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江南百景圖》團隊打造運河南宣傳片,其中藏了哪些運河元素?

2020-12-25 拱墅文旅

作為今年現象級的一款遊戲,《江南百景圖》在今年10月份更新杭州府地圖後,遊戲中的運河元素給玩家們留下深刻印象。近日,拱墅區攜手《江南百景圖》製作公司再推《運河南端是江南》宣傳片,便於玩家們更深入地了解運河文化。

拱墅地處京杭大運河的最南端,隋唐時期,便成為了銜接南北水路的交通要道,明清時期更是發展出了「十裡銀湖墅」的繁華景象。得天獨厚的地形優勢,讓拱墅的繁榮延續至今。

早在公元前三世紀,拱墅半山東面就有了杭州第一條人工運河,這條俗稱「秦河」的河道也就是今天的上塘河,在元代之前,一直是京杭大運河杭州段的主航道。隨著下塘河躍升為新的主航道,上塘河的變成了如今的京杭大運河的一條支流。

絲綢業是江南的主要產業,因此,無論是在上塘河還是下塘河,都留下了相關的文化遺產。

在上塘河附近的半山,歷來有製作泥貓的習俗,這與當地的桑蠶業是息息相關的,半山娘娘也被視為桑蠶生產保護神。

民間相傳,倪姑娘生前飼貓護蠶,蠶花興旺,家業安康。半山娘娘廟內時常出現七彩神貓,倪家先輩閒暇時就用半山山土和自家挖出的井水,手工捏出一隻只泥貓,放在廟裡牌位上。

來自杭嘉湖進香的蠶農們在祭拜半山娘娘後,會把半山泥貓請回家,放在蠶匾或蠶架上,老鼠從此逃無影蹤,蠶桑獲得豐收。因此,百姓們都把半山泥貓當作一種吉祥物,希望能消災祛邪,家業豐足。

運河不僅是一條漕運之河,也是一條上香古道。每年從杭嘉湖一帶沿運河來杭州上香的老百姓,第一站便是有著「運河第一香」之稱的香積寺。

返回時,老百姓們也會在拱宸橋東的大同街(如今的橋西歷史街區)停留,帶走一些杭州的特產,比如剪刀、扇子等,都是與絲綢相關的。

張小泉剪刀的鍛造技藝包括試鋼、試鐵、粗磨、細磨等,一共72道工序,可以剪128層的白布,可見其鋒利性與硬度,甚至是一些現代工藝都無法望其項背的。

杭州的傳統技藝能在今天依然有著廣泛的影響力,這和運河是分不開的。但如今,隨著運河漕運功能的衰退,那些非遺技藝慢慢遠離了我們的生活,過去的生活品演變成了藝術品,如何讓年輕人接受它們,將會是文化傳承的一個重點。

為了讓年輕人了解運河文化,愛上非遺技藝,拱墅區文廣旅體局與今年大熱手遊《江南百景圖》聯合,將非遺技藝融入遊戲中,以一種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傳播運河文化。

隨著《江南百景圖》杭州府地圖的開啟,主創團隊將半山娘娘廟、張小泉剪刀、米市巷繡球、麵塑和泥塑這5個具有代表性的運河非遺植入遊戲,玩家們可以通過遊戲,重現當年運河邊的繁榮景象,感受非遺技藝精巧的魅力。

拱墅是杭州河古蹟中保存最完整、最具文化底蘊的地區,為非遺傳承和保護提供了優厚的根基。目前,拱墅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92項,其中,人類非遺1項,國家級2項,省級10項,市級20項;有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55位,其中,市級15位,省級9位;有非遺保護基地38家。還有省區共建的浙江省非遺文獻館落戶拱墅,場館面積2000餘平方米,擁有非遺文獻藏書量3萬餘冊。

拱墅一貫大力推進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通過深入調查研究,整合非遺旅遊資源,開展系列活動等,突出本土非遺特色,促進文化旅遊相結合,讓拱墅彰顯「運河沿岸名區」的獨特韻味,讓八方遊客到拱墅來遇見非遺,遇見美好。

編輯:張玲

來源:運河南

相關焦點

  • 北國江南 運河鄉情
    原標題:北國江南 運河鄉情   沿著運河唐人街西岸的景觀路南行,綠樹掩映中突然出現的一大片徽派風格建築令人眼前一亮。
  • 《江南百景圖》杭州府現已上線!快來打造獨屬於你的「人間天堂」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江南百景圖》全新版本現已上線由椰島遊戲匠心自研的人氣古鎮模擬經營類手遊《江南百景圖》近期喜迎版本更新!此前官方已公開發布最新版本PV——新玩法、新建築、新人物應有盡有,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 江南百景圖杭州府怎麼玩-江南百景圖杭州府玩法攻略
    江南百景圖杭州府怎麼玩?杭州府怎麼賺錢和布局?這是很多玩家在杭州府上線之後都會考慮的問題。本次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江南百景圖杭州府玩法攻略,希望對小夥伴們有所幫助。江南百景圖杭州府玩法攻略
  • 江南運河|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開挖「陵水道」
    2018年9月28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在調研大運河文化時強調,我們要發自內心地敬畏運河、感恩運河、愛護運河,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切實把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發揚好,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遺存保護帶、運河生態文明示範帶、魅力文化旅遊融合帶、沿河開發開放經濟帶。幾千年川流不息的大運河是嘉興的母親河,孕育了嘉興的文明,使得嘉興成為了魚米之鄉、絲綢之府,哺育了嘉興百姓。
  • 常州鐘樓:以運河為紐帶,連接起老城與運河
    在這片飽含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涵蓋了具有代表性的運河文化、江南文化、紅色文化的眾多地標。近年來,鐘樓區創新發展思路和模式,堅持全域旅遊核心理念,主動對標高質量發展新要求,聚焦老城復興,在創新中傳承歷史文脈,讓鐘樓再現流淌的文化史詩,並致力於打造全域旅遊的創新樣本。
  • 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讓文化名片活起來火起來
    昨天,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沿大運河蘇州段由北向南,乘船考察了兩岸風貌和稻香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橫塘驛站、寶帶橋等五個規劃建設中的蘇州「運河十景」景點。
  • 「中國江南運河第一撬」暨伯瀆文化廣場奠基儀式舉行
    三千多年前,泰伯率領吳地百姓開鑿了江南第一條人工運河——伯瀆河,變水澤為糧田。有了伯瀆河,水上交通和交通工具也隨之誕生,一個以梅裡為中心的經濟文化中心也就形成。時至今日,伯瀆河依然是錫東地區水上運輸的主要通道,澤被後世。伯瀆河是無錫寶貴的歷史遺存與文化資源,是江南運河真正的原生長點,是中國運河文明的搖籃之一。
  • 運河大家談|胡夢飛:解讀廟宇中的運河民俗文化
    如今,從聊城運河沿岸保留的廟中仍能看出當年運河的繁盛,可以說,廟是運河文化的一處縮影。齊魯網記者專訪了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講師胡夢飛,聽他通過一座廟來解讀運河文化。山陝會館(網絡圖)  記者:目前,聊城市仍保留著多少與運河有關的廟宇?比較典型的有哪些?
  • 復工啦~江陰錫澄運河公園樣板段!古老運河演繹新傳說~
    前幾日,3座跨錫澄運河橋梁全面復工,本周,錫澄運河公園樣板段(五星橋—西門橋)西岸建設也恢復施工啦~▲項目效果圖全景根據政府投資計劃,錫澄運河公園項目分期建設。首先啟動的是錫澄運河公園樣板段(五星橋—西門橋)西岸建設。該項目於去年7月底開工。
  • 運河,等你!
    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的版圖上與長城形成了縱橫相向的兩大人工奇蹟▲大運河無錫段航拍圖無錫古運河是隋唐大運河與元代京杭大運河的一段北接長江,南達太湖形成於春秋發展於隋唐興盛於明清是文字記載江南運河最早的段落中國古代很早就有利用自然水源修築人工運河進行農田灌溉和物資運輸的歷史據記載,公元前12世紀的商末時期,周部落首領周太王的長子泰伯奔吳(今無錫梅村一帶
  • 北京文博丨《運河之上》節目回顧:大運河的文化
    對外經濟和文化交流——「絲綢之路」的連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如何去了解其中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說到運河之始有明確文獻記載的是春秋後期開鑿的邗溝吳王夫差為了北上伐齊與晉爭霸出於戰爭的需要一舉滅掉邗國在邗國的原地築城以備軍需並在城下鑿溝以溝通長江與淮河因溝鑿於邗城下故稱邗溝邗溝現在在江蘇省境內黃河以北地區最早出現的運河還有哪些呢
  • 走進臨清「宛園」:領略江南園林和運河文化的碰撞
    12月17日上午,媒體行採訪團來到運河名城臨清,走進風光旖旎的宛園,一邊領略園林的詩意之美,一邊感受著運河文化的魅力。宛園,位於臨清市西北隅,佔地116畝,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水面面積1.8萬平方米。其設計理念為:「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
  • 運河文化小鎮首期項目來啦
    近日蘇州市召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專題會議蘇州將高水平統籌打造蘇州「運河十景」滸墅關運河文化小鎮項目成功入選運河文化小鎮運河文化小鎮是蘇州高新區
  • 「舟楫千裡」讀千年:國博大運河文化展,恍若置身「河岸」
    蜿蜒曲線打造的展覽空間,讓觀眾如同置身「河岸」。「舟楫千裡——大運河文化展」展覽海報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的邗(hán)溝,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組成,從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彰顯了中國古代先賢們的偉大創造力和無窮智慧,見證了中國古代社會變遷的重要歷程,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
  • 《運河謠》王麗達接棒雷佳
    娛樂訊國家大劇院[微博]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將於10月18日至20日再度演出,該劇曾在今年6月首演。《運河謠》復排 細節下功夫歌劇《運河謠》是國家大劇院打造的首部民族原創歌劇,以擁有二千五百年悠久歷史的京杭大運河為背景,講述了明朝萬曆年間,江南書生秦嘯生與水紅蓮、關硯硯二位女性間發生的一段跌宕起伏的動人愛情故事。該劇導演廖向紅介紹,當初為創作該劇,主創一行人曾專程踏上古運河航道對沿岸五座城市進行實地採風。
  • 乾隆下江南途經南運河畔的楊柳青,被稱為北國小江南和沽上小揚州
    楊柳青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明清時期是運河漕運重要樞紐,是北方商貿物流的集散地。依河而建傍河而居,運河兩岸楊柳青青,風光秀麗,被譽為北國小江南,沽上小揚州。楊柳青名字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有柳說,因河岸楊柳密布,而得名。一種是名人說,因名人賦有《楊柳青謠》詩句,而得名。另一種乾隆皇帝欽定說。
  • 運河上街的運河南創意市集上,穿著制服的城管員擺起「地攤」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通訊員 徐坤杭州拱墅區運河上街有一處「地攤夜市」,讓城市有了煙火氣,隨之也產生一些「地攤病」:垃圾亂丟亂放,餐飲攤位地面及周邊區域油汙滿地,電子廣告聲的噪音汙染等問題比較突出,煙火氣中透著不文明的味道。
  • 用地圖描繪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山東運河光緒年間《山東運河全圖》
    《山東運河全圖》圖文並茂地展現了清代光緒年間山東運河錯綜複雜的水道狀況。圖幅繪製精美、註記豐富,地圖中能清晰的看到脈絡貫通的運道、支渠、河流、湖泊、閘壩以及詳細文字註記。
  • 「沉默的爆破」在無錫運河外灘藝術中心開幕
    2020年7月11日,由共青團無錫市委員會、萬科運河外灘和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聯合舉辦的「運河外灘青年文化節」—好消息列車系列活動在運河外灘開幕,正式開啟2020「運河外灘 · 青年扶持計劃」的旅程。裝滿人才政策和青年福利的好消息販賣機空降運河外灘,通過這個創意裝置,現場抽取驚喜盲盒,將會收穫諸如這樣的人才政策好消息。搭配具有無錫元素的手繪文創周邊,500份好禮免費放送。運河外灘作為無錫文青打卡地,招募了時下流行的「戀攤市集」,20+優質青年商家驚喜亮相,文創、手作、潮品、酷玩,吸引了「錫潮」青年們的駐足體驗。
  • 穿越光陰三百載,《康熙南巡圖》再現鐘樓運河盛景
    米市河岸商家鱗次櫛比,文亨橋橫跨運河之上,春日的江南眾人盛裝出行,沐浴在廟會出會的喜慶之中……近日,「龍城紀盛——《康熙南巡圖》文獻研究展」亮相常州美術館,其中第6卷重點描繪了康熙從瓜洲渡江登金山,從奔牛鎮至常州府的情景,全面細緻地展現了大運河常州段的繁華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