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印正居士
諸位同修,諸位大德,大家好。
我們今天繼續探討《佛說觀無量壽經》
現在我們一起來受持三歸
五戒居士存願 ,我弟子印正始從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覺而不迷,皈依法,正而不邪
皈依僧,淨而無染(三遍)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請掀開經本,我們看昨天探討到: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 如我今者 以佛力故 見彼國土 若佛滅後 諸眾生等 濁惡不善 五苦所逼
云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 應當專心繫念一處
想於西方 云何作想?凡作想者 一切眾生
自非生盲 有目之徒 皆見日沒 當起想念
正坐西向 諦觀於日欲沒之處
令心堅住 專想不移】
韋提希太后在這裡所說的五苦所逼。
五苦是什麼?
五苦,就是三苦八苦。
要不是五苦逼著我們,恐怕我們永遠都不會覺悟,都不會萌生前往極樂世界的念頭。
五苦所逼,我相信大家都體會到了,現代人感受的尤為深刻。
比之古人現代人的苦難更加深重,這話不是我一個說的。
古人,我從他們的文學作品裡面,就可以看出,人家生活在詩情畫意當中。
現在呢,你打開網絡,打開電視連續劇,越看越累 ,越看情緒越混亂。
一部電視劇演下來,你看完以後不是賞心悅目,而是越看心裡煩惱越多,主人公這樣的思想糾葛,那樣的牽腸掛肚。
作者想塑造一個正面人物的形象出來,現在都無從著手了。
塑造一個正面人物的形象出來,好像已經不貼合實際了。
而文以載道,文學作品以塑造人物形象,以塑造正面人物形象為主流,
鞭打醜的,弘揚美的,現在我們還能看到這些作品嗎?
人物形象一個個出來都是模稜兩可,灰突突的。
再也沒有了從前涇渭分明的善惡區別。
我們生活在大苦難當中,已經對苦麻木不仁了。
五苦所逼,對這個世界你如果認識不到五苦所逼,那你把自己的一生回憶一遍,看你流淚的地方多,傷心的地方多 ,煩惱的地方多?
還是開懷大笑的機會多?
人生難逢開口笑,苦太多了,
我們笑不出來勉強笑幾聲,也叫做苦笑。
再想想我們的未來,前途渺茫,知道何去何從,越想越累,累的不敢去設想。
而且如此疲憊不堪的這種情景,永無止境, 沒有停歇的時候。
我們說五苦所逼,你在母腹的時候,我們都是十月懷胎生下來的。
母腹中十月胎獄,那個苦,比之現在,苦透了。
十月懷胎我們的身體為糞尿包圍,跟處在糞尿地獄沒有什麼兩樣?
說這話呢 很多人參不透。
參不透,你看看女性的生殖系統,它的結構就明白了。
生殖系統的子宮,前面是膀胱,膀胱裡面充滿了尿液。
子宮的後面是直腸,直腸裡面充滿了糞便,胎兒處的子宮當中,就在膀胱與直腸的中間,就這樣熬滿了十個月。
你說難受不難受?
叫你在公共廁所待上幾個小時,你就受不了。
可胎兒就這樣苦過來的,無論生為帝王將相,
還是平民百姓我們十個懷胎受的這樣大苦,誰都避免不了。
這十個月每個人都受盡了苦難,出生以後穿過夾山地獄,又是一重大苦。
生下來身體落在這個地球的時候,風刀割體,跟千刀萬剮一樣。
柔嫩的皮膚經不起風寒,那個痛苦無與倫比。
以後呢 慢慢長大了,可是接踵而來的是感情上, 事業上種種的折磨,生存壓力重重。
為了吃飽,為了穿暖不得不辛辛苦苦的去勞動。
老有老苦 病有病苦
死有死苦 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 五陰熾盛
哪一樣不是苦啊?
這樣苦為什麼絕大多數的人還不覺悟呢?
處在迷中的人實在太可憐
我們整天幹什麼名堂呢?
自欺 欺人 被人欺 害你 害他 害自己
殺盜淫妄 苦中作樂,
佛說的可憐憫者,我們都是。
三苦八苦 五苦所逼,六道輪迴
人人都在苦中,苦苦的掙扎
而我們離苦得樂,往生極樂世界是我們離苦得樂的第一站。
大家要細心學習佛說的觀法。
觀法佛說:
【汝及眾生 應當專心繫念一處 想於西方】
【西方】佛說極樂世界在西方
我們地球大眾以太陽落山的地方
給他指定為西方
【云何作想】
這是佛說為什麼要作想呢?
作想,就是用一念制萬念,盯著西方,心意識集中在西方,把其他的雜念放下。
我們看:
【汝及眾生 應當專心繫念一處 】
【專心】二字 專是專一 萬緣放下
這是做觀的前方便
只有萬緣放下,沉心靜慮,才能坐得住 ,你才能做觀。
如果心中煩亂,心中萬馬奔騰,你讓這個人坐下來觀一物,收攝身心。
他能坐下嗎?
他沒有放下,他要幹這樣,他要幹那樣,他坐不住,也觀不成。
所以呢,修行念佛也罷,參禪也罷,還有觀想也罷,前提就是先把閒雜事物放下。
那有的人說閒雜事物放下我的生活怎麼辦?
這個情況 我們看自己的福報有多大,
觀想也罷,念佛也罷,你每天的閒時間多,
就多觀想,多念佛。
每天的空閒時間少,你觀個十分鐘二十分鐘,
念個十口氣的佛號,不影響工作,不影響你的生活,重要的是每天還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娑婆世界的受苦人,還記得西方有個極樂世界。
往生極樂世界就能離苦得樂,記著這一點,在生活中,工作當中就能夠約束自己,不做惡的事情,不動惡念頭,不出惡的言語。
閒下來能用多少功,你用多少功。
【想於西方】
佛為什麼不讓我們觀東方南方北方呢?
這是佛陀說法的統一性。
極樂世界在西方,專注西方,就回想起極樂世界,就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觀,做觀將來我要到哪裡去,哪裡是我的歸宿。
佛接著說:
【云何作想?凡作想者 一切眾生 自非生盲 有目之徒 皆見日沒】
這就引出佛說的落日懸鼓觀十六觀之第一觀
觀日落。
八萬四千法門理論方法都是以一念制萬念,落日懸鼓觀也不例外。
但是每一觀,都非常難用觀想的辦法斷煩惱,
比之持名念佛,那難度大的太多了。
而且也很不方便,我們經常勸大眾持名念佛,
很多人還是喜歡搞高難度的法門,不怕不識貨 就怕貨比貨。
你用持名念佛的法門,跟你所修的其他法門,你比一比,何優何劣,一目了然,比來比去我們看持念佛號,方便容易。
做觀不適合我們現代人修行了。
比較的結果我相信只有傻瓜才說做觀容易。
【自非生盲】意思是大家都不是盲人
兩隻眼睛都能眼見日薄西山的情景,把心意識專注在落日上,什麼都不想。
佛這樣一說,凡夫的問題又來了。
什麼問題呢?
假如這個修行人是個盲人,他就沒有資格做觀了?
盲人他不能做觀想法門,但他能念佛,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也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這把盲人的問題解決了。
後面又有了問題那啞巴不會說話,他只能做觀嗎?
在末法時期大家都不是觀想的根性。
啞巴根性差,做不了觀想法門怎麼辦?
這樣一說啞巴就沒有修行的資本了嗎?
當然不是
啞巴可以專念阿彌陀佛,他能出聲這就好,我們教他念阿彌陀佛,他也跟著用他自己的特殊發音,念一句,我們聽他念的不是阿彌陀佛聖號。
但他自己知道自己念的就是阿彌陀佛聖號,
這就夠了。
他知道自己在念阿彌陀佛,持之以恆的念佛,
別人聽不懂他在念什麼,他自己知道就好。
也一樣能念到一心不亂,說來說去,還是持名容易。
【有目之徒 皆見日沒 】
日出日沒,這是白天與黑夜的界限。
在過去我們都司空見慣了,早上起來面向東方,太陽徐徐升起,朝氣蓬勃。
晚上呢,面著西方日落西山,無比的壯觀。
現在呢現代人福報小,我們仰望星空,觀賞日出日沒的福報被高樓大廈剝奪了。
身處群樓林立當中,我們的視線被群樓遮住,
東邊的住戶看不到日落,
西邊的住戶看不到日出,推開窗戶看到的都是樓層林立。
讓現代人觀落日懸鼓,從這一點來說還真有點困難,
那落日懸鼓觀
是觀呢,還是不觀呢?
看你的條件 ,如果沒有條件,你就選擇持念佛號,
觀想阿彌陀佛聖像 ,一樣的。
有條件的同修,比如農村,還可以。
【當起想念 正坐西向 諦觀於日欲沒之處
令心堅住 專想不移】
意思就是我們眼睛盯著將落未落的太陽,心無旁騖。
把這個印象打進自己的腦海,什麼都放下 什麼都忘記,酸甜苦辣,苦樂憂喜舍,人生的百味都換成落日懸鼓。
心定在落日懸鼓上,不再到處亂跑了,心就定下來了。
心定下來就是所謂的修禪定,修禪定不是禪宗學人的專利,八萬十四法門都是讓我們修禪定。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其他的念頭伏住,不跟著紛紛妄念造作諸惡,禪定就修成了。
修禪定不抽象
禪定功夫處處都能修,我們現在用的是持念佛號,佛在這裡給我們教的,
【令心堅住 專想不移】
這個功夫就是讓觀想者把懸鼓狀的落日,列印在腦海當中。
除此一念之外其他念頭概不升起,以落日的景象蓋住一切妄想,蓋住煩惱習氣。
然後呢專想不移,念起念落都是落日懸鼓,
念念之間殺盜淫妄 五欲六塵進不來,這是作觀 觀想法門的妙用。
【見日欲沒 狀如懸鼓 既見日已 閉目開目 皆令明了】
眼睛觀想累了,眼睛累了以後,閉起來 ,閉起來,眼睛在休息時,意識形態不能走神。
不能讓別的雜念冒出來代替了落日觀,其他的雜念剛一動,馬上眼睛睜開再觀落日。
睜眼閉眼都將這一觀牢牢的抓住,不放鬆,一直到觀想成功為止。
如此重複往返 ,日日如是,時時如是,就叫做日想 名曰初觀。
十六觀的第一觀就是這樣做功夫的,
大家掂量掂量自己看你有沒有這個能耐?
天台宗,還有其他宗的觀想,我想他也來自十六觀經的啟示吧,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摩揭陀國菩提樹下八相成道的時候,他是仰望星空,眼睛專注著星星,經書上說是夜睹明星,那是釋迦牟尼佛在觀想。
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在觀想,那也是做觀。
心意識集中到一塵不染,寂然不動,霍然大悟,將最後的煩惱最後的妄念衝開,大徹大悟 證果成佛了。
觀想法門以及八萬四千法門,都以攝心正念為修行的目的,
沒有什麼神秘的,攝心正念,就是誠心正意
靜心孤慮。
把意識形態中的雜念換成觀想的對象,讓雜念不起作用,
這樣下去久而久之,心地清淨,諸惡不做,眾善奉行。
就永遠不會退到三途六道當中。
很多同修對持名念佛看不起而對禪宗有特殊的偏見,
為什麼產生偏見呢?
他認為修禪宗修密宗 能發神通,而持名念佛不能發神通,
這個誤會實在太深了。
神通是怎樣發出來的?神通
天眼通 天耳通 宿命通 他心通 神足通 漏盡通
都是心清淨以後,清淨到一定程度,我們的自性德能發揮了作用。
自性德能 。
天眼通了,眼睛看一切東西,就沒有了障礙。
天耳通了 ,耳朵聽一切聲音也沒有障礙。
宿命通了,知道自己以及眾生過去的事情。
他心通了,別人起心動念,我們沒有跟他交談,就知道他在想什麼,要說什麼。
神足通了可以變化出種種形態,漏盡通了,
所修的功德只進不退,八萬四千法門都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法門平等,無有高下,說的就是這樣。
但我們看看觀想的法門,還有其他高難度的法門,你能修嗎?
你修不來,我也修不來,大家老老實實念佛,
念佛最容易最方便。
不用腦子的工作,我們可以用佛號攝心,凡是不用腦子的時候,妄念就容易起來。
用腦子的工作,你顧不上打妄想了。
如銀行的職員,儲戶都在外面排著隊,在窗口裡等著你,你打妄想打得起來嗎?
你稍微打妄想數據錯了經濟上就要吃大虧了,
你敢打妄想嗎?
在田野裡幹活很機械的工作,鋤地或者其他的工作,
就這一個動作,那腦子閒下來了,腦子就要動念頭了,
妄念就一個接一個的出來了,你這時如果不念佛號,那還了得,
念佛不限於在念佛堂裡面用功,凡是妄念起來的時候,都是你佛號要提起的時候。
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才算有成績,念不到一心不亂,你還要加緊努力。
而想念到一心不亂,我們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這個功夫實在要我們下一番苦工的。
那我們再說觀想,這樣做觀能不能修到圓滿佛位呢?
在我們當生,從長遠看,當然能修到。
但在我們當生來說,我們的生命太暫短。
從接觸到佛法,到一門深入做觀想,往往我們都要修到幾十年,幾十年以後,自己也日暮途窮了,生命終結了。
想把無始劫來積累的煩惱斷盡,這是痴人說夢。
不可能的。
縱使我們每天二十四小時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你這樣精進用功,用你餘下的幾十年去斷煩惱,也一樣斷不完。
在修行上,修行人能不能二十四小時不休不眠呢?
我們現代人你絕對不能這樣蠻用功 ,操之過急,
往往年輕時將身體搞垮了,老來痛苦不堪。
我年輕時見過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我自己也其中的一個,結果發現那樣用功很不現實,
所以我們每天都堅持用功都不間斷,
累了 就要休息
困了 你就要睡眠
餓了 你就要吃飲食
年輕時用功狂熱 ,大寒天 零下十多度。
我的一個師兄弟,這個人他七天沒有吃飯,
喝水,他是喝,喝的是冰冷的涼水,
七天用功下來的時候,他的身上,他的手上,
跟屍體一樣冰冷,我們摸了他的手,都嚇得把手縮回來,其他膽小的師兄弟。
嚇得都發抖,但這個人他一個人打精進佛七,
就這樣做了七天功夫,
這樣能不能修行成功呢?
我看難說,因為從他日後的言談舉止,我看他的煩惱沒有斷去多少,修行要髮長遠心,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用自己的年齡,社會閱歷,用佛家的理論,佛的諸經來疏導自己。
還有隨著人生經驗的豐富再配上我們精進用功,
自己的人生觀就會發生改變,不再是那個整天想著五欲六塵煩惱的人,
我們整天做的整天想的都是佛號,都是阿彌陀佛聖像,
都是經教裡面所教給我們的理論,自然就不會諸惡了,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像這樣七天喝涼水,不吃飯,不休息不知道功夫修出來了沒有,但我肯定,他落下病了,
阿羅漢還要七天用一餐,普通凡夫哪能這樣蠻幹呢?
修行也要隨緣,今生今世努力修行,這是對的。
但一定要看看你的根性,看看你能不能做到這七天七夜不眠不修沒有事,
還有的同修主張不倒單,晚上不睡覺,你撐不了多久的。
為什麼說你撐不了多久,因為你的身體吃不住,
勉強撐上個三月五月,到後面身體越來越弱,
百病纏身的時候,你就不得不像現實低頭。
要愛護身體,要髮長遠心,
今生今世肯定斷不完我們無始劫來的煩惱,
釋迦牟尼佛通情達理,就沒有讓我們完全斷,
要我們幹什麼?
要我們帶業往生極樂世界,未斷的煩惱不要緊,
到極樂世界慢慢斷,極樂世界無量壽的時間。
不愁把他斷不完。
落日懸鼓 落日觀
我們看看這是前十五觀當中最簡單的一觀,
這一觀如果你做不到,下面的你就更不要做了。
老實念你的佛,因為越往下越度越大。
大浪淘沙,我們已經看到了
繁瑣的難度大的修行方法,慢慢被修行大眾淘汰了,
淘汰到現在,佛教界公認持名念佛,適合一切修行眾。
不信的話,你觀想一段時間,就比出來了。
我們再看:
【次作水想 見水澄清 亦令明了
無分散意 既 見水已 當起冰想 見冰映徹
作琉璃想 此想成已 見琉璃地 內外映徹】
這是第二觀
第一觀落日觀與第二觀沒有連帶關係,是獨立性的。
這裡不是說讓你把落日觀放下,改觀水想。
一門深入,專精修學,是古聖先賢統一的教學標準。
你觀你的日落,很多人嫌觀日落太單調,
佛給你往下說 ,你做水觀,水觀不單調。
十六觀 佛說出來,你喜歡哪一觀,就做哪一觀。
水觀,是對著清水,用觀水的方法把心收住,
想見極樂世界的琉璃地,佛說等到觀想水把心收住以後,這裡就要轉觀想的對象了。
把水轉成冰,水凝固起來再把冰轉成琉璃地,
古代沒有製冷設備,冬天有冰,其他三個季度是沒有冰的。
靠修行人念頭轉換,把水轉成冰,再轉成琉璃地
誰能做到?
佛明知道我們做不到,為什麼要講呢?
這是因為一些善根福德因緣不夠的人,他要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佛讓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他不肯。
還反過來頂佛一嘴
極樂世界真的假的,你老說的天花亂墜,我就這樣好騙啊?
佛說極樂世界唯我心具 是我心造,是真實存在的,
他反過來又頂一嘴,那你老給我教,如何用心造極樂世界?
把佛逼到沒有辦法,佛不得不給他說複雜的,
不說他還說佛說的不對。
佛的方法當然是對的,你自己材料不夠,觀不成。
把你往生極樂世界的大好機會耽誤了,你可不別怪佛沒有給你說,就水觀轉冰觀轉琉璃地。
我相信不但我們在座的同修大眾不但觀不成,聽都聽怕了。
觀想法門早就被祖師大德說穿了,
境細心粗,不適合中下根性的人修行。
我們在這裡學習也是僅供參考而已,大家心裡要有數,由水觀到地觀,這一連串的觀想,中間不斷的轉換觀想對象,最後觀成極樂世界的琉璃地,
然後呢還要觀想出,金剛七寶金幢,樹立在琉璃地上。
【七寶金幢】是佛陀講經說法的標誌
法幢高樹的地方就是佛陀說法的地方,
所以佛在這裡提示我們,觀想不能離題,要把心往極樂世界收攝。
【琉璃地】天上也有
觀琉璃地,不能觀想到天宮去。
我們看【擎琉璃地】
這個擎 就是樹立的意思,這個七寶幢高高的樹立在琉璃地上。
【其幢八方 八楞具足】
說明這個幢 很大也很威嚴,有八個角。
但我們要做觀想的功夫,人家越莊嚴 ,我們觀想的難度越大,本來非常的莊嚴的極樂世界,
讓我們一作觀想,嚇得不敢往下觀了。
為什麼?
觀不下去了。
楞嚴經上二十五位修行大士當中,有一位月光菩薩。
月光菩薩是修水觀的,他功夫修到出神入化,
進入禪觀境界以後是什麼情景?身體不見了,
別人看到他的禪房,沒有了師父,禪房裡面滿滿的是清水。
有一次月光菩薩入定了,不懂事的小徒弟到處找師父,找不到,心裡很不高興,到師父的禪房看到滿屋的水,非常稀奇,這是師父的屋裡怎麼是水呢?
我看看這個水是真的還是假的,找個石頭打一下。它如果飄起了水花,那說明他是真水,
飄不起水花,那就是我眼睛看花了。
他就拿塊石頭丟在水裡面去,果然一石激起千層浪,水開始波動起層層的波紋,他看見水也很害怕,跑掉了。
月光菩薩 他的師父出定以後,那塊石頭就卡進月光菩薩的身體,身體某個部位經常的疼痛,自己不知道怎麼回事。問了徒弟以後,知道小徒弟丟了塊石頭在水裡,
他就對徒弟說等我入定以後,你再看到滿屋是水,
石頭在裡面,你進去把石頭拿出來就好了。
果然石頭拿出來以後,師父又恢復了健康。
觀想的功夫到了人與物渾然一體 不分彼此,這是法身大士能做的功夫,凡夫眾望塵莫及。
千萬不要捕捉修行上的奇特景象。
有一位學了楞嚴經的人,看了月光菩薩做水觀,
自己也去做水觀了,做成了沒有?
做成了
做成了說明?
做成了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症。
住在我們那個寺院裡面瘋瘋癲癲
說的話,人不像人話,鬼不像鬼話,牛頭不對馬尾,生活上與正常人不一樣。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人還是鬼,到了這個程度。
觀想極樂世界也一樣,極樂世界觀想成了,修觀者同時也有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夫,
原因就是他的煩惱被極樂世界的景觀代替了,
心安住在極樂世界上。
我們再看經文:
【一一方面 百寶所成 一一寶珠 有千光明
一一光明 八萬四千色
映琉璃地 如億千日 不可具見】
幢上裝飾著美不勝收的寶珠,我們看這個寶珠光耀顯赫,如同日月的光明一樣,照亮了琉璃地 ,
這個琉璃地上永遠沒有黑暗,極樂世界永遠是光明的。
觀到這裡,修行人的內心世界也一片光明。光明拓展開來,無邊無際,修行人的心量也無邊無際,包容萬物 。
當然我們的心量也光明磊落與極樂世界渾然一體,
水觀這絕不是機械的讓我們觀想極樂世界的琉璃地,
而是除掉了修行人內心世界的雜染,觀想,就是斷煩惱。
【琉璃地上 以黃金繩 雜廁間錯
以七寶界 分齊分明 一一寶中 有五百色光
其光如華 又似星月 懸處虛空 成光明臺】
我們看琉璃地上如同斑馬線一樣,用黃金線做成等距離的標記,
美觀而且標準,讓人不會迷失方向。
【雜廁間錯】
這個廁,不是廁所的廁,通側 ,側邊的意思,
琉璃地不是光禿禿的,也不是漫無邊際的。
是有規矩方圓的。
樹幢的地方插著幢帆寶蓋,種樹的地方有七寶行樹,有建築的地方是樓臺亭閣,
就說地 ,地的性質是琉璃性質的,不是我們這裡是泥土構成,
琉璃地上 ,我們看看特別規劃出的走廊,
兩側黃金線貼邊 ,非常的考究。
【以七寶界 分齊分明】
這是說路側還有七寶護欄
構成種種的圖案 整整齊齊
令人賞心悅目
【一一寶中 有五百色光 其光如華 又似星月】
護欄上飾有各色明珠照著路面,明珠就像星星與月亮一樣,照耀著地面,我們在《無量壽經》上也看到,極樂世界沒有星月,但極樂世界永遠光明,沒有黑暗。
佛的說法前後一致,沒有矛盾。
【懸處虛空 成光明臺】
極樂世界的虛空是有建築物的,有些修行人他就在空中經行念佛,建築物也有在虛空裡懸浮著的,你喜歡住地面就住地面,
你想住在虛空就住在虛空,建築物跟人一樣,
可以在虛空中出於靜止的狀態,
這個光明臺是什麼呢?
這個光明臺就如同我們這個頂燈一樣,現在家家戶戶客廳裡都裝有頂燈,頂燈我們把他開開,又美觀又明亮,
這個光明臺就是這個意思。
【樓閣千萬 百寶合成
於臺兩邊 各有百億華幢 無量樂器 以為莊嚴
八種清風 從光明出 鼓此樂器
演說苦 空 無 常 無我之音 是為水想 名第二觀】
看看觀想難不難?
光明臺,樓閣千萬,我們能觀想出來嗎?就算誰將極樂世界畫出來,讓我們照著圖畫去觀,
都難。
更何況自己冥思苦想觀成某物,誰能做到?
這裡還有風觀,苦空無常觀,音樂觀 ,總稱為水觀
如此高難度的修行法門,絕不是凡夫眾能修來的。
但我們看看做參考,知道極樂世界形象,
也很好 。觀想雖然做不成,看到極樂世界確實惟心所造,
佛號功夫念到一心不亂,往生到極樂世界,
不用做觀,也會見到。
關於樂器演說無常苦空,這個話題很大 。
今天時間到了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