更讓家長們擔心的是藏在虛擬世界裡的種種誘惑和風險。
  • 孩子特別沉迷手機 父母如何改善情況
    每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父母的小寶貝,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學習又好,但是如果孩子沉迷於手機自然就耽誤學習,只要回到家裡大部分時間都是抱手機,盯著手機,甚至吃飯的時候也要看手機,孩子這樣沉迷手機應該怎麼辦呢,原因又是什麼?
  • 為什麼孩子一玩手機就停不下來?改變孩子成癮行為要從思維上入手
    不少家長反饋,說自己的孩子,玩起手機來幾乎可以用「走火入魔」這四個字來形容:一玩就是一整天,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不和家人說話,用家長們的話來說就是:「連魂魄都被手機給勾走了……」家長們當然知道,沉迷手機遊戲的行為,將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極為不良的影響和傷害,但是,從家長的內心來說,卻又感到萬般無助和無奈,為什麼呢?
  • 廈門13歲男孩沉迷手機,醫生支了一招,三個月後……
    小李感覺被冷落,心情沮喪,便通過手機遊戲釋放情緒,遊戲排名高歌猛進,成績卻一落千丈。 老師發現問題後及時與家長溝通,家長立即帶著小李多次到仙嶽醫院接受家庭訪談。在醫生的指導下,找出問題所在,最後,醫生為小李制定了一套行為管理計劃。按照計劃嚴格執行3個月後,小李的行為習慣慢慢改變,不再迷戀手機。
  • 初中生沉迷手機遊戲怎麼辦?台州家長謹記這4點,還有救!
    你的孩子喜歡玩手機嗎? 你有沒有因為孩子沉迷遊戲而吵過架? 臨近期末,你會沒收孩子的手機嗎? 而類似這樣,孩子沉迷手機遊戲,被家長責備後輕生的案例又豈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