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研究 | 「三言二拍」運河商賈文化探析

2021-02-18 啟騁文化

來源:北運河今昔 | 作者:趙維平

摘   要:「三言二拍」所收明代擬話本小說,尤其是馮夢龍、凌濠初的自創作品,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明代運河流域的商賈文化。這些作品講述了許多曲折的經商故事,塑造了不少生動的商賈形象;既肯定商賈對繁榮經濟的作用,也抨擊其敗壞社會風氣的惡習,既狂熱崇拜財富又講究取財有道。這些思想內容折射出明代中後期李贄新思想輝光,應該給予重視。

關鍵詞:三言二拍;京杭運河;商賈文化

「三言二拍」所收明代擬話本小說,尤其是馮、凌二人的自創小說,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明代運河流域的商賈文化。這既得益於他們運河流域的生活經歷,馮夢龍是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凌濛初是湖州府烏程縣人,他們較多地接觸到運河流域的商賈生活;又得力於他們獨特的俗文學見解和執著。馮夢龍認為擬話本小說是「療俗之聖藥」,他把通俗文學提到與經史和詩文同等重要的地位,並埋頭從事宋元話本的整理,刊行「三言」於世。凌濛初則鑑於「三言」已將宋元話本精華收集改編殆盡的現實,另闢路徑,「因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得若干卷;其事之真與飾,名之實與贗,各參半。文不足徵,意殊有屬。凡耳目前怪怪奇奇,當亦無所不有。總以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為戒,則可謂云爾已矣」。他大力潤色明代擬話本並自創擬話本小說,推出「二拍」行世。「三言二拍」的有關作品塑造出許多個性鮮明的商賈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代運河流域的商賈文化。

明代中後期,隨著國內市場的日益擴大、商品運銷量的不斷增大和商品經濟迅速發展,運河沿岸城市商品集散地和商人輻輳地的地位日益突出。「三言二拍」對明代這種情況的反映,便是寫了運河流域的許多經商致富故事,刻畫了不同類型的商賈形象。一是本非宿商,被迫從商後靠偶然的機遇和運氣致富的故事。凌濛初《烏將軍一飯必酬 陳大郎三人重會》中的王生,雖然「父親王三郎,商賈營生」,但他「年紀七八歲時,父母兩口相繼而亡」,被嬸母楊氏養大。18歲時受嬸母「我身邊有的家資,並你父親剩下的,盡勾營運。待我湊成千來兩,你到江湖上做些買賣」鼓動,走上生意場。初次做生意「先將幾百兩銀子置了些蘇州貨物。揀了日子,僱下一隻長路的航船」到南京去,在黃天蕩被一夥強盜洗劫一空。第二次是聽說「揚州布好賣」,打算到松江置買了布到揚州賣出,然後在揚州「氽了米豆回來」在蘇州出售。但運布到了常州,因「無數糧船,阻塞住丹陽路」只好改道孟河前往,不想在外海又被同一夥強盜打劫。第三次通過求卦問卜決定到南京做生意,不想在長江江面又受到同一夥強人的洗劫,卻因禍得福。來由是王生向強盜哭訴衷情,盜首將他們前一晚劫得的一船無用薴麻留給了王生,而每捆薴麻核心都藏有打包的白銀:見過嬸嬸,又把上項事一一說了。楊氏道:「雖沒了銀子,換了偌多薴麻來,也不為大虧。」便打開一捆來看,只見一層一層。解到裡邊,捆心中一塊硬的,纏束甚緊。細細解開,乃是幾層綿紙,包著成錠的白金。隨開第二捆,捆捆皆同。一船薴麻,共有五千兩有餘。乃是久慣大客商,江行防盜,假意貨薴麻,暗藏在捆內,瞞人眼目的。誰知被強盜不同好歹劫來,今日卻富了王生。那時楊氏與王生叫聲:「慚愧!」雖然受兩三番驚恐,卻平白地得此橫財,比本錢加倍了,不勝之喜。自此以後,出去營運,遭遭順利。不上數年,遂成大富之家……  運河作為商業活動的黃金水道,在商賈雲集、商事頻繁的同時,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些船匪水盜。凌濛初用典型化手法,寫王生三次被同夥強盜洗劫一空,突出了正常行商與搶劫發財之間的衝突。二是本非宿商,主動從商後靠偶然因素致富的故事。《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寫明朝"成化年間,蘇州府長州縣閶門外」的文若虛的致富故事。文若虛原不事生計,坐吃山空,將祖上遺下家產快要揮霍一空時,才曉得家業有限,看見別人經商圖利、獲利幾倍,才思量做些生意,卻又連連賠本。後來他索性隨人「搭去海外要耍」,只用「一兩銀子買得百斤」洞庭桔,沒想到在海外不僅賣得許多銀子,而且回來時順便帶的「敗龜殼」也歪打正著,因藏有24顆寸許大夜明珠而賣得5萬兩銀子。波斯商人瑪寶哈一番話道出了敗龜殼藏寶的可遇而不可求:此殼有二十四肋,按天上二十四氣,每肋中間節內有大珠一顆。若是肋未完全時節,成不得龍,蛻不得亮。也有生捉得他來,只好將皮幔鼓,其肋中也未有東西。直待二十四肋完全,節節珠滿,然後蛻了此殼變龍而去。故此是天然蛻下,氣候俱到,肋節俱完的,與生擒活捉、壽數未滿的不同,所以有如此之大,這個東西,我們肚中雖曉得,知他幾時蛻下?又在何處地方守得他著?殼不值錢,其珠皆有夜光,乃無價寶也……如此偶然致富故事,歌頌了海外冒險精神,反映了明代中後期運河沿岸人們對財富的崇拜和希冀。三是偶然經商,靠高尚品質致富的故事。馮夢龍《呂大郎還金完骨肉》中的呂玉,家住「常州府無錫縣東門外」,在孩子丟失後,「在家裡坐不過,向大戶家借了幾兩本錢,往大倉嘉定一路,收些棉花布匹,各處販賣,就便訪問兒子消息。每年正二月出門,到八九月同家,又收新貨,走了四個年頭,雖然趁些利息,眼見得兒子沒有尋處了」。第五個年頭開始做「經紀」,遇到一位大布商,索性「同往山西脫貨,就帶絨貨轉來發賣,於中有些用錢相謝」。在一次從山西返回的路上拾得白銀200兩,「這不意之財,雖則取之無礙,倘或失主追尋下見,好大一場氣悶。古人見金不取,拾帶重還。我今年過三旬,尚無子嗣,要這橫財何用?」於是他主動歸還失主陳朝奉,卻因此得以邂逅失散多年的兒子:陳朝奉道:「舍下數年之間,將三兩銀子,買得一個小廝,貌頗清秀,又且乖巧,也是下路人帶來的。如今一十三歲了,伴著小兒在學堂中上學。恩兄若看得中意時,就送與恩兄伏恃,也當我一點薄敬。」呂玉道:「若肯相借,當奉還身價。」陳朝奉道:「說那裡話來!只恐恩兄不用時,小弟無以為情。」當下便教掌店的,去學堂中喚喜兒到來。呂玉聽得名字與他兒子相同,心中疑惑,須臾,小廝喚到,穿一領蕪湖青布的道袍,生得果然清秀。習慣了學堂中規矩,見了呂玉,朝上深深唱個喏。呂玉心下便覺得歡喜,仔細認出兒子面貌來,四歲時,因跌損左邊眉角,結一個小疤兒,有這點可認。後來呂玉領子返鄉,遇到客船失事,他又使出20兩銀子獎勵水手下水救人,而被救的人當中就有自己的弟弟,得以合家團圓,從此「益修善行,家道日隆」。四是宿商之後,靠機智和協作青出於藍的故事。馮夢龍《李秀卿義結黃貞女》寫明朝弘治年間應天府上元縣的黃公因家中無人照管,就讓小女黃善聰「假充男子」隨自己出門經商,從南京購「線香」「雜貸」到江北的廬州賣出。兩年後黃公客死廬州,女扮男裝、化名張勝的黃善聰「哭了一場,買棺盛殮,權寄於城外古寺之中」。但她並不因「年幼孤女,往來江湖不便」而退縮,毅然選擇了與李英合做生意的人生之路。李英也是從小跟隨父親出外經紀的應天府籍販香客人,他因「父親年老,受不得風霜辛苦,因此把本錢與小生在此行販」,在黃善聰看來是個老實本分值得依賴的人。「一人往南京販貨,一人住在廬州發貨討帳」,最後二人「幾年勤苦營運,手中頗頗活動」並喜結良緣。五是無賴奸商,損人利己致富的故事,凌濛初《衛朝奉狠心盤貴產 陳秀才巧計賺原房》中的衛朝奉,本是徽州人,卻在南京三山街開解鋪,當地陳秀才向他借了300兩銀子,他卻要謀奪陳秀才價值千兩的莊園:衛朝奉平素是個極刻剝之人,初到南京時,只是一個小小解鋪,他卻有百般的昧心取利之法。假如別人將東西去解時,他卻把那九六七銀子,充作紋銀,又將小小的等子稱出,還要欠幾分兌頭。後來贖時,卻把大大的天平兌將進去,又要你找足兌頭,又要你補勾成色,少一絲時,他則不發貨。又或有將金銀珠寶首飾來解的,他看得金子有十分成數,便一模二樣,暗地裡打造來換了;粗珠換了細珠,好寶換了低石。如此行事,不能細述。那陳秀才這三百兩債務,衛朝奉有心要盤他這所莊房,等閒再不叫人來討。巴巴的盤到了三年,本利卻好一個對合了,衛朝奉便著人到陳家來索債。陳秀才無奈之中,只好提出「衛家那主銀子,本利共該六百兩,我如今一時間委實無所措置,隔湖這一所莊房,約值千餘金之價,我意欲將來準與衛家,等衛朝奉找足我千金之數罷了」的解決方案,當中人傳話時,衛朝奉卻說那房子只值六百兩,並以只要銀子不要房子相要挾。陳秀才無奈,又提出房價折成八百兩,衛朝奉倒找二百兩即可的方案,對此,衛朝奉「也不答應,迸起了麵皮,竟走進去。喚了四五個伴當出來,對眾人道:『朝奉叫我每陳家去討銀子,準房之事,不要說起了。』」逼得中人同「伴當」一起向陳秀才索銀,迫使陳秀才忍痛割讓了房產,衛朝奉滿足了自己發昧心財的願望。圖2   明代商人必攜手冊
明代運河沿岸城市也是外地商人的重要活動區。馮夢龍《蔣興歌重會珍珠衫》中的蔣興哥,湖北襄陽人氏,原本跑廣東的生意,後來聞得「上說天堂,下說蘇杭」,便在廣東「販了些珍珠、玳瑁、蘇木、沉香之類」,到蘇州散放發賣。而他的情敵陳大郎「是徽州新安縣人氏」,「湊了二三千金本錢,來走襄陽販糴些米豆之類」,然後「僱下船隻,裝載糧食」,「不兩月行到蘇州府楓橋地面」,在柴米牙行「投個主家脫貨」。這樣的生意他「每年常走一遍」。《呂大郎還金完骨肉》中的陳朝奉,對呂玉作自我介紹時說:「在下姓陳,祖貫徽州。今在揚州閘上開個糧食鋪子,」也是把揚州作為經商理想所在的外地客商,而運河沿岸城市商賈做生意也跑到萬裡以外,凌濛初《疊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顯靈》提到「蘇州商人販布三萬匹到遼陽,陸續賣去,已有二萬三四千匹了。剩下粗些的,還有六千多匹,忽然家信到來,母親死了,急要奔喪回去」。可見當時商賈經營範圍的廣遠。明代中後期社會矛盾重重。思想領域「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與「好貨」「重情」新思想尖銳對立,重農輕商與商賈至上觀念此消彼長,在政治領域封建集權政體與社會對商人、金錢力量的認可既衝突又相融,在經濟領域官辦壟斷經營與商人資本的自由經營既較量又依賴,在這種情況下,作為社會生活一面鏡子的「三言二拍」,在描寫商賈形象和商業活動時,思想傾向上難免存在著不協調和不和諧。一是關於商賈對社會的影響,既肯定其對繁榮經濟的作用也抨擊他們敗壞社會風氣的惡習。首先,肯定商賈活動促進了商品生產,繁榮了物質生活。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寫到一北一南兩個運河城鎮的繁華:這話本也出在本朝宣德年間,有一老者,姓劉,名德,家佳河西務鎮上。這鎮在運河之旁,離北京有二百裡之地,乃各省出入京都的要路。舟楫聚泊,如螞蟻一般;車音馬跡,日夜絡繹不絕。上有居民數百餘家,邊河為市,好不富庶。 說這蘇州府吳江縣離城七十裡,有個多鎮,地名盛澤,鎮上居民稠廣,土俗淳樸,俱以蠶桑為業。男女勤謹,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那市上兩岸綢絲牙行,約有千百餘家,遠近村坊織成綢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賈來收買的,蜂攢蟻集,挨擠不開,路途無佇足之隙;乃出產錦繡之鄉,積聚綾羅之地。江南養蠶所在甚多,惟此鎮處最盛。前段節錄寫河西務鎮數百家居民「邊河為市」的壯觀景象,用群體商賈形象突出了商業活動在當時社會的舉足輕重。後段節錄通過一個盛澤小鎮,以一斑窺全豹,反映明代嘉靖年間江南運河流域商品經濟的繁榮,一方面「千百餘家」一起從事絲織品生產,另一方面「四方商賈」蜂攢蟻集來採買絲織品,表現了商品生產與商賈活動相得益彰的關係.其次,否定商賈「無奸不商"和「飽暖思淫慾」的惡習,商賈以贏利為目的,買賤賣貴本無可厚非,但靠坑蒙拐騙謀取錢財實在傷天害理,上文提到的衛朝奉巧取豪奪別人莊院就是一例。「人生碌碌仗貪泉,不畏官司不顧天。何必廣齋多懺悔?讓人一著最為先。」凌濛初的這首開頭詩否定了奸商行徑。商賈長期奔波在外,即便像《呂大郎還金完骨肉》中講究做人的呂玉,也因「少年久曠」,「不免行戶中走了一兩遍,走出一身風流瘡,服藥調治,無面回家」。商賈對社會風氣的敗壞可見一斑。一些闊商還以誘姦別人妻女為能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的徽商陳大郎,見蔣興哥妻年輕貌美,「一片精魂,早被婦人眼光兒攝上去了。回到下處,心心念念的放他不下,肚裡想道:『家中妻子,雖是有些顏色,怎比得婦人一半!欲待通個情款,爭奈無門可入。若得謀他一宿,就消花這些本錢,也不枉為人在世』」。至於道德和物議,他是置之不顧的。為了一己私慾,誘姦了別人的妻子,他沒有絲毫內疚,反而拿著女人的信物向別人炫耀自己的神通。馮夢龍為陳大郎設計了個為劫匪所殺、妻子嫁給蔣興哥的結局,用一報還一報的方式對陳大郎的無恥行徑進行了否定。二是對待財富的態度,有狂熱崇拜也有等閒視之。馮夢龍《宋小官團圓破氈笠》寫明代「正德年間,蘇州府崑山縣」後生宋金,父母雙亡之後上船打工,被船主劉翁招為女婿。後身染重病被嶽丈欺以上山砍柴拋在荒遠,卻因禍得福發現強盜波在深山的8箱財寶,後來他把這批財寶運到南京成為巨富,以錢員外的身份包嶽丈的船且向妻子提親,發現妻子忠貞不改時才相認,終於破鏡重圓。作品通過宋金暴富前後眾人的變化,反映了時人也表達了作者對財富的態度。凌濛初《烏將軍一飯必酬 陳大郎三人重會》中的楊氏就是一位看重道義、淡泊錢財的女性。她作為王生的嬸娘,在哥嫂雙亡後承擔起撫育王生長大成人的責任。第一次她「收拾起千金東西,支付與他」去南京做生意,王生在黃天蕩被洗劫一空,楊氏安慰他道:「這也是你的命,又不是你不老成花費了,何須如此煩惱?且安心在家兩日,再湊些本錢出去,務要趁出前番的來便是。第二次楊氏「又湊了幾百兩銀子與他」去揚州做生意,結果王生在外海被搶劫,又一次空手而歸,「難得楊氏是個大賢之人,又眼裡識人,自道侄兒必有發跡之日,並無半點埋怨,只是安慰他,教他守命,再做道理」。第三次楊氏又湊起銀子,催他出去,終於使王生意外獲得大批銀兩。沒有楊氏的無私支持,就沒有王生後來「出去營運,遭遭順利。不上數年,遂成大富之家」的發達。三是鼓勵人們經商致富,尤其提倡取之有道、不違仁義。馮夢龍《施潤澤灘闕遇友》中的施潤澤,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理想人物。施潤澤(施復)是嘉靖年間蘇州府吳江縣盛澤鎮人,夫妻二人小本生意,購絲織綢,得利非多,但他拾到6兩銀子,一番思想鬥爭後,用大半日時間等到失主歸還了銀子,此舉得到妻子的讚許:「『這件事也做得好。自古道「橫財不富命窮人。」倘然命裡沒時,得了他反生災作難,到未可知。』施復道:『我正為這個緣故,所以還了他去。』當下夫婦二人,不以拾銀為喜,反以還銀為安,衣冠君子中,多有見利忘義的,不意愚夫愚婦到有這等見識。」節錄中的對話和議論,表達了作者的取財觀。後來施潤澤蠶絲利息比別年更多幾倍,欲要又添張機兒.怎奈家中窄隘,擺不下工具機,恰好鄰家兩間小房急切出脫。那鄰家起初沒買主時,情願減價與人,及至施潤澤要買,卻比原價增厚,直到心滿意足,方才移去。但是房主不知道地下藏有銀子:施復一面喚匠人修理,一而擇吉鋪設工具機,自己將把鋤頭去墾機坑。約摸鋤了一尺多深,忽鋤出一塊大方磚來,揭起磚時,下面圓圓一個壇口,滿滿都是爛來。施復說道:「可惜這一壇米,如何卻埋在地下?」又想道:「上邊雖然爛了,中間或者還好。」丟了鋤頭,把手去捧那爛米,還不上一寸,便露出一搭雷白的東西來。舉目看時,不是別件,卻是腰間細兩頭趫,湊心的細絲錠兒。施復欲待運動,恐怕被匠人們撞見,沸揚開去,急忙原把土泥掩好,報知渾家。直至晚上,匠人去後,方才搬運起來,約有千金之數。施潤澤買房子時不知地下有銀子,而且給足了房價。他做事的原則是:「凡力量做得的好事,便竭力為之;做不得的,他也不敢勉強,因此裡中隨有長者之名。」他致富的門路是:「夫妻依舊省吃儉用,晝夜營運。」這就叫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三言二拍」所反映的運河流域商賈文化,折射出明代中後期以李贄為代表的新思想光輝。李贄肯定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指出經濟生活是意識形態的基礎,人們的倫理觀念就在平凡的現實中。他肯定人們的愛情追求和發財願望:「如好貨,如好色,如勤學,如進取,如多積金寶,如多買田宅為子孫謀,博求風水為兒孫福萌,凡世間一切治生產業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習,共知而共言者,是真邇言也。」「好貨」,就是喜歡財富;「多買田宅為子孫謀」,就是肯定私有制的致富動力。他特別同情商人的賺錢不易:「商賈亦何可鄙之有?挾數萬之貨,經風濤之險,受辱於關吏,忍垢於市易,辛勤萬狀,所挾者重,所得者末。」運輸多風險,與關吏打交道屈辱,市場交易低三下四,寄寓了當時人們對商業和商賈的認可與理解。馮夢龍、凌濛初與李贄有相近的看法,只不過《焚書》所言是理性思考,「三言二拍」則更多地訴諸於詩歌穿插罷了。對商品生產的認同,集中地表現在《施潤澤灘闕遇友》中,「東風二月暖洋洋,江南處處蠶桑忙。蠶欲溫和桑欲幹,明如良玉發奇光。繰成萬縷千絲長,大筐小性隨絡床。美人抽繹沾唾香,一經一緯機杼張。咿咿軋軋諧宮商,花開錦簇成匹量。莫憂入口無餐糧,朝來鎮上添遠商。」此詩安排在故事開頭,用來讚賞人物活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流露出對商品生產的讚賞之情。對經商艱辛的同情,表現在《烏將軍一飯必酬 陳大郎三人重會》中。王生三次帶重金出外做生意,三次被船匪水盜洗劫一空,作者就安排了一次巧合,強盜把一船對他們是拖累的薴麻拋給王生,而每捆薴麻中都藏有銀子。「篋底東西命裡財,皆由鬼使共神差。強徒不是無因至,巧弄他們送福來。」這首穿插在小說中的小詩,表達了作者對商人的祝福。應該如何看待「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商賈文化呢?恩格斯說:「商人對於以前一切都停滯不變、可以說由於世襲而停滯不變的社會來說,是一個革命的要素。」我國從秦漢到宋元封建社會千餘年,重農抑商的傳統抑制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中國一直處於自耕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元代的生產工具與秦始皇時代沒有什麼質的不同。明代初期仍然沿襲前代窠臼,至中後期商品經濟才有一定規模的發展,商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從這個意義上講,儘管「三言二拍」中所反映的商賈文化有種種糟粕,但其精華(如海外冒險精神、經商致富觀念和富而有仁意識等)是值得肯定的。

相關焦點

  • 運河文化 | 流淌在《紅樓夢》裡的大運河
    近日,由江蘇省明清小說研究會等單位主辦的「明清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高端論壇」在南京舉辦。大運河文化中的明清小說,通俗文學如何影響江南文化……圍繞著多個主題,來自全國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展開深入研討。「對於很多外國人來說,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從『四大名著』入手的。」
  • 運河大家談|胡夢飛:解讀廟宇中的運河民俗文化
    如今,從聊城運河沿岸保留的廟中仍能看出當年運河的繁盛,可以說,廟是運河文化的一處縮影。齊魯網記者專訪了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講師胡夢飛,聽他通過一座廟來解讀運河文化。「東郡商賈雲集,西商十居七八」。於是,他們集資在聊城東關運河西岸修建了山陝會館。據會館內所藏的嘉慶二十二年碑刻記載,當時捐銀的商號有363家。道光二十五年,增至366家。  聊城山陝會館位於運河西岸,大殿奉關帝,南殿祀火神,北殿崇祀的就是金龍四大王。會館內保存有嘉慶十四年 (1809年)山陝眾商重勒的《金龍四大王行略碑》,碑文亦詳細敘述了金龍四大王謝緒由人到神的經過。
  •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基本知識 1 三言二拍 指的是明代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話短篇小說集,簡稱「三言」。它是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
  • [公開課]黃霖:「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上)
    今僅殘存29篇,其中24篇為《寶文堂書目》所著錄,一般學者認為它們基本上保存了宋元明以來的一些話本小說的原貌,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繼《清平山堂話本》之後,萬曆年間書商熊龍峰也刊印了一批話本小說,今存僅四種,藏於日本內閣文庫,1958年由古典文學出版社合在一起影印出版,定名為《熊龍峰刊四種小說》。
  • 「2020大運河學術論壇」在揚州舉行 聚焦運河文化
    中國大運河,不僅是一份寶貴的歷史遺產,更是中華文化的一張生動名片,展現出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文化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需要各方聯合與聯動,其中加強地校合作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今天,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在此舉辦『揚州運河文化解構』為主題的學術論壇,一批年輕學者展示他們的學術成果,我認為這一活動非常好,非常有必要,因為大運河研究和文化傳承需要更多年輕學者的參與。」張長金說。
  • 走進運河三城 :滄州、聊城、棗莊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6年多過去了,運河沿線的城市又發生了哪些變化?一起走進運河沿線的河北滄州、山東聊城和棗莊,去看看那裡的運河故事。  有著千年歷史的出土文物鐵獅子是河北滄州的重要名片,也是研究我國古代鑄造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資料。
  • 弘揚運河文化,創想精彩生活|華僑城·江蘇邗建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
    「千年運河·精彩生活」——「華僑城·江蘇邗建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由揚州市委宣傳部主辦,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承辦,揚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揚州市商務局、揚州報業集團、揚州廣電傳媒集團協辦,將於9月28日晚在揚州宋夾城體育休閒公園北門廣場拉開帷幕。
  • 走古纖道、賞大運河 各級媒體代表來柯橋「問道」運河文化
    12月21日下午,由紹興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紹興市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中採訪活動走進柯橋。   中央、省、市各級媒體代表團先後來到位於柯橋區的紹興古橋群太平橋、古纖道,在區文保專家及區委宣傳部相關人員陪同下,實地了解浙東大運河柯橋段在文化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等方面的成果和特色亮點,並共同謀劃大運河沿岸標誌性重大工程項目等相關採訪素材,助力宣傳紹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成就。
  • 「行走大運河」全國網絡媒體滄州行|講述運河故事 傳承運河文化
    「行走大運河」全國網絡媒體滄州行|講述運河故事 傳承運河文化 2020-10-25 1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積累:三言二拍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積累:三言二拍,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關於「三言二拍」,你知道多少?希望大家及時鞏固、積累。   一、知識回溫   文學常識一直是事業單位考試的重點考察部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三言二拍」的一些考點。   「三言」「二拍」是我國古代流傳頗廣的短篇小說集。
  • 運河,等你!
    利用自然水源修築人工運河進行農田灌溉和物資運輸的歷史據記載,公元前12世紀的商末時期,周部落首領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奔吳(今無錫梅村一帶),將北方先進文化帶入江南吳地,教民耕作。這被視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人工開鑿的第一條人工運河,也成為學界溯源中國運河「第一撬」的由來。
  • 經典文學|三言二拍_丹客半黍九還
    《三言二拍》內容簡介:「三言
  • 常州鐘樓:以運河為紐帶,連接起老城與運河
    在這片飽含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涵蓋了具有代表性的運河文化、江南文化、紅色文化的眾多地標。近年來,鐘樓區創新發展思路和模式,堅持全域旅遊核心理念,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新要求,聚焦老城復興,在創新中傳承歷史文脈,讓鐘樓再現流淌的文化史詩,並致力於打造全域旅遊的創新樣本。
  • 攜手《江南百景圖》團隊打造運河南宣傳片,其中藏了哪些運河元素?
    作為今年現象級的一款遊戲,《江南百景圖》在今年10月份更新杭州府地圖後,遊戲中的運河元素給玩家們留下深刻印象。近日,拱墅區攜手《江南百景圖》製作公司再推《運河南端是江南》宣傳片,便於玩家們更深入地了解運河文化。
  • 運河文化小鎮首期項目來啦
    近日蘇州市召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專題會議蘇州將高水平統籌打造蘇州「運河十景」滸墅關運河文化小鎮項目成功入選運河文化小鎮運河文化小鎮是蘇州高新區
  • 百年運河 生機勃勃
    米迪運河沿線有眾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和旅遊線路供遊客選擇。圖為遊客在米迪運河旁騎行。 雖然基爾運河貨運船舶通行量有所減少,遊艇通行數量卻在不斷增長。近幾年每年都有超過1.2萬艘遊艇造訪基爾運河,作為旅遊目的地,基爾運河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德國國家旅遊局也推出名為「渡口之路」的主題旅遊線路,列出包括倫茨堡市在內的運河沿岸幾十個觀光點,遊客可以從水路或是陸路遊覽運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歷史名城,了解運河歷史和海事文化。
  • 運河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古今交融韻味濃
    運河三灣風景區位於古運河三灣段,總佔地面積3800畝,是以運河三灣及周邊溼地風光為依託,因地制宜配置人文景觀及休閒設施而形成的大型生態人文景區,擁有眾多耀眼的頭銜: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和國家4A級景區。有水就有橋,在景區內有多座各具特色的橋,成為了市民遊客爭相打卡的「網紅」景點。
  • 統籌協調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
    大運河不僅是文化帶、「流動的文化」「活態的文化」,還是生態帶、經濟帶和城鎮帶。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近日在淮陰工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主題進行了研討交流。  大運河精神是運河城市的動力源泉,運河文化具有融通的精神價值、包容開放的天然屬性、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江蘇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夏錦文提出,大運河文化能夠引領城市的經濟轉型,大運河文旅融合能夠帶動城市魅力的展現,大運河生態環境優化可以進一步提升城市宜居品質。總體而言,運河家園治理創新可以彰顯和諧城市風貌。
  • 蘇州運河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保護之思考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大運河文化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要按照「河為線,城為珠,線串珠,珠帶面」的思路,構建具有經濟文化影響力的空間格局框架。蘇州作為運河「線」上的重要一「珠」,如何利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優勢,重塑蘇州「運河城市」新名片?
  • 十三年「運河之約」:揚州「繪」出流動的文化美食「上河圖」
    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創辦於2007年,是依託揚州大運河原點城市、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優勢,旨在加強運河文化弘揚傳播、推動世界運河城市交流合作的國際性論壇。據揚州市政協主席、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執行副主席陳揚介紹,自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之後,目前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位於揚州的共有6個遺產河段、10個遺產點,「揚州因運河而生,2500多年來,大運河揚州段河道經過無數次變遷,形成了豐富的運河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