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56集-印正老師

2020-12-24 萬緣放下阿彌陀佛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

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

主講:印正老師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我們繼續用《太上感應篇》探討發菩提心,深信因果。

【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嗜酒悖亂。骨肉忿爭。男不忠良。女不柔順。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誇。常行妒忌。無行於妻子。失禮於舅姑。輕慢先靈。違逆上命。作為無益。懷挾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愛】

我們再探討【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貪婪無厭】是貪求沒有底線,放著現成的好日子不過,還要鋌而走險,用非法手段獵取更多的財富,結果呢,後面的錢不但沒有賺到,手裡的錢賠的乾乾淨淨,一貧如洗回到解放前。在我們周圍,這樣的事情還少嗎!我就見過不少。

前些年,我們在一起做生意,大家都賺了一些錢,那時候物價便宜,一套象樣的房子五六萬就能買到,雖然我們沒有發大財,但賺來的錢,買房子,日常用度則綽綽有餘,按照當時的生活水平,夠過大半輩子的。

知足的人,手裡有了這些錢,我們都買了房子,餘下的錢存起來,每年的銀行利息就夠生活了,日子過的無憂無慮。自己呢,再力所能及的幹點其他事情,賺來的,那怕不多,手裡都很寬裕。

本來,這就解決了一輩子的生活用度,高枕無憂。可是,幾年不見,大家又聚在一起的時候,情景卻大不一樣:有的人負上了外債,有的人窮困潦倒,有的人則乾脆逃了。逃什麼呢?用集資的辦法,把很多人的錢搞倒自己手裡,不知道做什麼生意賠的一乾二淨,還不起,離鄉背井躲走了。有的玩股票,賠淨了,有的則賭博輸完了,等等,很可憐。

說到底,都是不知足,想一夜暴富,把原來的財產翻幾倍出來,但事與願違,適得其反。這樣的悲劇,就是人的貪心引發的,看到別人發大財,自己就眼紅,就想歪門邪道也超過他,這怎麼可能呢!知足常樂,而不知足,倒黴是遲早的事情。

發大財的人,你看看人家是怎麼發起來的!其一,人家的運氣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其二,人家懂行情,幹某件事情是行家裡手,一上場就手到擒拿,包賺不賠。

其三,人家有商業頭腦,有先見之明,有豐富經驗。況且,人家把風險控制在自己能夠承當的範圍,做賺了,更富有,就算做賠了,也有退路,進退兩便,攻守聯盟。

他所投資的新項目,資金只佔整個財富的一小部分。就這樣滾雪球,越滾越大,那是一下子暴富起來的!

用賭博的心態,將所有的財產全部壓注到某件事情上,豈有不馬失前蹄的!

有一個老人,經常羨慕李嘉誠,羨慕到走火入魔,經常夢想發大財。08年的股市很好,他就把自己一生的積蓄,在股市運行到5000多點的關頭,投進去,正好套在高位,血本無歸,帳面上只有一點點餘錢!他就瘋了,滿大街的邊跑邊喊:他是李嘉誠,他發財了!

辛苦了一輩子,老了,因為心太貪,結果落了這麼個下場!家裡人跟著鬧心透了。

我們平常人,日子過得去就好,發大財的人畢竟是少數人,不能老跟少數人去攀比。一夜暴富起來的人,絕大多數富不長,為什麼?錢來得太容易,不知道珍惜。真正靠勞動致富,一五一十來的財富,這能保住。

咒詛求直,這是自己稍微受點委屈,就向神明告狀,陳詞激烈,語言苛薄,請神明降罪給傷害他的人,心態極不平衡。神明忙得很,一點點小事情,小題大做,驚動神明,這很不禮貌的。

我們看《周易》,爻卦,一次性爻成,不能看到爻出來的卦相不好,再爻第二次第三次,這就不靈了。為什麼不靈呢?你對神明不信任!老是給神明添麻煩,以後再問卦,很難。

求佛求菩薩,我本人輕易不求的。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到了實在闖不過去,自己的能力辦不到,你求佛菩薩,求天地神明,立竿見影。把佛菩薩神明當做僕人幫兇使喚,求也沒有用,更何況在神明面前大撒其潑,呼天喊地,捶胸頓足,就因為別人說了你一句話,惹你不高興,你就讓神明給你出氣!這樣有罪的。惹得神明不高興,給你小小的懲罰,你就受不了的。

一點小事藏在心裡,沒有傷害你什麼,大張旗鼓,值嗎!以後我們要在這方面注意自己,心腸厚道一些,輕易不要驚動神明。

今天時間到了,謝謝大家,我們明天同一時間段接著探討,阿彌陀佛。

由於鄙人修學程度有限,講經肯定有不當之處,伏請同修大眾多提寶貴意見,讓鄙人及時覺悟,當下改過。

《佛說觀無量壽經》

第一百五十六集

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八日

相關焦點

  •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第164集-印正老師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見到破棄的佛菩薩像,趕緊修補清理還來不及,怎麼好這樣侮辱佛聖呢!還有,男性大小方便,千萬不要衝著了女性,傷人家的自尊心。而喜怒無常對灶吟詠及哭,這是跟飯做對頭!天大的喜事來了,吃飯要緊,現把肚子吃飽,再大的喜事飽不了你的肚子。熱飯熱菜吃下去,身體能量充足,這才是第一。
  • 《觀無量壽經》講記-第一百四十六集
    《佛說觀無量壽經》講記劉宋西域三藏法師畺良耶舍 譯主講:印正老師【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諸佛菩薩是過來人,經見了社會上數不清的起起落落,給我們說的,都是他們總結了豐富的經驗之談。其中勸男人不要誤聽妻妾的讒言,就是非常寶貴的經驗。我們再看【得新忘故。口是心非】得新忘故,主要體現在男女關係上,男人喜新厭舊,拋棄糟糠妻子,中國老百姓把這種情況教做無情無義。口是心非呢?
  • 《觀無量壽經》講記-第六十五集-印正老師
    增強了後學大眾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信心,阿彌陀佛來了,他告訴大家,佛來了,他預知時至,有時也告訴弟子,增長弟子們的修行動力。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如何,其中我們的淨土初祖慧遠大師,就對弟子們說過,他四次見到極樂世界,跟經上所說的一模一樣。《觀無量壽經》與《無量壽經》還有《阿彌陀經》都是淨土學人的指南針。
  • 《觀無量壽經》講記-第六十三集-印正老師
    我們今天繼續探討《佛說觀無量壽經》現在我們一起來受持三歸 五戒居士存願 ,我弟子印正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無染(三遍)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 《佛說觀無量壽經》梗概(上)
    《佛說觀無量壽經》梗概(上)《佛說觀無量壽經》簡稱為《觀經》,在淨土三部經當中是最具故事情節的一部,最生動,最精彩,最戲劇化,我想《觀經》可以拍成電視連續劇。有些蓮友可能看過《佛典故事》中《王舍城的悲劇》,說的就是《觀經》的大概情節,很生動,很精彩,也很驚險。比如下品往生的人,他馬上就要墮入地獄了——這個很驚險;哎!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第300集-印正老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明清-藕益大師註解主講:印正老師【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我們再回憶藕益大師對命濁的解釋【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天道酬勤,世出世間的成就離不開努力。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第296集-印正老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明清-藕益大師註解主講:印正老師【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眾生濁,我們看看佛陀如何善待眾生。無論眾生與佛有恩有怨,佛都堅決承認:佛氏門中怨親平等,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就是佛的胸懷,是佛陀在五濁惡世全始全終,來去自由的先決條件。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第238集-印正老師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明清-藕益大師註解主講:印正老師復讀:慧利【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 (第4集) | 無量壽經第二次復講-劉素雲老師
    《無量壽經》經題「平等覺」三個字,古大德有四種解釋,我們稍作詳細解說。 (一) 平等普覺一切眾生,即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 這在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經中找不到第二種。 這部經「平等普遍覺悟一切眾生」,是「一切眾生平等成佛」的法門。
  • 《法華經》視文講記第4集——「如是我聞」真實義
    大家知道,佛陀彌留之際,由阿難尊者受阿難律尊者之託向佛請法,說:「佛啊!你滅度以後,我們結集經典的第一句話應該怎麼說?」於是佛講了「如是我聞」。由於有了「如是我聞」,所以三藏十二部經,不管是《阿含經》《地藏經》《金剛經》……統統都是《法華經》!萬法都能平等!
  • 《無量壽經》第6集 (1992年宣講共60集)(視頻+文字)
    無量壽經  (第六集)  1992/6  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  檔名:02-012-0006   請掀開經本第八頁,倒數第四行:  【念佛法門,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持,護持行者,魔不能擾。十往生經云: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
  • 《無量壽經》復講 第二回 第20集
    從今天開始,我們講第三品經文。這一品經文是世尊示現希有瑞相,放光感動阿難尊者。阿難請問,世尊回答。演出彌陀願海,第一希有難逢法寶——《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看下面經文:【爾時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鏡。影暢表裡。現大光明。數千百變。】這一段經文是佛放光現瑞。
  • 楞嚴經講記 第1集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第1集諸位同修,《楞嚴經》我們先後大概講了十遍以上,同修們對這部經都非常的歡喜。不要說我講不行,十方諸佛菩薩來講也不行,為什麼不行?講得再清楚我們都聽不懂,這個原因是我們有障。假如我們自己把這個障礙去掉,不必佛菩薩,世間再笨的人來給我們講,我們都會開悟。這個障是什麼?一個字,我們的心不誠不敬,這是大障礙,世間法的障礙也是這個。《禮記》一打開,第一句話:「曲禮曰,毋不敬」,為什麼要學敬?去障。學術的障礙去掉了,德行的障礙也去掉了,事業成就的障礙也去掉了,都在誠敬,這是根本法。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一)
    《華嚴》稱為經中之海,一切江河細流都要流入大海,譬喻一切法門,都同歸彌陀大願之海,所以華嚴長子普賢大士,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大士發願往生淨土。  由上可見善導大師之說,是深得佛心的。大師說釋尊唯獨說彌陀本願之海,世尊說如來唯願眾生能得真實之利,今後一切眾生都因《無量壽經》而得度脫。這樣剖出肝膽的開示,指出了大教的核心,拋給每一個眾生一個定出苦海的救生圈。
  • 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1講(上)
    這部《無量壽經》所起的作用,比皇帝說的話力量還要大得多。我們學經典就要抱持這樣一種心態,因為它不是普通的文字。古德有一句話,「凡如來經典,字字含攝佛智,句句鎔融果海」,經文的每個字都含攝著佛的智慧,每句話都包含著佛的果海功德。佛是果地覺,他證得佛果,圓滿了,所以經文句句都有果海的功德,字字都含攝佛智。
  • 無量壽經(新加坡二次宣講)第01集
    為什麼有些經上有「佛說」這兩個字,有些經上沒有?譬如說諸位很熟悉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前面沒有佛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前面也沒有佛說;《妙法蓮華經》前頭還是沒有佛說;我們這個經上有佛說,小本《彌陀經》上也有佛說。這在古人翻經,定這個題目有一個規矩。
  • 只要念佛,佛、菩薩就跟在後面保護你,為你服務
    這也是善導大師解釋的,說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不請自來。《無量壽經》說:「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荷負群生,為之重擔。」什麼叫「不請之友」呢?你沒有請求他,他主動來幫助你。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就是我們的「不請之友」,不要懷疑「我光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來不來?」你專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不請自來,為什麼?
  •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講記•【禮佛現光第三十八(2)】•198
    威德巍巍,相好光明。聲聞、菩薩,圍繞恭敬。看到世尊說法的法會,這也就是法會的狀況,「菩薩恭敬圍繞」。這種也是諸佛所讚嘆的,也是超勝第一,說明師資道合。阿彌陀佛是老師,其他是學生,老師真誠慈悲、熱心教導,學生真誠親近、恭敬地學習。對老師沒有一絲毫懷疑,百分之百地順從,能依教奉行。
  • 從小教孩子讀《無量壽經》,其一生將受用不盡
    淨空老法師:儒、佛都教導我們,態度一定是用真誠、恭敬。  真誠、恭敬不太容易養成,尤其現在社會一般的觀念都是急功好利,現在是個功利的社會、是個鬥爭的社會,功利和鬥爭帶來的災害,大家沒有警覺到。     今天社會的動亂、天災人禍的根源是什麼?就是急功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