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藥學中溼氣分成二種。一是內部五邪,說的是風、寒、溼、燥、火之中的溼。主要是肺、脾、腎,氣的不足導致脾的消化吸收作用紊亂,也稱之內溼二是外感風寒六淫之邪,說的是風、寒、暑、溼、燥、火稱之為外溼,這便是溼氣的由來。
溼氣在女性身體上表現尤為明顯,具體有哪些?
1、精神不好。溼氣重的人首先會表現在精神和睡眠上,睡眠不好就會導致精神頹廢,完全提不起精神。睡不好是因為溼氣在身體裡多出來的水分,在體內亂竄造成身體功能混亂,給內分泌系統帶來了危害。
2、頭重腳輕。當溼邪最初入侵身體時,可呈現出身體疲乏、四肢沉重、渾身不舒適的感覺。就像身上附著重物一般。體質虛榮的人還會伴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症狀。
3、舌苔厚膩。這是溼病的最常見的表現,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來時,在舌頭上就會有明顯的症狀出現了。但人們往往會忽略不在乎,看舌苔驗病的話在清晨剛起床的時候最為準確。
4、關節疼痛。溼氣侵蝕到關節部位就會出現一些明顯病症,導致體內一部份氣血運行不暢,無法正常供給到四肢,就會出現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順利等現象。
5、消化不良。溼邪困擾脾臟,危害其它正常的消化系統。這時身體會出現胸悶腹脹、食慾不佳等症狀。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溼」時,通常伴有口淡、口腔黏有苦味、口渴喝不下水、疲憊乏力的情況。
6、舌頭有齒印。體內的溼氣在加重時,舌頭會伴有發火變大的症狀。也會講話不清楚總是無意中咬到舌頭。如果舌頭伸出來能看到有一圈明顯的印記。
溼氣重怎樣調養
1、健身運動:流汗是最普遍的健康保健方法,無論是做什麼運動,都是加速基礎代謝。推動血液循環系統、提升人體免疫力,也是在加速溼氣排出身體之外。健身運動必定會流汗,溼氣也是身體不必要的水分,根據流汗還可以加速溼氣的排出速度。除此之外健身運動也可具有增強體質的功效。
2、注意自然通風:在生活起居中,每日要堅持自然通風。日常生活一些關鍵點也會造成周邊的自然環境和人體裡的溼氣加劇。例如喜愛坐在木地板上玩樂、長期呆在密閉式的屋子裡等。平常要適度開窗通風透氣,非常是屋子裡溼氣重的情況下。
3、拔罐:拔罐是根據刺激身體氣血和神經系統的經絡而達到去除身體涼氣的功效。溼也歸屬於溼邪的一種,拔罐不但能夠去除溼邪,還可以祛除身體的風、寒、熱等。
4、飲食療法:食材之中薏仁米去溼氣的作用較為優異。它能夠治溼痺、利胃腸、去水腫、健脾胃堅持服用可以益身養血。薏米味甘淡是常見的排毒利尿的食材。服食時與紅豆一起配搭熬粥實際效果最好。
根據之上主要表現能夠分辨身體是不是溼氣重。平時能夠根據健身運動,飲食搭配等方式 開展排溼氣。日常生活多注意保暖不給溼濁之氣機會,身心健康才不容易遭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